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激励教育是教育者通过激励、唤醒和鼓舞等方法对学生进行教育,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热情和愿望,进而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掌握需要学习的知识技能和行为准则,将激励者的期望与被激励者内心的愿望融合为学习动力,使学生产生成功体验,进而提高学生各方面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一种教育方法。激励是一门教育艺术,它对取得一定成绩的学生是鼓舞,对尚未取得成绩的学生的作用乃是唤醒。正如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播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说明能在教学中进行激励教育才是真正的教学艺术。
那么,作为教师如何在教学中实施激励教育呢?
一、寻找学生的“闪光点”,善用激励语言
激励教育的实施途径是“发现优点、欣赏优点”。通过这一途径,可以培养儿童的自信心以及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无论哪个孩子,只要我们耐心寻找,就必定能发现他的优点。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要学会把学生看作一件“艺术品”,用赏识的目光去观察,去寻找,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通过这些“闪光点”的肯定,让每个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和自身的价值。孩子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心理现象:当他们为别人做了一件好事,或取得好成绩时,内心往往是很兴奋或得意的,此时,教师能及时地称赞一下,说:“你做得真好!”“你真了不起!”他们就如喝到蜜一样,甜在心里,并且今后还会这样做,而且做得更出色。我班的秦朗同学是被年级教师公认的学困生,上课调皮捣蛋,经常和学生打架,有时还逃学,平时我从心里不喜欢他。有一天,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改变了我对他的看法,好像也改变了他自己。那是一个中午,我站在班级门口,看着走廊里来回走动的学生,无意中发现走廊里的一只垃圾筒倒了,果皮、垃圾撒了一地,旁边还横着一把扫帚,许多同学说着笑着绕着而过,好像没有注意到地上的垃圾。这时,秦朗同学走了过来,看到地上横着的扫把,立刻弯腰把它扶起来,然后急忙跑回教室拿来清扫工具,将垃圾扫净,又用拖把拖了一遍。我被这一幕感动了,回教室后,立刻在班级表扬了他,并尽力赞美了他关心集体,为他人着想的好行为。此后,我又从几件小事里发现他性格中闪光的地方,并及时给予表扬。渐渐地我发现他变了,上课特别认真,作业完成得尤其好,学习成绩也有了很大的提高,还被同学们选班级卫生委员。这件事让我深深地体会到,教师的激励对学生是多么重要,我们只要善于捕捉学生身上的每一个闪光点,及时把赞美送给每一个学生,可以强化其获得成功的情绪体验,满足其成就感,进而激发学习动力,培养自信心,促进良好心理品质的形成和发展,因为他明天的成功就蕴藏在你的关爱和赞美之中。
二、灵活运用各种方法,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在教学中,教师的一个信任的目光,一个赞赏的微笑, 一个肯定的点头,或者鼓掌、竖大拇指、握手、摸头、拍肩……都是激励学生上进的好方法。课堂上,当学生给你一个满意的回答时,你要送给学生一个“大拇指”;当你的提问没有一个学生举手时,记住要同时送给学生一个微笑; 当学生回答问题出错时,还是要给一句肯定的话语,绝不要说“你真笨!”这样的话。当你批改作业时,发现做的好的,批语写上“你真棒!” “你真聪明!”等;发现做的不认真的,错别字很多。批语可写上“马虎是学生的敌人”。我班有一位学生,经常作业不做,学习成绩很差。又一次,我在批改作文时,发现他虽然错别字连篇,书写也不工整,但把和同学做游戏的过程写得非常有趣。于是,我在批语中写到“你真了不起,能把游戏的经过写得这样具体。但你如果作文中没有错别字,那就更好了。我相信你一定能做到。”就是这样简单的批语,让这个学生有了很大的进步。他不但在以后的作文中错别字少了,而且他整个人都变了,上课能专心听讲,作业也能按时完成了。以上都是激励的常用方法,在教学过程中经常激励学生,不但减轻学生的负担,还大大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激励教育要有耐心,要持之以恒
我们教师一般开始会对学困生或后进生的教育热情较高,但有时当付出一定劳动而得不到回报时,就开始失望,怀疑学生的能力,甚至对学生挖苦、讽刺,从而挫伤了学生的自尊心,降低了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对自信心的形成产生不良影响。所以,作为老师对学生的教育要有耐心、有信心,并要有作“持久战”的心理准备。我在教学中总是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表扬。对“优生”要表扬,对“差生”更要表扬,当然更不能忽视占绝大多数的“中间生”,通过表扬,努力使“优生”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使“差生”得到最大限度的转化,使更多“中间生”脱颖而出。同时,表扬还要及时。表扬也要讲究“火候”,当学生取得一点点进步时,都要及时表扬。错过了表扬的最佳期,学生追求进步的欲望就会产生懈怠。但是表扬要讲原则,学生表扬不能滥用。表扬,必须要有恰当的理由,让全体同学信服。否则,滥用表扬只能收到相反的结果。激励教育不是简单的表扬加鼓励,是发现孩子好的行为结果,以强化孩子的行为;是通过孩子的行为过程,激发孩子的兴趣和动机;创造环境,以指明孩子发展方向;适当提醒,增强孩子的心理体验,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激励是激发人的动机,只有持之以恒,才能使人产生一股内在动力,朝着既定的目标前进。
以上实践使我懂得,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在教育教学中积极开展激励教育,完全符合新课改的理念,符合教育规律,符合学生的心理规律,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更重要的是可以让帮助那些学习困难的学生建立自信,树立阳光心态,为学生的终身幸福奠基。在积极推进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激励教育则不失为一个锦上添花的新举措。■
那么,作为教师如何在教学中实施激励教育呢?
