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国家电力体系的迅速发展,国家电网正在以一种迅猛的速度覆盖全国各地,特高压电网所相关的电网带电作业也正在发展,诸如带电作业的安全距离、带电作业的工具、1000KV特高压带电作业、配电线路带电作业等问题正在逐步的加深与加强。这方面的问题正在困扰着国家高压电网的发展趋势,并提出了带电作业中的很多相关问题,本文拟针对这些带电作业所出现的问题展开研究、探讨。
【关键词】输配电线路、带电作业、技术研究与发展
目前,国家电网已经基本铺设完成,个别地区因地理原因没有铺设,但国家电网基本上已经覆盖了全国各地,在输配电线路的维修与维护方面,带电作业已成了一个必不可少的维修途径,输配电线路的检测、检修和改造工程,都有带电作业的影子出现,近年来, 随着500kV 交流紧凑型线路、500kV 同塔多回线路、750kV 交流输电线路的相继投运, 特别是 1000kV交流输电线路和±800kV直流输电线路的开工建设,输配电线路的带电作业又迎来了诸多的问题,例如:特高压线路的维修问题、带电作业人员的安全问题等,这些都需要制定严谨的计划,并且对于维修工具,安全防护工具的要求也极为严格。随着对用电可靠性、安全性的要求不断地提高,带电作业迎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一、国内外带底座也的发展概况
(一)国外带电作业的发展概况
1.俄罗斯带电作业发展。上世纪30年代,俄罗斯就已经开始尝试第一次为输电线路进行带电作业,到了40年代,俄罗斯的第一本带电作业的操作过程通过了审定并且装订成册。50年代中期,俄罗斯已经有85%的输配电线路是在带电作业的情况下进行维修与维护的,而当时的电力系统铺设路线,仅仅普及到全国的75%的地区,其带电作业的内容包括绝缘检测、压接管电阻测量、对架空地线及拉线涂刷防腐漆等。这充分说明了在20年左右,带电作业这一新兴技术已经收到了俄罗斯当局的认可。1959年至1962年,当俄罗斯的330~750KV的输配电线路的建设后,考虑到输配电线路系统需要更高的安全性及可靠性,已经经济因素的影响,俄罗斯决定再次重视起带电作业,并为带电作业开发出了一套更为完善、合理与安全的操作方法,实现了全国范围内的带电作业。
2.美国、加拿大、英国带电作业发展。第一套木质带电作业工具始于1913年美国的俄亥俄州,第一次世界大战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间,美国因经济萧条,在各项开发中非常注重经济性,为了节约资金,与提供不间断供电,美国开始进行带电作业的研究。50年代,美国Chance公司研制出了玻璃纤维增强型合成树脂管。目前,美国所有的电力系统线路全部都是带电作业,并且有的地方还配备了直升机带电作业。加拿大于30年代开始,在220kv的线路上展开了带电作业,1959年开始在460kv的高压线路上进行带电作业,1960~1967年,加拿大成功的推出了等电位带电作业技术,并成立了相关的工作组。英国在40年代时已经开始运用带电作业技术检测绝缘子串的电压分布,1967年开始,在配电线路上进行等电位带电作业。目前,欧洲带电作业广泛应用在配电线路上,而在输电线路上相对减少,这主要是因为输电网已有较多备用设备。
3.法国、意大利、丹麦带电作业发展。1960年开始,法国成立了带電作业相关的技术委员会和带电作业试验研究所,并总结近年来的带电作业经验,主要研究课题是:(1)安全性分析:包括带电作业原理、安全规程、人员培训和监督方法;(2)作业方法:采用工具的间接作业法、戴橡胶手套的配电线路直接作业法、输电线路的等电位作业法,③工具设备:包括参数、性能的确定,各种工具的操作方法和使用范围。意大利语1962年开始带电作业,并在1967年出版了《带电作业管理规程》,并在70年代初,成立了相关技术委员会,1969年建立了带电作业中心对带电作业进行详细规划与教学。丹麦于70年代初期才开始进行带电作业,虽然起步比较晚,但是进度却很快,71年就建立了带电作业协会,对工作人员进行重点培训,分为5天的理论培训与11天的时间久了培训两部分。
(二)国内带电作业的发展概况
