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于小学课外阅读,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中说:要让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在阅读过程中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背诵优秀诗文篇(段)等。这些任务表面上看很好完成,但是对于来自农村的孩子来说,由于经济、文化、地理、历史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再加上本身农村学生见识有限,很多正处于启蒙中的启蒙阶段,由此,实际上,操作起来并不容易。
一、存在的问题
1、无书可读
首先,家长不愿意买。就拿笔者所在的学校举例,这是一所湖区学校,学生全部来自洪泽湖湖区,学生父母全部为渔民或船民,流动性大,经济收入不高,目前的课外书对他们来说,近乎天价,没有多少家长会真正把钱用在孩子买有质量的课外书上,有限的家长买的又都是课外辅导练习类的。
其次,学校藏书不足。表面看,农村小学藏书不足,好像不大可能。一轮又一轮希望书库捐赠,一次又一次的图书室建设专项检查,理论上讲,农村小学图书人均配备应该没问题。可实际情况是:①有些苏北农村学校图书室藏书类型不规范。很多是一些无用的书替代。如:小学图书室藏有大量的中学、大学用的书籍,这些书籍在中学大学都是被淘汰的,即使供给教师使用,也早过时,实用性不大。甚至很多学校藏的书是多年前的淘汰的教学参考书。②书籍重复现象还很严重。有的学校图书室相同的书多达几十本。而真正有价值的,供儿童阅读的书籍并不多。实际上,很多学校的图书室,倒成了书店滞销书的好去处。③使用率不高。受应试教育影响,目前,大多农村学校图书室根本不开放,只是应付上级检查的道具。④图书管理人员缺少。目前的图书室管理人员,大多是被学校照顾的老弱病残人员。学历不够,素质不高,责任心不强。很多人都是零时兼职的。也仅是应付检查的道具而已。
2、无阅读氛围
俗话说,什么样的家庭,走出什么气质的孩子,这话虽有些偏激,但也颇有道理。毫无疑问,农村的家庭大多没有读书氛围,现在农村的现状是:大批的留守老人陪伴着孤独的留守儿童,父母能几天在孩子面前出现一次就不错了,更不要奢望他们能陪孩子读书。这些孩子的家庭阅读氛围实际上等于零。毋庸置疑,营造良好的家庭读书氛围十分重要。
二、阅读对策
1、家校结合,引导家长的读书意识
针对目前的状况,笔者以为,对策一是:充分发挥社区教育、家长学校的职能作用,利用家长学校上课的机会宣传读书的作用。对班里课外爱读书的孩子进行表扬,让这些孩子在家长会上进行读书交流,使家长认识到:读书多的孩子知识丰富,见识广泛,从而使他们得以促动明确自己的职责所在,形成陪读意识。家长的认识得到提高后,再向家长提出要求,要求家长抽出时间同孩子一起订报,买书;看书,读报。做不到天天陪读,一周一两次次也会有所收获。
2、遵循规律,明确教育决策者的职责
和城市学生不同,农村学生的读书意识,读书习惯,读书氛围,归根到底大部分只能由学校来营造。由于实际上的应试思想制约,农村学校管理者目前也大都把教学任务,把考试分数看得比什么都重要,一有时间就让学生做练习题,练生字,课外阅读则是有计划但无落实。因此,我们认为,教育决策者要真正为教师松绑,把教师从分数至上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学校管理者要真正意识到,语文教师的根本职责只能是,也应该是:培养学生对阅读的浓厚兴趣,让孩子爱读书,会读书。
3、营造氛围,让教师成为学生读书的引路人
要学生爱读书,首先是教师自己要爱读书,教师要是真正的职业读书人,这样耳濡目染,才能带动学生主动去读书。
农村语文教师的自身素质培养,师资培训等都要以培养读书型教师,学者型教师为重点。“农村教师读书沙龙”、“农村教师读书交流会”等这些传统读书形式都要有效开展起来,再配以各学校的网络读书平台,城乡教师读书交流会。读书型校园的氛围营造,就会在学生中形成熏陶。教师多读书,而且读书后提倡积极和学生们一起交流读书体会,让学生感受到他们的老师因为爱读书而有气质,有涵养。
4、加强管理,发挥学校图书室的作用
①重视图书积累工作。从经济考虑,学校可以在经费不足的情况下,到一些旧书摊、打折书店去选购一些质优价廉的图书来充实图书馆。但是,千万注意:必须是挑小学生真正可看的书籍。这里的“挑”,就显得尤其重要。
②加强图书室的管理。依“法”治书。逐步将图书室管理工作规范化、科学化,为正确、高效地使用图书室、阅览室提高有利的保障。
③遗损赔偿,一视同仁。 平时由负责人不定时对图书进行审查,对一些损坏严重的图书进行修复或上报处理。学校再定时审查图书室管理工作,一般为每半学期一次,由学校总务处根据《图书室管理目录》到图书室进行审查,及时更换图书或补给新图书。对于损坏、丢失图书的教师或学生,要求根据《图书维护与赔偿制度》规定进行赔偿处理。
5、多种形式,提高学生课余读书兴趣
面对现代社会的娱乐立体化、浮躁化冲击,农村学校也不能幸免。五花八门的休闲娱乐,令人眼花缭乱,农村孩子和城市孩子一样,能静下心来捧起书本的,少之又少。如何有效的把课余时间的学生吸引到书本上来,是个不小的难题。因此,提高学生的读书兴趣,是农村小学读书型校园建设的重中之重。笔者以为,其主要方法有:
