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培养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情境化策略探索

来源 :文理导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nte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需要学生具备较高的认知水平和能力,而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他们的认知水平及能力还有待提升,要想通过小学数学教学活动培养其高阶思维能力,就需要通过情境化的教学模式,活跃学生的思维,使其认知水平及能力得到一定提升,为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提供保障。基于此,本文针对小学数学培养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情境化策略进行简要探究,希望可以为推动学生全面发展提供一定助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高阶思维能力;情景化教学;培养措施
   前苏联国家元首加里宁曾这样评价过数学:数学是思维的体操。由此可见,对学生进行数学教学,就是为了活跃学生的思维能力,以此促进学生智慧的增长。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对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进行培养至关重要。而在这个过程中,并不是低学段学生的思维品质就低,而是要看数学教师的指导,只有有效的情境化教学模式才是促进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关键。基于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需要数学教师能够对各类情境化教学模式进行充分利用,以此促进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不断提升。
   一、通过创设多元化的比较情境促进学生高阶思维发展
   美国著名教育学家杜威曾说过,在进行知识学习的过程中,需要对知识进行还原与下沉,并通过体验与研究,促使知识得到翻新,在反思过程中使得知识上浮。在此基础上,华中师范大学郭元祥教授提出了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即U型学习。在该种学习理念下,授课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还原,可以将其还原为学生的一种学习习惯,也可将其还原为学生的学习经验,而这个过程也是知识下沉的过程,学生会对知识有一个全新认识,可能是表征化的认识,也可能是具体化的认识;其次,对于“U型”的底部,也就是教师要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自我验证和研究,使其内化为自身的知识;最后,在“U型”的另一端,也就是“上浮”的过程中,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不断反思,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内化。
   因此,在对学生进行高阶思维能力培养的过程中,就需要数学教师能够掌握上述学习理念,通过创设多元化的比较情境促进学生高阶思维能力发展。具体教学措施如下:
   在对学生进行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学中,当进行到“角”相关知识点教学的过程中,数学教师在对学生开展实际教学活动时,应该从“角”的静态概念着手,然后引导学生对静态概念进行验证。在这个环节,数学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两根小棒,和一个小钉子,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认知水平做角,并汇报做角的方法。
   学生A:两个小棒不重叠在一起,然后直接将这两个小棒的顶点扣上就可以了。
   学生B:将两个小棒重叠在一起,然后将他们的顶点扣上,再将小棒分别向两边拉,这样就可以了。
   学生C:将两个小棒重叠在一起,然后将他们的顶点扣上,一根小棒不动,只拉动另一根小棒就可以了。
   师:对于上述三位学生所说的做角方法,你们更喜欢哪一种呢?有没有发现三种方法之间的联系呢?
   学生D:第一种方法,很简单,直接就成角了。
   学生E:第二种,这种方法和刚才所学的“角”静态概念一致。但是我发现,第一种方式与第二种方式其实没有太大区别,两个小棒不重叠,就是第二种方式中的将小棒拉
  开。
   学生F:第三种,我记得在学习“旋转”时,有对角进行过解释,说角就是由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而成的图
  形。
   在进行完实践操作后,学生会发现,第一种和第二种方式是对“角”静态概念的一个还原应用,简而言之是对静态概念的一个验证,没有达到意义的概念;但是,在第三种方法中,在原有的概念基础上,还将知识进行了不一样的还原,将其还原为了经验,是学生依据自身的学习经验进行的知识还原。当第三种方式提出的时候,学生们的思维得到了一定激发,实现了对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初步培养。
   基于上述教学实例可以发现,通过多元化的比较情境,不仅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同时也促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了升华,将其真正地转化为自己的知识,为后续的高阶思维能力培养打下了夯实基础。
   二、通过创设试误性的探究情境提升学生高阶思维能力
   要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促进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发展,还需要数学教师能够对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的“试误学习”理念进行充分利用,也就是数学教师通过为学生创设试误性探究情境的方式,促使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在该情境中,数学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一个任务或问题,让学生进行自由探索,在学生尝试一次次错误探究后,会找到正确的答案,而这个过程中就是对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一个有效提升。具体教学实例如下:
   在对学生进行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学中,当进行到“三角形内角和”相关知识点教学的过程中,数学教师可以先带领学生对以前学习过的“正方形内角和”知识进行复习,然后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一起探究在将正方形纸沿着对角线进行简单操作后,会得到一个什么样的图形,并询问關于“内角和”的问题。在此之后,数学教师与学生一同探究三角形内角和:
   师:经过实际操作之后我们可以知道,正方形沿对角线裁剪后能够得到两个直角三角形,两个直角三角形的内角和是360°,一个直角三角形的内角和也就是180°。那么对于钝角三角形而言,其内角三角和应该是多少呢?
