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林海雪原》,八一厂“会师”百鸡宴

来源 :环球人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ancyqi1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电影《林海雪原》剧照。

  1946年冬,解放军剿匪小分队团参谋长少剑波率领一支队伍,深入东北林海雪原,消灭国民党残部组成的武装土匪。匪首座山雕的大本营是威虎山,山上敌人众多,设有不少暗堡和暗道,强攻非常困难。得知座山雕要摆百鸡宴为自己庆寿,解放军侦察兵杨子荣便伪装成土匪,深入虎穴,和座山雕三番五次较量。最终,在百鸡宴上,土匪们被全部消灭,座山雕也被活捉。这段“智取威虎山”,是小说《林海雪原》中最精彩的一场战斗,也是1960年上映的经典电影《林海雪原》所讲述的故事。
  小说作者是曲波,曾担任过合江独立团参谋长。1956年,他根据自己和战友剿匪的经历,写就这部长篇小说,一经出版便博得满堂彩。
  1958年,《林海雪原》的故事被搬上各种舞台,有京剧、评剧、评书、话剧等,“天王盖地虎,宝塔镇河妖”这句土匪黑话,就源自京剧《智取威虎山》。当时,国内几个电影大厂也看好《林海雪原》,想将之搬上银幕。八一制片厂还立下了军令状:一定要把拍摄权拿到,导演刘沛然自告奋勇,领下任务。刘沛然出身于东北野战军,曾在电影《南征北战》里出演张连长,调入八一厂后,转行做导演和编导,执导了著名电影《黑山阻击战》。在东北野战军时,他曾与曲波同属一个部队,对剿匪情况十分熟悉。当他去找曲波说要拍《林海雪原》时,曲波一口应下。
  紧接着,电影的拍摄就紧锣密鼓地开始了。先是定演员,八一厂演员张勇手,扮演机智果敢、颇有大将风度的参谋长少剑波;经验丰富的女演员师伟,出演“小白鸽”白茹;最大反派座山雕,刘沛然则看中了中国铁路文工团的演员毕钰。传说中座山雕有三绝,枪绝、腿绝和眼绝,走夜路可以不用照明。毕钰曾在东北当过国民党军队少校副官,和土匪有过接触。他脸庞清瘦,鹰钩鼻,眼睛大而有神,在外形上与座山雕极像。
  配角演员也一一到位,唯有男主角杨子荣迟迟没有着落。“这个人物必须让他有点武侠的味道,他的表情、一举一动,甚至说台词的节奏,都得带点味儿。”刘沛然说。当时,来自全国各地的40余名演员先后试镜,但都不尽如人意。经过多番筛选和考量,这一角色最终落在了八一厂演员王润身头上。
  王润身出身于三代鼓书艺人之家,祖父王振元是西河大鼓北口王派创始人,他少时习拳练武、学唱曲艺,跟随父亲外出卖艺,走南闯北,身上自有一股侠义之气。再加上他参军当过兵,饰演起杨子荣自然得心应手。后来也证明,王润身是所有演过杨子荣演员里最出彩的一个。
  1960年2月,《林海雪原》正式开机。当时,正处于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剧组生活艰苦,演员常常填不饱肚子。但剧情中土匪却得大吃大喝,为演得真实,饰演反派角色“傻大个”的里坡设计了一个很生活化的细节:“傻大个”从威虎山下来,直奔河神庙,走得又急又累,庙里的老道给他几个吃剩下的骨头棒子,他一边啃一边说话。刘沛然觉得有道理,找上级批了4斤酱棒骨。结果,这场戏拍完,4斤酱棒骨一点儿都没剩下。刘沛然恍然大悟:诶,你这是想吃肉了吧?
