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信息化教学的因子促进幼儿活动素养的生成

来源 :早期教育(美术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rankcod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偶然的一天,甜甜带了一个微景观到幼儿园来。“哇!”小朋友们都不由自主地发出了惊叹声,个个都伸长了脖子。“这是什么啊,好漂亮!”“里面还有小房子呢!”“还有小草!”孩子们一边看风景,一边自由地评论着。小小的微景观竟然引起了这么大的反响。随后,孩子们学习了《美丽的插花》这一单元,对插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掌握了插花的基本方法。在单元开始前,孩子们收集了各种插花造型的图片,其中还有一些当下流行的“微景观”实物,我们把它放在班级的自然角中,这引发了孩子们的好奇心,每天都有孩子在自然角“围观”,对着这些微景观议论纷纷。这使我不由得想到,其实微景观已经慢慢走进孩子的生活,很多孩子家中也有微景观,他们已经学会了插花,可不可以也来尝试创作一个微景观呢?针对孩子们对微景观强烈的好奇心、浓厚的兴趣,加之大班孩子已经有手工制作的经验和基础,不仅会综合运用多种材料,也能创意设计。因此,我尝试设计了美术活动“微景观小世界”。
  一、信息化教学因子的选择
  新媒体影响下的幼儿教育越来越多元化,如何将多媒体设备有效地运用在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中,需要通过一次次的教育实践来证实。而这些在幼儿活动过程中能让其自主操作、自发参与、自觉感受的多媒体、新媒体教学手段被称为信息化教学因子。我大胆设计,将大班美术活动综合媒材创作与信息技术巧妙整合,此次活动以创作微景观为载体,结合IPAD中的APP课件化解活动的重难点,帮助幼儿认识微景观,并让幼儿创意设计微景观。针对此次活动,在前期经验中,让孩子们了解微景观,欣赏生活中的微景观;在美工区里,孩子们利用废旧纸盒加工制作小房子、小城堡,用超轻粘土制作小蘑菇、小花、小树等装饰物。活动中的APP操作和实物操作,可以让孩子大胆想象设计,创意布局微景观,进一步发展他们的想象力和动手能力。
  二、信息化教学因子的过程创设
  (一)信息化教学因子与美术活动的分步融合
  依据重难点设计教学过程,充分利用IPAD和APP课件与幼儿双向互动的特点,循序渐进化解重难点。由此将整节活动的设计分为了四个步骤:尝试制作、欣赏图片和微视频、创意设计、作品展示与分享。
  1. 尝试制作:运用APPLE TV、IPAD将教师的IPAD与大屏对接,展示IPAD中的内容。活动开始让幼儿欣赏一张微景观图片,由图片展开讨论,让幼儿对微景观有初步的感受和认识,了解微景观。之后再让幼儿快速地操作自己手中的IPAD里的APP课件,自主任意地选择想选的素材,通过点击、拖、放等动作,在IPAD上完成自己的微景观设计,让幼儿一下子投入活动,对微景观有了更加直观的认识。
  2. 欣赏图片和微视频:在分享自己第一次创作作品获得经验的基础上,了解微景观的布局特点和制作方法。在此环节中,让幼儿自主欣赏APP课件中的图片,并展开讨论,帮助幼儿分析喜欢的微景观,了解不同微景观的布局特点和可能隐含的主题内容。在欣赏图片了解布局的基础上,继续利用APP课件中的微视频,让幼儿完整观看,了解学习微景观的制作方法和具体步骤,进一步帮助幼儿明确了微景观创作的基本方法,理清了思路。
  3. 创意设计:充分运用APP课件,让幼儿有目的、有计划地二次设计微景观,并且根据设计图进行实物微景观的创作。如果说第一次幼儿的IPAD操作是无意识的,那么在欣赏过图片和视频之后,幼儿思路已经明确,他们在设计时会有意识地布局:有的把高高的树放一起,有的把房子放中间,两边是植物等。幼儿在实物微景观创作中,对照自己的APP设计图进行制作,更加体现了APP课件将虚拟转化为现实的作用。
  4. 作品展示与分享:当幼儿的作品完成后,幼儿利用手中IPAD的照相功能,将自己的作品多方位、多角度拍摄下来,与此同时教师也及时用手中的IPAD将每位幼儿的作品拍摄下来。当幼儿介绍作品时,利用APPLE TV的连接,直接投射IPAD里的图片。
