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目标就是培养高中生的阅读水平和写作水平,同时培养高中生的汉语言综合应用能力,形成高中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但我国大多数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只重视表面现象,讲究中心思想、段落大意,字、词、句的理解等,并没有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思想交流。只有开阔学生的眼界,进行适当的閱读延伸,才能提高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效果;只有创设有效的情境,通过有效的预习、有效的合作,才能让学生真正感觉到语文阅读的快乐。
關键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
阅读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一大部分,通过阅读教学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学生人文素养。但目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不太理想,教师课前准备不充分,教师对学生的引导较少,教师适当的延伸欠缺,教学质量低下。如何提高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如何培养高中生的汉语应用能力,是每个高中语文教师的义务。
1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
1.1教师对学生的引导较少
教学引导能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许多高中语文教师阅读教学过程中,只是单纯的讲解阅读材料,概括中心思想、段落大意,或者一些汉语语言结构及词汇等方面的内容。对学生的引导较少,不利于学生对阅读材料更深层的理解,不有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
1.2教师课前准备不充分
课前准备是一堂课教学效果的保证,课前准备不充分,学生的兴趣就会不高,教师也讲不出内容。许多高中语文教师阅读教学课前准备不充争,只是简单的应付,或是直接将语文教材的内容作为阅读教学的材料。高中语文教师没有制定相对应的阅读教学目标,没有指导学生开展课前预习的习惯,只是边教边引导,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
1.3教师适当的延伸欠缺
许多高中语文教师没有发挥教育手段的真正作用,没有延伸教学内容。只是任务式的进行阅读教学,针对阅读材料进行教学,不对相关知识进行拓展。这种教学方式容易让课堂变得死气沉沉,学生的学习活力得不到展现,不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当然也就不能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
2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分析
2.1创设有效的情境
教学情境是指有利于教学实施的环境,良好的教学情境能够让学生更喜欢学习,自然而然就提高了教学的效果。高中语文教师应该创设有效的情境,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解释学生不太理解的段落,帮助学生完成教学任务。
2.2引导感知策略
阅读教学中感知是非常重要的,这需要教师的引导,先让学生自主阅读,阅读过程中教师结合关键点点拨,这与传统教学中教师解读,学生被动的接受不同。自主阅读中教师提出一些预习题,让学生结合问题有目的的通读,从而初步把握课文内容。但要注意的是,学生的水平不同,每个学生诵读文章后产生的感受不同,不能扼杀学生的想象力,要给学生机会表达出自己的意思。
2.3开展有效的合作
21世纪人才是综合素质强的一代,团队协作是21世纪人才最突出的表现。阅读教学本身就是一项合作,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合作,是学生与学生的合作,是人与教材内容的合作。但目前,许多学生的团队精神不强,协作的能力普遍偏弱,他们不愿意或不喜欢与其他人进行交流和沟通。高中语文教师应该开展有效的合作,通过小组的方式开展阅读教学,让学生体会到团队合作的快乐,喜欢上小组合作教学模式。
2.4进行有效的预习
课前预习是课堂教学的必备环节,课前预习准备充分,学生课堂学习就得心应手,而且轻松自如。但许多学生不太重视预习,因为预习通常都是比较泛的内容,需要学生自主学习,一些自主约束能力不强的学生很难完成预习,或者只是应付。高中语文教师应该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经常性的布置课前预习、课后读后感,相关教学内容拓展阅读,让学生感觉到预习的快乐。
2.5读写结合策略
阅读教学除了要开阔学生视野、丰富学生情感外,还要引导学生获取写作经验。因此,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借鉴作家的写作技巧,读写结合,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以读促写、读写结合是培养学生读好书、会读书、多读书的好习惯,要让学生多读一些好文章,多背一些精彩词句,这些积累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来说是非常必要的。阅读教学中的小练笔有多种方式,比如,续写、扩写、仿写等,能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让学生在阅读反思中由接受转向创新。
2.6立足文本策略
阅读教学其实是一个对话过程,要建立文本、教师、学生之间的对话,而要建立良好的对话机制,就要立足文本。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挖掘文本内涵,借助课堂交流、讨论方式,深化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实现学生与文本之间真正意义上的对话。所以教师要结合自己实际,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与文化底蕴,补充文本的背景知识,给学生营造相关的氛围,为学生理解文本搭建平台。
2.7指导方法策略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就要教给学生一定的阅读方法和技巧,让学生全方面的理解阅读文本,从而提高阅读效果。叶圣陶说过“需要翻查的,能够翻查;需要参考的,能够参考;意在言外的,能够辨得出它的言外之意”。学生只有掌握了基本的阅读方法,才能有效的进行阅读。一般来说,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时,首先要引导学生抓住作品文体特征,明确重点。
3结论
总之,有效的课堂教学是每个教师追求的,但受各方因素的影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课堂有效性并不够理想,难以实现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教学目标。要想实现提高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就必须进行有效的预习,创设有效的情境,开展有效的合作,改革传统教学观念,实施科学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金海婷.有关提高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思考[J].学周刊,2016,(01):108.
