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造影在评价缺血后处理对兔睾丸完全扭转复位后保护效应中的应用

来源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rikw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评价缺血后处理对兔睾丸完全扭转的保护效应及超声造影的应用价值.方法 40只成年健康大白兔随机分成对照组、直接复灌组(R组)、缺血后处理组(IP1组,IP2组,IP3组),每组8只.将R、IP1、IP2、IP3各组左侧睾丸血流完全阻断4h后,R组给予直接灌流,IP1组行复灌15 s/再缺血15 s,IP2组行复灌30 s/再缺血30 s,IP3组行复灌45 s/再缺血45 s,各组反复3次.于术前及术后3d行超声造影,分析各组造影参数,包括速度参数(β)、达峰时间(TTP)、峰值基础强度差(PBD)、峰值减半时间(DT/2)的变化,3d后检测术侧睾丸组织丙二醛(MDA)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指数(AI),电镜下观察睾丸组织超微结构,并对各组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R、IP1、IP2、IP3组术侧睾丸DT/2均较对照组显著延长(P<0.05),IP1、IP2组PBD较对照组升高(P<0.05),R、IP3组PBD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别(P>0.05).IP1、IP2组MDA含量显著低于R、IP3组(P<0.05),SOD活性显著高于R、IP3组(P<0.05).光镜下Johnsen's评分IP1、IP2组间无显著差别(P>0.05),并且均显著高于R、IP3组(P<0.05),R组高于IP3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IP1组AI略低于IP2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均明显低于R、IP3组(P<0.05).电镜观察,各组超微结构损伤程度无明显差别.结论 缺血后处理可明显改善完全扭转睾丸复灌后微循环功能,减轻再灌注损伤.超声造影可对缺血后处理的效果进行评价。

其他文献
病例1,男,22岁,因车祸中被钝器击中腹正中就诊,来院时上腹部有明显压痛.超声检查肝、胆、脾、肾均未见明显异常回声,扫至胰腺处示胰头厚3.0 cm,胰体厚1.5 cm,胰尾厚1.9 cm,胰头明显增大并可见范围约2.8 cm×1.5 cm实质回声减弱(图1)、杂乱不均区,被膜连续性差,可见较明显的断端及局限游离液性无回声区,胰体及胰尾回声均匀,少量饮水后示主胰管未见积液征象.超声诊断:①胰腺破裂;
期刊
2011年10月28—30日由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海医会)和厦门市医学会共同主办的2011第三届海峡两岸超声医学高端论坛一超声指南与规范化暨海医会超声医学专家委员会成立大会在厦门市国家会计学院召开。来自大陆、台湾、香港的500余名专家学者出席了盛会。本次会议成立了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超声医学专家委员会,研讨了我国超声医学的规范化与指南等议题。海医会名誉会长何鲁丽女士特为大会题词:“搭建医
期刊
患者男,17岁,因活动后胸痛、乏力伴头晕半年,加重5d来我院就诊.心脏专科检查:叩诊心界不大,听诊心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心电图及胸片均正常.超声心动图示:右心室扩大,余腔室大小正常.于右心室腔内可测及附着于右心室游离壁与三尖瓣瓣环之间,大小约45 mm×39mm中等强度回声团,无蒂(图1),四腔心切面显示沿右心室游离壁附着长度约50 mm.与三尖瓣前叶瓣体及室间隔前上部部分粘连,随
期刊
中华医学会第十一次全国超声医学学术会议于2011年9月15—18日在北京市九华山庄隆重召开。此次会议共收到学术论文1168篇,来自全国各地的近千名超声医学工作者出席会议。大会开幕式由中华医学会超声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李治安教授主持,主任委员张运院士致开幕词。大会邀请国内外著名超声医学专家作大会报告8个,专题发言256个。
期刊
患者26岁,孕24周,来我院行产前常规超声检查,既往中期妊娠引产1次,引产过程中有强烈腹痛急产的病史.超声检查显示:胎儿及附属物未见异常,宫颈未见异常,在宫颈后方测及35 mm×20 mm× 30 mm的囊性回声(图1),同时发现囊性回声与宫腔相通.经直肠超声检查可清晰显示囊性回声与羊膜囊柑通,囊性回声由羊膜囊沿着子宫后壁突入阴道后穹窿形成,其包膜清楚。
期刊
孕妇,28岁,孕2产0,孕32周来我院行产前超声检查。无家族史、既往史及有害物质接触史,既往月经规律,体健。超声显示:胎儿双顶径8.3 cm,头围28.4 cm,腹围28.8 cm,股骨6.1 cm,脑中线居中,透明隔腔可见。脊柱矢状切面双光带排列可见。胎儿心脏四腔心切面可显示,左、右房室大小及比例相当,左、右心房与左、右心室连接,心脏中央“十”字交叉消失,未见明确二尖瓣及三尖瓣回声信号,于房室连
期刊
非特异性肉芽肿性乳腺炎( idiopathic granulomatous mastitis,IGM)是一种较少见的乳腺炎症性疾病.现对我院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慢性IGM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超声在IGM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一、研究对象2006年4月至2011年9月间,我院共收治21例女性慢性IGM患者,年龄22~50岁,平均(38.75±9.28)岁,就诊时发现肿块5d至3年,肿块生长速
期刊
不合并主动脉夹层的自发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在临床上十分罕见,尸检中发病率仅为0.06%[1].本研究回顾分析我院2007年以来收集的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或CT血管成像(CTA)证实为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6例患者的超声特点,旨在提高超声检查对本病的诊断价值。
期刊
孕妇22岁,孕1产0,孕32周超声检查未见明显异常。孕38周超声检查:胎儿头位,胎头轮廓完整,双顶径91 mm,大脑中线结构居中,双侧脑室扩张,左侧脑室宽约26 mm,右侧脑室宽约21 mm,第三脑室显示不清,大脑深部中央区可见31mm×27 mm囊性无回声区,边界清晰(图1),无回声区后方可见与直径约7.0 mm管状无回声相通(图2),胎儿颜面部未见异常,脐带绕颈3周,脊柱及四肢显示正常,股骨长
期刊
患者男,45岁.因8d前饮酒,进食生冷食物后出现右上腹疼痛,为持续性绞痛,与进食、体位无关.外院曾以急性胆囊炎,给予胃肠减压、禁食水、抗感染、补液等治疗,腹痛缓解,为求进一步诊治来我院就诊.血常规检查:白细胞11.1×109/L,中性粒细胞73.6%,血淀粉酶313 U/L,尿淀粉酶8660U/L.超声检查:胆囊大小约8.8 cm×4.1 cm,壁厚约0.5cm,不光滑,内可测及不规则、不均匀低回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