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思绪录

来源 :教书育人·校长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ng7705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学生“应该学”的东西总是比“能够学”的东西要多得多。
  ⊙我们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还要教给学生获得学习方法的方法。
  ⊙知识不一定能够改变命运,只有当知识创造出财富,并满足社会需求的时候才能改变命运。
  ⊙教师成功的因素不只是读书,但是,读书却是教师成功的重要因素。大凡名师无不是博览群书者。
  ⊙一个无法成就自己的教师,也就无法成就学生。一个很容易被学生超越的教师,肯定不是一个好教师。
  ⊙任何人都有梦想,年龄越小梦想越多。如果学生不把学校当作追求梦想的地方,那么学校就没有存在的必要。
  ⊙最需要充满智慧的教育往往不是体现在学生做对事情的时候,而是当学生做错事情的时候,我们教师如何教育他们。
  ⊙教师只有蹲下来,跟学生站在一条平行线上,用学生的眼睛看世界,教师讲的话才能够符合学生的心理,学生也才能够爱听。
  ⊙欣赏一位教师的一句话:“我不能保证你考试分数比别人高,但是我可以保证你比别人更优秀,比别人能够对社会做出更大贡献”。
  ⊙教师在教学中如果有智慧,那么学生在学习中就会有效果,在发展中就能够积极主动。所以,成为智慧型的教师应该是每个教师奋斗的目标。
  ⊙要教育好学生,必须了解学生;要了解学生,必须尊重学生。教师尊重学生,学生才会尊重教师。师生彼此尊重才能达成师生彼此的理解和了解。
  ⊙我们在教学中之所以强调要传授给学生最基础的学习内容,是因为越是基础的学习内容,越具有长远的发展价值。可以这么说:基础性也就意味着发展性。
  ⊙有人说精英教育就是要培养一种贵族精神。那么,什么是贵族精神呢?这些人提出贵族精神有三个标准颇有启发性:第一是教养与品位;第二是责任感;第三是自由。
  ⊙没有错误的课堂是失败的课堂,因为学生的错误是课堂很珍贵的资源,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利用好这个资源。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学生出错之时,就是教师出彩之时。
  ⊙好的教学质量来自好的教学,好的教学来自好的教师,好的教师来自好的教研。好的教研,收获的是教育智慧,提高的是教育教学能力,发现的是更广阔的教育教学天地。
  ⊙每一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学校教育要给每个学生尽可能多的关注和帮助,让学生自主发展。学生的自主发展不仅是学校教育的最终目的,而且也是学校教育的内在要求。
  ⊙教师不仅要注重对学生倾注爱,也要注重将爱倾注到与学生家长的交流之中,让家长能够积极配合教师搞好教育工作,因为决定学生(孩子)最后命运的往往不是教师,而是家长。
  ⊙新型的师生关系决定了教师是学生无可替代的“学习伙伴”,是互相成就的“成长伙伴”。因为任何一个教师的成功都是学生成就的结果,而任何一个学生的成功也都是教师成就的结果。
  ⊙教师最需要听的课是随意性的、即兴发挥的课,精心设计的课,虽然能够体现执教者高超的课堂驾驭能力,但是学生是被执教者牵着鼻子走的……这种课值得听吗?这种课能让人欣赏吗?
  ⊙学生成才自然是对教师最大的肯定:名师没有高徒,名师的地位值得怀疑。遗憾的是在现行的教师评价体系中,是不是出了高徒,并不重要。如今很多学校有评名师的做法,可就是没有评名学生的做法。
  ⊙我们每个教师或许不能改变中国,但是我们每个教师可以改变自己的课堂,改变自己的学生,并使自己的学生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所有的教师都尽力而为了,这不就改变中国了吗?这不就使我们的中国日益强大起来了吗?
