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当前的新形势、新任务下,如何培养具有创造精神、创新能力的军事人才,成为军队院校教学训练工作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从改革传统考试模式的视角出发,通新的考试管理模式的构建和实施来促进军队院校学员创新素质的培养。
【关键词】考试模式;创新素质;军校学员
一、传统考试模式制约军校学员创新素质的培养
长期以来军队院校对学员统一化的思想管理,权威化的教学态度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学员的个性发展和创新素质的培养。那么如何培养军校学员的创造精神、提高学员的创新素质,成为广大军队教育工作者研究的热点。而本文定位于考试模式的改革对军队院校学员创新素质提高的影响。在学校教育中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传统的考试模式存在着诸多不利于创新人才培养的的弊端,如重理论知识的考核轻实践能力的考查,重期末考试成绩,轻过程性考核;重期末分数,轻平时能力表现;重考试结果,轻考试评价,等等。这种固定化、刻板化的考试模式,导致教员教学行为的程式化,学员学习方式的单一化。这样的学习和考试模式一度束缚着学员的思想,压抑学员的积极性、主动性,严重制约着创新人才的培养。因此,改革考试模式,培养创新型军事人才,适应军队现代化建设和军事斗争的需要势在必行。
二、改革考试模式是军队院校培养创新型军事人才的重要环节
1.树立新的考试理念
要培养学员的创新素质,首先要对教员进行宣传和教育,营造良好的创新教育氛围,使院校的每位教育工作者牢固树立创新教育的思想和观念,站在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高度,来充分认识考试改革的重要意义,提高参与考试改革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把考试作为一门科学来认真对待,充分认识到考试模式不仅关系到教学内容的组织和实施,而且关系到学员对知识建构的思维策略和开发策略;不仅关系到教学活动开展的方式方法,而且影响到学员在未来的国防建设实践活动中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因此,“以考试促教学,以考试促发展”是我们提倡的课程考试新理念。在新的考试理念下,创建基础知识、实践能力、综合素质多元测定的军队院校课程考试模式,不仅是提高军校人才培养质量的现实需要,而且也是为学员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动力源泉。
2.人性化的考试管理
考试管理是一项科学、规范的管理,不是随意和主观的,否则考试的作用难以发挥,考生的权益难以得到保障。自1996年我院教务科成立专门的考试办到2006年考试办公室与教务科分离,成立了考试指挥中心,经过十年的探索和发展,我院考试指挥中心逐步实现了系统化和标准化,建立和完善了各项规章制度,摸索出了一套以考生为本的人性化考试管理制度。首先,落实责任制,使考务工作有制度可依,人员分工明确,管理更加科学规范,并通过有计划、分层次的组织考务人员学习和培训,不断提高其自身素质,提高考务人员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其次,对各项考试均制定了应急预案,提高考试指挥中心对突发事件的紧急应对和处理能力。再次,加强人性化考场的建设,考场要求标识清楚醒目,有考试安排表、考场分布图、公布栏、设置饮水处、急救箱等。考场应宽敞明亮、安静、整洁,让考生能够有一个舒适的考试环境参加考试,从实处体现人性关怀。最后,认真处理监考教员及考生的意见,对反映的情况及时处理反馈,对做得不足的地方予以改进。
3.建立试题(卷)库,推进教考分离
试卷库和试题库的建立要制定切实有效的命题原则和要求,必须依据课程标准和培养方案,试题要融合基本知识、实践技能和综合素质的考核,有一定的灵活性和难度,要充分实现考试的育人功能,使考试真正成为检测教学效果、调动教学积极性、启发学员创新意识、开拓学员创新思维的重要手段。
对于试题(卷)库的建立应注意几个问题:(1)把握好试题难度系数,不同试题的同一难度系数要平衡;(2)综合题型要围绕教学大纲中熟练掌握的部分出题;(3)同一类型以及同一知识点的试题要保证一定的数量,否则很难达到教考分离的效果;(4)考试内容的综合性。考试作为测试、提升学生创造性能力的手段,应考察学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而非孤立知识的了解程度;(5)要及时地对试题(卷)库进行维护、更新和完善,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知识的不断更新以及学员知识结构的变化,需要借助于任课教师和学科专家的力量,建立起互动式试题(卷)库。
教考分离的实施将学员寄予教员考前复习的依赖降到最低,一方面,对教员授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使教员要以科学、严谨、认真的态度组织教学,促使教员提高讲授知识的深度、拓宽知识的广度、启发学生举一反三、综合运用知识的思维建构;另一方面,有利于给学生创造公平竞争的良好环境,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探索发现精神。
4.考试方式的多样化
目前在院校教育中仍然以单一的闭卷考试为主,其他形式的考核方式及其少见。考试方式的单一化,对于学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造成了一定的障碍,影响了学员发散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影响了学员学术风格和个性的发展。闭卷考试是着重检验学员记忆知识的数量和理解知识的程度的考核方式,具有命题简单,阅卷准确方便,易于组织考试等优点。毋庸置疑闭卷考试作为一种传统的考试方式仍应在院校考试中发挥其不可替代的作用。但要有针对性的进行调整。我们将院校对学员的培养分为三个方面:基本知识、实践技能、综合素质。对于基本知识,也就是一些知识密集、理论性强、专业术语多、专业概念广的课程,为了保证学生掌握基本的教育内容,以及基本的教育质量,传统闭卷考试不失为一种有效的考试方式,可以设置填空、名词解释、判断、选择、简答、论述等题型。而对于实践能力的考核,应通过任务驱动、实验设计与操作、制定方案、分析案例等方式来实现。最后对于综合素质的考核应配合评价观点、论文创作、编导等考核方式,可选择通过教员和学员协作、学员小组协作、学员自创等途径完成。这样更能为学员的自我发展营造一个多元化、创造性的氛围。体现学员在思维、实际操作等方面的发展。而且也能够从多角度、多途径锻炼学员的创新能力。
