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后金融危机时代,经济的困难导致大学生就业难度加大,作为艺术类学生专业性强,就业面窄就业就尤其困难。但是随着精神生活水平的提高,文化市场日益繁荣,给艺术类大学生创业带来机遇,创业需要能力,通过分析,应着力加强学生的创业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后金融机时代;艺术类学生;创业;培养
2007年从美国开始的金融危机席卷全球,我国受其影响企业大量倒闭,失业率提高,大学生就业问题加剧,随着危机的缓和,大学生的就业状况由于人数的增加并没有好转。2013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比上一年增加19万人,教育部发布关于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指出,当前,国内经济趋稳的基础还不够稳固,全社会宏观就业压力增大,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更加复杂严峻。艺术类大学生的就业状况比起其他类型大学生由于专业性强,需求相对量少而显得尤为困难,很多学生从事的是非本专业的工作,多年专业由此放弃很是可惜。但是随着文化市场的繁荣,艺术类学生的创业有了机遇。要抓住机遇,就要具有能力,如何培养艺术类大学生创业能力就日显突出。
一、后金融危机时代艺术类大学生就业现状
1.艺术类大学生择业现状。艺术类学生受一定的艺术熏陶,有着美好理想,同时也具有强烈的专业优越感,并且思想活跃,富有创造性和浪漫色彩,因此在就业的时候,找不准自己的定位,自我感觉良好,在工资、福利、住房等方面提出过高的要求,使用人单位敬而远之,错失就业岗位。这类学生相对家庭经济较好,很多学生从小学习专业,这需要一定的经济支撑,所以成长环境和条件一般比其他专业大学生优越。家庭给予的关爱、宠爱相对较多,使得不少学生自主能力薄弱,依赖性强,体现在就业过程中把希望寄托于找关系、走后门,寄托于父母和亲友,缺少自主性和主动性。在求职时缺乏独立性,不能为自己做主,给用人单位留不良印象。
2.艺术类大学生就业现状。受金融危机冲击,企业开始裁员,在保证企业正常运转需要的专业技术人员以外,艺术类岗位减少或者取消。因此这类大学生的就业遭遇更严峻的挑战,新的毕业生找不到合适的就业岗位,已就业的毕业生面临下岗二次就业。这种形式下“非正规就业”渐渐成为主流,这恰恰也符合艺术的特征。艺术类学生讲求时尚前卫,个性奔放自由,不受约束,不愿循规蹈矩,愿意接受尝试新鲜事物。这种个性特性抉择了他们不愿受制于某一个具体的单位,宁愿无拘无束地自由就业,也不愿固定在一个单位里按部就班,这也影响了他们的就业。
二、艺术类大学生创业就业前景分析
1.文化繁荣催火艺术生创业市场。在党的十八大上,胡锦涛同志的报告中以“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为题,专门论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快速发展”。这为艺术类大学生创业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在我国艺术类毕业生在毕业总人数中只是少数,在日益繁荣的文化市场中艺术类大学生有着其他专业学生不可比拟的专业优势,其他专业学生很难介入这一行业,艺术类大学生得天独厚。
2.艺术类大学生创业的优势。素质教育理念让绝大部分家长重视孩子的艺术教育,在允许的经济条件下,家长会从小对子女进行艺术教育,琴棋书画无所不包。各种培训班、家教辅导、陪练如春笋般蜂拥而出,再加上“艺考热”长盛不衰,这种只能属于专业人士的市场给了艺术类大学生创业广阔的天地,其自身过硬的技术也许比资金更好。不少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就开始在校外做兼职培训,毕业以后可以选择自主创业开培训机构,或者专业器材销售,这些需要專业底蕴,让他们拥有了绝对的市场。
三、艺术类在校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
1.创业意识的培养是培养学生创业能力的前提。随着电子商务的沸腾,腾讯的使用的普及,马云、马化腾已成为大学生的偶像,他们的创业经历激励着大学生的自主创业,同时起到很强的示范作用。艺术类大学生并不缺乏创业热情,但是热情不代表意识,学校和社会应加以正确引导及强化,鼓励和引导学生积极转变观念,加大创业事迹的宣传营造创业氛围,让学生体会到创业的价值,增强创业的意识。没有创业意识,学生也不会真正的主动参加到能力培养中去。但是同时增强创业风险意识的教育,让学生理性创业,也让学生更充分认识创业知识的欠缺。
