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扬子地区“三气一油”钻探发现及成藏地质条件——以皖南港地1井钻探发现为例

来源 :地质通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ken27251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下扬子地区经历了多期构造运动,地质条件复杂,对油气保存条件产生了重要影响.页岩油气具有自生自储的特性,与常规油气相比,对保存条件的要求较低,在下扬子地区具备形成页岩油气藏的潜力.通过港地1井钻探,在下扬子地区二叠系大隆组和龙潭组获得了页岩油、页岩气、煤层气和致密砂岩气“三气一油”的发现,与常规油气“上气下油”不同,港地1井油气呈现“上油下气”式非常规油气储集方式.大隆组富有机质页岩厚度约70m,地层倾角10°~20°,现场解吸获取的页岩气样品甲烷含量达80%,有机质丰度为1.9%~2.3%,平均值约2.0%,有机质成熟度(Ro)为1%~1.25%,平均值约1.2%,具备生成页岩油气的良好基础.基于港地1井的钻探发现,认为下扬子地区构造运动影响弱、盆地规模小、保存条件好的“小而整”的坳陷或盆地具备形成页岩油气藏的地质条件.
其他文献
提供了秦岭 大别造山带下地壳拆沉作用的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证据 ,建立了下地壳拆沉作用的化学地球动力学模型 .综合研究表明 ,大别 苏鲁地区的榴辉岩是最可能被拆沉的物质 ,现今秦岭 大别地区地壳较为亏损的Eu ,Sr,Cr,Ni,Co ,V和Ti含量要求被拆沉的榴辉岩质下地壳累计厚度为 37~ 82km .秦岭 大别造山带现今众多地质、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特征可较好地用下地壳拆沉作用来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