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用激励教育

来源 :家教世界·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PI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激励教育是教育者通过激励、唤醒和鼓舞等方法对学生进行教育,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热情和愿望,进而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掌握需要学习的知识技能和行为准则,将激励者的期望与被激励者内心的愿望融合为学习动力,使学生产生成功体验,进而提高学生各方面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一种教育方法。激励是一门教育艺术,它对取得一定成绩的学生是鼓舞,对尚未取得成绩的学生的作用乃是唤醒。正如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播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说明能在教学中进行激励教育才是真正的教学艺术。
  那么,作为教师如何在教学中实施激励教育呢?
  一、寻找学生的“闪光点”,善用激励语言
  激励教育的实施途径是“发现优点、欣赏优点”。通过这一途径,可以培养儿童的自信心以及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无论哪个孩子,只要我们耐心寻找,就必定能发现他的优点。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要学会把学生看作一件“艺术品”,用赏识的目光去观察,去寻找,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通过这些“闪光点”的肯定,让每个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和自身的价值。孩子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心理现象:当他们为别人做了一件好事,或取得好成绩时,内心往往是很兴奋或得意的,此时,教师能及时地称赞一下,说:“你做得真好!”“你真了不起!”他们就如喝到蜜一样,甜在心里,并且今后还会这样做,而且做得更出色。我班的秦朗同学是被年级教师公认的学困生,上课调皮捣蛋,经常和学生打架,有时还逃学,平时我从心里不喜欢他。有一天,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改变了我对他的看法,好像也改变了他自己。那是一个中午,我站在班级门口,看着走廊里来回走动的学生,无意中发现走廊里的一只垃圾筒倒了,果皮、垃圾撒了一地,旁边还横着一把扫帚,许多同学说着笑着绕着而过,好像没有注意到地上的垃圾。这时,秦朗同学走了过来,看到地上横着的扫把,立刻弯腰把它扶起来,然后急忙跑回教室拿来清扫工具,将垃圾扫净,又用拖把拖了一遍。我被这一幕感动了,回教室后,立刻在班级表扬了他,并尽力赞美了他关心集体,为他人着想的好行为。此后,我又从几件小事里发现他性格中闪光的地方,并及时给予表扬。渐渐地我发现他变了,上课特别认真,作业完成得尤其好,学习成绩也有了很大的提高,还被同学们选班级卫生委员。这件事让我深深地体会到,教师的激励对学生是多么重要,我们只要善于捕捉学生身上的每一个闪光点,及时把赞美送给每一个学生,可以强化其获得成功的情绪体验,满足其成就感,进而激发学习动力,培养自信心,促进良好心理品质的形成和发展,因为他明天的成功就蕴藏在你的关爱和赞美之中。
  二、灵活运用各种方法,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在教学中,教师的一个信任的目光,一个赞赏的微笑, 一个肯定的点头,或者鼓掌、竖大拇指、握手、摸头、拍肩……都是激励学生上进的好方法。课堂上,当学生给你一个满意的回答时,你要送给学生一个“大拇指”;当你的提问没有一个学生举手时,记住要同时送给学生一个微笑; 当学生回答问题出错时,还是要给一句肯定的话语,绝不要说“你真笨!”这样的话。当你批改作业时,发现做的好的,批语写上“你真棒!” “你真聪明!”等;发现做的不认真的,错别字很多。批语可写上“马虎是学生的敌人”。我班有一位学生,经常作业不做,学习成绩很差。又一次,我在批改作文时,发现他虽然错别字连篇,书写也不工整,但把和同学做游戏的过程写得非常有趣。于是,我在批语中写到“你真了不起,能把游戏的经过写得这样具体。但你如果作文中没有错别字,那就更好了。我相信你一定能做到。”就是这样简单的批语,让这个学生有了很大的进步。他不但在以后的作文中错别字少了,而且他整个人都变了,上课能专心听讲,作业也能按时完成了。以上都是激励的常用方法,在教学过程中经常激励学生,不但减轻学生的负担,还大大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激励教育要有耐心,要持之以恒
  我们教师一般开始会对学困生或后进生的教育热情较高,但有时当付出一定劳动而得不到回报时,就开始失望,怀疑学生的能力,甚至对学生挖苦、讽刺,从而挫伤了学生的自尊心,降低了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对自信心的形成产生不良影响。所以,作为老师对学生的教育要有耐心、有信心,并要有作“持久战”的心理准备。我在教学中总是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表扬。对“优生”要表扬,对“差生”更要表扬,当然更不能忽视占绝大多数的“中间生”,通过表扬,努力使“优生”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使“差生”得到最大限度的转化,使更多“中间生”脱颖而出。同时,表扬还要及时。表扬也要讲究“火候”,当学生取得一点点进步时,都要及时表扬。错过了表扬的最佳期,学生追求进步的欲望就会产生懈怠。但是表扬要讲原则,学生表扬不能滥用。表扬,必须要有恰当的理由,让全体同学信服。否则,滥用表扬只能收到相反的结果。激励教育不是简单的表扬加鼓励,是发现孩子好的行为结果,以强化孩子的行为;是通过孩子的行为过程,激发孩子的兴趣和动机;创造环境,以指明孩子发展方向;适当提醒,增强孩子的心理体验,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激励是激发人的动机,只有持之以恒,才能使人产生一股内在动力,朝着既定的目标前进。
  以上实践使我懂得,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在教育教学中积极开展激励教育,完全符合新课改的理念,符合教育规律,符合学生的心理规律,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更重要的是可以让帮助那些学习困难的学生建立自信,树立阳光心态,为学生的终身幸福奠基。在积极推进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激励教育则不失为一个锦上添花的新举措。■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是制造孩子个性的工厂。父母是孩子成长的第一任教师,这是无庸质疑的事实,农民怎样对待庄稼,决定了庄稼的收成,父母怎样对待孩子,决定了孩子的命运。聋生的家庭教育是一种基础教育,具有一种天然的情感效应、鲜明的针对性、灵活的随机性和潜移默化的教育功能,它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所不能代替的。如我们熟悉的孟母三迁、岳母刺字等故事。苏联的教育学家马卡连柯曾说过:“没有父母的爱所培养出来的人,
摘 要:家庭在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家庭教育功能的缺失是导致青少年犯罪的一个重要原因。本文认为家庭教育功能的缺失主要来自于家庭模式的转变和不当的家庭教育方法,家庭教育功能的弥补与完善是预防青少年犯罪的有效途径,并指出青少年的教育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的互相配合。  关键词:青少年;犯罪;家庭教育  一、引言  青少年犯罪泛指青少年这一特殊主体所实施的犯罪,亦即主体儿童
家庭是孩子健康成长的摇篮,是孩子心灵停靠的港湾,是孩子形成基本价值观的重要场所。家庭教育环境的优劣直接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在市场经济日益繁荣的21世纪,开放性、合作性、竞争性是其最显著的特点,迫切需要一代具有高素质,全面发展的人才。家庭教育是“人之初”的教育,也是“养成”教育,它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教育学家斯特娜夫人曾说过:“孩子的心是一块神奇的土地,播上思想的种子,就会获得行为的收获;播
摘 要:据有关部门的一项统计,在我国现有的三亿中学生中,被教师和家长列入“差生”行列的已达5000万,每6个学生中就有一个“差生”,“差生”是怎样形成的?笔者结合自己在初中历史教学的实践谈一些看法,仅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学困生”;初中历史教学  记得曾看过这样一句话“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财富”。这里所谓的“差生”并不是样样差劲,在实际教学中,德、智、体、美、劳样样差劲的学生是很难找到的,如果一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