  ⊙我们过去有一个提法是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其实,更完整、更完美的提法应该是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某种意义上讲,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比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更重要。
  ⊙欣赏这种概括:我们的教育问题总根源是“等级”与“平等”的问题,我们的教育方法问题总根源是“放养”和“圈养”的问题,我们的教育理念问题总根源是“自我”和“他我”的问题,我们的教育思维问题总根源是“创造性”与“模仿性”的问题。
  ⊙一个人在小学阶段如果能够遇到一个好教师,比他在大学阶段遇到十个好教师更重要。因为人在小学阶段身心各方面还处于朦胧状态,教师对其影响比较大;而人在大学阶段身心各方面已经成熟定型,教师对其影响已经比较小。由此可见,对小学教师的选拔和培训其意义特别重大。
  ⊙如今的大学和一些重点中学都办在远郊,而这些学校的教师都住在城市中心。每天,学校的校车将教师拉到远郊上课,上完课后又将教师拉回到城市中心。于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缺乏交流,久而久之造成师生之间关系的冷漠……比这种冷漠更可怕的是:它会最终导致整个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冷漠!
  ⊙很有必要将“因材施教”改为“因人施教”,因为“材”有“才”之义,“材”是教育的终点,而不是起点。教育的起点是“人”,是普普通通的、存在个体特点的学生,通过施教达到教育的终点———使人成材。另外,“材”会被误解为教材,误解为教师要根据教材的不同进行施教———或许“因材施教”包含这层意思,但一定不是最主要的意思。
  ⊙我们要培养既能“接球”,又能“发球”的学生,也就是说教师应该更加注重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而不是更加注重培养学生回答问题的能力。中国传统教学往往只教学生如何回答问题,学生习惯了“接球”,而不知道如何“发球”。“接球”是对别人思路的一种被动的回应与延伸,而“发球”更多依赖的是自己的主动思考与需求。会“接球”的学生不一定会“发球”,但是会“发球”的学生获得的是自主发展。
  ⊙高考时文理要不要分科,可以说是众说纷纭。其实,统一的文理分科或不分科都是不恰当的,因为它没有顾及学生的兴趣发展,而对兴趣的呵护在于自由选择。如果一个学生真被承认是一个主体,他的基本选择权得到尊重,他可以比较自由地组合自己的学习内容和考试科目,那么他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潜能都将得到最大限度的激发。当前的教育制度设计,最大的问题在于学生的主体地位远未确立,教育管理部门和学校常常以牺牲学生利益为代价进行各种改革试验。学习和成才在一定意义上,更多要靠学生的自主性。但在现行体制下,学生只能按照别人设计的方式被动学习和应试。这才是教育改革最需要解决的问题。
其他文献
利用Open Sees软件对一座主跨为420 m的斜拉桥建立有限元模型,分别进行了仅考虑失相干效应、考虑失相干效应和行波效应、考虑失相干效应和场地效应以及综合考虑失相干效应、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阴式全子宫切除术治疗巨大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方法方便选取2014年10月—2016年10月在该院妇科治疗的40例巨大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开腹
一、口头语言的功能  生物教师课堂教学过程中风趣幽默、绘声绘色、富有情感、生动优美、启发回味的口头语言,往往会为学生的学习创设身心愉悦的学习氛围,激起学习的热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教师枯燥无味、平淡无奇、啰唆烦琐、毫无情趣的口头语言,则令学生昏昏欲睡、疲劳至极,降低了课堂教学效率。可见,口头语言几乎是教师课堂教学过程不可忽视的最主要的工具。  二、口头语言的特征  教师口头语言的特殊性,反映了教
一、正确认识课程的价值  小学思想品德课包括了小学品德与生活和品德与社会两个阶段的课程。该课程标准是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基础,以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目标,它具有非常强的德育功能。立足于这个课程标准,教师要将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学生生活、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作为教学的目标。在这个课程中,教师在课堂上给学生传授知识的多少不应该作为衡量教学的主要标准,而应该以学生良好的道德习惯养成与否作为标准。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