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根留住,把梦留住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eng06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于小学课外阅读,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中说:要让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在阅读过程中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背诵优秀诗文篇(段)等。这些任务表面上看很好完成,但是对于来自农村的孩子来说,由于经济、文化、地理、历史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再加上本身农村学生见识有限,很多正处于启蒙中的启蒙阶段,由此,实际上,操作起来并不容易。
   一、存在的问题
   1、无书可读
   首先,家长不愿意买。就拿笔者所在的学校举例,这是一所湖区学校,学生全部来自洪泽湖湖区,学生父母全部为渔民或船民,流动性大,经济收入不高,目前的课外书对他们来说,近乎天价,没有多少家长会真正把钱用在孩子买有质量的课外书上,有限的家长买的又都是课外辅导练习类的。
   其次,学校藏书不足。表面看,农村小学藏书不足,好像不大可能。一轮又一轮希望书库捐赠,一次又一次的图书室建设专项检查,理论上讲,农村小学图书人均配备应该没问题。可实际情况是:①有些苏北农村学校图书室藏书类型不规范。很多是一些无用的书替代。如:小学图书室藏有大量的中学、大学用的书籍,这些书籍在中学大学都是被淘汰的,即使供给教师使用,也早过时,实用性不大。甚至很多学校藏的书是多年前的淘汰的教学参考书。②书籍重复现象还很严重。有的学校图书室相同的书多达几十本。而真正有价值的,供儿童阅读的书籍并不多。实际上,很多学校的图书室,倒成了书店滞销书的好去处。③使用率不高。受应试教育影响,目前,大多农村学校图书室根本不开放,只是应付上级检查的道具。④图书管理人员缺少。目前的图书室管理人员,大多是被学校照顾的老弱病残人员。学历不够,素质不高,责任心不强。很多人都是零时兼职的。也仅是应付检查的道具而已。
   2、无阅读氛围
   俗话说,什么样的家庭,走出什么气质的孩子,这话虽有些偏激,但也颇有道理。毫无疑问,农村的家庭大多没有读书氛围,现在农村的现状是:大批的留守老人陪伴着孤独的留守儿童,父母能几天在孩子面前出现一次就不错了,更不要奢望他们能陪孩子读书。这些孩子的家庭阅读氛围实际上等于零。毋庸置疑,营造良好的家庭读书氛围十分重要。
   二、阅读对策
   1、家校结合,引导家长的读书意识
   针对目前的状况,笔者以为,对策一是:充分发挥社区教育、家长学校的职能作用,利用家长学校上课的机会宣传读书的作用。对班里课外爱读书的孩子进行表扬,让这些孩子在家长会上进行读书交流,使家长认识到:读书多的孩子知识丰富,见识广泛,从而使他们得以促动明确自己的职责所在,形成陪读意识。家长的认识得到提高后,再向家长提出要求,要求家长抽出时间同孩子一起订报,买书;看书,读报。做不到天天陪读,一周一两次次也会有所收获。
   2、遵循规律,明确教育决策者的职责
   和城市学生不同,农村学生的读书意识,读书习惯,读书氛围,归根到底大部分只能由学校来营造。由于实际上的应试思想制约,农村学校管理者目前也大都把教学任务,把考试分数看得比什么都重要,一有时间就让学生做练习题,练生字,课外阅读则是有计划但无落实。因此,我们认为,教育决策者要真正为教师松绑,把教师从分数至上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学校管理者要真正意识到,语文教师的根本职责只能是,也应该是:培养学生对阅读的浓厚兴趣,让孩子爱读书,会读书。
   3、营造氛围,让教师成为学生读书的引路人
   要学生爱读书,首先是教师自己要爱读书,教师要是真正的职业读书人,这样耳濡目染,才能带动学生主动去读书。
  农村语文教师的自身素质培养,师资培训等都要以培养读书型教师,学者型教师为重点。“农村教师读书沙龙”、“农村教师读书交流会”等这些传统读书形式都要有效开展起来,再配以各学校的网络读书平台,城乡教师读书交流会。读书型校园的氛围营造,就会在学生中形成熏陶。教师多读书,而且读书后提倡积极和学生们一起交流读书体会,让学生感受到他们的老师因为爱读书而有气质,有涵养。
   4、加强管理,发挥学校图书室的作用
   ①重视图书积累工作。从经济考虑,学校可以在经费不足的情况下,到一些旧书摊、打折书店去选购一些质优价廉的图书来充实图书馆。但是,千万注意:必须是挑小学生真正可看的书籍。这里的“挑”,就显得尤其重要。
   ②加强图书室的管理。依“法”治书。逐步将图书室管理工作规范化、科学化,为正确、高效地使用图书室、阅览室提高有利的保障。
   ③遗损赔偿,一视同仁。 平时由负责人不定时对图书进行审查,对一些损坏严重的图书进行修复或上报处理。学校再定时审查图书室管理工作,一般为每半学期一次,由学校总务处根据《图书室管理目录》到图书室进行审查,及时更换图书或补给新图书。对于损坏、丢失图书的教师或学生,要求根据《图书维护与赔偿制度》规定进行赔偿处理。
   5、多种形式,提高学生课余读书兴趣
   面对现代社会的娱乐立体化、浮躁化冲击,农村学校也不能幸免。五花八门的休闲娱乐,令人眼花缭乱,农村孩子和城市孩子一样,能静下心来捧起书本的,少之又少。如何有效的把课余时间的学生吸引到书本上来,是个不小的难题。因此,提高学生的读书兴趣,是农村小学读书型校园建设的重中之重。笔者以为,其主要方法有:
   ①精心布置校园和班级的读书环境。校园文化的主题,隐形课堂的开发,班级的图书角、图书柜都要扎实搞起来。这些都会对学生的阅读起着良好 的导向和激励作用。
   ②组织各类读书活动。如故事会、朗诵会、赛诗会、课本剧等活泼的形式,活动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而且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其他文献
