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教学,让诗意回归

来源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cat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早在两千年前,孔子就曾云:“不学诗,无以言。”当下还有极为流行这句话:“生活不只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确实,美好的现代诗歌能产生极为深刻的社会效应,它能给一个民族带来永不枯竭的活力、青春、梦想、理解与同情,甚至还能建立一整套培养和塑造一个民族乐观、健康、诗意和具有创造性的性格机制。我们中华民族有着几千年悠久的诗歌历史,古往今来,一批又一批優秀的诗人犹如天上的璀璨繁星,耀眼闪光。新文化运动以后,中国的诗歌创作进入了一段辉煌时期,诗人们谱写了许多优秀的诗作,这些美好的诗作,曾照亮无数人的心灵,点燃了一代代学子们的青春光彩。然而,当下中学现代诗歌写作的教学状况却颇为黯淡,令人感到心情沉重,引发了语文教师的诸多思考。
  一、诗歌写作——中学写作教学的一个沉重话题
  回到我们现在的语文课堂,厚厚的语文课本,现代诗歌的篇目却不多,而且在有限的诗歌作品中,大部分都是硝烟、凄苦和仇恨,因此不为学生所喜欢。同时,学生们在初中三年语文的学习生涯中,所认识和熟知的诗人也就寥寥可数的那几个,其余颇具影响力的诗人和他们的作品,就消失在学生的视线之中了。这一切导致了现代诗歌的精神在逐步消失,学生们视野狭窄,无法领略现代诗歌的美好。因此,我们对教材所选诗作内容的断层产生了些许困惑。不仅如此,在中考的“指挥棒”下,写作的要求也为现代诗歌筑起了一道不可逾越的高墙,大大小小的各种考试,几乎都有“文体不限,诗歌除外”的规定,从而无情地将现代诗歌拒之于中考的围墙之外。诗歌,不允许作为中考作文的体裁来让学生进行情绪和情感的抒发,如此一来,学生更无法触摸到诗人跳跃的语言,无法领略诗人舒展的情怀,也就无法从诗作中去体会我们中华民族或激荡亢奋或沉郁低沉的不同情绪。
  同样,在中考“指挥棒”的影响下,教师引导学生诗歌写作的热情也无形中受到了限制。考试时不能写诗歌,导致老师也不重视现代诗,自然就扼杀了学生诗歌写作的热情和灵感。而且,即便在语文诗歌教学中,老师也总是过分地强调诗作中的阶级斗争和背景分析,掺入太多的政治色彩与理性分析,使诗歌欣赏课变得沉重乏味,不被学生喜欢。另外,一些教师总是低估学生的写作水平,觉得诗歌离中学生很遥远,让中学生写诗、写小说,类似于天方夜谭,因而鲜有教师会在课堂上花时间指导学生进行诗歌的写作。于是,一首首精美的现代诗歌离初中语文课堂越来越远。然而,有一位伟大的诗人曾经说过:没有诗歌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当下,初中现代诗的教学现状,着实令人担忧。
  二、反思自我——重新认识现代诗歌写作
  我曾经也是对现代诗歌缺乏关注的一位教师,每次在现代诗歌的教学过程中,总是感叹自己过于注重诗外的因素,如作者的身份、地位,而对于课外的优秀诗篇又过于冷漠,使教学气氛变得凝固,不能激起学生学习现代诗歌的兴致。唐代刘禹锡有言:“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我想我正是忘却了这“听唱新翻杨柳枝”。我研究过一系列关于初中学生写作方面的市、区级课题,然而对于诗歌写作,我却从来没有想过要去涉及。一是考试时用不上,二是觉得诗歌是很神圣的,美好得如同天上的皎月,只能远观欣赏,不可拟写创造。我武断地认为写诗需要特殊的才能,大多数初中生不可能具备这种才能。然而,事实果真如此吗?我们真的不能引导初中学生进行诗歌创作吗?
