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探讨左心系统瓣膜替换术后三尖瓣关闭不全的外科治疗方法和效果.方法1995年1月至2004年5月,18名左心系统瓣膜替换手术远期三尖瓣关闭不全的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在我院接受了单纯三尖瓣手术.二尖瓣替换术后13例,二尖瓣及主动脉瓣替换术后5例,伴三尖瓣DeVega瓣环成形术5例.本次三尖瓣手术时年龄为35~65岁(中位数50岁,平均50.1岁±8.1岁),心功能为NYHA Ⅲ~Ⅳ级,左心瓣膜功能正
【机 构】
:
100029,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外科,100029,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外科,河北石家庄第二医院胸心血管外科,100029,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外科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左心系统瓣膜替换术后三尖瓣关闭不全的外科治疗方法和效果.方法1995年1月至2004年5月,18名左心系统瓣膜替换手术远期三尖瓣关闭不全的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在我院接受了单纯三尖瓣手术.二尖瓣替换术后13例,二尖瓣及主动脉瓣替换术后5例,伴三尖瓣DeVega瓣环成形术5例.本次三尖瓣手术时年龄为35~65岁(中位数50岁,平均50.1岁±8.1岁),心功能为NYHA Ⅲ~Ⅳ级,左心瓣膜功能正常,超声心动图确定诊断.结果无开胸出血死亡,行三尖瓣成形8例,三尖瓣替换术10例,生物瓣和机械瓣各5例.手术死亡率16.7%,随访12~114个月(中位数24个月,平均36.7个±31.8个月),3年生存率为78.8%.12名患者术后症状有明显改善,3名患者术后症状无改善,心功能NYHA Ⅲ~Ⅳ级,需要药物治疗.结论左心瓣膜替换术后出现远期三尖瓣关闭不全可能与手术时机晚、手术效果不满意或右心衰进展有关.当出现严重三尖瓣关闭不全右心衰症状明显时应尽早外科治疗,以降低术后死亡率.应首选三尖瓣成形术,三尖瓣替换术效果也可以接受。
其他文献
老年轻度认知功能损害(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是介于正常衰老和痴呆之间的一种认知功能损害状态,是老年期痴呆的临床前期,平均每年有10%~15%的MCI发展为痴呆,其中绝大部分为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1,2].近年来MCI的生物学诊断标志研究取得了较多的进展。
肝移植的发展至今已有40多年的历史,从早期的动物实验到目前临床上成为治疗终末期肝病的常规性手段,期间经历了许多对相关基础理论和技术上的认识和突破.然而,随着临床上受体数量的不断增加,供体短缺的问题越来越严重,许多受体在等待供肝期间死亡.为了缓解供体不足这一状况,劈裂式肝移植和活体肝移植(LDLT)等技术也应运而生并得到了较快的发展,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供肝的数量[1,2].但与全肝移植相比,以上这
患者男,76岁,近2年来有明显的记忆能力减退,外出经常会遗失东西,并收集许多废品回家藏于自己的床铺底下;同时有猜疑和性格改变,情绪易激惹.曾在外院诊断为老年期痴呆(早期),予以多种益智药物治疗(如石杉碱甲、脑活素、双氢麦角碱、氟桂利嗪等),但疗效欠佳.近2个月来患者夜间时常失眠,诉家中有窃贼;时常半夜起床欲外出开会.进食无规律,常需家人督促和帮助.近1个月来经常在家吵闹,怀疑配偶(74岁)与邻居关
随着20世纪90年代人类基因组测序草图的完成,生命科学进入了后基因组时代.现代生物技术对生命科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营养代谢与支持作为生命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现代生物技术的结合更为密切,所取得的进展已影响到人类的疾病治疗模式与健康.现就后基因组时代营养代谢与支持的发展现状及发展方向谈一下我们的观点和体会。
患者男,23岁,因发作性抽搐5次入北京中日友好医院.患者出生后不久面部、头皮出现丘疹,无自觉症状,智力发育尚可.患者父亲口周可见丘疹.体格检查:面部双颊、唇周部散在或密集分布的褐色粟粒至米粒大小光滑小丘疹,头皮及背部散在红色斑块,压之退色.右中指甲根部红色乳头状赘生物.
随着社会的老龄化,骨质疏松症及由此而引发的股骨颈骨折的发生率逐渐升高,临床上一般将大于60岁者的骨折看作老年股骨颈骨折.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往往伴有多种并发症,如高血压、心脏病、脑血管病、糖尿病等.此类病人如不及时治疗,就不能迅速地尽可能地恢复术前的活动状态,长期的卧床将使患者的一般健康状况迅速恶化,合并发生坠积性肺炎、褥疮、深静脉炎及肺栓塞、泌尿系统感染等严重并发症乃至死亡。
全球的人口正在老化,中国的情况也很突出.至2003年底,65岁以上的老年人已占我国人口总数的8.5%,个别省市的比例更高,如上海和北京,已分别达14.7%和11.2%[1]。
医学媒体充斥着形形色色的"研究成果"和"最新发现",有些结论甚至完全相反或自相矛盾,让人们无所适从.这是因为在医学研究领域里出现差错是一种不可避免的客观存在.事实上,单个研究所得出的结果是不能被毫无置疑地接受的,相关的数据和结论也很难被一篇文章完全包含.此外,各种研究在规模、层次和质量上千差万别,可是大部分医学媒体在报道时给予各种研究同样的地位.其实,很多研究的误差存在着很大差异,如果不正视研究的
目的 探讨肾移植术后患者的多药耐药基因(MDR1)外显子21(exon21)和26(exon26)的基因多态性对免疫抑制剂他克莫司(FK506)血药浓度的影响.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和限制性内切片段多态性(RFLP)的方法对86例肾移植术后的患者进行MDR1基因分型.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患者在术后不同时间的FK506血药浓度.比较不同基因型之间FK506血药浓度与每公斤体重
200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了澳大利亚的Marshall和Warren医生,这着实使我为中国学者失落和遗憾了几天.这么多年来发了这么多诺贝尔奖,今年的内容离我们消化内科最近.细想起来诺贝尔奖并不那么高不可攀,遗憾的是中国学者没有抓住这个机会,与诺贝尔奖擦肩而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