【摘 要】新课改下数学教学存在着多方面的问题,本文简单分析了教师及学生方面的问题,提出了相关的激发学生兴趣、优化教学结构、合理布置数学作业及培养学生思维等一系列解决措施,以期能够最终实现初中数学的有效教学。  【关键词】新课改 初中数学 有效教学  目前,初中数学在新课改的教学要求下面临着严重的问题:上课的时间相对较少,数学教材的难度却仍然较大;教材中的习题也是更加的贴近中考的难度,同时还对
【摘要】“学案导学”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为核心,以学案为依托,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线的学习方式。本文拟从学案导学的内涵、学案的设计、学案导学的操作方法三大方面展开讨论。  关键词:学案导学物理教学运用    新课程致力于打造高效的素质教育课堂,通过高效的课堂,不仅使学生掌握学科知识,更重要的是获得掌握知识的方法,也就是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为社会培养创新人材。这
驻马店四中秉承“德育固校,人本治校,科研兴校,名师强校,质量立校,特色创校”的办学思路,坚持特色,崇尚一流,追求卓越,不断创新,学校工作实现了“十化”:即学校管理科学化,教学手段现代化,课堂教学规范化,新课程改革特色化,科研立项成果化,师德师风建设机制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系列化,校园文化建设多样化,文明安全校园创建活动日常化,社会实践活动基地化。  一、学校管理科学化  教学是中心,管理是保证
环境生物科学是21世纪国际生物技术的一大热点,兼有基础科学和应用科学的特点,在环境污染治理中,主要利用微生物、少部分利用植物作为污染控制的生物,是环境保护中应用最广的、最为重要的单项技术,其处理污染物通常能一步到位,最终产物大都是无毒无害、稳定的物质。在水污染控制、大气污染治理、有毒有害物质的降解、清洁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废物资源化、环境监测、环境污染的修复和重污染工业企业的清洁生产等各个方面,环境
摘要:为适应教育改革的发展需要,必须对作业设计进行重新定位和改革。只有不断探究、优化作业设计方案,才能真正做到减负增效,要想真正提高学生作业的效率,那么老师布置作业的环节就应该加以优化,以确保真正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关键词:新课标;作业设计;问題;对策    一、调査的目的和意义  新课标明确指出:"教师要精心设计作业,要有启发性,分量要适当,不要让学生机械抄写,以利于学生减轻负担。"把学生视为
摘 要:传统文化作为一个民族群体意识的载体,常常被称为国家和民族的“胎记”,是~个民族得以延续的“精神基因”,是培养民族心理。民族个性、民族精神的“摇篮”,是民族凝聚力的重要基础。人们在现实生活中,或许会背井离乡,或许会彼此隔绝,但对祖国灿烂文化和历史传统的认同总会把人们的心连在一起。使我们充分认识到,传统文化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传统文化 思想政治教育 积极作用
德育就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它在学校德育中起着人才定向的作用,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历史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是历史教育教学基本任务之一”。因此,历史教学同样肩负着德育的重任,它对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现代化建设合格人才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若想更好地把思想品德教育渗透到中学历史教学中,就要研究中学历史中思想品德教育的特点,探寻教育的方法与途径。  初中阶段的学生对历史都比较
【摘 要】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计算机多媒体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不应该过于追求形式流于形式表面而影响教学效果;同时,英语老师须提高自身素养和教学能力,不断反思,积极进取,以达到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的目的。  【关键词】反思 教学方法  一、反思背景  每学期,每位教师都要参加听加评课活动,在这过程中,可以发现别人教学的不足,避免在自己的教学中发生类似的情况,随着新课程理念日益
数学《新课标》明确指出:“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由此可见数学教育是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学习和发展上都能得到最大满足。  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我们发现由于学生所处的环境和自身学习方法的不同,每个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不同,每一位学生得到发展就不同。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探索和实行了分层教学,现结合实际将实施分层教学过程中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要求老师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使学生既能掌握所学的数学知识,又能使能力得到培养,智力得到开发,同时使学生学得轻松、愉快。我认为要达到这一目的,教師除在教学过程中遵循一般教学规律外,还要根据每一节课所教的内容合理、巧妙的设置一些提问,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根据我这几年的教学经验,谈谈设置提问时应注意到的几个问题。  一、设置提问要服务于教学任务,且具体、明确。  设置课堂提问要从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