加强大学精神塑造 推进文化传承创新

来源 :北京教育·高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nightxm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大学文化作为我国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的核心竞争力和文化软实力。从抓好谋篇布局、完善文化建设体系;把握建设规律、打造文化育人品牌;创新体制机制、拓展文化发展境界三个方面,系统介绍了学校在推进大学文化建设、文化育人及其体系构建等方面的探索与实践。
  关键词:大学精神;文化建设;文化育人
  大学不仅是知识的守望者,更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先进文化的践行者、推动者。近年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对高校提出的“推进文化传承创新”的新要求,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师生头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心聚力,用社会主义道德规范教育引导师生,把大学文化传承创新作为办学的基本元素,不断创新文化建设体制机制,培育和弘扬现代大学精神;不断增强学校文化软实力,培育和打造了一批特色鲜明、精品迭出、影响广泛的校园文化示范基地和文化品牌,为将学校建设成为先进文化的示范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抓好谋篇布局,完善文化建设体系
  大学文化是高校战略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校核心竞争力之一。在办学实践中,学校党委始终把文化传承创新摆在重要位置,坚持将大学文化建设当作一项基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工作,围绕学校育人的根本任务来进行。按照学校的发展目标定位,将大学精神的支撑、大学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合,作为我们培养高素质拔尖人才、实现办学目标的基本元素。
  1.加强内涵特色建设,着力提升文化实力
  学校党委从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发挥大学文化传承创新功能的重要性、紧迫性,增强做好文化建设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继承和弘扬以北航精神为核心的文化传统,牢固树立以“师生为本、科学发展、追求卓越”的文化建设思想,树立“文化育人”的理念与思路,倡导“大楼、大师、大爱”三者同步提升,强调从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四个维度推动文化建设系统化、科学化,注重继承与创新相结合、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结合、发展共性与突出个性相结合,着力推进文化建设外化于形、内化于心、固化于制,培育和建设特色鲜明、内涵丰富、支撑未来发展的大学文化。逐步建立起良好的校园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校园文化活动提供有力的载体与平台支撑,在办学理念认同、管理制度建设、学术环境营造、文化品牌形成、校园环境优化、文化教育和科研基地建设等方面形成了标志性成果。
  2.加强精神文化建设,着力培育文化品格
  学校党委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师生头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心聚力,用社会主义道德规范教育和引导师生。结合学校发展的历史积淀和个性特征,总结凝练了师生广泛认同的学校核心价值理念体系,包括:“爱国奉献、敢为人先、开放包容、笃行坚卓”的北航精神;“尚德务实、求真拓新”的办学理念;“德才兼备、知行合一”的校训;“艰苦朴素、勤奋好学、全面发展、勇于创新”的校风以及正式确定《仰望星空》为校歌等,标志着学校的精神文化体系进一步完善。以60周年校庆为契机,编辑出版了反映学校弦歌不辍、薪火传承的重点系列文化书籍《知行文丛》,并从弘扬北航精神、强化办学理念、重视校风建设、加强职业道德等方面,提出精神文化建设的目标和要求,努力内化为师生的情感激励与学校的精神文脉,使学校精神文化建设平台成为学校保持凝聚力、创造力和生命力的动力和源泉。
  3.加强制度文化建设,着力培育文化规范
  学校坚持办学以师生为主体,强调制度建设的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进一步夯实了校风、教风、学风建设的制度基础,逐步修订了学术道德规范、教师师德规范、管理人员行为规范、学生行为道德规范。通过加强法制宣传教育、研究制定大学章程、完善管理规章制度、加强民主管理与监督等,推进了教学、科研、管理、服务规章制度建设,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工会、教代会和民主党派等的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学校还积极推进文化建设工作的制度化,如规范各类重大仪式和活动,完善学校文化传播基地、文化品牌的制度保障体系。
  4.加强物质文化建设,着力培育文化基础
  近年来,学校通过重点统筹规划“一校两园”文化资源,深入开展物质文化建设,夯实了学校文化建设的载体手段,筑牢了文化发展基础,系统推进沙河校区与校本部文化建设协调、同步发展。在加强校园基本建设、校园占地和建筑面积均翻了一番的同时,进一步完善和加强了与学校精神文化相匹配的人文景观、文化设施、文化载体和阵地建设,切实改善了办学条件,创造了与教学科研配套的硬件、软件文化设施,校园中基本形成了图书馆、体育馆、博物馆、艺术馆、音乐厅等文化设施,基础条件逐步完备,社会文化传播职能逐步到位的良好格局。
  5.加强行为文化建设,着力培育文化魅力
  学校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国梦的学习宣传教育作为文化建设的精髓,通过深入开展行为文化建设,弘扬学校办学优良传统,丰富文化活动内涵,积极开展丰富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以文化建设带动师德师风,推进学术道德规范、教师师德规范、管理人员行为规范、学生行为道德规范,切实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教育。注重培育融入社会、知行合一、学以致用、鼓励创新的文化育人环境与实践氛围,引导师生在继承传统文化、弘扬优秀文化、传播先进文化中成长和发展,打造以文化魅力感人,以文化内涵育人的氛围,形成师生互动参与、共享成果的文化格局。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作用,在教师中深入开展“德教双馨,求真创新”主题活动;在学生中深入开展“仰望星空,脚踏实地”主题活动;在机关干部中深入开展“务实奉献,率先垂范”主题活动;在后勤职工中深入开展“爱岗敬业,服务师生”主题活动;在离退休教工中深入开展“老有所为、共建和谐”主题活动,这些活动内容丰富、特色鲜明、参与广泛,成为学校师生良好精神面貌、行为操守与和谐关系的动态折射。