2.创业知识的指导是培养学生创业能力的内容。对于艺术类学生创业的优势,学校在抓好就业指导的同时,应针对性开设创业教育课程。一方面紧密结合时代特点,跟紧市场信息更新创业教学内容,在教学中渗透创业理念,结合创业过程中涉及到的管理、法律、市场运转等多方面的知识,有针对性的进行知识普及;另一方面要进行教学改革,倡导启发式、案例式、讨论式教学方法,让理论在现实中有所依托,并学会在实践中灵活运用。课程的架设还需要相应的专业教师,很多授课教师是从学校到学校,并没有经过市场创业的洗礼,自身并没有创业的切身体会,简单的灌输是无法让学生领会创业的精髓和实质,学生也掌握不了创业所真正具备的素质,学生走入市场后只能从头学起,甚至还会因此呛几口水。所以,引进创业方面专业型教师进行创业知识的指导是培养学生创业能力的主要内容。
3.创业过程的实践是培养学生创业能力的形式。创业在社会,学生刚走出校门,很容易创业受挫。只有加强社会实践培养创业技能才能切实增强学生创业信心。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学生开始接触社会,遇到在学校没有的问题并可以反复尝试失败,从而形成自己的创业能力,等学生真正创业时,遇到问题不会搓手无策,降低创业的压力。在社会实践的同时,引导学生选择风险小,进退方便的创业项目进行体验,如短期培训班,开设校园小公司,兼职商品代理销售等方式,通过实践,增强学生自主性,丰富创业经历,锻炼创业能力。另外通过课堂教学开展创业模拟指导,举办创业方案大赛,创业网上实战等多种形式,让更多的学生体会创业,锻炼创业能力。
4.创业环境的优化是培养学生创业能力的保障。培养艺术类学生创业能力不仅仅是就业指导老师的工作,还需要学校和政府、家庭共同构建一个优化的创业环境。政府加大创业指导老师的培训,开展学生创业实训,为大学生搭建创业平台提供优惠,规范大学生创业市场规则,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了优厚的外部政策条件与市场环境。同时加强对家长进行创业正面引导,创业也是一种职业,争取让家长成为创业的后盾。
艺术类大学生是大学校园里特殊的人群,他们有个性,有朝气,很多学生向往创业,却又难以付诸于行动,在今天这样的特殊时期,金融危机还没有真正消退,困难和机遇并存。及早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有利于这部分学生挑战困难,抓住机遇,走出自己辉煌的人生。
参 考 文 献
[1]庄晓芹,庄娱乐.金融危机背景下大学生就业的不良心态及自我调适[J].中国电力教育.2008(12上)
[2]张文平.推开创业虚掩的门——谈大学生创业意识培养[J].中国成人教育.2008(6)
[3]张丽.关于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思考[J].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08(1)
[4]马开贵,宋夏伟.金融危机下大学生自主创业前景分析[J].企业家天地.2009(2)
【关键词】后金融机时代;艺术类学生;创业;培养
2007年从美国开始的金融危机席卷全球,我国受其影响企业大量倒闭,失业率提高,大学生就业问题加剧,随着危机的缓和,大学生的就业状况由于人数的增加并没有好转。2013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比上一年增加19万人,教育部发布关于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指出,当前,国内经济趋稳的基础还不够稳固,全社会宏观就业压力增大,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更加复杂严峻。艺术类大学生的就业状况比起其他类型大学生由于专业性强,需求相对量少而显得尤为困难,很多学生从事的是非本专业的工作,多年专业由此放弃很是可惜。但是随着文化市场的繁荣,艺术类学生的创业有了机遇。要抓住机遇,就要具有能力,如何培养艺术类大学生创业能力就日显突出。
一、后金融危机时代艺术类大学生就业现状
1.艺术类大学生择业现状。艺术类学生受一定的艺术熏陶,有着美好理想,同时也具有强烈的专业优越感,并且思想活跃,富有创造性和浪漫色彩,因此在就业的时候,找不准自己的定位,自我感觉良好,在工资、福利、住房等方面提出过高的要求,使用人单位敬而远之,错失就业岗位。这类学生相对家庭经济较好,很多学生从小学习专业,这需要一定的经济支撑,所以成长环境和条件一般比其他专业大学生优越。家庭给予的关爱、宠爱相对较多,使得不少学生自主能力薄弱,依赖性强,体现在就业过程中把希望寄托于找关系、走后门,寄托于父母和亲友,缺少自主性和主动性。在求职时缺乏独立性,不能为自己做主,给用人单位留不良印象。
2.艺术类大学生就业现状。受金融危机冲击,企业开始裁员,在保证企业正常运转需要的专业技术人员以外,艺术类岗位减少或者取消。因此这类大学生的就业遭遇更严峻的挑战,新的毕业生找不到合适的就业岗位,已就业的毕业生面临下岗二次就业。这种形式下“非正规就业”渐渐成为主流,这恰恰也符合艺术的特征。艺术类学生讲求时尚前卫,个性奔放自由,不受约束,不愿循规蹈矩,愿意接受尝试新鲜事物。这种个性特性抉择了他们不愿受制于某一个具体的单位,宁愿无拘无束地自由就业,也不愿固定在一个单位里按部就班,这也影响了他们的就业。
二、艺术类大学生创业就业前景分析
