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和林格尔县是我区经济快速增长旗县的典范,我们认为,对于这类地区,再经历了一段时期的非均衡经济发展,经济发展水平达到一定程度之后,从战略的高度,今后继续实施非均衡经济发展战略是不够健康、不公正、甚至難以为继的。协调发展应作为这类地区经济发展下一步的战略选择。
一、产业协调:正确处理一、二、三产业之间的关系
1我区快速经济增长的旗县,大都有第二产业发展迅速的特点。和林格尔县在产业结构的调整中,第二产业的发展速度很快。这使得全县的劳动生产率得到很大的提高,因为农业生产率的提高速度慢于工业,因此,第二产业的扩大,是整个和林格尔县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过程。与此同时,还实现了第二产业与第一产业的耦合与协调,第二产业在迅速扩张的同时,对第一产业产生了强大的带动作用,体现在促进了第一产业的技术进步,吸收了农民就业,增加了对第一产业的资本援助,推动第一产业的制度创新的等诸多方面。
2第二产业有了一个较大的发展后,从战略上应将第三产业的发展提到议事日程。以和林格尔县为例,较第二产业,其第三产业的发展速度相对要慢一些,2002年,与全区相比,和林格尔县的第三产业比重还不及全区的一半,有待进一步发展第三产业。
3在第一、第二产业发展的基础上,要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第三产业是和林格尔县在未来的经济发展中的重点。
第三产业的发展与否是衡量一个社会是否进步的重要标志,第三产业越发达,人类社会就越进步,美国早在1981年,其第一产业的比? ,根据我们的测算,和林格尔县工业部门中,就职人员不足全部劳动人口的10%,如果总的劳动人口每年按2%增长,那么工业部门每年提供20%的就业机会,才能吸收这些劳动力(01×02=002),这是很难甚至是不可能的,迫切需要扩张第三产业使得更多的劳动力就业。
二、地区协调:正确处理增长极与一般地区、城镇与农村特别是与偏远农村之间的关系
1作为一个国家级贫困县,和林格尔县在经济发展战略上,过去采取极化战略无疑是正确的。
首先选择距呼和浩特市较近的地区,发挥地缘优势,集中有限资源建设工业园区,建设了一处适合二、三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完备,投资环境优良的对外开放的平台,培育一批对县域经济发展有辐射带功能的项目。目前,已累计完成11平方公里的道路框架以及两水、两电、两汽基础设施建设,形成16—20亿元的土地资本。先后引进了280多家工业和商业企业,其中工业项目20多家,引进资金65亿元,税金达427多亿元,安置就业人员15万人。在一个点上或一个极寻求经济发展的突破口,这既符合毛泽东同志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的思想,又与现代西方经济学的增长极理论相一致,法国经济学家佩鲁等人提出,任何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都是不平衡的,经济增长不会同时在每个地方出现,而是集中在一些点上,如各种经济要素比较密集的城镇或起点较高,人才济济的地方,生成增长中心或发展极,并依靠其吸引力,聚集外界的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推动其自身快速发展。
2但是,和林格尔县在充分巩固盛乐园区等点的经济成果后,必须转向在更大范围内寻求发展空间,正确处理增长极与一般地区、城镇与农村特别是偏远农村之间的关系。
经济学中的经济效率最大化原则告诉我们:只有避免二元经济在一个县域范围内形成刚性,才能实现胡锦涛总书记所倡导的协调发展,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振兴中华民族全面实现小康的奋斗目标,否则,落后的一元最终会成为拖经济发展后腿的桎梏。南美国家,如阿根廷的经济发展所遭遇的挫折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3正确处理增长极与一般地区,城镇与农村特别是偏远农村之间的关系就要作到以下几点:
