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英语写作是一个过程,写作后的批改和反馈是写作的延续,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同教师的反馈密切相关。本文就如何有效批改学生的作文进行探讨,通过一定的方法,既减轻教师批改作文的工作量,又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
关键词:英语作文 批改
教书十年来,感觉最头疼的事情不是批改试卷,或者与学生谈心,而是批改作文。每遇到作文作业都很无奈,不布置不可能,布置下去等收上来的时候就让自己面对一座大山。两个教学班120名左右的学生,作业批改量已很大,面对学生不擅长的作文,批改作业的工作量就呈几何倍数增长。如果只对学生的作文用红笔进行“√”和“×”批阅,最后用一两句不痛不痒的话稍作点评,这样的效果和付出相比实在不成比例。如果经常对学生的作文进行面批面改,成效毋庸置疑,但工作量实在太大,还很耗时间。那么我们英语老师如何在解放自己的同时又能对学生的作文进行有效批改并取得较好的成效呢?我觉得可以对以下几种方法进行尝试:
一、当堂批改——教师引导,学生动手,帮助学生明了好作文的概念
课堂上学生刚写好作文,对题目的理解、主题的构思、文章的结构、段落的安排、遣词造句等都还记忆犹新,此时教师趁热打铁,当堂指导学生进行批改,就会产生很好的批改效果。如:以“Smoking”为例,我根据对学生的了解,制订了如下的当堂批改方案。首先通过电脑和投影给学生展示作文评价标准:作者的观点是否明确;各段是否服务于该观点;段与段的连接是否合理、流畅;语句是否通顺;有没有使用连接词;连接词使用是否准确;文章中有没有出现强调句、定语从句等非常好的句子结构;文章结尾是否做到了首尾呼应或深化主题,或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建议等。然后从学生作文中分别选出好、中、差各一篇作文(不署名且事先不告诉学生各篇作文的等级),通过教室投影放映给全班学生阅读。最后再让学生对照标准,评价三篇作文。学生的评价可能与实际情况有所出入,不过教师恰好可以就这点进行针对性的分析。然后,教师再进行示范性的分析,分别指出三篇课堂习作中的优缺点。这样,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了参照,都有了发展的空间,也便于学生对自己的作文有更为深入的了解。
二、学生批改——运用学生批改的方法,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写好作文以后,有很多地方其实完全可以由学生自己进行纠正,这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短文改错的能力,也能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批改作文的方法可以用以下步骤来操作:
(1)自我批改。学生上交作文第一稿之后,教师就一些注意点和可能产生的问题公开指导,而后将第一稿发还给学生。学生在得到教师指导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初稿进行评价并修改。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充当了批改的主角。自我批改能够鼓励学生在教师“技术支持”的基础上,去发现问题并予以改正。学生只有在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长处及短处之后,才能理清思路,有针对性地完善自我,寻求更大的进步。
(2)互相批改。学生完成初稿并修改以后进行分组。一般来说,有两种分组方法,一种是将差不多层次的学生分在一组,这样有助于双方的提高。另外一种就是由教师批阅第一层次学生的作文,第一层次的学生批改第二层次的作文,依次类推。相比较而言,第二种互相批改的方法更为实用,因为这样教师可以在体力不透支的情况下有更多的精力进行“面批”,且学生在此过程中能“以人为镜”照出许多自己不曾意识到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为了确保所有的学生都能认真地修改他人的作文,教师应该密切观察每个学生的进度,了解他们的困难和需求,以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学生一旦接受了这种方法,在写作时就会不自觉地把同伴也列为读者群,使得学生的作文更符合他们的年龄、心理、兴趣等时代特征,文章也更为真实、耐读。
(3)集体讨论。要求学生把一些典型的错误罗列出来,当然,他们还可以提出不同的看法。这种方法产生了多层面的互动,为每一个学生提供了丰富和正确的反馈信息。
总体来说,学生批改的方法体现了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懂得了向同学和教师学习,学会了如何正视问题,培养了解决问题的能力,会大大促进英语学习主动性的提高。
三、面批——利用师生间对话给学生明确的引导,帮助他们理清写作脉络,提高写作能力