我国的带电作业起步于20世纪50年代初,也即是中国刚刚解放的阶段,由于当时我国的电力基础非常薄弱,设备老旧,出现问题了就要停电检修,这对于社会经济发展来说是有很大影响的。1953~1957年辽宁鞍山电业局首次对3.3~66kv的线路进行了带电作业,1957年东北电业局首次在154~220kv的输配电线路进行了不停电作业,并成功的研究除了等电位带电作业。随后,带电作业在全国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应用,从10 kV配电线路到500 kV输电线路,从检测、更换绝缘子、线夹、间隔棒等常规项目到带电升高、移位杆塔等复杂项目均有开展。在这之后,我国又对带电作业进行了专题研究,并建立了专业的工作单位,全国范围内展开了带电作业技术的发展。带电作业的发展主要包括:建立正统的带电作业专业组织机构;对带电作业制定标准工作章程;对更先进的带电作业技术及设备进行详细的研究;对新型带电作业工具进行研发;带电作业人员的重点培训。
二、带电作业的发展趋势
就目前而言,带电作业一般都是常规输配电线路的维修和维护工作。而随着国家电网的不断铺设、技术的不断进步,就有了特高压线路、紧凑型线路、超高压同塔多回线路、超高压直流线路的架设,带电作业就变得严格与谨慎了起来,对于维修技术、绝缘维修设备及维修人员的素质要求有了很大的提高。另外,随着国家经济体系的发展,电网的铺设带来了很大的经济利益,而常规维修方法的停电作业,对于经济利益的影响很大,故带电作业被广泛的应用到了各地区各线路,而且带电作业还需要向更广阔的领域,更先进的技术水平迈进。
我国的电网虽然已基本铺设完成,但由于覆盖面太广,技术水平也较发达国家落后很多,很多都是采用500KV的单向输配电线路,一旦因线路损坏时正常维修所导致的停电发生,那么这一线路上的所有用电客户,将全部停电,对社会利益造成很大的伤害,这就决定了带电作业的重要性。另外还有一大部分的老城区,直接为客户服务的配电系统,因其网络繁杂,覆盖面大,设备老旧等等原因,检测维修的工作量太大,带电作业在这些地区是非常有必要开展的。 三、带电作业用保护间隙的发展趋势
对于带电作业的安全性来讲,随着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技术相关部门的研发力度也正在加大,从之前的无保护设备带电作业,开发出了可以大大增加带电作业安全性的设备,也即带电作业保护间隙。在带电作业的工作点加装了保护间隙后,带电作业的工作人员的安全性就大大的提高了,特别是对于紧凑型线路、生涯改造线路和小塔窗线路的维修与维护,引起相间及相对地的距离较小,按常规作业方式无法满足标准和规程中规定的最小安全距离和组合间隙。在带电作业过程中,当系统过电压超过作业间隙的放电电压时,很有可能发生工作人员触电的危险,而加装了保护间隙后,设定保护间隙的放电电压低于作业间隙的放电电压, 则在过电压作用下, 保护间隙将先期放电, 从而限制了过电压的幅值,可以很好的保护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
保护间隙的设计原则为:保护间隙的放电电压应具有稳定性、重复性;保护间隙的放电电压应不受导线布置、绝缘子类型、杆塔塔型、极性效应等的影响;保护间隙应可调节, 在安装或拆卸时应增大间隙以保护装卸人员安全, 安装就位后可减小间隙到设定值;保护间隙应轻巧, 便于拆卸、安装、运输,适于野外和塔上作业, 便于作业人员操作;保护间隙应具有良好的动热稳定性, 不因放电而损坏导线、绝缘子及铁塔构件。
四、結束语
国家电网已经在全国范围内铺设开来,带电作业也有了很大的发展空间,通过对带电作业工作人员的技术、作业工具盒绝缘器具的认真审核,保证了带电作业的安全性和进度。带电作业是一种可以迅速解决输送电线路上的问题的最快捷的方式,但因其危险性大,所以有关部门必须认真检查工具的质量,这样可以保证最快速度排除麻烦的同时,又可以避免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胡毅、王力农、邵瑰玮、刘凯、张亚鹏、 750kV输电线路带电作业的试验研究[J],电网技术,2006(02)
[2]胡毅、王力农、刘凯、邵瑰玮、杨社林、张亚鹏、 750kV输电线路带电作业组合间隙的研究[J],电力设备,2006(01)
[3]王力农、胡毅、刘凯、郑浩、徐昱、陈燕、 500kV高海拔紧凑型线路带电作业研究[J]、 高电压技术、 2005(08)