其他文献
教育政策是一种公共政策,具有明显的政治属性  公共教育政策关系到政府部门、政策专家(包括学术精英)、利益相关者群体,是一个政治过程,推进教育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需要政府、学校、社会及学习者本人的共同参与。对教育政策进行研究,首先要关注政策过程,把握政府管理、社会治理的制度结构。其次要关注政府教育政策关注点的递进与迁移变化情况。对教育政策的文本分析应该有多个维度和多个角度,对比分析继承延续与推陈出
王稼琼,1964年6月出生于山西省大同市,中共党员,经济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历任北京交通大学副校长、北京物资学院院长;现任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校长。中国市场学会副会长、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教育部经济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高等财经教育分会副理事长。  王稼琼教授近些年来在相关领域主持和作为主要骨干参加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十几项,并有多项获省部级奖励;在重要学术期刊、重要国
刚刚召开的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座谈会,是认真贯彻落实中央16号文件精神的一次重要会议,影响广泛,意义深远。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同志的讲话高屋建瓴、语重心长,他全面总结了16号文件下发六年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的积极进展和成功经验,深入分析了高校育人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为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明确了方向、提出了要求。  作为一名长期战斗在一线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关于改革党内选举制度,积极推进党内民主建设的重要精神,2009年北京科技大学党委在中共北京市委教育工委的指导下,在所属三个学院开展了党组织负责人直接选举的试点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    院(系)党组织负责人直接选举试点的实践做法    1 高度重视,认真谋划,为直连工作提供制度保障和操作规程  学校党委高度重视直选试点工作,成立了由党委书记任组长的试
当前,社会对跨学科、厚基础、宽口径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多。2001年,北京大学为贯彻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基础、淡化专业、因材施教、分流培养”的方针,培养宽基础、适应性强、高素质的创新人才,建立适合我国实际需要的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和管理体制,更好地实现北京大学的人才培养目标,开办了元培计划实验班。  在6年实践基础之上,2007年北京大学成立了元培学院。元培学院在探索实行自由选课学分制、导师制、自
摘 要:本文从制度分析视角解读《高等学校学术委员会规程》(以下简称《规程》),对其在学术权力建设方面的作用和问题进行了分析,并进一步对政策落实的制度环境问题作出了探讨。  关键词:学术权力 行政权力 制度规则 制度环境  学术权力参与学校管理合法权的制度保障  教育部2014年第35号令颁布了《高等学校学术委员会规程》,其目的是加强学术委员会的建设,保障学术权力在高校的学术事务中有效发挥影响力,完
籍之伟,1949年出生,中共党员,教授。现任北京电影学院党委书记。北京市第九次、第十次党代会代表,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第十一届市政协常委。1982年北京师范大学生物系本科毕业,理学士,1986年清华大学社会科学系毕业,法学士。曾任北京师范大学生物系团总支书记、党总支副书记,校党委委员、党委青年部部长、学生处处长、北校工作部部长,北京社会主义学院副院长、常务副院长,全国高师学生工作研究会副会长
国家文化发展国际战略研究院成立于2010年12月,是在国家文化部文化体制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与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双方签署的《全方位战略合作协议》框架下,由双方共同建设的学术型研究机构。     审时度势,把握时代赋予的使命    在全球化的进程中,国家文化既是今天的经济,也是明天的政治。着力探索如何使中国文化“走出去”,使中国优秀的文化精神借助于贸易的方式,借助于传播的方式能够服务于国家文化发展
地方高校与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互动关系    高校是在城市产生之后由行会演变而来的一种社会组织,从世界范围来看,高校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之间存在着良性互动的关系。城市的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推动着高等教育的发展,而高等教育也越来越成为城市发展不可缺少的支撑。高等教育与城市建设是互相推动的,作为区域社会发展大系统下的一个子系统,高校应该如何充分发挥其职能,承担起时代赋予的重大使命,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
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日益普及,基于网络的虚拟组织得到了长足发展,因而虚拟组织中的虚拟领导力也引起了广泛关注。文章以高校中具有较大影响力的BBS虚拟组织为例,探讨如何加强对虚拟组织的管理,并且更好地培养优秀学生的虚拟领导力。  关键词:高校BBS 学生虚拟组织 虚拟领导力  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网络日渐融合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构建了一个虚拟化的生活空间,形成了各式各样的虚拟群体。这些群体由一群有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