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课堂高效提问生成及运用策略探讨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ming5968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素质教育实施的深入促成以生为本施教的落实,形成向课堂要效率的教学新风气。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提高自主学习能力,需要教师的调动和有效组织。问题是课堂教学的主线,是学生学科习得和思维提升的抓手。在初中历史实际教学中,可通过预先设计教学问题把教学内容串联起来,推动学生自主与合作学习开展,调动思维,挖掘能力,形成历史学科学习必备的阅读、思索、分析和获得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以生为本;提问教学;提问策略
  新课程改革强调了在老师有效组织和引导下促成学生学科学习方法的形成,从而获得知识、能力和学科的核心素养。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我们已经改变“满堂灌”的教学陈式,着力以生为本、以学为中心,通过问题探讨、互动交流,指导学生形成科学的学习方法。也就是根据学科内容和学生的特点,借助阅读、思考、互动、答疑、质疑等途径,让学生从老师要我学、老师教我学,转变为我“会学”,我“能学”,我“善学”。这需要我们激起学生有效阅读、有效参与课堂、有效提升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从而获得历史学习能力和素养的提高。
  一、 设计问题情境,激发历史学习兴趣
  导入是课堂有效开展的重要一环,是学生能够将课前预习的困惑形成再次阅读和深入思考的推进器。就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而言,我们可以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带着兴趣,积极思考,推进自主学习活动的开展。如在《隋朝的统一与灭亡》的学习中,我们可以通过复习以前的知识来导入课文,可以问学生:上学期我们的历史学习到什么地方,大家还记得吗?这样的问题虽然简单,但是可以点燃学生参与交流和复述回忆的兴趣,学生们七嘴八舌的交流,可能会谈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权分立,也会谈当时的民族交融。老师可以追问:历史大趋势是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从东晋开始我们的国家就处在分裂状态,那么在什么时候、是谁统一了全国,他为什么能统一全国,他统一全国之后又做了什么,他的政权命运又是如何呢?今天,我们就和大家一起来学习……,这里我们留白,让学生们说出将要学习的内容。如此导入,与学生进行交流,学生们也能大致的知道自主学习学习历史应该注意哪些方面,在导入问题的推动下形成学习的兴趣和方向。
  二、 围绕中心问题,提高自主阅读能力
  我們的历史教材是历史的浓缩版、精华版,教材呈现的都是极其重要的历史事件或者概况,在编排、内容选择和设计上都是贴近学生的,适合学生自主阅读的。而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历史现象和规律之间的关系是需要学生阅读思考获得。因此,我们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在运行问题探讨教学活动时,就要精心思考和设计具有典型性、整体性,突出学习重、难点的中心问题。如在《百家争鸣》这一内容知识比较凌乱、琐碎,但在教学中可以通过这一课的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分析概括和提取历史信息的能力。我们在导入之后,可以让学生简要说说这一课,我们要学习哪些内容,怎么学习和掌握这些比较多且杂的内容呢?然后我们提出中心问题:这一框的题目是“百家争鸣”,那么“百家”在我们教材中是哪几家,他们有什么“争鸣”(有什么的不同的思想表现)呢?相机指导学生,如何有条理的概括人物的相关方法,和学生交流用图表、归类等方式进行自学,在培养学生列表概括的能力基础上提高他们历史材料的阅读质量和能力。这样,学生们在老师的提问中,就获得了历史的学习方法。
  当然,我们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可以提前设计好表格并打印发给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可以以“老子”这个人物为例,让学生在自行阅读教材,指导学生进行表格的完善并让学生谈谈他们为什么思想不同,是什么原因出现差异的。而在学生对这些人物和思想把握之后,我们可以提出问题,这一时期为什么会出现“百家争鸣”?他们对后世有着怎样的影响和意义?
