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体育教学中教与玩的结合

来源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slovech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体育教学与其他课程教学一样,有其固定的教学内容;但体育教学又不同于其他课程教学,具有更广泛的活动空间和独特的教学方式。经过多年实践,笔者认为把“教”与“玩”有机结合起来,是提高初中体育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之一。
  快乐体育是指教师正确运用适应学生年龄特点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欢乐、愉快的环境中自主参加体育活动,并从中享受体育的乐趣,以得到身心全面、主动、充分、和谐发展的体育教学过程。快乐体育作为一种理论或教育思想,是时代精神的反映,是与整个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以及整个体育的改革和发展紧密联系,是对当前教学中某些僵死、被动以及缺少乐趣的教学的反思。其基本核心是,如何通过采取各种措施,启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力求使体育教学达到寓教于乐的境界。
  1 “快乐体育”教学思想的历史源流
  “快乐体育”教学思想相继产生于德国和日本。这种具有超时代精神的教育思想不约而同地在两个二战战败国先后出现,其中有其特有的历史及人文背景[1]197。
  就历史背景而言,战后的德、日两国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无条件接受战胜国的援助与帮助,已告别以往的军国主义教育。这为两国体育教育吹进了一股清新的民主、自由之风,在两国精神上饱受战争摧残之后,在人的精神面貌上急需有所改变,迫切需要在下一代教育中予以恢复与振作。而就两国的人文背景而言,德、日两国在国民个性方面一向以严谨、认真、律己著称,两国的文化、习俗、思维方式等塑造出其各自民族个性中体现自我奋斗、百折不挠的人文风貌,进而形成了富于进取、乐于向上的民族精神。从快乐体育思想出现的时间分析,其时适逢德、日两国经济的重新振兴时期,社会发展要求学校体育突破固有的僵化模式,以培养出摆脱战争阴影的、社会所需要的乐观向上、积极进取、富于创造、勇于探索的一代新人。
  而“快乐体育”一词的最早出現是1979年在东京召开的第24届“全国体育学习研究协议会”上。竹之下休藏作为这次会议的发起人和领导人,在战后不久就将美国的小集团理论移植到体育教学当中,并成功创造了“小集团学习方法”。1953年以后,小集团理论得以深化,提出了“追求正确而丰富的体育学习”的口号,教育界开始重视调动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学习主动性。随着20世纪60年代初期,日本教育出现向管理主义、向“技能”“体力”回潮的倾向,竹之下休藏提出以学习对抗体练式体育,并开始探索从根本上打破“手段论体育”的教材论和方法论,目的是创造出真正能实现战后新教育目标的体育[1]201。
  受德、日两国“快乐体育”思想的影响,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伴随着经济的改革和开放,学校体育教育也不断学习吸收国外的新思想,“快乐体育”的思想开始影响我国[1]211,我国体育教育工作者也充分认识到寓教于乐的重要性。经过多年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形成从学生兴趣入手,发展学生身体,健全学生运动人格,丰富学生体育情感,固化学生体育爱好,养成学生稳定的体育行为习惯的快乐体育教育思想。
  这与传统体育大纲有所不同,教师的教学方法已经由重传授向重发展转变,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由居高临下向平等融洽转变,由教学模式化向教学个性化转变,而不是一种简单的给予和被动接受的关系,教师也不再是对学生发号施令的权威,不是把学生作为一种对象去操纵、控制和灌输,而是一种平等、民主、自由、公正、宽容、鼓励和帮助的交往关系和伙伴关系,师生互相接纳、互相理解。学生通过与教师的相遇而成长,教师通过与学生的对话而教育,从而达到共享知识、共享智慧、共享人生的价值和意义,获得整体的精神世界的构建。所以把“教”与“玩”有机地结合起来,才是提高初中体育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之一。
  但是如何贯彻这种思想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每位体育教师的理解与实践经验各不相同。笔者在对自身的经验与心得进行梳理之后,形成一些拙见,记叙如下以期抛砖引玉之效。
  2 如何在实践中贯彻
  2.1 “教”与“玩”结合由初中学生的特点决定