第一,充分发挥增长极的辐射作用,处理好点、轴、面的关系。经济辐射既包括“摊饼式”的逐渐向增长极周边的渗透,又包括隔开一些乡村的直接辐射。形成园区内,城关镇企业密集分布,之外又有许多企业星罗棋布的经济格局。以点带轴,以轴带面,全面发展。
第二,进入园区的企业要考虑其对偏远农村,如山区的经济带动作用,山区适合饲养羊和兔子,应让能深加工这两项养殖业的企业进入。位于和林格尔县的内蒙古绿鑫集团冷冻食品有限责任公司解决养兔农户的“三难”——销售难,缺资金,缺技术,就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该企业以现代化的肉兔加工厂收购农民的肉兔,解决了农民卖兔难问题;协调落实农民养兔的专项贷款;组织养兔专业人员下乡入村到户,从饲养管理,配种,防疫等方面对养殖户进行技术指导,分片包村巡回服务,宣传科学养兔知识。到2003年6月,和林格尔6个乡加上其它乡镇共发放1,300多组,将近16,000只肉兔,对肉兔养殖基地的建设起了巨大作用。
第三,加强对偏远农村农民的人力资本投资和信息资源倾斜。通过培训手段加快偏远农村农民的就业步伐。
第四,农民要建立自身的协会等组织,以确保农民利益在与龙头企业的交易中能讨价还价,实现农民利益的最大化。
三、快慢协调:正确处理高速跨越式发展与平稳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1和林格尔县自1998年以来,特别是近两年以来,抓住了划归呼和浩特市等历史性机遇,犹如一列一再提速的列车,步入了高速跨越式发展的轨道。2002年底,全县GDP1811亿元,是1997年的8倍,财政收入156亿元,是1997年的8倍;农民可支配收入达到4500元,在1998年2300元的基础上翻了一番,接近全区平均水平;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12亿元,是1997年的20倍。事实证明,抓住历史性机遇,在一定的历史时期,能快就不要慢,迅速壮大自己,是完全正确的战略选择。
2从长远来看,经济规律表明,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周期是客观存在的,几乎所有的国家和地区都在经历了飞速跳跃式发展后步入了相对平稳可持续发展时期,如日本在上世纪六十年代经历了一段高速发展阶段,后来逐渐发展速度趋缓,经济成长中的诸多不确定性,信息的不完全性等因素客观上是不允许一直呈高速发展态势,宏观经济学认为,经济波动有其必然性,不管产生波动的原因是外生(exogenous)的,还是内生(endogenous)的。对此,县领导、企业家和广大人民群众要有清醒的认识。经济发展速度的快与慢,经济要素的积累与释放是一个辩证统一的关系。
3从上级部门、新闻媒体乃至广大群众都不应给和林格尔县在经济发展速度上长期高速的期望值。县领导和企业家也不要因经历了高速发展后,经济发展速度一旦有一大变缓而产生一种挫折感。目前需要县领导和企业家考虑的问题是,科学冷静的判断和预测出和林格尔县高速跳跃发展的时间表,即在这一时期内,能快就不要慢。当经过了这一时期后,要认真思考一些能够带来经济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长期效应因素的积累和聚集,我们认为以下三个因素是重要的,即人力资本的提高,生态环境的根本改善和政治体制的制度创新。
4应提倡有效益的快速增长观、稳步扎实的快速增长观、健康的快速增长观,使速度、质量、环境保护和效益统一起来,比如财政收入占GNP的比重,西方发达国家高达40%,我国平均17%左右,内蒙古11%左右,而和林格尔还不到9%。因此,快速增长的地区一定要作到力戒泡沫经济,力戒大起大落,力戒无发展的增长,力戒以过大的环境破坏为代价。在对各级领导的考核方面,不能单纯以一个所谓的GDP指标作为评价的标准。
四、内外协调:正确处理面向国内、国外市场与提升自身竞争力的关系
1眼睛朝内打造核心竞争力是开拓国内和国际市场的前提。为此要认真研究快速增长地区竞争力的内涵和外延,寻找不足,迅速提升。提升自身竞争力是面向国内、国际市场的保证。按照现代管理学的理论,竞争力包括外显竞争力,内在竞争力。其中外显竞争力是内在竞争力的体现,内在竞争力是外显竞争力的基础,而这两者的前得则是体制竞争力。