   学生A:应该比180°大!
   师:那么对于锐角三角形而言呢?
   学生B:应该比180°小!
   师:要怎么验证呢?
   学生C:可以通过测量三角形三个角的度数,计算出内角和!
   师:好!那我们分成两组,一组测量钝角三角形的内角和,一组测量锐角三角形的内角和,好不好?
   在学生进行完测量之后,数学教师询问学生对刚才结论的看法。
   学生D:老师,我们两组中也有不同的看法,在测量完之后,有的人测得的结果都是180°,有的人测量的结果与上述分析结论相同。    师:这么看来,测量角度也不一定准,那么我们还有什么其他更准确的验证方法吗?
   学生E:老师,我想到一个办法!可以将钝角三角形沿高线进行对折,这样就能够得到两个内角和一样的三角形了。因为之前有验证直角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所以这个钝角三角形的内角和应该是180°×2-90°×2=180°。这种方式同样可以验证锐角三角形的内角和!
   通过上述教学实例可以发现,以旧探新能够帮助学生更快地了解和熟悉新知识,使其思维更加活跃。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过于定式,可能存在“迷思概念”,这时就需要数学教师能够引导学生对自身的“错误”进行探究,促使其在探究过程中不断改善自身的结论,在纠正自身同时加深其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使其高阶思维能力得到真正提升。
   三、通过创设结构化的问题情境推动学生高阶思维进步
   要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进行培养和锻炼,除了上述两点以外,还应该通过为其创设结构化问题情境的方式推动学生高阶思维进步,使得学生能够见到一个小知识点,联想到整个数学知识体系,进而使得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得到有效培养。具体教学案例如下:
   在对学生进行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学中,当学习到“三角形”相关知识时,不仅需要数学教师将基本知识传授给学生,还需要数学教师能够引导学生了解各知识点之间的关联,可通过设计结构化的问题来实现这一问题,比如询问学生三角形的形成;三角形形成的必要条件;为什么是“三角形”,而不是三边形或三点形等。
   在结构化的问题引导下,学生不但会对所学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有所了解,同时也能够提升学生对问题信息的捕捉以及理解能力,促使学生能够将问题细化,使其思维更加完善,推动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发展。
   四、结束语
   在对学生高阶思维能力进行培养的过程中,主要是为了对学生的思维升值空间进行不断扩展,促使学生能够站在不一样的角度上进行问题思考,使得学生能够对问题有一个更加全面且深入的认识,为其打通创新思维的大门。基于此,要想实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目的,就需要数學教师能够针对小学阶段学生的认知水平及能力,采用情境化教学模式,先提升其对数学问题的认知能力,为激发其高阶思维提供保障,最终促使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得到有效培养和锻炼。
   【参考文献】
   [1]洪玲,林风.高阶思维教学的“三重门”——刍议核心素养视域下的数学思维教学[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20,
  (10):55-58.
   [2]姚楚舒.在学思课堂中促进高阶思维的问题设计研究——以“矩形、菱形、正方形(1)”的问题设计为例[J].中学数学研究(华南师范大学版),2020,(20):29-31.
   [3]朱金华.浅析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的策略[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0,5(18):88-89.
   [4]靳雪凤.小学数学中年级高阶思维课堂的构建[J].新课程,2020,(43):32.
   [5]高慧.高阶思维取向下小学数学“问题串”设计策略[J].小学教学研究,2020,(26):91-94.