[4]胡涛、胡毅、李景禄、龙立宏、输电线路带电作业的安全防护[J], 高电压技术, 2006(05)
作者简介:李湘阳,男,汉族,助理工程师,现在主要从事配电线路工作。
【关键词】输配电线路、带电作业、技术研究与发展
目前,国家电网已经基本铺设完成,个别地区因地理原因没有铺设,但国家电网基本上已经覆盖了全国各地,在输配电线路的维修与维护方面,带电作业已成了一个必不可少的维修途径,输配电线路的检测、检修和改造工程,都有带电作业的影子出现,近年来, 随着500kV 交流紧凑型线路、500kV 同塔多回线路、750kV 交流输电线路的相继投运, 特别是 1000kV交流输电线路和±800kV直流输电线路的开工建设,输配电线路的带电作业又迎来了诸多的问题,例如:特高压线路的维修问题、带电作业人员的安全问题等,这些都需要制定严谨的计划,并且对于维修工具,安全防护工具的要求也极为严格。随着对用电可靠性、安全性的要求不断地提高,带电作业迎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一、国内外带底座也的发展概况
(一)国外带电作业的发展概况
1.俄罗斯带电作业发展。上世纪30年代,俄罗斯就已经开始尝试第一次为输电线路进行带电作业,到了40年代,俄罗斯的第一本带电作业的操作过程通过了审定并且装订成册。50年代中期,俄罗斯已经有85%的输配电线路是在带电作业的情况下进行维修与维护的,而当时的电力系统铺设路线,仅仅普及到全国的75%的地区,其带电作业的内容包括绝缘检测、压接管电阻测量、对架空地线及拉线涂刷防腐漆等。这充分说明了在20年左右,带电作业这一新兴技术已经收到了俄罗斯当局的认可。1959年至1962年,当俄罗斯的330~750KV的输配电线路的建设后,考虑到输配电线路系统需要更高的安全性及可靠性,已经经济因素的影响,俄罗斯决定再次重视起带电作业,并为带电作业开发出了一套更为完善、合理与安全的操作方法,实现了全国范围内的带电作业。
2.美国、加拿大、英国带电作业发展。第一套木质带电作业工具始于1913年美国的俄亥俄州,第一次世界大战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间,美国因经济萧条,在各项开发中非常注重经济性,为了节约资金,与提供不间断供电,美国开始进行带电作业的研究。50年代,美国Chance公司研制出了玻璃纤维增强型合成树脂管。目前,美国所有的电力系统线路全部都是带电作业,并且有的地方还配备了直升机带电作业。加拿大于30年代开始,在220kv的线路上展开了带电作业,1959年开始在460kv的高压线路上进行带电作业,1960~1967年,加拿大成功的推出了等电位带电作业技术,并成立了相关的工作组。英国在40年代时已经开始运用带电作业技术检测绝缘子串的电压分布,1967年开始,在配电线路上进行等电位带电作业。目前,欧洲带电作业广泛应用在配电线路上,而在输电线路上相对减少,这主要是因为输电网已有较多备用设备。
3.法国、意大利、丹麦带电作业发展。1960年开始,法国成立了带電作业相关的技术委员会和带电作业试验研究所,并总结近年来的带电作业经验,主要研究课题是:(1)安全性分析:包括带电作业原理、安全规程、人员培训和监督方法;(2)作业方法:采用工具的间接作业法、戴橡胶手套的配电线路直接作业法、输电线路的等电位作业法,③工具设备:包括参数、性能的确定,各种工具的操作方法和使用范围。意大利语1962年开始带电作业,并在1967年出版了《带电作业管理规程》,并在70年代初,成立了相关技术委员会,1969年建立了带电作业中心对带电作业进行详细规划与教学。丹麦于70年代初期才开始进行带电作业,虽然起步比较晚,但是进度却很快,71年就建立了带电作业协会,对工作人员进行重点培训,分为5天的理论培训与11天的时间久了培训两部分。
(二)国内带电作业的发展概况
