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4年 “网球夫人”哈泽尔·魏特曼

来源 :南方人物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j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你不认为男人们是更加优秀的网球运动员吗?”
  “哦,他们更强壮,腿更长,仅此而已。”
  这是美国“网球夫人”哈泽尔·魏特曼与一位记者的问答。
  现代奥运会发轫期,国际奥委会对妇女参赛一直存在严重分歧。直至1924年,第8届奥运会在巴黎举办,国际奥委会第23次全会才正式通过允许妇女参加奥运会的决议。
  该届奥运会上,美国运动员在网球比赛中囊括全部5枚金牌,女网选手哈泽尔·魏特曼发挥出精湛球技,赢得女双、混双两项冠军,以骄人成绩印证了妇女参赛的实力。
  哈泽尔·霍齐兹·魏特曼(HazelHotchkiss Wighunan)1886年生于加州北部赫茨伯格乡村,年幼体弱的她在父母鼓励下走向户外,伴随着兄弟们的棒球、板球一起长大。“我们这拨人中没啥女孩,我一直在哥哥的队伍中玩球,但凡和其他女孩比赛:我总是最棒的!”16岁时,全家搬往伯克利,在两位哥哥指导下,哈泽尔学起网球——那是每位成年淑女必学的优雅运动。“网球弹起的瞬间我简直被迷住了,过去的木球不会这样弹起,那一刻我决定要掌控这只顽皮的弹球!”
  
  整所伯克利大学仅有一个网球场,学校附近的砂砾车道成了这个倔强女孩的练习场地。“更多时候我和男孩较量,与女孩相比,他们的击球更有力。”手执网球拍仅6个月,瘦小的哈泽尔首次亮相锦标赛,便与另一位学生搭档夺取了女子双打比赛的冠军。其后,1909、1910、1911三年间,这位来自伯克利的女大学生横扫网坛,包揽下全美赛事的所有冠军 3枚女单金牌、3枚女双金牌与3枚混双金牌。
  毕业后一年,哈泽尔与来自波士顿的乔治·魏特曼完婚,7年婚育生活,她转型为贤妻良母。1919年,第3个孩子出生,哈泽尔决意重返网坛,已为人母的她飒爽不减当年,在全美女单赛事中一举夺冠——距其首次摘得女单金牌整整10年。
  哈泽尔乐于钻研球技。她是当时惟一会使扣球打法的女網选手。当大多数女网运动员采用底线球战术时,她已深谙网前截杀回球的威力:“在网前运动,我能对高飘的回球做杀球动作,对手留在底线附近将很难救球。”她的高球技术曾令男人生畏,一位温网混双比赛的男对手曾当面表示:“你四五年前发的那些高球害得我一直背疼,至今都未康复。”
  不论室内或户外、草场或红土,哈泽尔现身于各类网球场,和不同运动员搭档,参与各年龄层次的赛事,她永远是熠熠闪耀的网坛女王。从1909年夺得首枚全美网球女单金牌(这年她同时摘得女双、混双金牌)至1954年以68岁高龄拿下第44枚金牌,哈泽尔的网坛生涯几乎贯穿了美国网球史,因此人们尊称她为“网球夫人”。
  人们惊讶于这位“网球母后”运动生涯的长度。一个人何以执拍至68岁还能夺冠?对此,哈泽尔曾谦逊表示“事实上,我并不是一位天才球员。我所做的就是以策略取胜,我都打了50多年网球了,凭借以往的经验,为什么我不能在68岁靠策略战胜对手?我的脚已不如从前灵活,但我的脑袋很好使。”
  除了网球,这位一专多能型运动员曾涉猎多个球种赛坛,并有多项夺冠战绩,其中包括全美壁球锦标赛女单冠军、全美羽毛球混双冠军以及马萨诸塞州乒乓球冠军。“我不喜欢慢速的球类运动,比如高尔夫,但我擅长任何执拍的球赛!”