1.文化繁荣催火艺术生创业市场。在党的十八大上,胡锦涛同志的报告中以“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为题,专门论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快速发展”。这为艺术类大学生创业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在我国艺术类毕业生在毕业总人数中只是少数,在日益繁荣的文化市场中艺术类大学生有着其他专业学生不可比拟的专业优势,其他专业学生很难介入这一行业,艺术类大学生得天独厚。
2.艺术类大学生创业的优势。素质教育理念让绝大部分家长重视孩子的艺术教育,在允许的经济条件下,家长会从小对子女进行艺术教育,琴棋书画无所不包。各种培训班、家教辅导、陪练如春笋般蜂拥而出,再加上“艺考热”长盛不衰,这种只能属于专业人士的市场给了艺术类大学生创业广阔的天地,其自身过硬的技术也许比资金更好。不少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就开始在校外做兼职培训,毕业以后可以选择自主创业开培训机构,或者专业器材销售,这些需要專业底蕴,让他们拥有了绝对的市场。
三、艺术类在校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
1.创业意识的培养是培养学生创业能力的前提。随着电子商务的沸腾,腾讯的使用的普及,马云、马化腾已成为大学生的偶像,他们的创业经历激励着大学生的自主创业,同时起到很强的示范作用。艺术类大学生并不缺乏创业热情,但是热情不代表意识,学校和社会应加以正确引导及强化,鼓励和引导学生积极转变观念,加大创业事迹的宣传营造创业氛围,让学生体会到创业的价值,增强创业的意识。没有创业意识,学生也不会真正的主动参加到能力培养中去。但是同时增强创业风险意识的教育,让学生理性创业,也让学生更充分认识创业知识的欠缺。
2.创业知识的指导是培养学生创业能力的内容。对于艺术类学生创业的优势,学校在抓好就业指导的同时,应针对性开设创业教育课程。一方面紧密结合时代特点,跟紧市场信息更新创业教学内容,在教学中渗透创业理念,结合创业过程中涉及到的管理、法律、市场运转等多方面的知识,有针对性的进行知识普及;另一方面要进行教学改革,倡导启发式、案例式、讨论式教学方法,让理论在现实中有所依托,并学会在实践中灵活运用。课程的架设还需要相应的专业教师,很多授课教师是从学校到学校,并没有经过市场创业的洗礼,自身并没有创业的切身体会,简单的灌输是无法让学生领会创业的精髓和实质,学生也掌握不了创业所真正具备的素质,学生走入市场后只能从头学起,甚至还会因此呛几口水。所以,引进创业方面专业型教师进行创业知识的指导是培养学生创业能力的主要内容。
3.创业过程的实践是培养学生创业能力的形式。创业在社会,学生刚走出校门,很容易创业受挫。只有加强社会实践培养创业技能才能切实增强学生创业信心。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学生开始接触社会,遇到在学校没有的问题并可以反复尝试失败,从而形成自己的创业能力,等学生真正创业时,遇到问题不会搓手无策,降低创业的压力。在社会实践的同时,引导学生选择风险小,进退方便的创业项目进行体验,如短期培训班,开设校园小公司,兼职商品代理销售等方式,通过实践,增强学生自主性,丰富创业经历,锻炼创业能力。另外通过课堂教学开展创业模拟指导,举办创业方案大赛,创业网上实战等多种形式,让更多的学生体会创业,锻炼创业能力。
4.创业环境的优化是培养学生创业能力的保障。培养艺术类学生创业能力不仅仅是就业指导老师的工作,还需要学校和政府、家庭共同构建一个优化的创业环境。政府加大创业指导老师的培训,开展学生创业实训,为大学生搭建创业平台提供优惠,规范大学生创业市场规则,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了优厚的外部政策条件与市场环境。同时加强对家长进行创业正面引导,创业也是一种职业,争取让家长成为创业的后盾。
艺术类大学生是大学校园里特殊的人群,他们有个性,有朝气,很多学生向往创业,却又难以付诸于行动,在今天这样的特殊时期,金融危机还没有真正消退,困难和机遇并存。及早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有利于这部分学生挑战困难,抓住机遇,走出自己辉煌的人生。
参 考 文 献
[1]庄晓芹,庄娱乐.金融危机背景下大学生就业的不良心态及自我调适[J].中国电力教育.2008(12上)
[2]张文平.推开创业虚掩的门——谈大学生创业意识培养[J].中国成人教育.2008(6)
[3]张丽.关于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思考[J].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08(1)
[4]马开贵,宋夏伟.金融危机下大学生自主创业前景分析[J].企业家天地.20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