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代表候选人的非典型经历

来源 :小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nth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被400多位选民联名推荐为代表候选人,却因不符合副处级以上领导干部或非党员的候选条件而被拒之门外——对此,政治教师潘中林选择了诉诸法律,他把石河子市选举委员会告上了法院。
  很难说潘中林是在同法律较真,还是在以个人之力,与长期沿袭的人大代表选举体制惯性做抗争。
  
   “整个国家潮流在进步,宪法也更加保障公民的平等参与权,但是这种做法与之背道而驰,让人觉得心真挺凉的。”
  让石河子市农科院中学政治教师潘中林发出如此感慨的是参加石河子市八届人大代表换届选举的一次特殊遭遇。
  时间推回到半年前。
  2007年7月下旬,石河子市农科院小区老年活动中心前的墙报上赫然冒出了一张《致选民的公开信》。这封信是潘中林写的,自从确认石河子市基层代表由29.15%提高至75%的消息后,老潘决定要做一件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自己推荐自己当人大代表。
  同事的大力支持让老潘增长了不少信心。
  “你要是选代表的话,我们都支持你!”“选不上,举我们也要把你举上去!”
  10月中旬,石河子市八届人大代表换届选举进入推荐代表候选人阶段,有400多选民(21份推荐书)推荐潘中林为代表候选人。可是到了10月24日,公布的代表候选人中,老潘却榜上无名。
  老潘万没想到选情横空出现变化:农科院选举领导小组做出规定,10人以上联名推荐代表候选人,必须符合“科技领导干部”等条件,否则按作废处理。
  
  农科院的“闲事王”
  
  在农科院,老潘是个小有名气的人物。这归功于他比常人突出的“闲事筋”:热电厂门前多次被建筑单位堆放沙石料,妨碍居民出行,老潘看不过去,在石河子日报上写《马路上“造山”太不该》;农科院中学北门邻近住户倾倒的“垃圾山”他要管;捐款组织者不尊重捐款者的感情他也要掺和……
  老潘光还是附近居民的义务法律援助员。同事们冠其以“闲事王”的称呼,加上他政治、法律样样通,而且能说、会说、敢说,附近居民有什么问题都会先反映给老潘,让他出面解决。
  为帮群众解决问题,老潘成了石河子市广播电台航空热线的常客。
  2007年初,农科院一些职工得病、罹患癌症的情况多起来,居民们纷纷议论农科院自备井提供的水可能有问题。热心的老潘听了以后,当即向市政检测机构询问,得到的答复是该井因疏忽未列入检测机构监督范围。老潘几次催促未果,问题一直拖到了8月7日。
  这天,恰逢石河子市疾病防控中心做客电台直播中心。老潘事先在农科院贴了公告通知,随后打热线反映情況,当天有关机构就来了人处理问题,不久农科院的检测结果终于贴了出来,这让社区百姓对自己的饮用水安全有了底,心里落下了大石头。
  社区一些职工的楼房发的却是企业的房产证,甚至没有房产证。老潘就趁着房产局做客直播间,把这个问题也提了出来,一时影响很大;农科院05年院里盖了个公共厕所,可是却一直没有开放过,至今小区内没有公共厕所,老潘又向媒体和电台反映,终于引起了有关部门关注。
  此外,老潘还把目光投向古树保护、噪声污染和假期学生文化生活、高中教育等方方面面的问题……大事小事,都逃不过他的眼睛。
  这些热心举动,着实打动了社区群众。人大代表换届选举的选民登记阶段,选区职工就自发成立了竞选班子,贴出了助选老潘的书面材料,一门心思地协助老潘当人大代表。
  农科院退休干部许文枢说:“我们都支持老潘,相信他最能代表农科院,他当选了就能真正为我们这些普通老百姓说话!”
  选民的期望增加了老潘的动力:“我是一腔热血,又是给选民写公开信、向选民发表承诺,又是公布自己的电子信箱、博客,让选民监督,还承诺要定期跟选民见面,他们有什么问题我都会热心反映……”
  然而,老潘很快发现自己热屁股贴上了冷板凳。接下来的选情完全出乎他的意料,400多人联名推荐的代表候选人,却连初选程序都没能通过。
  