  这个身高不足5英尺的女人既是勇猛的竞技者,又不乏温柔娴淑的女性魅力。她亲昵地将所有女网运动员唤作lady,对女网运动甚为自信:“与男运动员相比,女网运动员优雅并富于节奏感,她们击球不急劲,因而更具观赏性。”
  1919年,哈泽尔意识到女网运动急需一项可与男子“戴维斯杯”相媲美的国际赛事,“1919年法国运动员苏珊·朗格伦夺得温网冠军时,我也拿了全美冠军。我真希望朗格伦和其他外国运动员能来美国一起比赛。”1923年,她捐赠一座银质奖杯,开启英美间“魏特曼杯”(WightmanCup)国际女网大赛。这一年,在其带领下。美国队在纽约主场大获全胜。在“魏特曼杯”赛事中,哈泽尔作为运动员曾为美国队效力5年,至1949年间她还多次担任指导队长。
  人们赞誉哈泽尔超绝的运动技艺,事实上,她的教育生涯更为漫长。她在自家组织女子网球沙龙,聚集几代女网运动员,当起她们生活起居的女管家;晚年,她带领一群网球爱好者来到自家车库,在那里竖起挡板,指点他们击球的秘诀。“许多教师就像机器人,他们很少启发学生。我的秘诀是,从不说是他们做错了。我用自己的网球拍向他们演示,看总比听容易接受,节奏这玩意儿并不容易解释,教授网球的最佳方法就是从慢动作起步,流畅、富于韵律地击球,然后慢慢加速突破。”
  身为5个孩子的母亲,哈泽尔曾挤出等孩子放学的点滴时间,在车内完成了《网球精进》(Better Tennis)一书,她将朗朗上口的要诀浓缩为字母,编排成一张网球字母表(以字母Q为例,QuashQualms代表“消除疑虑”),这本小书1933年出版后深得人心。一次,在哈佛大学刚结束比赛的混双赛场上,哈泽尔真诚地夸奖起自己身旁的年轻男运动员:“和您搭档真棒,您对混双技巧了如指掌。”对方笑了:“那是从您的书中学来的呀。”
  1974年12月5日,哈泽尔在马萨诸塞州去世,再过15天就是她88岁生日。有生之年,她曾荣获“太英帝国司令勋章”。身后,她的家乡赫茨伯格为她竖立了一座纪念碑,以表彰她对美国网球事业的贡献。
其他文献
陆学艺平均数掩盖了很多问题    1月3日上午,中国社会科学院举行了“2008年《社会蓝皮书》发布会暨中国社会形势报告会”。一年一出的《社会蓝皮书》备受各方关注,本刊采访了《社会蓝皮书》的主编、著名社会学家陆学艺教授,请他解读了一些与当前中国社会形势有关的问题。    1 《蓝皮书》所说的“社会建设”具体内涵是什么?陆学艺:总体来说,“社会建设”不等于“社会事业的建设”,党中央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
3月24日,上证综指再度暴跌170点,收于3626点。3月25日,上证综指在3559点开盘。  自1月15日开始调整后,指数飞流直下,2000点已经灰飞烟灭。3月20日创下本轮新低3516点。今年以来295只涉股基金全线亏损。  回溯到去年10月15日,从6100点开始的本轮下跌,指数回调的幅度已经超过40%。  3月24日,《人民日报》网络版发表文章《股市套牢如何解》,一本正经地说,主动型解套的
自从1939年卸任驻英国大使以后,吉田茂一直赋闲在家。因为军部法西斯认为他“具有反军思想”,就找借口将其免职。但是这位精神和体力都很充沛的政治家一直在幕后活动。他反对三国同盟,主张日本与英美保持友好关系。因为他深知,与纳粹德国、意大利结盟,就必然对抗英法,进一步对抗美国,日本的未来将面临灾难。对国际局势的认识,他比军部和外务省清醒。  在“偷袭珍珠港”前夕,吉田茂曾对东条内阁的外务大臣说,“如果你