2一要选准有市场的特色产业。继续做大、做强和林格尔县现有的以乳、绒、肉、林四大农产品原料加工业的产业。从就业结构、产业结构、产业布局来看,和林格尔县尚处于由传统农业阶段向工业化的初始阶段的过渡时期,以农产品做主要原料的轻工业和其它原料加工业在工业生产中应占主要地位。应选准有市场的特色产品——绿色食品,绿色食品消费是世界食品消费结构变化的大趋势。但欧盟、北美等绿色障碍也应引起充分的重视,如设置环境进口附加税、绿色技术标准和绿色检疫等。建议和林格尔县县委、县政府提出“绿色和林格尔”、“生态和林格尔”战略,使“绿色战略”贯彻整个运用和林格尔经济模式解决“三农”问题的全过程。所以,要从上游产业和第一车间开始创造同天然草地近似的生态条件和生态环境。
3在买方市场已经形成,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面向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眼睛朝外开拓市场的重要性无论怎样强调都不过分。和林格尔县园区内外的企业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前提条件就是赢得了市场。正如著名学者何新指出的,“在这个意义上,市场,乃是市场经济中一种最大、最宝贵的经济资源。”以蒙牛乳业公司来说,就面临着三方面的挑战:第一是来自自治区内的挑战,仅呼和浩特市就有20多家乳品加工企业,首当其冲的是伊利公司,近年来,伊利为做“中国伊利”,变区域品牌为全国性品牌,采取战略重组,扩大生产基地,占领市场要地,加大品牌强势等一系列战略举措,形成以呼和浩特市为中心,以“三北”为三大生产基地,并在上海占有一席之地。第二是来自国内名牌乳业集团,如上海光明,北京三元等名牌乳业集团。第三是国际乳业“大鳄”纷纷进入中国市场,从1995年起,瑞士“雀巢”、德国“达能”等乳业巨头陆续进入中国市场,至今,全球排名前45的乳业公司已全部进入,还有一些企业正在寻找机会和合作伙伴,更有的在筹划向中国西部地区开拓市场。2000年我国进口乳制品2188万吨,进口值为215亿美元,进口量比1999年的1634万吨增长了339%,进口值比1999年的159亿美元增长了351%。据业内专家预测,全国现有1500多家乳业公司中,5年内将有99%的企业面临生存危机,能存活下来的可能仅10家左右。因此,和林格尔县要首先实施进口替代战略,在此基础上,逐步过渡到实施出口替代战略阶段。
一、产业协调:正确处理一、二、三产业之间的关系
1我区快速经济增长的旗县,大都有第二产业发展迅速的特点。和林格尔县在产业结构的调整中,第二产业的发展速度很快。这使得全县的劳动生产率得到很大的提高,因为农业生产率的提高速度慢于工业,因此,第二产业的扩大,是整个和林格尔县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过程。与此同时,还实现了第二产业与第一产业的耦合与协调,第二产业在迅速扩张的同时,对第一产业产生了强大的带动作用,体现在促进了第一产业的技术进步,吸收了农民就业,增加了对第一产业的资本援助,推动第一产业的制度创新的等诸多方面。
2第二产业有了一个较大的发展后,从战略上应将第三产业的发展提到议事日程。以和林格尔县为例,较第二产业,其第三产业的发展速度相对要慢一些,2002年,与全区相比,和林格尔县的第三产业比重还不及全区的一半,有待进一步发展第三产业。
3在第一、第二产业发展的基础上,要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第三产业是和林格尔县在未来的经济发展中的重点。
第三产业的发展与否是衡量一个社会是否进步的重要标志,第三产业越发达,人类社会就越进步,美国早在1981年,其第一产业的比? ,根据我们的测算,和林格尔县工业部门中,就职人员不足全部劳动人口的10%,如果总的劳动人口每年按2%增长,那么工业部门每年提供20%的就业机会,才能吸收这些劳动力(01×02=002),这是很难甚至是不可能的,迫切需要扩张第三产业使得更多的劳动力就业。
二、地区协调:正确处理增长极与一般地区、城镇与农村特别是与偏远农村之间的关系
1作为一个国家级贫困县,和林格尔县在经济发展战略上,过去采取极化战略无疑是正确的。