  “快乐教育”在初中阶段尤为重要,这主要是因为进入初中后,学生的课业压力甚至是社会压力都在逐渐增大,在这种情形下提倡“快乐体育”有助于这个年龄段的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缓解压力,形成一个“人生压力”的缓冲区[2]。
  初中学生爱玩好动,兴趣广泛,好奇心强,常常以直接兴趣为动力。体育教学应从学生的情趣特点出发,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寓教于玩,这样既能增强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又能在娱乐游戏中体现体育教学内容,达到体育教学目的。初中学生正处于身体发育阶段,运动负荷不能过大,运动时间不宜过长,否则非但起不到强身健体的作用,反而会给身体健康造成影响。因此,把“教”与“玩”有机结合,使学生有张有弛,无疑是必要的。初中学生的理解能力、接受能力和应用能力都比较差,体育教学只强调“教”是不够的,还必须同“玩”结合起来,通过做游戏等趣味活动来启发学生理解教学内容,做到潜移默化。总之,把“教”与“玩”结合起来是非常必要的。
  2.2 “教”与“玩”结合的基本方法
  1)集分结合。在体育课堂上,教师集中学生讲授理论知识和练习规范,然后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以体育游戏形式进行应用。如在讲授身体平衡技能知识后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进行单腿站立、单腿跳跃、单腿跳接力等比赛,把“教”与“玩”结合起来。
  2)课间穿插。在体育教学过程中适当穿插一些趣味游戏,以活跃体育课堂气氛,刺激学生运动神经的活跃。如在教授体育课时,可在课间放一段欢快的乐曲,让学生尝试合着音乐节拍以舞蹈形式做体操;在队列练习时穿插一些花样;等等。这些都能使枯燥、紧张的体育课变得生动、轻松,具有吸引力,提高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
  3)命题发挥。在教授某种体育运动规范后,由教师统一命题,提出运动量和锻炼目的,然后由学生自己设计活动项目,自己组织游戏活动,如跳绳、打球、做游戏等。   4)内外联系。就是把校内体育教学与校外学生体育活动联系起来,让学生在校外的“玩”按照一定的体育规范要求进行,实现校外“玩”为校内“教”服务。
  2.3 “教”与“玩”结合的原则
  1)服务教改中心,即为教学教改这个中心服务,把改进教学方法,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作为体育教学中“教”与“玩”结合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2)寓教于“玩”。“玩”通常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无要求、无目的的凭兴趣玩,另一种是有要求,要实现一定目的的“玩”。在体育教学中,提出“教”与“玩”相结合,是把“玩”作为“教”的辅导手段,以“玩”助学,以“玩”促练,也就是在“玩”的过程中要体现教的意图,实现教的目的。
  3)循环渐进。从引导、诱导的角度,由浅入深,由简到繁,在渐进过程中使“教”与“玩”的形式、内容在结合上日益紧密,使学生一步一步地按照體育教学的要求有目的地进行各种“玩”的活动。如在初一年级学生中练习躲闪能力,可组织开展比较简单的“老鹰捉小鸡”游戏活动。到了初三年级则应组织带球躲人等难度大的躲闪游戏活动。
  4)玩而不乱。“玩”是助“教”的一种手段。体育教学中应用“教”与“玩”结合的方法必须注意分寸,把握尺度,要按照教学要求和教学实际需要组织必要的“玩”,防止只玩不学的发生。
  2.4 “教”与“玩”结合的实践效果
  “教”与“玩”的结合,丰富了体育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满足了学生情趣特点和心理需求,实现了教者与学者在感情上的融合、情趣上的共鸣。因此,在体育课堂上,学生精神饱满、兴高采烈,自觉、主动地参加各种体育活动。在体育教学中,穿插一些体育游戏,吸引学生积极参加体育活动,使学生的运动量增加,达到运动负荷,促进体能的增强。“教”与“玩”的结合,为体育教学营造了一个比较自由、民主的宽松环境,赋予了学生一些独立自主的空间,在活动中培养健康的情趣,锻炼坚强的意志,促进了学生个性、气质的发展。“教”与“玩”的结合,使学生在体育教学中接触了更广阔的知识,促使学生在速度、力量、耐力、灵敏、协调等方面全面发展,同时也促进了思维、判断、记忆等方面能力的增强,为学生智力的提高创造了条件。
  3 结语
  综上所述,中学体育教学中采用“教”与“玩”结合的方法,是改善教学方法,提高教育质量的必然选择。教师应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继续坚持运用与完善这种教学方法,使教师教学更轻松,使学生学习更有乐趣。
  参考文献
  [1]坦纳,坦纳.学校课程史[M].崔允郭,等,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
  [2]麦克尼尔.课程导论[M].谢登斌,陈振中,等,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158.