我国的带电作业起步于20世纪50年代初,也即是中国刚刚解放的阶段,由于当时我国的电力基础非常薄弱,设备老旧,出现问题了就要停电检修,这对于社会经济发展来说是有很大影响的。1953~1957年辽宁鞍山电业局首次对3.3~66kv的线路进行了带电作业,1957年东北电业局首次在154~220kv的输配电线路进行了不停电作业,并成功的研究除了等电位带电作业。随后,带电作业在全国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应用,从10 kV配电线路到500 kV输电线路,从检测、更换绝缘子、线夹、间隔棒等常规项目到带电升高、移位杆塔等复杂项目均有开展。在这之后,我国又对带电作业进行了专题研究,并建立了专业的工作单位,全国范围内展开了带电作业技术的发展。带电作业的发展主要包括:建立正统的带电作业专业组织机构;对带电作业制定标准工作章程;对更先进的带电作业技术及设备进行详细的研究;对新型带电作业工具进行研发;带电作业人员的重点培训。
二、带电作业的发展趋势
就目前而言,带电作业一般都是常规输配电线路的维修和维护工作。而随着国家电网的不断铺设、技术的不断进步,就有了特高压线路、紧凑型线路、超高压同塔多回线路、超高压直流线路的架设,带电作业就变得严格与谨慎了起来,对于维修技术、绝缘维修设备及维修人员的素质要求有了很大的提高。另外,随着国家经济体系的发展,电网的铺设带来了很大的经济利益,而常规维修方法的停电作业,对于经济利益的影响很大,故带电作业被广泛的应用到了各地区各线路,而且带电作业还需要向更广阔的领域,更先进的技术水平迈进。
我国的电网虽然已基本铺设完成,但由于覆盖面太广,技术水平也较发达国家落后很多,很多都是采用500KV的单向输配电线路,一旦因线路损坏时正常维修所导致的停电发生,那么这一线路上的所有用电客户,将全部停电,对社会利益造成很大的伤害,这就决定了带电作业的重要性。另外还有一大部分的老城区,直接为客户服务的配电系统,因其网络繁杂,覆盖面大,设备老旧等等原因,检测维修的工作量太大,带电作业在这些地区是非常有必要开展的。 三、带电作业用保护间隙的发展趋势
对于带电作业的安全性来讲,随着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技术相关部门的研发力度也正在加大,从之前的无保护设备带电作业,开发出了可以大大增加带电作业安全性的设备,也即带电作业保护间隙。在带电作业的工作点加装了保护间隙后,带电作业的工作人员的安全性就大大的提高了,特别是对于紧凑型线路、生涯改造线路和小塔窗线路的维修与维护,引起相间及相对地的距离较小,按常规作业方式无法满足标准和规程中规定的最小安全距离和组合间隙。在带电作业过程中,当系统过电压超过作业间隙的放电电压时,很有可能发生工作人员触电的危险,而加装了保护间隙后,设定保护间隙的放电电压低于作业间隙的放电电压, 则在过电压作用下, 保护间隙将先期放电, 从而限制了过电压的幅值,可以很好的保护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
保护间隙的设计原则为:保护间隙的放电电压应具有稳定性、重复性;保护间隙的放电电压应不受导线布置、绝缘子类型、杆塔塔型、极性效应等的影响;保护间隙应可调节, 在安装或拆卸时应增大间隙以保护装卸人员安全, 安装就位后可减小间隙到设定值;保护间隙应轻巧, 便于拆卸、安装、运输,适于野外和塔上作业, 便于作业人员操作;保护间隙应具有良好的动热稳定性, 不因放电而损坏导线、绝缘子及铁塔构件。
四、結束语
国家电网已经在全国范围内铺设开来,带电作业也有了很大的发展空间,通过对带电作业工作人员的技术、作业工具盒绝缘器具的认真审核,保证了带电作业的安全性和进度。带电作业是一种可以迅速解决输送电线路上的问题的最快捷的方式,但因其危险性大,所以有关部门必须认真检查工具的质量,这样可以保证最快速度排除麻烦的同时,又可以避免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胡毅、王力农、邵瑰玮、刘凯、张亚鹏、 750kV输电线路带电作业的试验研究[J],电网技术,2006(02)
[2]胡毅、王力农、刘凯、邵瑰玮、杨社林、张亚鹏、 750kV输电线路带电作业组合间隙的研究[J],电力设备,2006(01)
[3]王力农、胡毅、刘凯、郑浩、徐昱、陈燕、 500kV高海拔紧凑型线路带电作业研究[J]、 高电压技术、 2005(08)
[4]胡涛、胡毅、李景禄、龙立宏、输电线路带电作业的安全防护[J], 高电压技术, 2006(05)
作者简介:李湘阳,男,汉族,助理工程师,现在主要从事配电线路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