首先选择距呼和浩特市较近的地区,发挥地缘优势,集中有限资源建设工业园区,建设了一处适合二、三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完备,投资环境优良的对外开放的平台,培育一批对县域经济发展有辐射带功能的项目。目前,已累计完成11平方公里的道路框架以及两水、两电、两汽基础设施建设,形成16—20亿元的土地资本。先后引进了280多家工业和商业企业,其中工业项目20多家,引进资金65亿元,税金达427多亿元,安置就业人员15万人。在一个点上或一个极寻求经济发展的突破口,这既符合毛泽东同志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的思想,又与现代西方经济学的增长极理论相一致,法国经济学家佩鲁等人提出,任何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都是不平衡的,经济增长不会同时在每个地方出现,而是集中在一些点上,如各种经济要素比较密集的城镇或起点较高,人才济济的地方,生成增长中心或发展极,并依靠其吸引力,聚集外界的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推动其自身快速发展。
2但是,和林格尔县在充分巩固盛乐园区等点的经济成果后,必须转向在更大范围内寻求发展空间,正确处理增长极与一般地区、城镇与农村特别是偏远农村之间的关系。
经济学中的经济效率最大化原则告诉我们:只有避免二元经济在一个县域范围内形成刚性,才能实现胡锦涛总书记所倡导的协调发展,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振兴中华民族全面实现小康的奋斗目标,否则,落后的一元最终会成为拖经济发展后腿的桎梏。南美国家,如阿根廷的经济发展所遭遇的挫折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3正确处理增长极与一般地区,城镇与农村特别是偏远农村之间的关系就要作到以下几点:
第一,充分发挥增长极的辐射作用,处理好点、轴、面的关系。经济辐射既包括“摊饼式”的逐渐向增长极周边的渗透,又包括隔开一些乡村的直接辐射。形成园区内,城关镇企业密集分布,之外又有许多企业星罗棋布的经济格局。以点带轴,以轴带面,全面发展。
第二,进入园区的企业要考虑其对偏远农村,如山区的经济带动作用,山区适合饲养羊和兔子,应让能深加工这两项养殖业的企业进入。位于和林格尔县的内蒙古绿鑫集团冷冻食品有限责任公司解决养兔农户的“三难”——销售难,缺资金,缺技术,就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该企业以现代化的肉兔加工厂收购农民的肉兔,解决了农民卖兔难问题;协调落实农民养兔的专项贷款;组织养兔专业人员下乡入村到户,从饲养管理,配种,防疫等方面对养殖户进行技术指导,分片包村巡回服务,宣传科学养兔知识。到2003年6月,和林格尔6个乡加上其它乡镇共发放1,300多组,将近16,000只肉兔,对肉兔养殖基地的建设起了巨大作用。
第三,加强对偏远农村农民的人力资本投资和信息资源倾斜。通过培训手段加快偏远农村农民的就业步伐。
第四,农民要建立自身的协会等组织,以确保农民利益在与龙头企业的交易中能讨价还价,实现农民利益的最大化。
三、快慢协调:正确处理高速跨越式发展与平稳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1和林格尔县自1998年以来,特别是近两年以来,抓住了划归呼和浩特市等历史性机遇,犹如一列一再提速的列车,步入了高速跨越式发展的轨道。2002年底,全县GDP1811亿元,是1997年的8倍,财政收入156亿元,是1997年的8倍;农民可支配收入达到4500元,在1998年2300元的基础上翻了一番,接近全区平均水平;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12亿元,是1997年的20倍。事实证明,抓住历史性机遇,在一定的历史时期,能快就不要慢,迅速壮大自己,是完全正确的战略选择。
2从长远来看,经济规律表明,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周期是客观存在的,几乎所有的国家和地区都在经历了飞速跳跃式发展后步入了相对平稳可持续发展时期,如日本在上世纪六十年代经历了一段高速发展阶段,后来逐渐发展速度趋缓,经济成长中的诸多不确定性,信息的不完全性等因素客观上是不允许一直呈高速发展态势,宏观经济学认为,经济波动有其必然性,不管产生波动的原因是外生(exogenous)的,还是内生(endogenous)的。对此,县领导、企业家和广大人民群众要有清醒的认识。经济发展速度的快与慢,经济要素的积累与释放是一个辩证统一的关系。