师生间对话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因为每个学生的错误都是不一样的。这种批阅的方式可以在课上,也可以在课后;可以一次完成,也可以多次完成。从效果上来看,师生间对话产生的沟通余地较大,教师可以从语言知识、内容,甚至文体的恰当和拓展有序等方面给学生以指导。
进行对话时,首先要提醒学生思考自己的写作目的。只有明确自己的写作目的,学生们的写作才可能有质的飞跃。毕竟写作目的才是写作的第一要义。
其次,要教会学生思考自己的写作内容是否符合写作目的;是否能论证自己的观点。一旦学生有了一个明确的目的和符合目的的内容以后,教师就可以把重点放到文章的组织结构上,去探讨修辞手法、逻辑性、段落的完整性、段落中的论点、有效的开头和有效的結尾等问题。要想写出一篇好作文,语言表达非常重要。要使语言表达既精炼、条理清晰,又生动形象、轻松活泼绝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这是一个慢慢积累的渐变过程。在此过程中,教师的有效批改和指导就会起到非常大的促进作用。所以,内容的批改是批改的重中之重。在批改的最后,还可以让生生之间以及师生之间进行换位对比,让学生欣赏并能理解表达中的“生花妙笔”。
最后,要引导学生考虑作文中的语句是否准确无误,是否能使读者更好的理解文章内容。在经历了上述“目的——内容”这样一个自上而下的过程之后,教师可以把重心移到更为微观的句子上——在句子层面上寻找语法错误,但也不用面面俱到。例如,如果文章中存在很多主谓不一致的语句,便可以把焦点放在主谓一致这个主题上,然后分析出语法错误的原因,并要求学生改正文章中所有类似的错误。
上述三个步骤是一个自上而下,由整体到局部的批改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还可以使用沉默的方式,让学生自己谈论文章,教师仅适时给出一些肯定或者建议即可。这样,学生作品的完整性可以得到保持,还能增强他们的自信心。通过师生间对话的方式,学生能够真正明白自己在写作上存在的问题,并得到教师的具体指导。
不管是哪种批改方式,都有其利弊。当堂批改具有较高的时效性,能产生即时的效果;但是,仅仅批阅三篇作文,影响的范围是远远不够的。学生批改的方式其实早已有之,但目前还没有案例显示这种方法会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师生对话是最有效的方式,但它一方面挑战了教师的敬业精神和师德修养,另一方面还对其写作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进行师生对话时,教师要合理分配好备课、批阅作业、业务学习等的时间与批阅和反馈的时间,教师只能在确保其他方面的高效时,才能挤出时间进行师生对话。总之,教师要针对不同内容不同的学生选择不同的方法,以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关键词:英语作文 批改
教书十年来,感觉最头疼的事情不是批改试卷,或者与学生谈心,而是批改作文。每遇到作文作业都很无奈,不布置不可能,布置下去等收上来的时候就让自己面对一座大山。两个教学班120名左右的学生,作业批改量已很大,面对学生不擅长的作文,批改作业的工作量就呈几何倍数增长。如果只对学生的作文用红笔进行“√”和“×”批阅,最后用一两句不痛不痒的话稍作点评,这样的效果和付出相比实在不成比例。如果经常对学生的作文进行面批面改,成效毋庸置疑,但工作量实在太大,还很耗时间。那么我们英语老师如何在解放自己的同时又能对学生的作文进行有效批改并取得较好的成效呢?我觉得可以对以下几种方法进行尝试:
一、当堂批改——教师引导,学生动手,帮助学生明了好作文的概念
课堂上学生刚写好作文,对题目的理解、主题的构思、文章的结构、段落的安排、遣词造句等都还记忆犹新,此时教师趁热打铁,当堂指导学生进行批改,就会产生很好的批改效果。如:以“Smoking”为例,我根据对学生的了解,制订了如下的当堂批改方案。首先通过电脑和投影给学生展示作文评价标准:作者的观点是否明确;各段是否服务于该观点;段与段的连接是否合理、流畅;语句是否通顺;有没有使用连接词;连接词使用是否准确;文章中有没有出现强调句、定语从句等非常好的句子结构;文章结尾是否做到了首尾呼应或深化主题,或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建议等。然后从学生作文中分别选出好、中、差各一篇作文(不署名且事先不告诉学生各篇作文的等级),通过教室投影放映给全班学生阅读。最后再让学生对照标准,评价三篇作文。学生的评价可能与实际情况有所出入,不过教师恰好可以就这点进行针对性的分析。然后,教师再进行示范性的分析,分别指出三篇课堂习作中的优缺点。这样,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了参照,都有了发展的空间,也便于学生对自己的作文有更为深入的了解。
二、学生批改——运用学生批改的方法,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写好作文以后,有很多地方其实完全可以由学生自己进行纠正,这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短文改错的能力,也能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批改作文的方法可以用以下步骤来操作:
