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一个外国交换学生,到律师,再到Uber、今日头条的高管。这一路走来,我经历了许多关键转折。
第一个交叉路口是到美国做交换学生。来美国之前,我在北京上高中,当时是个受欢迎的明星学生。我说中文时能言善辩,是辩论队队员,还经常做演讲。高三那年,我决定来美国交换学习一年。沉浸在全新的文化中,要闯的难关不只是语言。我意識到对于同样的事情,我的认知和美国孩子的认知是很不一样的。也是第一次,我意识到要真正了解一件事,即便是你非常熟悉的事情,有时只有跳出去,用一个外部视角,才能对这个问题有更客观、深刻的思考和认识。
今天,我在今日头条负责企业发展。我和很多商业伙伴以及投资者有工作上的交集,他们很多都不是中国人。学会从他们的视角来看待企业以及企业在市场中的位置是很重要的,只有这样,才能更容易找到彼此共同之处,让他们的利益与公司的长远目标对齐。
第二个交叉路口是在2015年,当时我决定加入Uber,进行中国市场的拓展。这之前,我在硅谷的律所当了9年律师,主要负责私募、资本市场和跨境交易。那时我已婚,有了两个可爱年幼的孩子,我在工作方面已经驾轻就熟,对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安排都有很大的掌控权。
一切都很完美,有点舒服过头了。
这时Uber团队找到了我,问我想不想尝试新东西。当时Uber在美国已经名气大作,不过在中国市场他们才刚起步。在我上班的第一天,Uber在中国只进入了8个城市,大概有50名员工。我们没有法务,没有政府关系人员,几乎没有公关。一年多以后,当Uber和劲敌滴滴合并时,Uber已经进入了50多个城市,团队有800余人,我们的业务价值数十亿美元。
我在Uber起步时,做企业的经验并不多。我当时面临了一些前所未见的困难,事实上所有人都没见过。幸运的是,我得到了身边很多人的指导和鼓励。从他们身上我学到,成为一名创业者,意味着你应该不断走出自己的舒适区,你应该持续拓展自己的边界,直到疼痛。
第三个转折点发生在2016年10月,一鸣给我打电话。他是今日头条的创始人、CEO。今日头条是一个基于人工智能的个性化信息推荐平台,为上亿用户服务。今日头条每个活跃用户平均每天在我们的平台上停留76分钟。这比Facebook、Snapchat 或 Twitter用户在其平台上停留时间都长。
很多人都知道,在中国,互联网在移动端的渗透速度远远超过桌面端。到现在,还有很多人没有桌面电脑,但他们在手机上消耗越来越多的时间,寻找着有用的资讯、感兴趣的社交内容和喜欢的娱乐内容。
但是怎样才能在移动端上最有效地寻找到适合自己的资讯内容呢,特别是在相对较小的手机屏幕上?今日头条给出的解决方案是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在你需要的时候提供你需要的信息。今天手机上的搜索,已经不需要你去寻找信息,而是当你打开手机,有用的信息会自动找到你。
不同于Uber这种更偏重运营的公司,今日头条是个完全线上的人工智能公司。我不会编程,也没有任何技术背景,更从来没有在本土互联网企业工作过。在这个陌生环境下,我似乎又回到了17岁那年,不过这次我更有自信,因为我知道这种感觉是对的,对于有创业精神的人来说,你似乎永远在做不会让你特别舒适的事情。
相信每个人希望创造自己的一番事业,或是与杰出的创业家同行,以便更好地服务自己所在的社区。如果我的经历能向大家传递一个关键信息,那就是:当你感觉过于舒服的时候,也许就是你的人生需要改变的时候:你需要去拓展自己的边界,直到疼痛为止。我相信这样做之后,你一定会为自己取得的成果而惊喜。
第一个交叉路口是到美国做交换学生。来美国之前,我在北京上高中,当时是个受欢迎的明星学生。我说中文时能言善辩,是辩论队队员,还经常做演讲。高三那年,我决定来美国交换学习一年。沉浸在全新的文化中,要闯的难关不只是语言。我意識到对于同样的事情,我的认知和美国孩子的认知是很不一样的。也是第一次,我意识到要真正了解一件事,即便是你非常熟悉的事情,有时只有跳出去,用一个外部视角,才能对这个问题有更客观、深刻的思考和认识。
今天,我在今日头条负责企业发展。我和很多商业伙伴以及投资者有工作上的交集,他们很多都不是中国人。学会从他们的视角来看待企业以及企业在市场中的位置是很重要的,只有这样,才能更容易找到彼此共同之处,让他们的利益与公司的长远目标对齐。
第二个交叉路口是在2015年,当时我决定加入Uber,进行中国市场的拓展。这之前,我在硅谷的律所当了9年律师,主要负责私募、资本市场和跨境交易。那时我已婚,有了两个可爱年幼的孩子,我在工作方面已经驾轻就熟,对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安排都有很大的掌控权。
一切都很完美,有点舒服过头了。
这时Uber团队找到了我,问我想不想尝试新东西。当时Uber在美国已经名气大作,不过在中国市场他们才刚起步。在我上班的第一天,Uber在中国只进入了8个城市,大概有50名员工。我们没有法务,没有政府关系人员,几乎没有公关。一年多以后,当Uber和劲敌滴滴合并时,Uber已经进入了50多个城市,团队有800余人,我们的业务价值数十亿美元。
我在Uber起步时,做企业的经验并不多。我当时面临了一些前所未见的困难,事实上所有人都没见过。幸运的是,我得到了身边很多人的指导和鼓励。从他们身上我学到,成为一名创业者,意味着你应该不断走出自己的舒适区,你应该持续拓展自己的边界,直到疼痛。
第三个转折点发生在2016年10月,一鸣给我打电话。他是今日头条的创始人、CEO。今日头条是一个基于人工智能的个性化信息推荐平台,为上亿用户服务。今日头条每个活跃用户平均每天在我们的平台上停留76分钟。这比Facebook、Snapchat 或 Twitter用户在其平台上停留时间都长。
很多人都知道,在中国,互联网在移动端的渗透速度远远超过桌面端。到现在,还有很多人没有桌面电脑,但他们在手机上消耗越来越多的时间,寻找着有用的资讯、感兴趣的社交内容和喜欢的娱乐内容。
但是怎样才能在移动端上最有效地寻找到适合自己的资讯内容呢,特别是在相对较小的手机屏幕上?今日头条给出的解决方案是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在你需要的时候提供你需要的信息。今天手机上的搜索,已经不需要你去寻找信息,而是当你打开手机,有用的信息会自动找到你。
不同于Uber这种更偏重运营的公司,今日头条是个完全线上的人工智能公司。我不会编程,也没有任何技术背景,更从来没有在本土互联网企业工作过。在这个陌生环境下,我似乎又回到了17岁那年,不过这次我更有自信,因为我知道这种感觉是对的,对于有创业精神的人来说,你似乎永远在做不会让你特别舒适的事情。
相信每个人希望创造自己的一番事业,或是与杰出的创业家同行,以便更好地服务自己所在的社区。如果我的经历能向大家传递一个关键信息,那就是:当你感觉过于舒服的时候,也许就是你的人生需要改变的时候:你需要去拓展自己的边界,直到疼痛为止。我相信这样做之后,你一定会为自己取得的成果而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