  我真正投入精力去了解现代诗歌,是在三年前准备参加台州市教学大比武的时候,当时明确比赛考题的范围是现代诗歌。于是我一头扎进现代诗歌的海洋,甚至在当年暑期去敦煌旅行的火车上,伴我度过寂寥旅途的,是海子和顾城的诗集。这一路漫长的旅途也让我真正了解了“生活不只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这句话的含义。在所有的语言中,诗是语言的钻石;在所有的情感表达中,诗是情感的铀。当我重新反思语文现代诗歌教学时,我意识到应该将其回归到一种唤醒自我、体悟生命、感受神圣崇高、渗透美和激情的“启蒙”课和“召唤”课中来。教育先贤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感情和审美的清泉,就不可能有学生全面的能力发展。”我们应该在初中学生的心田播撒下现代诗的种子,引领学生走进现代诗的世界。
  三、掌声的启示——诗歌写作受初中生的欢迎
  旅行回来后,我马上开始设计现代诗歌的教学思路。2014年暑假结束后,我开始在自己任教的班级当中有步骤地尝试现代诗歌的教学工作。
  第一次尝试,是指导学生学习海子的现代诗《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堂课中,我几乎不讲诗外因素和政治影响,只是让学生带着自己的感受去阅读和体会。与以往的课内现代诗沉闷的课堂效果不同,在这堂课上,学生们都投入其中,纷纷发表自己读诗的感受和体会,当有些同学讲到精彩之处,其他同学便纷纷鼓掌。学生们表现出了对现代诗歌的极大兴趣,这让我很意外,也很惊喜。在当时自由拟题的每周随笔中,超过半数的学生写下了自己阅读这首诗的感受,并在随笔中提出希望老师能多讲讲现代诗。其中阮鑫悦同学的《逐梦,做个幸福的人》和施佳欣同学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两篇文章还在班级QQ群空间中展示。学生们读诗的热情让我始料未及,我开始反思自己之前认为初中生不具备写诗才能的想法是多么粗浅和武断。事实表明:中学生蕴藏着极大的写诗积极性,适时适当地进行诗歌写作训练是可行的。
  此后,我在语文课上进行了为期两周的现代诗歌欣赏课,比如海子的《西藏》,顾城的《安慰》《雪人》《初夏》,北岛的《走吧》,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席慕容的《一棵开花的树》等。
  以顾城的《初夏》为例,我当时先让学生整体感知这首诗:顾城痴迷美好,本诗中他追求了哪些美好?再让学生注重自己的阅读体验:“我就是一首诗”的方式:先自己朗读一遍;再抽取诗歌中的二、四、六、八四个段落进行阅读,谈感受;再补充进去其他段落,谈感受;最后倒着读,感受诗歌的不同效果。通过诗中的语言或段落之间组合的反常,谈谈自己的发现与感悟。再提问:作者顾城在作品中为什么要用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情绪呢?最终引出顾城的一段话:“我觉得语言是一种气息,而不在文字语法上的关系,也不在词汇,我要的东西,根本上不是这个词汇,而是这些字生长出来的气息,有的诗是写的,有的诗是长的,这是一个最大的区别。”这堂课通过学生自己独特的读诗感受,领会诗歌的意向和语言组合方式,以及诗歌特有的表达情感的技巧,从而让学生们爱上读诗。   这两个星期的现代诗歌欣赏课至今让我记忆深刻,因为每次上课时,学生的思维都前所未有的开阔,发言也是前所未有的踊跃,以至于下课后,每次都有一群学生围到我身边,意犹未尽地跟我探讨他们对诗歌的感受。这种热情是此前语文课上从未有过的。大量的诗歌阅读,营造了浓厚的学习诗歌的氛围,让学生亲近现代诗歌,激发了学生阅读、创作现代诗歌的欲望,增进了他们对现代诗歌语言的感受能力、鉴别能力和审美能力。诗歌是常用的文学樣式,有独特的语言美、意境美、排列形式美、节奏美、韵律美,这些美像磁石一样吸引着中学生。很多学生通过细心品味诗歌的内涵,推敲诗歌精练的语言,在慢慢积累中,在一次次与诗人的对话中,滋养了诗心,产生了创作诗歌的冲动。于是我确定他们已经可以开始尝试现代诗歌的写作了。
  四、诗歌写作——一座富有开采价值的金矿