  (二)信息化教学因子的活动化展示与共享
  利用APPLE TV投影IPAD,及时并直观明了播放教师或幼儿的IPAD画面。孩子们在活动中学习经验的分享也是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此活动中教师给每个孩子都准备了一台IPAD,利用APPLE TV的优越性,及时有效地将教师IPAD中的素材投放到大屏上,让所有幼儿都能看到,并且能快速切换幼儿手中的IPAD到大屏,让幼儿欣赏同伴的作品。便捷的学习过程记录,既便于教师对于孩子的及时观察,有利于幼儿作品的及时展现,更利用现代媒体的形式,鼓励孩子们与同伴分享自己的设计成果,在欣赏与交流的过程中提升审美经验,拓展思维能力。
  (三)创设过程中面临的挑战及应对策略
  1. 如何让幼儿欣赏认识微景观,对创作微景观有兴趣
  活动中我们为每位幼儿准备了IPAD, IPAD中是我们设计开发的APP课件《微景观小世界》。活动开始,由其中一张微景观图片引发幼儿的兴趣,而后让幼儿操作APP课件,自主选择、拖动课件中的花盆、房子、植物、小桥、娃娃、栅栏等装饰物尝试创作微景观,让幼儿在“玩”游戏的过程中对设计微景观产生浓厚的兴趣,愿意更深入地了解微景观。
  2. 如何让幼儿了解掌握微景观的布局和创作的基本方法
  幼儿在第一次尝试设计微景观后,让其自由欣赏APP课件中八张不同布局、造型的微景观图片,鼓励幼儿大胆描述自己喜欢的微景观,并说出喜欢的原因,帮助幼儿梳理出微景观的布局特点和装饰要素。在欣赏完图片后,APP課件中的微视频完整呈现了微景观的制作步骤,帮助幼儿明确如何创作微景观,由此APP课件充分发挥了作用。
  3. 如何让幼儿有目的、有计划地创作微景观
  幼儿第一次操作IPAD设计微景观,完全是任意的设计、随意的拖动。而在第二次设计之前,教师先提出活动任务:每个人都来设计一个微景观,但在创作实物微景观之前,需要在IPAD上先做好微景观的设计图。这样不仅将第二次设计融合于实物微景观创作,更让幼儿有明确的目的和计划完成活动,充分体现了《幼儿园单元教育课程》的特点和理念。而在第二次操作中,有的孩子是在上一次的作品上加以修改,有的孩子是重新设计自己的微景观,为了让自己的作品精益求精,孩子们在不停地修改、加工。
  三、信息化教学因子的实践反思
  在此信息化教学活动中,课堂实现了活动中学习经验的分享,激发了幼儿自发的艺术表现和创造,尊重了自主表达创作过程中的主体性。孩子们在不断地“玩”的过程中习得经验和能力,并感受通过操作APP课件创作微景观设计图,真实体验创作实物微景观的乐趣。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会尝试在运用IPAD教学活动中,由一台教师的IPAD控制幼儿的设备。由于在此次教学活动中,人手一台IPAD,除了集体观看大屏的部分,幼儿一旦操作IPAD就很难停下来,在第一环节尝试设计中,有的幼儿虽然已经设计好,但还是忍不住再去碰一下,调整一下,而有的孩子不停地要再设计一个。在这之后的集体欣赏以及观看视频的部分,也有幼儿会控制不了自己,不停点击自己的IPAD,而不看教师的大屏。通过教学活动可以看出,幼儿由于年龄小自控能力较弱,如果在教学活动中需要每人一台IPAD,则教师一定要有后台的控制系统,这样就不需要幼儿操作时关闭,需要时再打开。
  综上所述,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的主要目的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大部分活动旨在培养幼儿对艺术的兴趣和感受能力。兴趣、审美能力、感受能力等都是幼儿活动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幼儿活动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使得创意设计更加有趣、生动,对于孩子的实物作品和电子作品能够更好地保留,是对幼儿艺术能力的启蒙性开导和指引,更是对幼儿活动素养的激发与促成。
其他文献