(1)自我批改。学生上交作文第一稿之后,教师就一些注意点和可能产生的问题公开指导,而后将第一稿发还给学生。学生在得到教师指导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初稿进行评价并修改。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充当了批改的主角。自我批改能够鼓励学生在教师“技术支持”的基础上,去发现问题并予以改正。学生只有在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长处及短处之后,才能理清思路,有针对性地完善自我,寻求更大的进步。
(2)互相批改。学生完成初稿并修改以后进行分组。一般来说,有两种分组方法,一种是将差不多层次的学生分在一组,这样有助于双方的提高。另外一种就是由教师批阅第一层次学生的作文,第一层次的学生批改第二层次的作文,依次类推。相比较而言,第二种互相批改的方法更为实用,因为这样教师可以在体力不透支的情况下有更多的精力进行“面批”,且学生在此过程中能“以人为镜”照出许多自己不曾意识到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为了确保所有的学生都能认真地修改他人的作文,教师应该密切观察每个学生的进度,了解他们的困难和需求,以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学生一旦接受了这种方法,在写作时就会不自觉地把同伴也列为读者群,使得学生的作文更符合他们的年龄、心理、兴趣等时代特征,文章也更为真实、耐读。
(3)集体讨论。要求学生把一些典型的错误罗列出来,当然,他们还可以提出不同的看法。这种方法产生了多层面的互动,为每一个学生提供了丰富和正确的反馈信息。
总体来说,学生批改的方法体现了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懂得了向同学和教师学习,学会了如何正视问题,培养了解决问题的能力,会大大促进英语学习主动性的提高。
三、面批——利用师生间对话给学生明确的引导,帮助他们理清写作脉络,提高写作能力
师生间对话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因为每个学生的错误都是不一样的。这种批阅的方式可以在课上,也可以在课后;可以一次完成,也可以多次完成。从效果上来看,师生间对话产生的沟通余地较大,教师可以从语言知识、内容,甚至文体的恰当和拓展有序等方面给学生以指导。
进行对话时,首先要提醒学生思考自己的写作目的。只有明确自己的写作目的,学生们的写作才可能有质的飞跃。毕竟写作目的才是写作的第一要义。
其次,要教会学生思考自己的写作内容是否符合写作目的;是否能论证自己的观点。一旦学生有了一个明确的目的和符合目的的内容以后,教师就可以把重点放到文章的组织结构上,去探讨修辞手法、逻辑性、段落的完整性、段落中的论点、有效的开头和有效的結尾等问题。要想写出一篇好作文,语言表达非常重要。要使语言表达既精炼、条理清晰,又生动形象、轻松活泼绝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这是一个慢慢积累的渐变过程。在此过程中,教师的有效批改和指导就会起到非常大的促进作用。所以,内容的批改是批改的重中之重。在批改的最后,还可以让生生之间以及师生之间进行换位对比,让学生欣赏并能理解表达中的“生花妙笔”。
最后,要引导学生考虑作文中的语句是否准确无误,是否能使读者更好的理解文章内容。在经历了上述“目的——内容”这样一个自上而下的过程之后,教师可以把重心移到更为微观的句子上——在句子层面上寻找语法错误,但也不用面面俱到。例如,如果文章中存在很多主谓不一致的语句,便可以把焦点放在主谓一致这个主题上,然后分析出语法错误的原因,并要求学生改正文章中所有类似的错误。
上述三个步骤是一个自上而下,由整体到局部的批改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还可以使用沉默的方式,让学生自己谈论文章,教师仅适时给出一些肯定或者建议即可。这样,学生作品的完整性可以得到保持,还能增强他们的自信心。通过师生间对话的方式,学生能够真正明白自己在写作上存在的问题,并得到教师的具体指导。
不管是哪种批改方式,都有其利弊。当堂批改具有较高的时效性,能产生即时的效果;但是,仅仅批阅三篇作文,影响的范围是远远不够的。学生批改的方式其实早已有之,但目前还没有案例显示这种方法会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师生对话是最有效的方式,但它一方面挑战了教师的敬业精神和师德修养,另一方面还对其写作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进行师生对话时,教师要合理分配好备课、批阅作业、业务学习等的时间与批阅和反馈的时间,教师只能在确保其他方面的高效时,才能挤出时间进行师生对话。总之,教师要针对不同内容不同的学生选择不同的方法,以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