   [6]邹君君.高阶思维培养目的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优化[J].教师,2020,(21):70-71.
其他文献
【摘 要】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当中,教师要在传统教学模式之上不断做出改进,强调法治教育的推进,结合数学课堂设计并实施儿童法治教育策略,让学生形成良好的法律意识,能够在生活与学习中遵法守法、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小学;数学;法治教育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在当前小学数学教学过程当中,教师不仅仅要让学生们学会各种基础数学知识,而且还要培养学生综合素养,考虑到农村留守儿童
【摘 要】随着国家对教育的重视,对人才的需要,高中生作为担任重担的下一代,有着重要的责任,国家、社会对新一代的发展有着更高的期望。随着教育水平的发展,学习知识的难度,高度不断提升,高中作为一个跨越式的进程,对于学生来说有着各种无法预料的挑战,高中学生学习方法与进度也存在着些许的问题与不足。   【关键词】高一新生;高中数学;适应期   处于青春期的学生们对于任何事情有着自己的方式与看法,也有了自己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信息及各方面因素不断向前发展,人们的生活除了关注物质及经济外,逐渐向精神生活方面靠拢,机器的使用促使整个社会的发展更加方便快捷,但是仍然无法取代手工作业带给人的好处。一方面可以起到陶冶情操,感悟艺术的魅力;另一方面动手能力的提高可以更好的帮助学生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创新课堂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促使学生更加投入在课堂中,推动学生的学习
【摘 要】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新时期,基础教育在发展的过程中需要特别重视以学生为本的原则,在坚持学生主体性的前提之下,不断完善教育培养机制,从德智体美劳等等方面来促进学生真正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接班人。作为一名小学教育的管理者,更应该从五育培养机制着手,关注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具体特点,结合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和要求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工作和思想引导工作。真正促进学生在知识获得的前提
【摘 要】义务教育阶段物理作为重要的基础工具学科,为其他自然学科提供知识帮助。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充分体现“重发展、重过程、重主体”的理念,从实际出发,手把手带领学生构建物理模型,拓展物理思维,促进学生发展。   【关键词】物理模型;手把手教学;拓展思维;动手实验   物理难学,是很多学生的共识,为什么还要在义务教育阶段开设这门学科,为什么不直接取消或是等到高中阶段或是大学阶段再让学生去学习?因为物理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在当前初中物理教学过程当中,教师不仅仅要让学生对于书本上的物理理论知識有一个详细而清晰的认知,而且还要锻炼学生们使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独立学习的能力。   【关键词】问题情境法;初中;物理;教学应用   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当中,教师要不断在传统教学模式之上做出改进,采用问题情境法,为学生营造更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确保学生们在物理课堂上既能紧紧跟随教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对于学科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采取科学有效的教学模式旨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创新的核心素养,真正发挥出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以实现综合能力全面提升培养目标。本次研究以高中生物探究性学习为载体有效提升学生创新思维。   【关键词】高中;生物;探究性学习;创新思维   探究性学习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初步具有精确定义,主要是指学生在教师的科学引导下进行的自主学习,针
【摘 要】数学课标指出:在数学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内心感受,从学生学习实际出发,制定其有效教学内容,倾听学生学习发展需求,促进有效教学。为此,本文就倾听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落实的重要性,以及有效实施策略进行了探究分析,旨在以倾听为核心,在听的过程中,认识学生学习中的问题以及不足之处,在创设良好学习氛围、师生互动中,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促使数学课堂充满情意与温暖,在倾听、关心中,培养数学素养。
【摘 要】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中互相合作达成共同的学习目标,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化,初中数学教育工作者应重视小组合作学习效果,倡导学生通过小组学习实现自主探究、合作共赢、共同进步的学习理念,本文主要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小组合作学习展开谈论,研究相关策略,希望对初中数学教育工作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问题;对策   随着教学时代的不断发展,传统的
【摘 要】科学是一门实践性与综合性都比较强的科目,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善于抓住科学这一科目的特点,利用生活化教学法为学生制定符合其心理特征以及成长规律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科学知识,并学会运用科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   【关键词】小学科学;生活化教学   新课标明确指出: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并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环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