  三、 重视问题分解,训练提升思维能力
  我们教学预设要根据学生学习状态、知识掌握和能力以及思维水平设计,但是我们在课堂教学中会发现,我们提出的问题,学生在积极阅读、思考之后可能还不得要领。因此,我们要鼓励和引导学生透过阅读材料的字面,结合历史史实和背景等再去思考和探究,从而提高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对问题解决方法、方向的定位。如在《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的教学中,我们设计了由阅读历史诗作来感受历史的问题,投影展示了:“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杜甫《忆昔》)和“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让学生说说杜甫这两首诗分别写了什么样的社会现状,我们从中可以得到哪些历史认识?但是初中生对文言文理解不透,不能也不会抓住诗歌中的关键词,捕捉诗歌中蕴含的历史信息。如此,我们引导学生去分析诗歌的意思。然后,追问学生:“开元盛世”是唐玄宗早期国家治理的景象,那么,“国破”是什么时候的呢?在学生分析交流之后,我们明确是唐玄宗李隆基后期的。那么,分解之后,中心问题就呈现了:唐玄宗统治前后期变化巨大,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呢,这样的变化对社会和历史带来哪些影响和启示呢?如此,学生能够在解读诗歌之后,兴趣盎然地阅读教材,发现其中的历史事件、历史影响和意义。在这样的学习中,学生形成了对比学习的意识,获得了借助历史事件和发展去客观的评判历史人物,也能从历史事件中获得对历史发展的认识;从而在思考中认识历史、感悟历史,获得历史学习的价值。
  总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我们要关注学情,结合教学内容,有效设计教学流程,精妙精彩呈现学习内容的中心问题,通过合理而高效的提问、分解和追问,激发学生历史学习的兴趣,提高他们阅读历史材料的能力,促成历史思维水平的提升,从而获得历史学科学习的素养和能力。
  参考文献:
  [1]马心语.初中历史课堂问题教学策略研究[J].科普童话,2016(47).
  [2]张颖.浅谈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设问[J].学周刊,2016(09).
  作者简介:
  张姝,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外国语中学。
其他文献
摘要:自主学习是近些年来新课改下的一种重要学习模式,对确立学生课堂主体地位、增加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师课堂质量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关键词:自主学习;中专;政治教学  一、 自主学习的内涵  当今自主学习越来越受到教师和学生的重视,其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方式、学习兴趣都产生了重要影响,那么究竟什么是自主学习呢?自主学习是相对于接受学习而言的,自主学习的开展是要改变
摘要: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环境问题逐渐明显和重要,关于环境保护的话题越来越多,这也间接地提高了在高中教育中环境教育的重要性和作用。对此,本文从环境教育在高中地理教学当中的必要性着手,详细分析环境教育与高中地理教学的有效结合。  关键词:环境教育;高中地理教学;有效融合  一、 引言  地球是人们赖以生存的主要空间和场所,生态环境对于人类的生存有着直接性的影响。但是,伴随着社会的发展中不断地开采自
摘要:思维导图是简单又极其有效的革命性的思维工具,初中历史教学引导学生绘制思维导图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效果,培养学生概括、分类、整理知识的能力,同时又可以增强自信心和自豪感,作者通过自己的教学实践与反思,希望广大初中历史教师也可以学习此方法,并传授给学生,改变历史课堂。  关键词:思维导图;初中历史;教学;实践;反思  一、 引言  《淮南子·说林训》中曾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教育是国家社会稳定前进的动力,人才是国家社会繁荣的砥柱,教育缔造人才,人才成就教育,随着我国教育课改的推行,很多学校开始逐渐认识到现阶段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局限性,即习惯
摘要:古人云:“叫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利用多媒体根据题目内容,设计成各式各样的小游戏,让练习题“动”起来,大大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关键词:设计;兴趣;练习;小游戏  新课程理念认为,小学数学练习是重建与提升小学数学课程的意义。因此,我们的小学数学练习不应该是强加给学生的负担,而应该是学生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的一种自觉的生活需要、学习需要。古人云:“叫人未见意趣,必
摘要:历史是沉睡的过去。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帮助学生还历史事件本身的面目是我们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围绕构建探究式课堂教學,阐述如何通过探究来还原历史事件的本真,旨在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关键词:初中历史;事件;探究;教学  初中历史教学最重要的是真实性。教师应该为学生还原真实的历史事件,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是灌输式教学,教师只是简单的把知识传输给学生,而学生没有真正理
目的:研究血管生成素-1(Ang-1)、血管生成素-2(Ang-2)及Tie-2受体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在位及异位子宫内膜组织中的定位及表达情况,探讨其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发展及血
目的:  应用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Transcranial color-coded real-time sonography,TCCS)对健康人和颅内静脉窦血栓患者进行检查,记录颅内静脉系统血流动力学参数,从而探讨经颅彩
摘要:随着网络时代的来临,运用微课教学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微课是一种创新的教学策略,改变了以往的教学方法,丰富了教学内容,突破传统教学的局限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主动投入到学习中。本文主要以初中化学为例,对微课的应用展开分析。  关键词:初中化学;微课;教学策略  一、 前言  在以往的初中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方法单一,使学生不能很好地掌握化学知识,教学内容局限于教材,缺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