5.实行过程性评价
要废除期末一考定乾坤的传统的结果性评价,引入形式多样的过程性评价,将对学生的考核和评价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达到对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综合考察,在教员和学员之间形成一种阶段性的刺激反馈的良性循环系统,从而激发学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学员的过程性评价体系中,应将期末考试与平时考核进行合理分配。一般是期末考试占40%,而平时考核则占到60%。期末考试注重对学期知识、技能和素质的综合和总结,而平时考核则主要体现学生对平时知识的积累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可通过平时作业、随堂测试、专题报告、阶段性测试、课程论文等多种形式来进行考核。过程性评价增强了对学员评价的合理性和科学性,既起到对学员日常学习的监督作用,促使学员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思维方法,又有利于教师及时根据反馈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同时有利于从根本上改变应试教育、应试学习带来的许多问题,对于素质教育和创新人才培养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三、结语
考试是事关教学和人才培养的重大问题,必须引起广大教学管理人员及教员的注意,在重视抓考风、严考纪的同时,应将对考试模式的改革最为根本,增强广大教员的责任意识、强化教员的思想认识、树立创新教育理念,改变教员长期以来所习惯的一份试卷、一次考试定“乾坤”的做法,从教学、命题、阅卷到最后的试卷分析及课程总结等一系列环节均应贯彻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目标,对现行考试方式中不利于创新素质培养的方面进行改革,使考试模式在目前的教育体系中更好地推动学员创新素质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吴晓光.科学发展观视野下的高职院校考试管理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6):85-86.
[2]段成芳.柔性管理——高校教学管理新理念[J].教学管理,2005,(5).
[3]黄泽龙.浅谈考教分离[J].广东医学院学报,2004,(8).
【关键词】考试模式;创新素质;军校学员
一、传统考试模式制约军校学员创新素质的培养
长期以来军队院校对学员统一化的思想管理,权威化的教学态度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学员的个性发展和创新素质的培养。那么如何培养军校学员的创造精神、提高学员的创新素质,成为广大军队教育工作者研究的热点。而本文定位于考试模式的改革对军队院校学员创新素质提高的影响。在学校教育中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传统的考试模式存在着诸多不利于创新人才培养的的弊端,如重理论知识的考核轻实践能力的考查,重期末考试成绩,轻过程性考核;重期末分数,轻平时能力表现;重考试结果,轻考试评价,等等。这种固定化、刻板化的考试模式,导致教员教学行为的程式化,学员学习方式的单一化。这样的学习和考试模式一度束缚着学员的思想,压抑学员的积极性、主动性,严重制约着创新人才的培养。因此,改革考试模式,培养创新型军事人才,适应军队现代化建设和军事斗争的需要势在必行。
二、改革考试模式是军队院校培养创新型军事人才的重要环节
1.树立新的考试理念
要培养学员的创新素质,首先要对教员进行宣传和教育,营造良好的创新教育氛围,使院校的每位教育工作者牢固树立创新教育的思想和观念,站在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高度,来充分认识考试改革的重要意义,提高参与考试改革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把考试作为一门科学来认真对待,充分认识到考试模式不仅关系到教学内容的组织和实施,而且关系到学员对知识建构的思维策略和开发策略;不仅关系到教学活动开展的方式方法,而且影响到学员在未来的国防建设实践活动中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因此,“以考试促教学,以考试促发展”是我们提倡的课程考试新理念。在新的考试理念下,创建基础知识、实践能力、综合素质多元测定的军队院校课程考试模式,不仅是提高军校人才培养质量的现实需要,而且也是为学员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动力源泉。
2.人性化的考试管理
考试管理是一项科学、规范的管理,不是随意和主观的,否则考试的作用难以发挥,考生的权益难以得到保障。自1996年我院教务科成立专门的考试办到2006年考试办公室与教务科分离,成立了考试指挥中心,经过十年的探索和发展,我院考试指挥中心逐步实现了系统化和标准化,建立和完善了各项规章制度,摸索出了一套以考生为本的人性化考试管理制度。首先,落实责任制,使考务工作有制度可依,人员分工明确,管理更加科学规范,并通过有计划、分层次的组织考务人员学习和培训,不断提高其自身素质,提高考务人员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其次,对各项考试均制定了应急预案,提高考试指挥中心对突发事件的紧急应对和处理能力。再次,加强人性化考场的建设,考场要求标识清楚醒目,有考试安排表、考场分布图、公布栏、设置饮水处、急救箱等。考场应宽敞明亮、安静、整洁,让考生能够有一个舒适的考试环境参加考试,从实处体现人性关怀。最后,认真处理监考教员及考生的意见,对反映的情况及时处理反馈,对做得不足的地方予以改进。