一、寻找学生的“闪光点”,善用激励语言
激励教育的实施途径是“发现优点、欣赏优点”。通过这一途径,可以培养儿童的自信心以及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无论哪个孩子,只要我们耐心寻找,就必定能发现他的优点。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要学会把学生看作一件“艺术品”,用赏识的目光去观察,去寻找,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通过这些“闪光点”的肯定,让每个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和自身的价值。孩子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心理现象:当他们为别人做了一件好事,或取得好成绩时,内心往往是很兴奋或得意的,此时,教师能及时地称赞一下,说:“你做得真好!”“你真了不起!”他们就如喝到蜜一样,甜在心里,并且今后还会这样做,而且做得更出色。我班的秦朗同学是被年级教师公认的学困生,上课调皮捣蛋,经常和学生打架,有时还逃学,平时我从心里不喜欢他。有一天,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改变了我对他的看法,好像也改变了他自己。那是一个中午,我站在班级门口,看着走廊里来回走动的学生,无意中发现走廊里的一只垃圾筒倒了,果皮、垃圾撒了一地,旁边还横着一把扫帚,许多同学说着笑着绕着而过,好像没有注意到地上的垃圾。这时,秦朗同学走了过来,看到地上横着的扫把,立刻弯腰把它扶起来,然后急忙跑回教室拿来清扫工具,将垃圾扫净,又用拖把拖了一遍。我被这一幕感动了,回教室后,立刻在班级表扬了他,并尽力赞美了他关心集体,为他人着想的好行为。此后,我又从几件小事里发现他性格中闪光的地方,并及时给予表扬。渐渐地我发现他变了,上课特别认真,作业完成得尤其好,学习成绩也有了很大的提高,还被同学们选班级卫生委员。这件事让我深深地体会到,教师的激励对学生是多么重要,我们只要善于捕捉学生身上的每一个闪光点,及时把赞美送给每一个学生,可以强化其获得成功的情绪体验,满足其成就感,进而激发学习动力,培养自信心,促进良好心理品质的形成和发展,因为他明天的成功就蕴藏在你的关爱和赞美之中。
二、灵活运用各种方法,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在教学中,教师的一个信任的目光,一个赞赏的微笑, 一个肯定的点头,或者鼓掌、竖大拇指、握手、摸头、拍肩……都是激励学生上进的好方法。课堂上,当学生给你一个满意的回答时,你要送给学生一个“大拇指”;当你的提问没有一个学生举手时,记住要同时送给学生一个微笑; 当学生回答问题出错时,还是要给一句肯定的话语,绝不要说“你真笨!”这样的话。当你批改作业时,发现做的好的,批语写上“你真棒!” “你真聪明!”等;发现做的不认真的,错别字很多。批语可写上“马虎是学生的敌人”。我班有一位学生,经常作业不做,学习成绩很差。又一次,我在批改作文时,发现他虽然错别字连篇,书写也不工整,但把和同学做游戏的过程写得非常有趣。于是,我在批语中写到“你真了不起,能把游戏的经过写得这样具体。但你如果作文中没有错别字,那就更好了。我相信你一定能做到。”就是这样简单的批语,让这个学生有了很大的进步。他不但在以后的作文中错别字少了,而且他整个人都变了,上课能专心听讲,作业也能按时完成了。以上都是激励的常用方法,在教学过程中经常激励学生,不但减轻学生的负担,还大大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激励教育要有耐心,要持之以恒
我们教师一般开始会对学困生或后进生的教育热情较高,但有时当付出一定劳动而得不到回报时,就开始失望,怀疑学生的能力,甚至对学生挖苦、讽刺,从而挫伤了学生的自尊心,降低了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对自信心的形成产生不良影响。所以,作为老师对学生的教育要有耐心、有信心,并要有作“持久战”的心理准备。我在教学中总是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表扬。对“优生”要表扬,对“差生”更要表扬,当然更不能忽视占绝大多数的“中间生”,通过表扬,努力使“优生”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使“差生”得到最大限度的转化,使更多“中间生”脱颖而出。同时,表扬还要及时。表扬也要讲究“火候”,当学生取得一点点进步时,都要及时表扬。错过了表扬的最佳期,学生追求进步的欲望就会产生懈怠。但是表扬要讲原则,学生表扬不能滥用。表扬,必须要有恰当的理由,让全体同学信服。否则,滥用表扬只能收到相反的结果。激励教育不是简单的表扬加鼓励,是发现孩子好的行为结果,以强化孩子的行为;是通过孩子的行为过程,激发孩子的兴趣和动机;创造环境,以指明孩子发展方向;适当提醒,增强孩子的心理体验,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激励是激发人的动机,只有持之以恒,才能使人产生一股内在动力,朝着既定的目标前进。
以上实践使我懂得,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在教育教学中积极开展激励教育,完全符合新课改的理念,符合教育规律,符合学生的心理规律,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更重要的是可以让帮助那些学习困难的学生建立自信,树立阳光心态,为学生的终身幸福奠基。在积极推进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激励教育则不失为一个锦上添花的新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