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健康观念的增强,体育课教学已经引起广大有识之士的重视。特别是初中体育课程明确提出一个很重要的指导思想,要求把体育摆在一个重要位置。在这一背景下,体育教师在体育课堂教学中要发挥引导作用,上好每一节体育课,强化对学生的体育训练,不断提高学生的体育水平。下面笔者结合平时的一些教学实例,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强化体育训练的意识
参加体育活动的意识强弱或高低直接影响着初中体育课的教学效果。因为大家都清楚,一切人的行动都是由人的意识支配的。因此,教师在初中体育的课堂教学中要努力构筑学生积极参与体育训练的意识。
1.教学引导提高认识
初中体育课的教学虽然不乏对体育技能的训练,但一切教学活动都离不开教师的讲解。通过讲解,能让初中学生明确参与体育训练的目的,从而端正学习体育、积极参加体育的态度。态度一旦转变,体育课的学习就有了一个落脚点。比如“快速跑”的学习,教师通过讲解快速跑的目的要求以及作用,然后学生就有了一个训练的“意识”,学习起来就有了一个明确的目标,从而提高了学习效果。
2.测试强化
对一些规则或要求,虽然教师讲过了,但学生有时会出现“这耳入那耳出”的情况,把老师的讲解很快化作一缕青烟、抛到九霄云外去了。怎么办呢?笔者会通过事先告知学生要通过测试来强化他们参与体育训练的意识。这样很多学生就会更加注意,积极参与一些体育活动训练,从而推动了体育课堂教学的开展与落实。
二、调动学生参与体育训练的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话一点都不假。作为教师,我们对此更有切身的体会。参加体育项目的训练是艰苦的。每个人都有惰性,所以每节课的体育课教学,往往有些学生会偷懒,没有学习兴趣,没有训练的兴致。咋办呢?这就是体育教师必须解决的一个首要问题,也是必须迈过去的一个“门槛”。
1.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无论学生的人数多少,传统的初中体育课教学很多时候都是以教师为中心,围绕教材、围绕课堂开展,教师教得乏味,苦不堪言;学生学得辛苦,怨声四起,课堂教学效果低下。而新课程提倡以“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要求教师心中要装着每位学生的喜怒哀乐和身心健康,把学生看成学习的主体、学习的主人,要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将学生的全面发展放在首要地位。因此,体育教师要树立主体意识,关注每一位学生,通过指导训练,让每一位学生的体育成绩、体育技能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一定的进步与提高,这样就能激发学生参与体育训练的热情。
2.创设宽松环境,营造良好氛围
一个宽松的环境可以让人产生愉悦的心情,从而更加乐于从事某项活动或工作。初中体育课堂教学中宽松环境的创设也是不可小觑的,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并加以落实。比如在教排球移动时,我没有单纯地进行移动教学,而是在教之前,用绳子绑住球,两人一组进行一个投一个躲的游戏。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练习了脚步移动,然后再把移动步伐融入排球练习中,学生的兴趣一下子就提高起来了。
3.多用激励语言,强化学习信心
学习的兴趣需要信心的支撑。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需要教师有意识地激发,才能让兴趣永葆青春活力,长盛不衰。学生在上体育课时会遭到一定的挫折,不可能一帆风顺,一般从不会到会要有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会遇到许多意想不到的问题。面对这种情况,教师要以平常心来对待,寓情于教,循循善诱。在教学中,我多采用鼓励、激励的语言去鼓励学生练习。如有些学生在练习排球时,垫球很差,产生不想练的想法,我就说:“以你的条件一定能够练好的,注意动作节奏和方法。根据老师所教的方法去尝试一下,别人能行你为什么不行呢?”在我的鼓励和激励下,那些不想练的学生又恢复了信心,提高很快。
三、积极引导学生探究
初中学生体育成绩的好坏、水平的高低,跟学生个人对于教学内容探究程度的深浅有直接的联系。因此,在初中体育的课堂教学中同样要积极提倡探究性的学习,引导学生通过探究活动获得一些知识技能,从而达到体育课的教学目的。那么,在日常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要怎样引导学生对于体育活动的探究呢?笔者认为可以通过问题来对体育课程逐一展开,逐渐深入。在学习的过程当中,教师可以通过提出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问题的解决可以帮助学生来生成新的问题,从而培养学生探究问题、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如在《篮球基本技术:运球、传球》的学习训练中,要怎样运球?要怎样传球?有哪些基本动作与要领?要达到这些要求应该怎样训练?这些问题都需要学生在观看老师示范的过程中思考,在倾听老师的讲解时揣摩,通过不断的思考、揣摩,逐渐掌握动作要领,不断提高体育训练的技能,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