①精心布置校园和班级的读书环境。校园文化的主题,隐形课堂的开发,班级的图书角、图书柜都要扎实搞起来。这些都会对学生的阅读起着良好 的导向和激励作用。
②组织各类读书活动。如故事会、朗诵会、赛诗会、课本剧等活泼的形式,活动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而且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一、存在的问题
1、无书可读
首先,家长不愿意买。就拿笔者所在的学校举例,这是一所湖区学校,学生全部来自洪泽湖湖区,学生父母全部为渔民或船民,流动性大,经济收入不高,目前的课外书对他们来说,近乎天价,没有多少家长会真正把钱用在孩子买有质量的课外书上,有限的家长买的又都是课外辅导练习类的。
其次,学校藏书不足。表面看,农村小学藏书不足,好像不大可能。一轮又一轮希望书库捐赠,一次又一次的图书室建设专项检查,理论上讲,农村小学图书人均配备应该没问题。可实际情况是:①有些苏北农村学校图书室藏书类型不规范。很多是一些无用的书替代。如:小学图书室藏有大量的中学、大学用的书籍,这些书籍在中学大学都是被淘汰的,即使供给教师使用,也早过时,实用性不大。甚至很多学校藏的书是多年前的淘汰的教学参考书。②书籍重复现象还很严重。有的学校图书室相同的书多达几十本。而真正有价值的,供儿童阅读的书籍并不多。实际上,很多学校的图书室,倒成了书店滞销书的好去处。③使用率不高。受应试教育影响,目前,大多农村学校图书室根本不开放,只是应付上级检查的道具。④图书管理人员缺少。目前的图书室管理人员,大多是被学校照顾的老弱病残人员。学历不够,素质不高,责任心不强。很多人都是零时兼职的。也仅是应付检查的道具而已。
2、无阅读氛围
俗话说,什么样的家庭,走出什么气质的孩子,这话虽有些偏激,但也颇有道理。毫无疑问,农村的家庭大多没有读书氛围,现在农村的现状是:大批的留守老人陪伴着孤独的留守儿童,父母能几天在孩子面前出现一次就不错了,更不要奢望他们能陪孩子读书。这些孩子的家庭阅读氛围实际上等于零。毋庸置疑,营造良好的家庭读书氛围十分重要。
二、阅读对策
1、家校结合,引导家长的读书意识
针对目前的状况,笔者以为,对策一是:充分发挥社区教育、家长学校的职能作用,利用家长学校上课的机会宣传读书的作用。对班里课外爱读书的孩子进行表扬,让这些孩子在家长会上进行读书交流,使家长认识到:读书多的孩子知识丰富,见识广泛,从而使他们得以促动明确自己的职责所在,形成陪读意识。家长的认识得到提高后,再向家长提出要求,要求家长抽出时间同孩子一起订报,买书;看书,读报。做不到天天陪读,一周一两次次也会有所收获。
2、遵循规律,明确教育决策者的职责
和城市学生不同,农村学生的读书意识,读书习惯,读书氛围,归根到底大部分只能由学校来营造。由于实际上的应试思想制约,农村学校管理者目前也大都把教学任务,把考试分数看得比什么都重要,一有时间就让学生做练习题,练生字,课外阅读则是有计划但无落实。因此,我们认为,教育决策者要真正为教师松绑,把教师从分数至上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学校管理者要真正意识到,语文教师的根本职责只能是,也应该是:培养学生对阅读的浓厚兴趣,让孩子爱读书,会读书。
3、营造氛围,让教师成为学生读书的引路人
要学生爱读书,首先是教师自己要爱读书,教师要是真正的职业读书人,这样耳濡目染,才能带动学生主动去读书。
农村语文教师的自身素质培养,师资培训等都要以培养读书型教师,学者型教师为重点。“农村教师读书沙龙”、“农村教师读书交流会”等这些传统读书形式都要有效开展起来,再配以各学校的网络读书平台,城乡教师读书交流会。读书型校园的氛围营造,就会在学生中形成熏陶。教师多读书,而且读书后提倡积极和学生们一起交流读书体会,让学生感受到他们的老师因为爱读书而有气质,有涵养。
4、加强管理,发挥学校图书室的作用
①重视图书积累工作。从经济考虑,学校可以在经费不足的情况下,到一些旧书摊、打折书店去选购一些质优价廉的图书来充实图书馆。但是,千万注意:必须是挑小学生真正可看的书籍。这里的“挑”,就显得尤其重要。
②加强图书室的管理。依“法”治书。逐步将图书室管理工作规范化、科学化,为正确、高效地使用图书室、阅览室提高有利的保障。
③遗损赔偿,一视同仁。 平时由负责人不定时对图书进行审查,对一些损坏严重的图书进行修复或上报处理。学校再定时审查图书室管理工作,一般为每半学期一次,由学校总务处根据《图书室管理目录》到图书室进行审查,及时更换图书或补给新图书。对于损坏、丢失图书的教师或学生,要求根据《图书维护与赔偿制度》规定进行赔偿处理。
5、多种形式,提高学生课余读书兴趣
面对现代社会的娱乐立体化、浮躁化冲击,农村学校也不能幸免。五花八门的休闲娱乐,令人眼花缭乱,农村孩子和城市孩子一样,能静下心来捧起书本的,少之又少。如何有效的把课余时间的学生吸引到书本上来,是个不小的难题。因此,提高学生的读书兴趣,是农村小学读书型校园建设的重中之重。笔者以为,其主要方法有:
①精心布置校园和班级的读书环境。校园文化的主题,隐形课堂的开发,班级的图书角、图书柜都要扎实搞起来。这些都会对学生的阅读起着良好 的导向和激励作用。
②组织各类读书活动。如故事会、朗诵会、赛诗会、课本剧等活泼的形式,活动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而且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