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价比低是影响课程化的硬伤

来源 :中小学德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kitit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黄聪丽老师的《做好人生规划 经营幸福人生》,与其说是一个主题班会教案,不如说是一个简录,而且是一次主题班会分录的简录。但是,窥其一斑,可观全豹。无论是形式还是内容,它都给了我耳目一新的感觉。
  不能否认,这次主题班会对学生的冲击是巨大的(从会后的反应可知),能启迪,甚至会左右他们刚刚萌芽的人生设计。而这一点,是任何一门学科课程教育在短期内都难以达到的。可见,主题班会在人格教育中的“不可替代”,也从另一个角度昭示了班会课程化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学生的人生规划进入中学视野,是近年来的一个热门话题,许多学校在做,许多班主任也在做,黄老师的“独”,在于她引导学生,以父母、师长为模特,以信息技术为翅膀,穿越了未来20年的时空,“回望”了一次自己的“成长”。亦真亦幻,但虚拟的历程带来的教育效果却是实在的。我们的课程从不反对虚拟,把信息化手段引上杏坛,就是要支持这种虚拟,赋予课程改革以新的生命。
  班会凸现的另一个亮点,是生成性资源得以课程化。从简录的字里行间,我们不难看到学生的活动、家长的参与、公民的合作……现实社会中的那些“生动”,都构成了主题班会的资源要件。有哪一门学科教学能如此贴近社会,贴近学生,并营造如此水乳交融的教育情境?这也再一次启示我们,班会课程化势在必行。
  然而,审读这份简录,一股隐忧也在泛起,那就是这种主题班会的性价比,会不会是阻止课程化的硬伤?
  什么是性价比?性价比(Performance / Cost)就是性能与价格的比值,是商品的一个基本属性。它的比值越大,则物超所值,不仅消费者欢迎,就是生产者也喜欢。
  课程不是商品(但它被师生消费),课程的“价”不是单指过程发生的费用,也不能单从费用的高低去判断这节班会的价值。然而,课程却是学校常态化运行的基本环节,从这一角度看,过高的“时空投入”,的确是不利于课程化的。一次主题班会,大家花费“十几个晚上”“没办法按时休息”,是任何一门常态课程都无法承受之重。如果,每班两周来一次这样的主题班会,我们的班主任和学生还能不能、愿不愿为此继续付出?
  性价比的问题,仅仅只在《做好人生规划 经营幸福人生》中凸显出来?不是,综观全国范围里中小学的“两菜一汤”主题班会,几乎都走不出超常投入的阴影。毫无疑问,这种超常投入,是影响主题班会课程化的硬伤。
其他文献
给出了一种采用DSC结晶参数评估聚丙烯回收料降解程度的方法。实验结果表明,随着热氧处理时间的增加,结晶峰温(Tpc)、外推结晶起始温度(Teic)、结晶起始温度(Tic)和结晶热焓(ΔHc)都
<天津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规程>近日,天津市建委以建科教[2005]123号文件,下发了关于颁布<天津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规程>的通知.为了统一天津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的内容和
期刊
惩戒是教育中的一味“添加剂”,没有惩戒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现在我们谈罚色变,其实惩戒并非都是体罚,适度惩戒的目的是引起学生思想和行为上的警觉,促其进行自我教育,达到罚是为了不罚的效果。当然,为了罚得巧妙,惩戒最好能隐藏意图。  对所谓问题学生来说,挨罚早就不是什么稀罕事,甚至已经成了他们的家常便饭,他们哪里还会在乎再来一次呢?可见滥用惩戒是没用的,花点心思,想好办法再罚,罚得巧妙,罚得当事人心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