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你不认为男人们是更加优秀的网球运动员吗?”
“哦,他们更强壮,腿更长,仅此而已。”
这是美国“网球夫人”哈泽尔·魏特曼与一位记者的问答。
现代奥运会发轫期,国际奥委会对妇女参赛一直存在严重分歧。直至1924年,第8届奥运会在巴黎举办,国际奥委会第23次全会才正式通过允许妇女参加奥运会的决议。
该届奥运会上,美国运动员在网球比赛中囊括全部5枚金牌,女网选手哈泽尔·魏特曼发挥出精湛球技,赢得女双、混双两项冠军,以骄人成绩印证了妇女参赛的实力。
哈泽尔·霍齐兹·魏特曼(HazelHotchkiss Wighunan)1886年生于加州北部赫茨伯格乡村,年幼体弱的她在父母鼓励下走向户外,伴随着兄弟们的棒球、板球一起长大。“我们这拨人中没啥女孩,我一直在哥哥的队伍中玩球,但凡和其他女孩比赛:我总是最棒的!”16岁时,全家搬往伯克利,在两位哥哥指导下,哈泽尔学起网球——那是每位成年淑女必学的优雅运动。“网球弹起的瞬间我简直被迷住了,过去的木球不会这样弹起,那一刻我决定要掌控这只顽皮的弹球!”
整所伯克利大学仅有一个网球场,学校附近的砂砾车道成了这个倔强女孩的练习场地。“更多时候我和男孩较量,与女孩相比,他们的击球更有力。”手执网球拍仅6个月,瘦小的哈泽尔首次亮相锦标赛,便与另一位学生搭档夺取了女子双打比赛的冠军。其后,1909、1910、1911三年间,这位来自伯克利的女大学生横扫网坛,包揽下全美赛事的所有冠军 3枚女单金牌、3枚女双金牌与3枚混双金牌。
毕业后一年,哈泽尔与来自波士顿的乔治·魏特曼完婚,7年婚育生活,她转型为贤妻良母。1919年,第3个孩子出生,哈泽尔决意重返网坛,已为人母的她飒爽不减当年,在全美女单赛事中一举夺冠——距其首次摘得女单金牌整整10年。
哈泽尔乐于钻研球技。她是当时惟一会使扣球打法的女網选手。当大多数女网运动员采用底线球战术时,她已深谙网前截杀回球的威力:“在网前运动,我能对高飘的回球做杀球动作,对手留在底线附近将很难救球。”她的高球技术曾令男人生畏,一位温网混双比赛的男对手曾当面表示:“你四五年前发的那些高球害得我一直背疼,至今都未康复。”
不论室内或户外、草场或红土,哈泽尔现身于各类网球场,和不同运动员搭档,参与各年龄层次的赛事,她永远是熠熠闪耀的网坛女王。从1909年夺得首枚全美网球女单金牌(这年她同时摘得女双、混双金牌)至1954年以68岁高龄拿下第44枚金牌,哈泽尔的网坛生涯几乎贯穿了美国网球史,因此人们尊称她为“网球夫人”。
人们惊讶于这位“网球母后”运动生涯的长度。一个人何以执拍至68岁还能夺冠?对此,哈泽尔曾谦逊表示“事实上,我并不是一位天才球员。我所做的就是以策略取胜,我都打了50多年网球了,凭借以往的经验,为什么我不能在68岁靠策略战胜对手?我的脚已不如从前灵活,但我的脑袋很好使。”
除了网球,这位一专多能型运动员曾涉猎多个球种赛坛,并有多项夺冠战绩,其中包括全美壁球锦标赛女单冠军、全美羽毛球混双冠军以及马萨诸塞州乒乓球冠军。“我不喜欢慢速的球类运动,比如高尔夫,但我擅长任何执拍的球赛!”