  等到拍摄全片的高潮戏——百鸡宴(实际上50只鸡都没有),八一厂很多演员、工作人员都来“帮忙”演土匪,表面上是座山雕的庆寿宴,实际上成了“八一厂会师”,把百鸡宴变成大聚餐。
  看过影片的观众,都对电影里的雪景印象深刻。那是在长白山的深山老林里拍的,当时天气严寒,每天都是零下30多摄氏度。“那年冬天,东北雪特别大,头一天走过的路,第二天就被雪覆盖上,进山常常迷路。”王润身说。为把土匪演得更像,他经常找当地看山的老头聊天,观察他们的言行。这些人就是昔日的老土匪,后来改邪归正。一开始,这帮人还有些紧张、放不开,“跑过江湖”的王润身就跟他们闲聊、瞎侃,相处久了就混熟了,身上也渐渐有了“匪气”。当时,剧组还专门请来八一滑雪队的运动员,训练演员的滑雪技能。演员们常常摔得鼻青脸肿、浑身是伤,这才有了电影中的那些精彩镜头:战士们仿佛裹上一层银袍,在雪峰间飞速前行。
  1960年电影上映,好评如潮。除故事情節引人入胜外,人物塑造最为出彩。杨子荣有勇有谋有“匪气”,与土匪对黑话,毫不出戏。片中有一场戏,杨子荣向座山雕和八大金刚讲述他偷先遣图的戏,王润身往那一坐,摆出西河大鼓说书的气势,其他土匪成了书座儿的听众,围在一起,有时还跟相声捧哏一样接个话。少剑波胆识过人、大气果敢;座山雕老奸巨猾;“小白鸽”纯真善良;“傻大个”愚蠢滑稽……无论是大英雄还是小人物,无论正派还是反派,个个有血有肉、活灵活现。至今《林海雪原》被改编拍摄多次,但老电影的地位依旧不可撼动。
  在电影结尾,杨子荣智取威虎山,活捉座山雕,然后和战友们坐着马车,有说有笑地消失于白雪皑皑的群山中。但在现实里,东北剿匪的最后一役中,杨子荣牺牲了。曲波曾试图将真实结局放进小说,但因太过悲痛,无法下笔,便让他在小说中活了下来。电影《林海雪原》中的英雄杨子荣,也永远活在了人们的心中。
电影《林海雪原》海报。

  《林海雪原》
  导演: 刘沛然
  编剧: 刘沛然 / 马吉星
  主演: 张勇手 / 王润身/ 毕钰 / 刘季云 / 里坡
  上映日期: 1960(中国大陆)
  片长: 116分钟
其他文献
乌克兰丨伊万诺—弗兰科夫斯克州  為防止新年期间疫情进一步扩散,2021年1月8日零时至25日零时,乌克兰实行全面封锁政策。但许多医务工作者表示,封锁政策来得太晚了。现年30岁的马尼奇就是其中之一,她是乌克兰西部伊万诺—弗兰科夫斯克地区的一名乡村医生。马尼奇说,乌克兰医疗保健系统资金不足,现状令人担忧。截至1月8日,拥有4200万人口的乌克兰已有110多万人确诊感染新冠肺炎,近2万人死亡。马尼奇医
2019年3月3日,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在北京开幕。图为余留芬在大会上发言。  余留芬  1969年出生,贵州盘州人,大专文化。中共十七大、十八大、十九大代表,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2018年入選改革开放杰出贡献百人名单。现任贵州省盘州市淤泥乡岩博联村党委书记。  “接受完你的采访,我得抓紧时间睡一会儿。”余留芬说。她刚结束农业界的一场小组讨论,穿着一身黑色正装,胸前戴着“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出
二战期间,英国首相丘吉尔为了鼓舞法国人抵抗德国入侵,曾經说过一句名言:“一个能向世界提供300种以上奶酪的国家是不会灭亡的。”无独有偶,丘吉尔的二战盟友戴高乐也说过一句名言:“管理一个生产365种奶酪的国家真是难上加难。”  这两句广为流传的话不仅说明了法国奶酪品种之多,也成功地给这种古老食品贴上了一个让人垂涎欲滴的标签。  关于奶酪的文字记录可追溯到公元前3000年。古代苏美尔人的文献收录了大约