3从上级部门、新闻媒体乃至广大群众都不应给和林格尔县在经济发展速度上长期高速的期望值。县领导和企业家也不要因经历了高速发展后,经济发展速度一旦有一大变缓而产生一种挫折感。目前需要县领导和企业家考虑的问题是,科学冷静的判断和预测出和林格尔县高速跳跃发展的时间表,即在这一时期内,能快就不要慢。当经过了这一时期后,要认真思考一些能够带来经济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长期效应因素的积累和聚集,我们认为以下三个因素是重要的,即人力资本的提高,生态环境的根本改善和政治体制的制度创新。
4应提倡有效益的快速增长观、稳步扎实的快速增长观、健康的快速增长观,使速度、质量、环境保护和效益统一起来,比如财政收入占GNP的比重,西方发达国家高达40%,我国平均17%左右,内蒙古11%左右,而和林格尔还不到9%。因此,快速增长的地区一定要作到力戒泡沫经济,力戒大起大落,力戒无发展的增长,力戒以过大的环境破坏为代价。在对各级领导的考核方面,不能单纯以一个所谓的GDP指标作为评价的标准。
四、内外协调:正确处理面向国内、国外市场与提升自身竞争力的关系
1眼睛朝内打造核心竞争力是开拓国内和国际市场的前提。为此要认真研究快速增长地区竞争力的内涵和外延,寻找不足,迅速提升。提升自身竞争力是面向国内、国际市场的保证。按照现代管理学的理论,竞争力包括外显竞争力,内在竞争力。其中外显竞争力是内在竞争力的体现,内在竞争力是外显竞争力的基础,而这两者的前得则是体制竞争力。
2一要选准有市场的特色产业。继续做大、做强和林格尔县现有的以乳、绒、肉、林四大农产品原料加工业的产业。从就业结构、产业结构、产业布局来看,和林格尔县尚处于由传统农业阶段向工业化的初始阶段的过渡时期,以农产品做主要原料的轻工业和其它原料加工业在工业生产中应占主要地位。应选准有市场的特色产品——绿色食品,绿色食品消费是世界食品消费结构变化的大趋势。但欧盟、北美等绿色障碍也应引起充分的重视,如设置环境进口附加税、绿色技术标准和绿色检疫等。建议和林格尔县县委、县政府提出“绿色和林格尔”、“生态和林格尔”战略,使“绿色战略”贯彻整个运用和林格尔经济模式解决“三农”问题的全过程。所以,要从上游产业和第一车间开始创造同天然草地近似的生态条件和生态环境。
3在买方市场已经形成,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面向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眼睛朝外开拓市场的重要性无论怎样强调都不过分。和林格尔县园区内外的企业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前提条件就是赢得了市场。正如著名学者何新指出的,“在这个意义上,市场,乃是市场经济中一种最大、最宝贵的经济资源。”以蒙牛乳业公司来说,就面临着三方面的挑战:第一是来自自治区内的挑战,仅呼和浩特市就有20多家乳品加工企业,首当其冲的是伊利公司,近年来,伊利为做“中国伊利”,变区域品牌为全国性品牌,采取战略重组,扩大生产基地,占领市场要地,加大品牌强势等一系列战略举措,形成以呼和浩特市为中心,以“三北”为三大生产基地,并在上海占有一席之地。第二是来自国内名牌乳业集团,如上海光明,北京三元等名牌乳业集团。第三是国际乳业“大鳄”纷纷进入中国市场,从1995年起,瑞士“雀巢”、德国“达能”等乳业巨头陆续进入中国市场,至今,全球排名前45的乳业公司已全部进入,还有一些企业正在寻找机会和合作伙伴,更有的在筹划向中国西部地区开拓市场。2000年我国进口乳制品2188万吨,进口值为215亿美元,进口量比1999年的1634万吨增长了339%,进口值比1999年的159亿美元增长了351%。据业内专家预测,全国现有1500多家乳业公司中,5年内将有99%的企业面临生存危机,能存活下来的可能仅10家左右。因此,和林格尔县要首先实施进口替代战略,在此基础上,逐步过渡到实施出口替代战略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