  选民意愿PK分配名额
  
  10月中旬,石河子选区选民把21份400多名选民签名的推荐书,递交给相关选民小组,有的被拒收,有的虽然没有拒收,但也遭“作废”的厄运,原因仅一个,潘中林既不是“科技领导干部”。
  此前,农科院选举领导小组在选区公示了该选区的正式代表名额分配明细表,其中明确代表候选人的条件必须是男性,副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及非党员等。
  新疆自治区县级以下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直接选举实施细则规定:“选民10人以上联名,也可以推荐代表候选人。推荐代表候选人应以书面署名方式提出。推荐时,应向选举委员会介绍候选人的情况。”
  潘中林想不通的是,上述对选民推荐的代表候选人规定,并没有身份、职业、性别、民族等条件的限制。然而农科院选举领导小组以其不具备“科技领导干部”等条件为由,视21封合法推荐书为作废,他认为这是于法无据,也是违背选举法的。
  选举过程中,老潘曾通过院宣教处提出请求,由院法律顾问解释,选民10人以上联名推荐代表候选人受身份、行政级别、族别等等限制的法律依据,但并未得到回应。
  事后,选民张万新自发到石河子市人大询问潘中林初选通不过的原因。接待他的是人大办公室副主任张龙。面对疑问,张龙的解释是:名额分配方案给石河子选区1个干部、1个少数民族名额确实有人大的考虑,一个原因是农科院是驻市单位,考虑到方方面面的关系,只能给他们分一个干部名额;石河子又是个汉族人聚集地,少数民族很少,要完成比例只能规定大一点的单位必须有1个少数民族,这也是选区必须承担的任务。
  从相关法律条文来看,选民10人以上联名并没有对行政级别、民族等限制,仅限制数量。然而,在中国人大换届选举的程序中,为保证代表的广泛性,又确实会作相应的比例分配,由此造成换届选举程序中跨不过去的具体操作与法律相背离的尴尬现实。
  
  向选举法较真到底
  
  多数人碰到潘中林的情况,可能发几句牢骚也就算了。不就是个人大代表嘛!
  但是,老潘不是这样的人。
  “这次完全把‘10人以上选民联名推选’抹杀了——选区400多名选民推荐我,人数占了全体选民的三分之一,他们却可以公然把我去掉。这让老百姓以后如何有参与热情?又怎么体现民主?”
  10月,石河子司法局司法援助中心主任作客航空热线。潘中林打去咨询:“选民推荐的初步候选人是否受族别、行政级别的限制?”主任被问住了,说回去查查资料。周四他在电台中答复:初步候选人要照顾到代表比例和名额分配。
  老潘反问:如果这样说,县乡一级多少候选人的被选举权没有了?多少选民的选举权没有了?这么解释法律依据何在?激烈的交锋使得主持人不得不打断对话,建议其私下沟通。
  11月7日,潘中林一纸诉状把石河子市选举委员会和农科院选举领导小组告上了法院。他在诉状中写道:“选民10人以上推荐代表候选人,用行政级别、民族等等条件限制,没有法律依据……原告被选举权遭受侵害,曾投书自治区人大常委会,没有任何回音。”
  “‘代表候选人的提名、确定,应自下而上,自上而下,反复讨论,民主协商,严格依法办事,任何个人、任何组织不得把持包办。’自立‘土’政策,限制选民依法自由选举,是‘把持’和‘包办’,应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
  半个月后,石河子市人民法院驳回了他的起诉,理由是“不属于法院受案范围”。较真的老潘又上诉到中级法院,春节后他得到二审结果:法院维持一审判决。
  今年1月,中组部换届选举督察组入驻乌鲁木齐,老潘通过自治区群众绿色通道寄去了材料,给自治区人大反映了情况,又给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电子信箱发了信件,但都未有明确回应。老潘感叹:“这是我们的现实吧。”
  这并不意味着他失去信心, “只要人大拿不出法律依据,我就要较真到底”。潘中林将继续向石河子市中级检察院和中级法院申诉,甚至准备告到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老潘的执拗来自于对民主法治力量的信仰。
  “我如果没有文化、互联网不会用就算了,可我现在是老师,教的就是政治,有这个知识水平,也有一定的话语权力,我为什么不说呢?现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县乡可以直接选举,这么好的政治资源不能用太可惜了!如果只是我一个人,那我就不争了。如果没制度也就算了,可是有制度而且制度可操作性非常强,这样公然违背怎么说得过去?”
其他文献
领导作秀不丢人,秀不好才丢人。如果没有“戏过了”的镜头,王政委的此次慰问依然会像曾经发生过的多次慰问那样被看到并翻过,不至于招来一通未曾预料的奚落    当领导的,很难不面对各种匿名举报。  面对举报,心怀坦荡、从容应对,是领导干部必备的素质。被举报的内容无非是贪赃枉法、卖官鬻爵、金屋藏娇、任人唯亲等几类,究竟在哪方面危机四伏、在哪方面风清月朗,自己心里当然一清二白。但也有离奇的,武汉市交管局政委
青海省委、省政府最近正式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教育事业发展的意见>,提出要把积极争取国家支持和自力更生结合起来,在全面部署、整体推进的同时,突出抓好以民族地区"两基"
无论如何,保障住房的建设与很多部门都有关系,尤其与这级政府对廉租房建设的重视程度关系重大。    西安市今年廉租住房保障户数将达到21941户。其中,发放租赁补贴15861户,建设或收购廉租住房6080户。西安还将继续加大住房保障工作力度,经济适用住房新开工189万平方米、新竣工150万平方米,完成投资21亿元。  这是来自西安市政府部门的一组数据。数据显示,虽然是一个经济并不十分发达的省会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