  (作者单位:江西省萍乡市第九中学)
其他文献
传统的阅读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教师将“预设”好的问题灌输给学生,使学生完全处于一种被动的接受状态。久而久之,学生的个性被泯灭了,创造的天赋被扼杀了,使阅读教学走向极端化。为此,《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阅读教学要体现“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充分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那么,在阅读教学中如何才能让学生成为真
虽然我国经济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是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依然没有得到彻底解决。以往的研究多集中于拓宽就业渠道、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而淡化了对大学生就业观
【摘要】新时代高校学生信访有信访学生主体变化大、信访手段现代化、渠道多元化、信访事项专业化具体化等特点;高校信访应坚持立德树人、以学生为本,坚持真诚接待、以理服人,坚持宜疏不宜堵的原则,坚持问题解决与思想教育结合等工作原则;通过畅通信访渠道,密切关注、倾听呼声,及时反馈、加强督察督办,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建章立制、增强长效机制等措施提高学生信访工作的效果。  【关键词】高校信访;学生信访;高校管理
“十九大”报告提出了“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号召,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医疗改革的不断深入,医院管理日益科学化、精细化,但是档案管理在医院管理过程中往往受重视程度不够,使得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关乎人民的生命安全,关系到人民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任何威胁到人民群众安全的危险都应该彻底消灭,任何阻碍社会发展和经济增长的因素都应该排除。为了提升我国建
在教学和工作实践中,我总结出一些机房维护的经验,现从以下几方面和大家分享。    一、保持机房良好的环境卫生    学校机房的卫生状况直接影响着师生特别是学生的健康和机器的正常运行。但是,机房的卫生很难保持干净,总有部分学生不予以配合,随着机箱内灰尘、垃圾的增多,机器开始出现种种毛病.要解决这样的问题,首先,要经常打扫。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机房的干净.一个普通的高中计算机房一般放置50-60台电脑,一
摘要 自实施新课程改革以来,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提倡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充分发挥网络、媒体等课程资源优势作用,加强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这是教育现代化的具体体现,也是落实新课程理念的一个重要体现。  关键词 网络资源;数学;阅读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2)31-0042-02  在新的初中数学教材中,编入好多阅读材料
从加快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视角,针对粮食生产过程质量管控极其困难和粮食"三品一标"产品标准公信力严重缺乏等诸问题,基于江苏省三河农场实证案例,突破传统粮食生产经营模
推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那么,信息技术在与课程进行整合的过程中,究竟扮演了何种角色呢?现从以下四方面入手加以分析。  一、信息技术是新兴的课程  作为一门专门的学科开设,信息技术是一种文化,是学生学习的对象。然而,与原先的计算机学科不同,信息技术课程并不仅仅是简单地为了学习信息技术本身,还要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习惯和能力。因此,同样要按照课程整合的理念,有意识地开展信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企业的不断变革,企业档案资料越来越多,档案载体也越来越多样化,亟须档案管理人员认清企业档案管理发展趋势,做好应对准备,以更好地做好企业档案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