朋友宋毅去相亲,又羞又恼空手归来,声情并茂地向我们诉苦:“没见过这样的介绍人!约在自助火锅店,上半场,就听见她说,‘吃,为什么不吃,白便宜了这帮孙子。小宋,再去拿一盘虾来!小王,你也多吃点,可不能便宜了这帮孙子!’我们只好铁青着脸,手忙脚乱地往嘴里塞东西,根本没说上几句话。下半场还是,‘小宋,再吃一点,这些鹌鹑蛋你们两个分了,吃不下?年纪轻轻,怎么吃不下,吃!小宋,给小王夹一点腰花,把菜夹到碗里,
“西子蒙不洁,则人皆掩鼻而过之。”历史上王安石也曾说过“佛头上岂可着粪”。而现在中医头上着粪,全身不洁,身为中医,亲临其境。  一般人心目中的中医形象丑不堪言:以迷言(易经、五运六气)过日子,以魔术(气功)骗病人,以垃圾(千奇百怪、乱七八糟的治病方法)赚钞票。大名医、特大神医都是大骗子(张香玉、张小平、胡万林),等等等等,总之中医的形象,成为不像人的东西。    第一盆脏水:假冒伪劣的假中医   
台湾“立委”选举后,大获全胜的国民党反而减惶诚恐,深恐露出半点踌躇满志,会触发三月的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出现“钟摆效应”,功亏一篑。  那位声言“台湾人民苦了八年,所以选举后开心一晚便足够”的国民党候选人马英九,选后果然丝毫不敢怠慢,反而马不停蹄,特地走到蓝营在“立委”选举中落败的区域,尤其是台南等地,进行第二阶段的“long stay”(下乡长住)。  “long stay”这个构思其实最先在去年
一位业主的绝望    2004年,和许多年轻人一样,30岁的黄旗忠憧憬在厦门工作多年后有个属于自己的家。  我想要一套房子,要有大的落地窗,阳光洒在地板上,阳光沐浴着我们,温暖我的被子。  我想要一套房子,要有美丽的花园,大片大片的草地,仰望蔚蓝的天空,享受温暖的风。  我想要一套房子,要是面朝大海的,感受大海的拥抱,能听到海的声音,闻到海的味道。  而未来海岸——号称华南首席海湾健康住宅小区的厦
6月26日,股神巴菲特在希拉里·克林顿的一次竞选筹款会中抨击美国税收制度,他说,他去年的个人收入是4600万美元,税率17.7%,而他公司前台接待人员的税率竟然高达30%。可见,美国的税率“劫贫济富”,是不公平的。  作为世界上第三有钱的人,巴菲特先生竟然嫌政府收自己的稅收得太少了,可见其个人觉悟之高。但就在巴菲特超越自己的资产阶级立场为中产阶级的利益呼吁时,哈佛经济学系教授中产阶级曼昆却似乎不怎
夹着两天里染上的一点京腔,张大春跟沪上文人小宝切磋起来,声若洪钟。  从京城来,从故知阿城、莫言、余华处来,他有欣喜:“走进一看,嗬,都是朋友。”在弄堂深处的老洋房里,他有怡然“台湾找不到这样的房子。”他的一部分视线,早已透过车窗,透过房间的窗棂,去偷看初春的上海了。  留在室内的这部分,有小说家的敏锐、评论家的直截、旧体诗作者的情怀、梨园的嗓音、电台主持人不慌不忙的节奏,以及藏书3万册(其中三四
12年前,他因“选秀”放弃出国    瑞虹新城位于上海的虹口,是一处在当地颇具知名度的商品住宅小区。1996年,一个名叫汤澜的年轻人成为其中一套78平米公寓的主人,而他不需要为此掏一分钱。12年过去了,他和妻子依旧居住在这套不算宽敞的旧宅里,因为对于他们的人生来说,瑞虹新城既是莫大的幸运,亦是莫大的转折。交给汤澜新房钥匙的人是潘丽珍,时任上海电视台《智力大冲浪》节目总制片人;汤获得了这个节目“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