李学勤治学经验杂谈    在古文字学和考古界,李学勤是富于活力而又成绩卓著的。  古文字,是指甲骨文、金文、陶文、简牍及缯书等。它们有的比起现存最古老的字书《说文解字》还要早一千多年,甚至更长时间。在一般人眼里,这些都是“天书”,就是不少专攻史学的,也视为畏途。难怪有人曾说,搞古文字的“若射覆然”。当然,把古文字研究视如猜谜和押宝,这是出于无知的诳话,事实上它同样是有规律可循的。仅从五四以后算起,
南北朝时代,西魏军攻破了梁朝的都城——江陵。梁元帝萧绎把失败的责任归罪在读书上。为了表示“追悔”,他下令一把火烧掉古今图书十四万册。有人问他为什么要这样做,他答道:“读书万卷,徒有今日,故焚之。”这个虽然酷爱读书,却非常愚昧的皇帝,抱着对十四万册书的深恶痛绝的愤慨,在敌军的屠刀下结束了生命。  清初的大思想家王夫之在他著的《读通鉴论》一书中,为这件事写了一篇评论。他指出,梁元帝的亡国,书是没有责任
安格拉·默克尔德国总理“欧洲需要有独立的对华政策。”  日前,默克尔在欧盟领导人视频峰会记者会上表示,欧洲需要有独立的对华政策。“这不仅仅关乎经济利益,还关乎我们所谓的欧洲主权。”  默克尔进一步解释说:“我们与美利坚合众国有一套共同的价值观,但显而易见,我们也有自己的利益。美国与中国在阿拉斯加进行了广泛的对话,我们也将与中国进行对话。我们必须看看,如何和中国拥有共同价值和共同利益。我们应该有我们
朋友S是位写小说的。前不久我到他家去,见他正聚精会神地读着一搭儿校样,身旁的饭菜已断了热气,也顾不得吃。我以为是他自己的一部新作又要出版了,然而不是。他说:“甭说是我,再加上个‘们’字吧,一时半会也写不出这么好的书!这是中国曲艺出版社的《单口相声传统作品选》,快出书了,它能抢走小说家的不少读者。不信?可以拿你先做个试验。”  自信我是铁杆小说迷,不至于脆弱到不堪“一”击的地步。带书回家的那个晚上,
电影《焦裕禄》剧照。  1966年2月6日清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长篇通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正在录音。稿子还没念到一半,播音员齐越已经泣不成声。第二天,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刊发了这篇由新华社记者穆青、冯健、周原采写的文章。那天上午10点,伴随着齐越的声音,电波所及,焦裕禄的名字传遍全国。  那一年,16岁的王冀邢就守在收音机旁,止不住地流泪。那是他第一次听到,一位领导干部对老百姓说,“我是你
汪海林近年常在微博和B站等平台就行业不良现象发声,引起网友共鸣。  翻看编剧汪海林的微博,相当于浏览了一遍他的对线(一对一互怼)实录。他敢点名批评流量明星演技差,导致几个顶流的粉丝群都在他的评论区打过卡,从此成了粉圈“公敌”。“成年人还能怕孩子吗?”他以此经历做了一次演讲,题目就是《我与流量的战争》。  他对抄袭者开炮,对互联网平台开炮,自嘲“给行业添乱”,一旦看不下去,就必须发声。“以前,行业有
在一般人的印象中,一个现代化的实验室里,应该是科学家埋头工作,环境整齐洁净,显露出一派宁静安谧的气氛。可是,一九三四年,著名物理学家恩里科·费米用慢中子诱导人工衰变(他因此获得诺贝尔奖金)却别开生面,另有一番景象:费米和他的学生阿玛尔迪手持盛有放射性物质的小试管,穿着肮脏的外衣,一次次发疯似地从一个实验室跑向另一个实验室,争分夺秒地运输中子源。他俩心里明白,只要稍有迟缓,有些元素的放射寿命就会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