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新课标重新审视一堂语文课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24226975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标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可以看出,语文教学重视的是学生的发展,语文教学过程就是学生实现自我成长的过程,是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生命力的过程,是教师与学生双向的沟通、交流、互动的过程。能很好地把握这个过程,就应视为一堂成功的语文课。
  关键词:课标 ; 审视;语文教学 ; 情境
  时代的发展,呼唤教育的改革。世纪之交,在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我们沿用了多年的教学大纲已经退出了历史舞台,代之而来的是国家课程标准的颁布与出台。新课程标准整合了我国语文教改探索的成果,借鑒了西方先进国家母语教育的经验,体现了国家对语文教育的要求。去年秋天,按国家课标编写的新教材也摆在了我们面前,作为课程改革的实施者,面对着信息化、全球化、个性化的时代,我们将不得不重新审视,今后的语文课该怎样上,怎样的一堂课才能成为一堂成功的语文课,这或许已经成了摆在所有语文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严峻的话题。
  自古“教无定法”,语文教学更是如此。然而,这个问题我们还是必须面对,因为语文教学的目标和任务是明确的:“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新课标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可以看出,语文教学重视的是学生的发展,语文教学过程就是学生实现自我成长的过程,是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生命力的过程,是教师与学生双向的沟通、交流、互动的过程。能很好地把握这个过程,当然应视为一堂成功的语文课了,那么,如何才能把握好这个过程呢?我想从以下几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教师要摆正自己的位置,建立教学相长,交往互动的师生关系
  随着一次次教育改革的施行,教师的位置与角色也在不断发生着改变。教师由一个在台上表演的演员(学生是观众)转化为一个幕后的导演(学生是演员),但不论做演员还是当导演,始终受着剧本——教科书的支配,是一个忠实的“传话筒”,这样就形成了一种教科书决定教师,教师决定学生的局面(教科书决定教师决定学生)。这样,教师始终不敢越雷池半步,学生对教师更是言听计从,这种教学过程大大限制了教师与学生的思维,更不要说创新了。新课程标准提倡:“用教科书教”, 而不是:“教教科书”。教师既要凭借教材, 又要跳出教材; 既要遵循于教材, 又不囿于教材。教师应突破教材的禁锢,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课标要求教师成为学生平等交谈中的“首席”,要“蹲下身子与学生对话”,教师不再是居高临下的指挥者,师生之间不再是上尊下卑的关系,有的地方为了达到师生关系的平等,甚至削平了讲台。这只是一种形式上的平等,我们要体现真正实质上的平等,不但应表现在说话的语气上,用“商讨式、征询式”模式,更重要地是要体现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是否尊重发言,相信学生的能力。因此,一堂成功的语文课,应是教师的教与学生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互动,没有交往没有互动,就不存在或未发生教学,更谈不上成功的教学。
  二、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给学生足够的情绪安全感
  语文教学的过程是一种合作学习的过程,是师生之间的合作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但不论是哪种合作,都应该有一种宽松的氛围。教学中不能怕“乱”,也不能怕“错”。信息化的社会给我们老师带来了严重的挑战,师生之间的关系,不再是“桶”与“碗”的关系,学生有精力,有热情去通过各种现代化的渠道获取各方面的知识,而我们在有些方面却远远不及,所以,我们在课堂上往往会被学生问住,有时甚至由于知识不新鲜而出现答“错”的局面。在这种情况下,老师不要怕“丢面子”,而应该与学生一块儿讨论,有时还要虚心向学生请教。老师不怕“丢面子”,给学生树立了榜样,学生也打消了“丢面子”的心理,这样,不论是师生之间,还是学生之间,就创建了一种具有情绪安全感的课堂环境。“是否完成了课堂教学任务”这已不是衡量一堂成功课的标准,我们看重的是合作的氛围,合作的效果,看是否通过本堂课的合作、探究, 发现了新的需要探讨的问题,这才是我们教学的主要目的.
  我们要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在探讨中提出一些新问题,即使有些问题难以回答,但毕竟是学生想象力的体现,点燃了学生创造力的火花。想象力,不正是创造的源泉吗?
  三、教师要有“伯乐”的慧眼,善于识别和发现学生中的各类人才
  不论哪科教学都是为了学生的发展,语文教学作为各科教学的基础,这种任务就更加艰巨和明确。社会发展需要各种各样的人才,而不仅仅是几个尖子生、高才生。所以,作为教师要具有各方面的素养,要尊重学生的不同兴趣爱好, 不同的生活感受和不同的表现形式,使他们形成不同的风格,不强求一致。在平时教学中要有“伯乐”的慧眼,去识别和鼓励班内的各种人才,让他们积极表现自己的特长。如一段优美的文字,可以让一个朗诵好的同学去读,说不定可以激发她将来当播音员,做主持人的渴望;在平常的习作中,可以选一些体育方面的话题。如“我和足球”、“我和篮球”等,让班内一些擅长体育的同学写写,这样,既让他们感到“有话可写”,也再次坚定了他们发挥体育特长的信念,说不定将来可以加入国家体育队,为国争光。总之,在语文教学中要通过各种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点燃不同层次学生心中燃烧的火花,让他们发展自我、展现自我,让他们的天性和个性得以自由健康的发挥. “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应成为语文教学的宗旨。
  社会在发展, 时代在前进,语文教学在整个教育教学体系中的地位会越来越重要,对语文教学的改革与探索仍在继续,愿各位语文工作者能够互相勉励,探讨出一条适合我国时代发展要求的语文教学之路。
  参考文献:
  [1]基于人文精神的语文教材处理策略探微[J]. 韦芳苑,唐子江. 教育观察(上旬刊). 2013(11)
  [2]语文教学内容的凝聚升腾——基于语文教学时空特定性的认识[J]. 马豫星. 江西教育学院学报. 2012(04)
  (作者单位:山西省临汾市洪洞县教科局教研室 031600)
其他文献
多孔介质的波动问题是岩土工程、地震工程、海洋工程、环境工程等领域的重要基础课题,而瞬态响应是波动理论中的重要一环。本文即单层多孔介质的一维瞬态响应问题开展了半解
摘要: 中国作为传承了千年的文化之邦,她所积累的文化底蕴至今仍然是众多文人的毕生追求,这其中又以唐诗、宋词、先秦散文等为代表。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古人所总结的经验、教训在当世依然有着无可取代的引导意义,尤其是在青少年的人格培养、情感教育等等方面。文章基于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现状,主要分析了中国古典诗文的情志因素与高中生人格教育措施。  关键词:古典诗文;情志因素;高中生;人格教育  古时候的人们生活较为
强震记录是地震工程学赖以发展的重要数据基础,是人们认识地震、研究地震最直接的信息资源。代价高昂的强震动记录数据的科学分类、分析与利用是进行结构抗震设计和做好防震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