[2]王桂华.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探析[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3,(01):353.
[3]柴树梅,李青云.关于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思考[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0,(05):117-118.
關键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
阅读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一大部分,通过阅读教学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学生人文素养。但目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不太理想,教师课前准备不充分,教师对学生的引导较少,教师适当的延伸欠缺,教学质量低下。如何提高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如何培养高中生的汉语应用能力,是每个高中语文教师的义务。
1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
1.1教师对学生的引导较少
教学引导能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许多高中语文教师阅读教学过程中,只是单纯的讲解阅读材料,概括中心思想、段落大意,或者一些汉语语言结构及词汇等方面的内容。对学生的引导较少,不利于学生对阅读材料更深层的理解,不有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
1.2教师课前准备不充分
课前准备是一堂课教学效果的保证,课前准备不充分,学生的兴趣就会不高,教师也讲不出内容。许多高中语文教师阅读教学课前准备不充争,只是简单的应付,或是直接将语文教材的内容作为阅读教学的材料。高中语文教师没有制定相对应的阅读教学目标,没有指导学生开展课前预习的习惯,只是边教边引导,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
1.3教师适当的延伸欠缺
许多高中语文教师没有发挥教育手段的真正作用,没有延伸教学内容。只是任务式的进行阅读教学,针对阅读材料进行教学,不对相关知识进行拓展。这种教学方式容易让课堂变得死气沉沉,学生的学习活力得不到展现,不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当然也就不能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
2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分析
2.1创设有效的情境
教学情境是指有利于教学实施的环境,良好的教学情境能够让学生更喜欢学习,自然而然就提高了教学的效果。高中语文教师应该创设有效的情境,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解释学生不太理解的段落,帮助学生完成教学任务。
2.2引导感知策略
阅读教学中感知是非常重要的,这需要教师的引导,先让学生自主阅读,阅读过程中教师结合关键点点拨,这与传统教学中教师解读,学生被动的接受不同。自主阅读中教师提出一些预习题,让学生结合问题有目的的通读,从而初步把握课文内容。但要注意的是,学生的水平不同,每个学生诵读文章后产生的感受不同,不能扼杀学生的想象力,要给学生机会表达出自己的意思。
2.3开展有效的合作
21世纪人才是综合素质强的一代,团队协作是21世纪人才最突出的表现。阅读教学本身就是一项合作,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合作,是学生与学生的合作,是人与教材内容的合作。但目前,许多学生的团队精神不强,协作的能力普遍偏弱,他们不愿意或不喜欢与其他人进行交流和沟通。高中语文教师应该开展有效的合作,通过小组的方式开展阅读教学,让学生体会到团队合作的快乐,喜欢上小组合作教学模式。
2.4进行有效的预习
课前预习是课堂教学的必备环节,课前预习准备充分,学生课堂学习就得心应手,而且轻松自如。但许多学生不太重视预习,因为预习通常都是比较泛的内容,需要学生自主学习,一些自主约束能力不强的学生很难完成预习,或者只是应付。高中语文教师应该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经常性的布置课前预习、课后读后感,相关教学内容拓展阅读,让学生感觉到预习的快乐。
2.5读写结合策略
阅读教学除了要开阔学生视野、丰富学生情感外,还要引导学生获取写作经验。因此,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借鉴作家的写作技巧,读写结合,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以读促写、读写结合是培养学生读好书、会读书、多读书的好习惯,要让学生多读一些好文章,多背一些精彩词句,这些积累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来说是非常必要的。阅读教学中的小练笔有多种方式,比如,续写、扩写、仿写等,能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让学生在阅读反思中由接受转向创新。
2.6立足文本策略
阅读教学其实是一个对话过程,要建立文本、教师、学生之间的对话,而要建立良好的对话机制,就要立足文本。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挖掘文本内涵,借助课堂交流、讨论方式,深化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实现学生与文本之间真正意义上的对话。所以教师要结合自己实际,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与文化底蕴,补充文本的背景知识,给学生营造相关的氛围,为学生理解文本搭建平台。
2.7指导方法策略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就要教给学生一定的阅读方法和技巧,让学生全方面的理解阅读文本,从而提高阅读效果。叶圣陶说过“需要翻查的,能够翻查;需要参考的,能够参考;意在言外的,能够辨得出它的言外之意”。学生只有掌握了基本的阅读方法,才能有效的进行阅读。一般来说,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时,首先要引导学生抓住作品文体特征,明确重点。
3结论
总之,有效的课堂教学是每个教师追求的,但受各方因素的影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课堂有效性并不够理想,难以实现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教学目标。要想实现提高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就必须进行有效的预习,创设有效的情境,开展有效的合作,改革传统教学观念,实施科学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金海婷.有关提高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思考[J].学周刊,2016,(01):108.
[2]王桂华.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探析[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3,(01):353.
[3]柴树梅,李青云.关于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思考[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0,(05):117-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