3.建立试题(卷)库,推进教考分离
试卷库和试题库的建立要制定切实有效的命题原则和要求,必须依据课程标准和培养方案,试题要融合基本知识、实践技能和综合素质的考核,有一定的灵活性和难度,要充分实现考试的育人功能,使考试真正成为检测教学效果、调动教学积极性、启发学员创新意识、开拓学员创新思维的重要手段。
对于试题(卷)库的建立应注意几个问题:(1)把握好试题难度系数,不同试题的同一难度系数要平衡;(2)综合题型要围绕教学大纲中熟练掌握的部分出题;(3)同一类型以及同一知识点的试题要保证一定的数量,否则很难达到教考分离的效果;(4)考试内容的综合性。考试作为测试、提升学生创造性能力的手段,应考察学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而非孤立知识的了解程度;(5)要及时地对试题(卷)库进行维护、更新和完善,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知识的不断更新以及学员知识结构的变化,需要借助于任课教师和学科专家的力量,建立起互动式试题(卷)库。
教考分离的实施将学员寄予教员考前复习的依赖降到最低,一方面,对教员授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使教员要以科学、严谨、认真的态度组织教学,促使教员提高讲授知识的深度、拓宽知识的广度、启发学生举一反三、综合运用知识的思维建构;另一方面,有利于给学生创造公平竞争的良好环境,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探索发现精神。
4.考试方式的多样化
目前在院校教育中仍然以单一的闭卷考试为主,其他形式的考核方式及其少见。考试方式的单一化,对于学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造成了一定的障碍,影响了学员发散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影响了学员学术风格和个性的发展。闭卷考试是着重检验学员记忆知识的数量和理解知识的程度的考核方式,具有命题简单,阅卷准确方便,易于组织考试等优点。毋庸置疑闭卷考试作为一种传统的考试方式仍应在院校考试中发挥其不可替代的作用。但要有针对性的进行调整。我们将院校对学员的培养分为三个方面:基本知识、实践技能、综合素质。对于基本知识,也就是一些知识密集、理论性强、专业术语多、专业概念广的课程,为了保证学生掌握基本的教育内容,以及基本的教育质量,传统闭卷考试不失为一种有效的考试方式,可以设置填空、名词解释、判断、选择、简答、论述等题型。而对于实践能力的考核,应通过任务驱动、实验设计与操作、制定方案、分析案例等方式来实现。最后对于综合素质的考核应配合评价观点、论文创作、编导等考核方式,可选择通过教员和学员协作、学员小组协作、学员自创等途径完成。这样更能为学员的自我发展营造一个多元化、创造性的氛围。体现学员在思维、实际操作等方面的发展。而且也能够从多角度、多途径锻炼学员的创新能力。
5.实行过程性评价
要废除期末一考定乾坤的传统的结果性评价,引入形式多样的过程性评价,将对学生的考核和评价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达到对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综合考察,在教员和学员之间形成一种阶段性的刺激反馈的良性循环系统,从而激发学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学员的过程性评价体系中,应将期末考试与平时考核进行合理分配。一般是期末考试占40%,而平时考核则占到60%。期末考试注重对学期知识、技能和素质的综合和总结,而平时考核则主要体现学生对平时知识的积累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可通过平时作业、随堂测试、专题报告、阶段性测试、课程论文等多种形式来进行考核。过程性评价增强了对学员评价的合理性和科学性,既起到对学员日常学习的监督作用,促使学员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思维方法,又有利于教师及时根据反馈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同时有利于从根本上改变应试教育、应试学习带来的许多问题,对于素质教育和创新人才培养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三、结语
考试是事关教学和人才培养的重大问题,必须引起广大教学管理人员及教员的注意,在重视抓考风、严考纪的同时,应将对考试模式的改革最为根本,增强广大教员的责任意识、强化教员的思想认识、树立创新教育理念,改变教员长期以来所习惯的一份试卷、一次考试定“乾坤”的做法,从教学、命题、阅卷到最后的试卷分析及课程总结等一系列环节均应贯彻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目标,对现行考试方式中不利于创新素质培养的方面进行改革,使考试模式在目前的教育体系中更好地推动学员创新素质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吴晓光.科学发展观视野下的高职院校考试管理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6):85-86.
[2]段成芳.柔性管理——高校教学管理新理念[J].教学管理,2005,(5).
[3]黄泽龙.浅谈考教分离[J].广东医学院学报,20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