这个身高不足5英尺的女人既是勇猛的竞技者,又不乏温柔娴淑的女性魅力。她亲昵地将所有女网运动员唤作lady,对女网运动甚为自信:“与男运动员相比,女网运动员优雅并富于节奏感,她们击球不急劲,因而更具观赏性。”
1919年,哈泽尔意识到女网运动急需一项可与男子“戴维斯杯”相媲美的国际赛事,“1919年法国运动员苏珊·朗格伦夺得温网冠军时,我也拿了全美冠军。我真希望朗格伦和其他外国运动员能来美国一起比赛。”1923年,她捐赠一座银质奖杯,开启英美间“魏特曼杯”(WightmanCup)国际女网大赛。这一年,在其带领下。美国队在纽约主场大获全胜。在“魏特曼杯”赛事中,哈泽尔作为运动员曾为美国队效力5年,至1949年间她还多次担任指导队长。
人们赞誉哈泽尔超绝的运动技艺,事实上,她的教育生涯更为漫长。她在自家组织女子网球沙龙,聚集几代女网运动员,当起她们生活起居的女管家;晚年,她带领一群网球爱好者来到自家车库,在那里竖起挡板,指点他们击球的秘诀。“许多教师就像机器人,他们很少启发学生。我的秘诀是,从不说是他们做错了。我用自己的网球拍向他们演示,看总比听容易接受,节奏这玩意儿并不容易解释,教授网球的最佳方法就是从慢动作起步,流畅、富于韵律地击球,然后慢慢加速突破。”
身为5个孩子的母亲,哈泽尔曾挤出等孩子放学的点滴时间,在车内完成了《网球精进》(Better Tennis)一书,她将朗朗上口的要诀浓缩为字母,编排成一张网球字母表(以字母Q为例,QuashQualms代表“消除疑虑”),这本小书1933年出版后深得人心。一次,在哈佛大学刚结束比赛的混双赛场上,哈泽尔真诚地夸奖起自己身旁的年轻男运动员:“和您搭档真棒,您对混双技巧了如指掌。”对方笑了:“那是从您的书中学来的呀。”
1974年12月5日,哈泽尔在马萨诸塞州去世,再过15天就是她88岁生日。有生之年,她曾荣获“太英帝国司令勋章”。身后,她的家乡赫茨伯格为她竖立了一座纪念碑,以表彰她对美国网球事业的贡献。
“哦,他们更强壮,腿更长,仅此而已。”
这是美国“网球夫人”哈泽尔·魏特曼与一位记者的问答。
现代奥运会发轫期,国际奥委会对妇女参赛一直存在严重分歧。直至1924年,第8届奥运会在巴黎举办,国际奥委会第23次全会才正式通过允许妇女参加奥运会的决议。
该届奥运会上,美国运动员在网球比赛中囊括全部5枚金牌,女网选手哈泽尔·魏特曼发挥出精湛球技,赢得女双、混双两项冠军,以骄人成绩印证了妇女参赛的实力。
哈泽尔·霍齐兹·魏特曼(HazelHotchkiss Wighunan)1886年生于加州北部赫茨伯格乡村,年幼体弱的她在父母鼓励下走向户外,伴随着兄弟们的棒球、板球一起长大。“我们这拨人中没啥女孩,我一直在哥哥的队伍中玩球,但凡和其他女孩比赛:我总是最棒的!”16岁时,全家搬往伯克利,在两位哥哥指导下,哈泽尔学起网球——那是每位成年淑女必学的优雅运动。“网球弹起的瞬间我简直被迷住了,过去的木球不会这样弹起,那一刻我决定要掌控这只顽皮的弹球!”

