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饮”新宠:冷泡茶

来源 :大众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ding_ke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天气渐热,人们手边的饮品也渐从热饮变为冷饮。近来出现了一种新泡茶法——冷泡茶,打破传统热水泡茶的习惯,让不少平时不好茶的朋友尝鲜称赞。
  茶,传统上多以热开水冲泡,使茶叶散发优雅香气。近年来,“冷泡茶”悄然兴起,成为夏日饮品新宠。冷泡茶有两种冲泡方法,一种是在茶叶中加入可直接饮用的冷水,室温浸泡约4小时后放入冰箱,另一种方法是将冷水冲泡的茶叶直接放入冰箱。
  冷泡茶与冷却后的茶、热水冲泡后再加冰块的茶不同,它是一种低温泡茶方法,目前没有明确定义,称其为冷冻泡、冰冻泡、冰泡茶均可。冷泡茶与凉茶也不同,前者是一种泡茶方式,后者则是含中草药成分的饮料的统称。
  不喜饮茶者,可试冷泡茶
  茶叶主要分为3种,即不发酵的绿茶、半发酵的乌龙茶以及发酵的黑茶和红茶。不过,茶叶中一定量的咖啡因具有兴奋神经的作用,对胃也有刺激,所以很多人不敢喝茶,尤其是绿茶。
  采用冷水低温浸泡茶叶,可以减少单宁和咖啡因浸出,减轻热茶汤的苦涩感以及对胃的刺激,饮后也不会睡不着,不敢饮茶或不好茶的朋友不妨试试。
  冷水泡茶,不逊于热泡茶
  冷水泡茶时,咖啡因的浸出量减少,但并不意味着对人体有益成分的浸出量下降。研究显示,冷水泡茶2小时后,茶叶中的五倍子酸、游离型儿茶素等水溶性成分的浸出量超过热水泡的茶;冷水泡茶8小时后,不溶于水的酯型儿茶素等成分的浸出量也可达到热水泡茶的70%左右。研究亦发现,茶叶中具有一定降低血糖作用的茶多糖受热易遭严重破坏,而冷水泡茶可避免这一问题。
  意大利研究人员对冷泡和热泡茶汤的抗氧化活性及其所含的多酚类物质进行比较,结果发现,相较于热泡的茶,冷水冲泡的茶抗氧化活性更高。冷泡茶因泡茶时间较长,有利于茶叶完全伸展膨胀,将茶叶中的有益物质充分迁移到茶汤中,而对茶叶细胞结构没有破坏作用,从而可以得到多酚类物质更为丰富的茶饮。
  冷泡、热泡,各取所需
  从喝茶的角度而言,热泡和冷泡,各有利弊。前者,茶叶的滋味容易释放,尤其是一些品质上佳的好茶,要感受其滋味中的微妙之处,必须用热水;要欣赏新茶的颜色与形态,当然也要用热水。冷泡茶之优,清凉解暑当然是第一原因,正如湘西民歌所唱“冷水泡茶慢慢浓”。
  冷泡茶制作法
  几乎任何茶叶都可以用来制作冷泡茶。绿茶发酵程度较低,可作为冷泡茶的首选茶叶,乌龙茶次之,最后是红茶、普洱茶。多数普洱茶由于存放时间较长,可以先用开水洗茶1~2次,然后倒入冷水进行冷泡。冰泡茶的风味,以清香型乌龙茶最佳。
  在家饮用冷泡茶,可以用茶叶与冷水1:50的比例浸泡,放入冰箱4~8小时后饮用。出门在外想喝冷泡茶,可以买瓶冰矿泉水,放入适量茶叶或茶包,加水比例和浸泡时间与在家饮用时相同。
  除非不喜欢或不能喝冷水,几乎所有人都可以饮用冷泡茶,茶的口味和类型依个人喜好而定。冷泡可降低茶汤咖啡因含量,减缓对胃的刺激,因此敏感体质或脾胃虚弱者也适合饮用。有喝茶欲望但对咖啡因刺激性有顾虑的人,不妨喝冷泡茶。虽然生冷饮食不利于肠胃,但只要不在饭前或大运动量出汗后“牛饮”,基本没有问题。平时补充水分的喝法,以小口多次饮用为好。有条件时,将冷泡茶温热之后饮用也不错。
  不过需要注意,泡得过久(超过24小时)的茶,基于卫生考虑还是不要喝为好。
  专家简介
  钱建亚 扬州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江苏省食品科学与技术学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中国粮油学会食品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
其他文献
从这位读者所摄照片判断,所种的枸杞树应是枸杞家族中最常见的种——枸杞。那么读者所问:作为食用的枸杞,该在哪个年龄段采摘食用呢?  待枸杞红如玛瑙,便可采摘  枸杞属于茄科植物,枝条上常有尖锐的刺,卵状椭圆形的小叶片单个排列在茎枝上,或者几个集成一簇。花朵跟茄子花、辣椒花有几分类似,只是小一些。淡紫色的5个花瓣,下部联合在一起,上部呈辐射状展开,叫做辐状花冠。  待花谢了,卵形或长圆形的小浆果就一天
谈到斑,很多人都不陌生,为什么有些人年纪轻轻就长斑,而有些人活到70~80岁,脸上身上一点斑也没有,看着也舒服。斑究竟喜欢在哪些人身上落户呢?  一 斑的落户对象  1.30岁的职场人士  长期睡眠不足、精神压力大、过度疲劳者,加上不良习惯如抽烟、喝酒、熬夜等原因,使机体代谢功能下降,抗氧化能力降低,自我修复能力下降,引起色素沉着,脸上身上出现斑。  2. 怀孕妇女  怀孕以后,胎盘分泌雄、孕激素
