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证实践与视障教育:现状与未来

来源 :中国特殊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vayuy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借鉴美国特殊儿童委员会关于“循证实践研究”的最新标准,就2005-2020年国外视障教育循证实践研究进行检索和梳理,发现视障教育领域的循证实践研究整体较为缺乏;已有研究主要集中在学科学习、读写能力、运动与动作发展、社交技能和独立生活技能几个干预领域,并且特别注重辅助技术、环境调适等手段在上述能力干预中的运用.本文以不同干预领域为框架,分析其中的“循证”特点,以期为我国视障教育教学和循证实践研究提供思路和启发.
其他文献
教育是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大计,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历来遵循党办教育的方针.建党一百年来,我国特殊教育的发展主要经历了酝酿涵育、探索起步、快速推进与内涵发展四个阶段.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特殊教育在性质确立、安置模式发展、支持保障体系构建、办学质量提升以及社会氛围营造等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就.新时代,办好特殊教育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在尊重个体差异的基础上,秉持因材施教理念,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完善特殊教育支持体系基础上,贯彻共同体理念,构建中国特色特殊教育模式;在推进教育现代化进程中促进特殊教育内涵发展.
为了比较近视与视力正常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采用SCL-90自评量表对3495名高中生进行调查,其中近视学生2773名,视力正常学生722名.结果 发现:(1)近视中学生和视力正常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有显著差异;(2)性别、学校是否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近视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因素.本研究表明,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及时矫正视力对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