整所伯克利大学仅有一个网球场,学校附近的砂砾车道成了这个倔强女孩的练习场地。“更多时候我和男孩较量,与女孩相比,他们的击球更有力。”手执网球拍仅6个月,瘦小的哈泽尔首次亮相锦标赛,便与另一位学生搭档夺取了女子双打比赛的冠军。其后,1909、1910、1911三年间,这位来自伯克利的女大学生横扫网坛,包揽下全美赛事的所有冠军 3枚女单金牌、3枚女双金牌与3枚混双金牌。
毕业后一年,哈泽尔与来自波士顿的乔治·魏特曼完婚,7年婚育生活,她转型为贤妻良母。1919年,第3个孩子出生,哈泽尔决意重返网坛,已为人母的她飒爽不减当年,在全美女单赛事中一举夺冠——距其首次摘得女单金牌整整10年。
哈泽尔乐于钻研球技。她是当时惟一会使扣球打法的女網选手。当大多数女网运动员采用底线球战术时,她已深谙网前截杀回球的威力:“在网前运动,我能对高飘的回球做杀球动作,对手留在底线附近将很难救球。”她的高球技术曾令男人生畏,一位温网混双比赛的男对手曾当面表示:“你四五年前发的那些高球害得我一直背疼,至今都未康复。”
不论室内或户外、草场或红土,哈泽尔现身于各类网球场,和不同运动员搭档,参与各年龄层次的赛事,她永远是熠熠闪耀的网坛女王。从1909年夺得首枚全美网球女单金牌(这年她同时摘得女双、混双金牌)至1954年以68岁高龄拿下第44枚金牌,哈泽尔的网坛生涯几乎贯穿了美国网球史,因此人们尊称她为“网球夫人”。
人们惊讶于这位“网球母后”运动生涯的长度。一个人何以执拍至68岁还能夺冠?对此,哈泽尔曾谦逊表示“事实上,我并不是一位天才球员。我所做的就是以策略取胜,我都打了50多年网球了,凭借以往的经验,为什么我不能在68岁靠策略战胜对手?我的脚已不如从前灵活,但我的脑袋很好使。”
除了网球,这位一专多能型运动员曾涉猎多个球种赛坛,并有多项夺冠战绩,其中包括全美壁球锦标赛女单冠军、全美羽毛球混双冠军以及马萨诸塞州乒乓球冠军。“我不喜欢慢速的球类运动,比如高尔夫,但我擅长任何执拍的球赛!”
这个身高不足5英尺的女人既是勇猛的竞技者,又不乏温柔娴淑的女性魅力。她亲昵地将所有女网运动员唤作lady,对女网运动甚为自信:“与男运动员相比,女网运动员优雅并富于节奏感,她们击球不急劲,因而更具观赏性。”
1919年,哈泽尔意识到女网运动急需一项可与男子“戴维斯杯”相媲美的国际赛事,“1919年法国运动员苏珊·朗格伦夺得温网冠军时,我也拿了全美冠军。我真希望朗格伦和其他外国运动员能来美国一起比赛。”1923年,她捐赠一座银质奖杯,开启英美间“魏特曼杯”(WightmanCup)国际女网大赛。这一年,在其带领下。美国队在纽约主场大获全胜。在“魏特曼杯”赛事中,哈泽尔作为运动员曾为美国队效力5年,至1949年间她还多次担任指导队长。
人们赞誉哈泽尔超绝的运动技艺,事实上,她的教育生涯更为漫长。她在自家组织女子网球沙龙,聚集几代女网运动员,当起她们生活起居的女管家;晚年,她带领一群网球爱好者来到自家车库,在那里竖起挡板,指点他们击球的秘诀。“许多教师就像机器人,他们很少启发学生。我的秘诀是,从不说是他们做错了。我用自己的网球拍向他们演示,看总比听容易接受,节奏这玩意儿并不容易解释,教授网球的最佳方法就是从慢动作起步,流畅、富于韵律地击球,然后慢慢加速突破。”
身为5个孩子的母亲,哈泽尔曾挤出等孩子放学的点滴时间,在车内完成了《网球精进》(Better Tennis)一书,她将朗朗上口的要诀浓缩为字母,编排成一张网球字母表(以字母Q为例,QuashQualms代表“消除疑虑”),这本小书1933年出版后深得人心。一次,在哈佛大学刚结束比赛的混双赛场上,哈泽尔真诚地夸奖起自己身旁的年轻男运动员:“和您搭档真棒,您对混双技巧了如指掌。”对方笑了:“那是从您的书中学来的呀。”
1974年12月5日,哈泽尔在马萨诸塞州去世,再过15天就是她88岁生日。有生之年,她曾荣获“太英帝国司令勋章”。身后,她的家乡赫茨伯格为她竖立了一座纪念碑,以表彰她对美国网球事业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