冬季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发时节,而这些疾病又往往与高血压密切相关。由于高血压发病机制复杂,在高血压标准化治疗的同时,除考虑患者的血压水平及危险分级外,还要考虑到每个患者是否伴有靶器官损害,制定因人而异的治疗计划。    标准化治疗必不可少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指出:“治疗目的是通过降压治疗使高血压患者的血压达标,以期最大限度地降低心血管发病和死亡的总危险”。因此,如果只注
学生时代,无论是课堂上用眼卫生的教育,还是老师、家长叮嘱一定要认真对待的课间眼保健操,都让保护眼睛成为我们从小就建立的观念。但与之相对应的是,如今“小眼镜”“大眼镜”越来越多,令人好奇、推陈出新的科技产品使我们的眼睛除了睡觉,很难有休息的时间。而这从小就应或已培养的好习惯随着时代的改变渐渐被忽略,甚至不知不觉走入误区……  误区一:光线亮有利于阅读  专家评析:许多家长、学生都明白暗光下阅读对眼睛
保健功能  中医认为,巴旦木具有安神、健脑、明目、益肾、生精、润肺、润肠,健胃等功效,对心悸、喘咳、腰膝酸软、阳痿、尿频等病症有食疗作用。现代医学发现,巴旦木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和多种微量元素,对防治高血压、神经衰弱、皮肤过敏、气管炎、小儿佝偻病等有一定的作用。儿童食用,可促进大脑发育;老年人食用,既安神又健脑,对老年性脑萎缩、老年痴呆有预防作用。巴旦木富含维生素E和类黄酮,有抗自由基、延缓衰老
专家简介  刘芳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内分泌代谢科副主任,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糖尿病足与周围血管病学组副组长、糖尿病神经并发症学组委员,中华医学会内科学分会青年委员兼秘书长,中国医师协会内分泌代谢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长期从事糖尿病神经血管病变和足病的临床及基础研究,擅长糖尿病神经血管病变和足病、垂体瘤的诊治。  专家门诊:周五上午  糖尿病足病特需门诊:周二下午 
早在2000多年前,古代医家在医典《内经》中就有心病“冬重夏轻”的规律性总结:“病在心,愈在长夏,长夏不愈,甚于冬,冬不死,持于春,起于夏。”这一规律性总结反映了中医学“天人合一”思想。心血管系统疾病中有不少病症,如心力衰竭、冠心病心绞痛、高血压病等也具有在冬季病情加重的现象。这些心血管病症也属于“冬病”,同样可通过“夏治”而减轻冬季加重。  “心病”冬病夏治原则  1.夏养心火 中医学理认为,人
专家简介 2014年4期有  关于水果,流传着许多说法,例如有些不能吃太多,有些不能空腹吃,有些不能与酒同吃……其所述危害常令老百姓战战兢兢,吃个水果也三思而后行。究竟水果的这些传闻靠不靠谱,是真有其事,还是危言耸听?  传闻1:食用荔枝过多,易致低血糖  专家评述:传闻是真  食用荔枝过多易致低血糖的确切原理并不十分清楚,但有研究认为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①荔枝中的糖以果糖为主,大量进食后血中果糖
我1948年开始学医,职业生涯里从护士到医生到副院长、副所长,干过很多岗位,1992年从河北省疾病控制中心离休。近20年来,多种疾痛缠上我身,高血压、冠心病、胃癌、脑梗、疝气、静脉曲张等等,数起来一双手也不够。  2002年4月,我被查出胃贲门腺癌,且属低分化型。当年5月做了胃贲门及部分食道切除术,术后体重70千克降至45千克,恶心呕吐严重,基本靠输液维持,经多方治疗才好转。康复期间,我接到人民卫
作者简介  段涛 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院长、主任医师,上海市产前诊断中心主任,中华医学会围产医学分会主任委员,上海市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主任委员,世界围产学会委员。擅长出生缺陷的产前诊断、胎儿医学和产科危急重症的抢救等。  对于每天门急诊人数超过5200、年平均分娩数为15000例左右的一家三级甲等妇产科专科医院来说,如何提高服务质量,增进医患沟通,提升患者满意度, 一直是我们医院管理者不断思考的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