  在两个星期的诗歌欣赏课之后,我开始有计划地要求学生进行选诗、抄诗、赏诗等一系列活动,并将选好、抄好、赏好的现代诗拿到课堂上与大家一起分享。之后,我开始布置随笔要求,那就是可以写诗。听到这个作业,很多学生热情高涨,纷纷鼓掌表示赞同。星期一批改随笔的时候,我发现班里三分之二的学生都选择了写诗,甚至有的学生还写了两三首小诗。我欣喜地看到学生有了诗歌创作的兴趣,当学生有生活感受时,自然就会触动其敏感的诗心和灵感,再加上老师适时的引导,一首首有意韵、有灵气的小诗,就在学生们的笔下流淌出来了。
  在一堂现代诗歌的写作课上,我是这么做的:写作前在黑板上板书以下内容:诗歌写作要注意1.写诗,必须精心创造诗歌的意境。2.写诗,必须倾注丰富的感情。3.写诗,要注意语言的凝炼、含蓄、形象,要富有音乐美。4.写诗,要能灵活运用比喻、象征等表现手法。
  课堂瞬间安静下来,马上,一首首小诗就诞生了。比如陆婷同学的诗作《秘密》:
  天都亮了,
  还有什么理由再继续睡下去,
  快用阳光洗把脸,
  不要忘了换鞋。
  影子拖着长尾巴,
  越过木白色的栅栏,
  一抹浅红色,
  落进未喝完的茶中。
  把花放进口袋里,
  一曲旋律开始悠扬,
  飘离的四叶草,
  留下绿色的踪迹。
  秋千静静地摇着,
  就对着空气诉说,
  鲜艳的红果子,
  有多少不知的秘密。
  短时间内能写出这样一首小诗,我还是比较欣喜的。我把陆婷同学的诗作在投影上展示,进行师生讨论和评价。我启发学生要从语言、意境、韵律、节奏等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解读。这首诗写了很多意象,它要表达什么呢?是单纯要表达秘密吗?是一首单纯的写景诗吗?还是其中蕴涵着什么?同学们各抒己见之后,我请陆婷本人讲解了她写这首诗时的构思和想法。很多同学都说陆婷的诗作和顾城的风格很像,是“童话诗人”。此时,朱海鹏同学站起来说:这是一首好诗,但是,我们可以让它变得更好,只需要改动两个字,即把标题的“秘密”两个字改成“青春”——我觉得“青春”更能体现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听到这里,我很意外,也很惊喜。于是,我让全班同学再读改了题目的诗,看看是不是与之前不一样了。
  仅仅改动一个标题,原诗的意境就完全不一样了,原来,写“秘密”是一首单纯的写当下心情的诗,而把“秘密”改成“青春”,读者就会感到诗中似乎是一些小细节,但其实处处在写青春。作者把自己对青春的情感寄寓在阳光中、影子中、栅栏中、茶中、口袋里的花中、绿色的四叶草中、安静的秋千中、红果子中、无数的秘密中,这首诗的寓意和情感就丰富多了,意象的选择和使用显得尤为成功。大家此时纷纷鼓掌,陆婷同学也非常赞同朱海鹏同学的建议。我相信这个两个字的改动,包括陆婷和朱海鹏在内的许多同学都不会轻易忘记了。陆婷同学后来还获赠了“小顾城”的称号。如此这般的课堂,不是流水线式的一般课堂,学生有着实在的写作体验。
  由于学生喜欢写诗,我因势利导,开展诗歌写作训练,鼓励学生按照自己的写作特长自由写诗。很多同学都把创作诗歌作为每周的常规写作训练。此外,我还在班上开展了评讲诗作的活动,对于学生的优秀作品,我及时举办诗歌比赛、诗歌专题黑板报等活动。因为近几年一直在做跟“QQ空间与语文写作”有关的系列课题,所以在学生完成诗作与集体讲评后,我会将一些学生的习作传到QQ群空间去共享,从而进一步促进了学生们的写诗热情。让学生从中收获了成功,体验了创作的快乐。有目的有计划地指导学生练习写诗歌,收到了积极的效果。勤苦的播种,换来了丰硕的收获。在后来的一次以“青春”为主题的现代诗歌创作比赛中,同学的诗作已经达到了百花齐放的程度。
  “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这正是现代人最缺乏也最向往的一种境界。走近诗,才走进了语文。最具美感的语言,即诗的语言。具有诗情的人,才具有非凡的语言感受力。现代诗歌写作,也应该是语文课堂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读着初中学生的诗作,我欣喜,为学生的成功;也惋惜,为现代诗歌写作教学滞后的现状。愿我们的写作教学不断改善,为了孩子们的明天,还有“诗和远方”!