儿童情节画是在内容和题材方面规定一定的范围,让儿童运用一定的造型能力,在已有的生活经历和知识基础上,加以想象、联想,表现出一定的情节的美术作品。在开展情节画美术绘画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要选择有“情节味”的主题,让幼儿有话可说,有画可想。要进行有“情节味”的设计,让幼儿有事可描,有景可述。开展有“情节味”的评价,让幼儿有情可鸣,有技可学。  一、有“情节昧”的主题——有话可说,有画可想  在确定情节画
陶瓷的工艺在中国历史悠久,英文单词“china”代表德尔含义就是中国和瓷器。来到美国的幼儿园竟然发现这里也有陶。惊叹和欣赏它不是因为这里陈列了精美的陶瓷工艺品,恰恰相反,喜欢的是它将彩色的陶,破碎的陶,巧妙地用在了幼儿园环境中的任何一处。稍大块的彩陶上刻画着小鹿,小草,花的图案,想象着这一定是孩子们在它还没有烧制前留下的笔触。幼儿用软软的陶土捏出可爱的笑脸,就展览在刚进园的走廊上。细碎彩陶块和贝壳
梳,是整理头发的工具,通常形状扁平,并带有很多齿。昔日的梳通常以木制造,如枣木梳子、梅木梳子、黄杨木梳,也有骨梳、牙梳、角梳(牛角)、金属梳,现在大多改用塑胶。除了整理头发外,插梳亦可作女人发饰之用,插梳用作发饰亦有悠久的历史。  插梳在欧洲的发展,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开始的新艺术运动,涌现了无数美艳的艺术品,从英国女王维多利亚时期,各种漂亮精美的插梳就看不过来了。亚洲不少民族都有长久的用梳历史
一走进江苏省海门市实验幼儿园,五彩纷呈的吊饰便展现在大家的眼前。富有创意的艺术吊饰把幼儿园装点得分外美丽。  青花瓷  老师和孩子一起收集薯片罐、纸筒、纸碟、麻绳等,在上面装饰青花瓷的花纹,再将幼儿绘画出的一个个青花纸盘、纸筒用麻绳串起来,简约的青花配以原生态的麻绳,凸显出中国传统艺术中淡雅与浓郁并存的配色风格。  编织秀  让孩子用搓好的皱纹纸或毛线按规律绕在塑料瓶或废旧卷纸芯、纸筒上进行空心盘
幼儿的审美能力并不是天然达成的,对2岁~6岁的幼儿来说,他们注意到的自然现象和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多于艺术作品。幼儿所熟悉的日常生活蕴含着丰富的感觉资源。幼儿的生活主要指幼儿在同的一日生活,包括生活活动、活动区活动、集体活动。美术课堂与幼儿生活不是孤立存在的两个部分,而是相互融合、渗透的有机组成。教师的职责不仅仅是给予孩子经典的作品,更重要的是支持、引導幼儿感受、欣赏生活中的美,用审美的眼光去看待周围
公鸡蛋、母鸡蛋  周祎祎(5岁 油水分离)  辅导教师:沈光兰  重庆市沙坪坝区新桥医院幼儿园
生态翡翠 绿色家园
丢番图(约246~330),古希腊著名数学家,他对代数学的发展起到了极其重要的奠基作用,被誉为“古代代数之父”。希腊数学自毕达哥拉斯学派后,研究的主流在于几何论证,甚至一切代数问题都被纳入了几何的模式之中。直到丢番图,才把代数真正从几何的羁绊中解放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别出心裁的墓碑题  对于丢番图的生平,人们知之甚少。唯一的简历是从《希腊诗文集》中所得。这本由古希腊语法学家麦特罗尔所辑的著作
卖馕了  常凯然(6岁油畫棒畫)  辅导教师:张艺蓝  乌鲁木齐市妇联幼儿园  专家点评:  卖馕这种场面对于很多人应该不陌生,作为新疆一道地方小吃,目前在全国很多地方都能看到。不同的是,新疆小朋友表现的卖馕场面和我们看到的有所不同,地域风味特别浓。你看这位大伯和阿姨穿着民族的盛装,挥舞着双手,不同人物的造型及色彩搭配让人感受到一种丰收的喜悦,畫面构图饱满,色彩搭配合理,充满生活情趣。  一只黑色
给小鸟做新家  赖宇锟(4岁 撕贴画)  辅导教师:赖显林  专家点评:给小鸟做新家,多好的想法呀,4岁的赖宇锟小朋友运用手工粘贴和线描添画相结合的方法,创作了一幅充满爱心和环保意识的好作品。蓝色的卡纸背景贴上黑色的大树,显得高大而醒目,与粘贴的红、黄两色树枝、小鸟房屋又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房屋的周围用虚实线画了很多动态各异的小鸟,它们上下翻飞着,多么自由,多么快乐呀!绘画是孩子内心最真实的表达,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