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精神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zhouliq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小学语文课程兼具工具性与人文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教会学生使用祖国语言正确地表达自己,还要为学生体会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提供平台,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作者根据已有的工作经验,探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的策略,以抛砖引玉。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 人生精神 渗透策略
  如今,新课程改革的春风吹遍神州大地,语文新课标明确指出小学语文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使小学语文课堂呈现出浓郁的人文气息。确实,小学语文课程兼具工具性与人文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教会学生使用祖国语言正确地表达自己,还要为学生体会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提供平台,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笔者根据已有的工作经验,谈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的策略,以抛砖引玉。
  一、树立“大语文”教学观,创造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
  小学生正处于成长成才的起步阶段,年纪尚小,思维能力不够成熟,总会犯这样那样的错误,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一直伴随着青涩与稚嫩,还不属于真正意义上的独立自主的人。小学语文教师不能因为学生的幼稚而不尊重、不信任他们。其实小学生一直渴望得到教师的肯定与赞扬,希望能与教师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有鉴于此,小学语文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相信他们的能力,放下自己的架子与学生平等共处。只有让小学生处于自由和谐的人文氛围中,小学生才能卸下心防,畅所欲言,受到人文精神的熏陶与感染,愉快健康地成长。
  另外,小学语文教师要积极构建“大语文”教学观,即不将教学视野局限在课堂内和教材中,而是积极挖掘课外资源,注重从学生的现实生活中挖掘教学素材,以此实现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让学生切实感受到小学语文知识与自己生活的紧密联系性,从而提高学习语文的兴趣。
  二、丰富教学活动,有效渗透人文精神
  小学生活泼好动,思维活跃。如果教师一味在课堂上使用“一言堂”、“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就势必会扼杀小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导致课堂气氛沉闷、教学效果大打折扣。有鉴于此,小学语文教师要结合教学目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活动,安排小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方式,以“润物细无声”的形式提高小学生的人文素养。
  比如在教学《妈妈的账单》这一课时,我让学生分角色朗读小彼得和妈妈的账单,让学生从对比中感受到妈妈对自己孩子的无私奉献。我为学生布置的课后作业是回家给父母洗一次脚,给父母按摩腰背,并要求学生讲内心感受写成一篇日记。这样的活动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感恩情怀,使他们树立孝敬父母的意识。再比如在教学《小柳树与小枣树》时,我让学生毛遂自荐,分别扮演小柳树与小枣树,两人以合适的口吻展开对话,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小柳树的骄傲与小枣树的谦虚,教育学生形成谦虚的态度,这样才能得到别人的喜爱。
  三、感受文本语言,加强情感体验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每篇课文都文质兼备,渗透大量的人文因子。小学语文教师要开展阅读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课文中的每一字每一句,鼓励他们与作家开展心灵对话,引发情感共鸣。这样的方式可以进一步深化学生对生活的世界的感受与理解,从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比如在教学《手捧空花盆的孩子》时,我让学生反复阅读国王与雄日的对话,让学生体会到诚实的重要性,从而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
  教师还要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拓展文本语言所感受不到的喜怒哀乐。比如《神笔马良》这篇文章中的地主、县官离当代小学生的生活比较遥远,学生可能感受不到当时的社会背景。有鉴于此,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旧社会老百姓生活贫苦的视频片段,以此体会马良不惧大官威胁的良好品质,促使他们树立珍惜当前生活的信念。
  四、重视言传身教,注重人文性评价
  正所谓“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小学语文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对小学生产生重要影响。教师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事实证明,教师知识渊博、谈吐优雅,会给学生起到榜样作用,吸引学生的目光。我经常与小学生一起聊天,为他们推荐经典的课外读物,还与学生一起讨论书中的思想精华。这样的教育方式起到了很好的效应,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更浓厚,视野更开阔。
  教师在加强言传身教的同时也要对小学生进行人文性评价,即多赞扬学生,多肯定学生,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成就感,树立学习自信心。我在教学中经常使用激励性评价,激起学生的思维火花,加强与学生的情感交流,用无微不至的人文关怀填满学生的心灵,促使他们健康成长。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至关重要。小学生可塑性极强,在教学过程中感受到充分的人文关怀,可以为他们的日后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陈宗霞.小学语文教学中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J].学周刊,2011,12.
  [2]刘亚婷.浅议小学语文教学中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J].文教资料,2007,36.
  [3]梁敏仪.小学语文教学目的谈[J].才智,2009,36.
  [4]孙兆英.小学语文人文性教学四法[J].考试周刊,2007,02.
  [5]周必清.小学语文教学人文精神渗透策略思考[N].学知报,2010.
  [6]童黎雯.让语文课堂放射出“人文性”[J].中国农村教育,2007,10.
  [7]李猛.试论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J].教育教学论坛,2011,36.
其他文献
摘 要: “灵动”的语文课堂教师要端正态度不怕问,“灵动”的语文课堂使学生有问题可问,“灵动”的语文课堂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灵动”的语文课堂引领学生尽情读书,“灵动”的语文课堂在生活中快乐学语文。  关键词: 灵动 语文课堂 读书 生活  语文新课标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每一个语文教师都在寻找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设计一种适合自己的教学策略。小学语文教学应该给学生一个充满情感、充满赏
期刊
摘 要: 作者认为,语文教学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应该多元化。本文从教学中师生的角色化、语文教学语言的图像化及语文教学方法的多样化等方面进行阐述,希望能给同行以启迪。  关键词: 中学语文 多元化教学 教学创新  传统教学中,语文课堂教学一直被大家认为是老师传授语文知识和学生接受知识的主要渠道。虽然当前全国上下推行素质教育,但是学生学习知识的渠道也不是一方面的,应该有很多方面,但是要获取知识,语文课堂教
期刊
摘 要: 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深挖文本语言训练点,通过听、说、读、写等综合性学习,提高学生的言语理解和运用能力。  关键词: 阅读教学 语言训练点 言语理解运用能力  语文阅读课“教什么”、“怎么教”是每一位语文教师教学之前需要仔细思考和研究的问题。其中“教什么”涉及教师对教材内容把握的程度,捕捉语言训练点的能力等因素;“怎么教”涉及教学策略的选择,驾驭课堂的能力等。这是衡量语文教师教学能
期刊
摘 要: 社会的进步和人类发展都离不开教育,判断国家的进步与发展潜力可以通过考察其国家的国民基础教育水平和推广程度。对我国来说,语文教育不仅是国家进步与发展的因素,更是我国传统民族文化传承的一种方式,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基石,直接决定未来文学素养和文化传承。日常语文教学是现阶段展开小学语文教育的重要途径和载体。我国在最近几年大力推行教育课程改革,不仅整体提高了广大一线教师的整体素质,而且学生受益匪浅
期刊
沙棘木蠹蛾Holcocerus hippophaecolus属鳞翅目Lepidoptera木蠹蛾科Cossidae线角木蠹蛾属Holcocerus,是我国“三北”地区近10年来新出现的暴发性钻蛀性害虫,造成约16万hm2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