总之,在初中体育的课堂教学中,我们要调动学生参与体育课学习的热情,注意培养学生参与体育课学习的意识,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中的问题探究,真正把初中体育教学的有效性落到实处。
(作者单位:江苏省盐城市响水县南河中学)
一、强化体育训练的意识
参加体育活动的意识强弱或高低直接影响着初中体育课的教学效果。因为大家都清楚,一切人的行动都是由人的意识支配的。因此,教师在初中体育的课堂教学中要努力构筑学生积极参与体育训练的意识。
1.教学引导提高认识
初中体育课的教学虽然不乏对体育技能的训练,但一切教学活动都离不开教师的讲解。通过讲解,能让初中学生明确参与体育训练的目的,从而端正学习体育、积极参加体育的态度。态度一旦转变,体育课的学习就有了一个落脚点。比如“快速跑”的学习,教师通过讲解快速跑的目的要求以及作用,然后学生就有了一个训练的“意识”,学习起来就有了一个明确的目标,从而提高了学习效果。
2.测试强化
对一些规则或要求,虽然教师讲过了,但学生有时会出现“这耳入那耳出”的情况,把老师的讲解很快化作一缕青烟、抛到九霄云外去了。怎么办呢?笔者会通过事先告知学生要通过测试来强化他们参与体育训练的意识。这样很多学生就会更加注意,积极参与一些体育活动训练,从而推动了体育课堂教学的开展与落实。
二、调动学生参与体育训练的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话一点都不假。作为教师,我们对此更有切身的体会。参加体育项目的训练是艰苦的。每个人都有惰性,所以每节课的体育课教学,往往有些学生会偷懒,没有学习兴趣,没有训练的兴致。咋办呢?这就是体育教师必须解决的一个首要问题,也是必须迈过去的一个“门槛”。
1.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无论学生的人数多少,传统的初中体育课教学很多时候都是以教师为中心,围绕教材、围绕课堂开展,教师教得乏味,苦不堪言;学生学得辛苦,怨声四起,课堂教学效果低下。而新课程提倡以“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要求教师心中要装着每位学生的喜怒哀乐和身心健康,把学生看成学习的主体、学习的主人,要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将学生的全面发展放在首要地位。因此,体育教师要树立主体意识,关注每一位学生,通过指导训练,让每一位学生的体育成绩、体育技能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一定的进步与提高,这样就能激发学生参与体育训练的热情。
2.创设宽松环境,营造良好氛围
一个宽松的环境可以让人产生愉悦的心情,从而更加乐于从事某项活动或工作。初中体育课堂教学中宽松环境的创设也是不可小觑的,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并加以落实。比如在教排球移动时,我没有单纯地进行移动教学,而是在教之前,用绳子绑住球,两人一组进行一个投一个躲的游戏。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练习了脚步移动,然后再把移动步伐融入排球练习中,学生的兴趣一下子就提高起来了。
3.多用激励语言,强化学习信心
学习的兴趣需要信心的支撑。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需要教师有意识地激发,才能让兴趣永葆青春活力,长盛不衰。学生在上体育课时会遭到一定的挫折,不可能一帆风顺,一般从不会到会要有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会遇到许多意想不到的问题。面对这种情况,教师要以平常心来对待,寓情于教,循循善诱。在教学中,我多采用鼓励、激励的语言去鼓励学生练习。如有些学生在练习排球时,垫球很差,产生不想练的想法,我就说:“以你的条件一定能够练好的,注意动作节奏和方法。根据老师所教的方法去尝试一下,别人能行你为什么不行呢?”在我的鼓励和激励下,那些不想练的学生又恢复了信心,提高很快。
三、积极引导学生探究
初中学生体育成绩的好坏、水平的高低,跟学生个人对于教学内容探究程度的深浅有直接的联系。因此,在初中体育的课堂教学中同样要积极提倡探究性的学习,引导学生通过探究活动获得一些知识技能,从而达到体育课的教学目的。那么,在日常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要怎样引导学生对于体育活动的探究呢?笔者认为可以通过问题来对体育课程逐一展开,逐渐深入。在学习的过程当中,教师可以通过提出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问题的解决可以帮助学生来生成新的问题,从而培养学生探究问题、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如在《篮球基本技术:运球、传球》的学习训练中,要怎样运球?要怎样传球?有哪些基本动作与要领?要达到这些要求应该怎样训练?这些问题都需要学生在观看老师示范的过程中思考,在倾听老师的讲解时揣摩,通过不断的思考、揣摩,逐渐掌握动作要领,不断提高体育训练的技能,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
总之,在初中体育的课堂教学中,我们要调动学生参与体育课学习的热情,注意培养学生参与体育课学习的意识,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中的问题探究,真正把初中体育教学的有效性落到实处。
(作者单位:江苏省盐城市响水县南河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