  谨录两首小诗附后。
  青春
  初二3班 严玲娟
  箫音洒落芳径
  绮丽的花儿
  凝泪在清晨
  散发缕缕幽香
  绿叶弹雨碎声声
  远处朦朦胧胧
  传来娇啭鹂莺
  渐晴 明朗
  浮萍点破云天
  孤飞的乳燕
  带着一丝怅惘
  举目将青冥望
  皓雪降 影翩舞
  朔风狂 翼飞扬
  海边冲风逆浪
  碧空中自翱翔
   你说
  初二3班
其他文献
叶圣陶说:“教材不过是一个例子。”“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联系。”语文教学实践证明,要想学好初中语文,只是守着一套初中语文课本是不够的,还要引导学生广泛涉猎课外读物,达到现行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初中生的阅读量。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的编者相应地编写了配套读本《初中语文·阅读空间》,与教科书配套使用。如果语文教师能创造性地使用读本《阅读空间》上的
[摘 要:新时代的到来,国家对于教育行业的关注程度逐渐提升。尤其是新课程改革标准之下,越来越多的人注重学生的素质教育,而语文这门学科又是学生学习素质教育的影响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不仅可以使得学生的成绩有所改善,还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能力培养]  新课程改革的标准之下,语文教学过程之中阅读能力的培养逐渐受到重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涉及到学生的思维
诵读是语文教学的一个关键环节,对这一环节的忽视是许多语文老师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之一,造成的后果是学生语言文字积累少,语感差,缺乏文化涵养。新的语文教学改革,让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开始重视语文教学中的语感。说到底,语文教学就是要积极培养学生的语感,让学生对语言文字产生兴趣。要培养学生的语感,就离不开语文诵读教学的环节。  一、诵读教学能充分体现现代汉语的特点,符合汉语言的习得规律  语文有其自身的习
[摘 要:随着新课改不断深入,社会、学校、教师、家长更加重视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更希望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音乐在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过程中起着十分巨大的作用,音乐能够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能够提升学生的共情能力,音乐能培养学生的艺术天赋和塑造学生的个人情感。目前,音乐教师也不断探讨提升学生音乐水平的策略。在经过探讨后,许多教师采取了音准训练的教学方法。但是,由于教师音乐教学经验不足,在音准训练中,
《荆轲刺秦王》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教材中一篇很重要的文言文,它反映了战国后期诸侯征伐的惊心动魄、你死我活的斗争的残酷性。在秦统一六国这一大势所趋的历史潮流下,荆轲刺秦王的行为是逆历史大潮而动的,具有很大的局限性,荆轲的侠义精神固然可嘉,然而他的失败又是注定和必然的,因而《荆轲刺秦王》全篇充满着悲剧色彩。鲁迅先生曾说:“悲剧就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打碎给人看”,“刺秦”的计划牺牲了很多人,到头来只是“竹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过程中,要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发展健康个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乐学”。所谓“乐学”,简单地说,即有兴趣地学习。确实,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指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也曾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当一个学习者对某一学科产生了兴趣,他总是积极主动、心情愉悦地
走在春的深处,当温软的春风拂过我的脸庞,校园里醉人的花香沁人心脾,又一份思考在心中诞生。不知从何时起,我开始了语文教学的迷惘与困惑,开始了教与学的探究。也许无聊,也许无益,但它却真真实实撞入我的脑中,驻进我心里。于是在这如水的月色中,用一支素笔,书写着收获的明媚与欢喜,也书写着一丝忧虑与憧憬。  莎士比亚言:学问必须合乎自己的兴趣,才可以得益。爱因斯坦说:我认为,对一切来说,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教师
[摘 要:课程的不断改革要求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既要发展学生的个性,又要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由于农村教学中,师资力量和教学资源的缺乏,造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忽视了合作能力的培养,没有重视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不利于学生数学思维和能力的培养本文从在农村课堂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及方法展开了分析。  关键词:农村;小学数学;小组合作]  高效的小组合作学习能增进师生交流互动,形成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
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所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地涌现出一批又一批的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广大教师要勇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奉献祖国的引路人,成为有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实学识、仁爱之心的好老师。同时,在这个注重个性发展、追求个性化的时代,更应努力做一个有个性的好老师。  什么样的教师才是有个性的好老师呢?通过对中学语文教材中塑
杜甫的“新题乐府”诗,是对传统乐府的体式开拓和艺术创新,集中代表了杜甫诗歌的创作成就,鲜明体现了杜诗作为“诗史”的思想高度与时代特征,在杜甫诗歌创作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中国古代诗歌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自汉武帝正式创立乐府官署,乐府作为一种新的诗体也开始了它的发展(虽然当时“乐府”只是朝廷主管音乐的机构名称而非诗体名称,但这种诗歌样式是伴随乐府机构而出现的)。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称当时所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