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年都防晒,每年都晒黑?
是你的防晒产品选得不够好,还是根本对防晒功课认识不足?
看看我们手臂内侧肌肤的色泽和紧致度,再看看脸部的斑点、干纹和轻微,松弛,紫外线带给肌肤的伤害就一目了然了。什么?“只要有搽防晒霜不就OK了?”如果你这样想,我只能说你对防晒真的太疏忽了……
快让《美颜志》细细告诉你真正有效的防晒秘密,从方法到产品到细节,让你掌握全新的防晒理念、远离错误的防晒传统观念,真正成为防晒达人!
你已经知道但不一定做到的防晒功课
每天都要涂防晒霜。
阴天、室内也需要防晒。
不能只顾脸,全身都要防晒。
你可能还不知道的防晒秘密
不是有搽防晒产品就ok你的防晒观念可能出错了。
搽多少防晒产品才够用?
不同肤质有不同的防晒方法。
和牛尔聊聊防晒经
大家都知道要防晒,但是否都有正确的防晒观念呢?例如你可能知道晴天出门时要涂上防晒霜,但是阴天、雨天呢?甚至在家里呢?
牛尔老师在此正告各位爱美的HH,无论何时都必须防晒,就算是呆在家里紫外线还是会透过玻璃窗进来,因此除非你家是密室,否则都要防晒。以下是牛尔老师专门提醒大家注意的防晒知识点,要漂亮就赶紧学起来吧!
牛尔老师说
如果忽略了防晒,无论你做什么保养,肌肤仍会出现皱纹、干燥、毛孔粗大、青春痘等问题。世界上防晒工作做得最好的人是谁呢?是小龙女。因为她住在终年不见天日的古墓里,所以皮肤才那么好,和比她小好几岁的杨过站在一起也不显老。
肌肤越白越怕晒
很多女孩子觉得皮肤白才漂亮,但越白的肌肤往往越脆弱,也较容易老化。人之所以会晒黑是因为人体内有黑色素,而黑色素是为了保护皮肤不被紫外线再次伤害而存在的,因此肤色愈黑的人肌肤防御力愈强,不太容易被晒伤。
用美白品的MM更要加强防晒
很多女生喜欢用各种酸类保养品来美白,但要注意,这些美白产品会促进肌肤新陈代谢,并促使黑色素退化,如此来,肌肤易变得脆弱且更易晒伤,相对地防晒产品也要用得更多。
不要完全依赖SPF
有点保养概念的MM们都知道SPF就是防止晒伤的系数,防晒系数越高,防晒时间越长。但皮肤并非木头,出油、出汗、沾水等各种情形都可能让防晒品脱落,缩短保护时效,因此不可完全依赖SPF系数,补搽才是王道。
准妈妈注意
如果你是准妈妈,请注意:据统计有1/4准妈妈因没作好防晒功课而使脸上的孕斑久久无法淡化而成为“黄脸婆”。因此准妈妈们定要并做好完备的防晒工作。
防晒霜涂多少才算数
女生们可能很少意识到这样一个事实:你平时搽的防晒霜量不够!
想达到防晒的效果,每平方厘米肌肤需要搽2毫克防晒乳液。让我们用以下方法计算看一下自己平时搽防晒霜的量是否达标:
1 在一张白纸上倒出你平时搽的防晒霜量,然后称重量(据统计一般人用量多在0.4~0.5g左右)。
2 用软尺量 下自己脸部最宽部分的宽度和长度,再用宽度×长度计算出脸部肌肤面积。
3 用乳液重量除以脸部肌肤面积即可得出平均每平方厘米皮肤使用了多少克防晒霜。





防晒效果可以叠加吗?
我们平时所用的保养品如乳液或粉底等很多都有SPF值,如果我们将这些产品叠搽在脸上,就等于SPF值的相加吗?
这种算法是完全错误的!其实防晒产品不管搽多少层,防晒系数都不会相加或相乘。这里给大家几个建议:
如果要搽好几层有防晒指数的产品,就定要选择清爽型的防晒乳液:
如果只搽一层防晒品,就定要选择高系数的防晒品:
如果你出汗多,可能会将已经搽好的防晒产品冲掉,因此要选择防水性的防晒乳液。
干肌VS油肌完美防晒计划
清爽防晒人人爱!好在现在防晒品科技精进,以前会搽到全脸泛白、闻起来又有怪味的防晒品,现在已经很少见了。
不过,干性肌与油性肌因为肤质特性不同,想要清爽防晒,还得从挑选防晒品成分与质地着手,加上调整日常保养步骤,从而维持清爽一整天。
防晒基本常识,再次复习
防晒成分的防晒原理有两种,化学性和物理性。化学性防晒成分可以吸收紫外线,转化成热能散出;物理性防晒成分则能“散射”紫外线。现在防晒品几乎都是混合两者来发挥最大防护效果。
肌肤偏干、容易敏感的人:医生建议用以物理性防晒成分为主的防晒品(因为成分是无机物,只会停在表皮,不会渗入肌肤),最好有英文标识:Hypoallergenie(低敏感性),表示连儿童都可以用。
油性、容易长痘痘的人:挑选时注意产品是否诉求不长粉刺,把英文标识:Non-come-dogenous(不生粉刺)记下来,购买时就认这个英文字。
干VS油,防晒大不同
For干肌
成分
干肌防晒,保湿是第一考量
肌肤偏干,选防晒品就要挑有保湿成分的,尤其是能“锁水”的油性保湿成分,如霍霍巴油、甜杏仁油、夏威夷果油等。
能补水的水性保湿成分,最常见的就是甘油(Glycerin)、丙二醇(Propylene Glyco])以及NHF天然保湿因子,现在最红的透明质酸(玻尿酸)也很值得推荐。
质地
霜型防晒品应付干燥冷气房
除了看成分,也要亲身试验才知道清爽不清爽。
O/W(oil in water水包油剂型)的防晒品,保湿力不俗,但如果肌肤非常干燥,或长时间待在空调环境,不妨改用W/O(water in oil油包水)或是wsili-cone(矽包水)剂型的防晒品,通常呈现乳霜状,保湿更持久。
For油肌
成分
油肌防晒,调节皮脂最重要
油性肌肤出油旺盛,为避免“油上加油”,成分专家建议挑选使用以矿物油等清透度较高的油脂当基剂(用来调和防晒成分的物质)的防晒品。(可在购买时询问专柜或药剂师)
有些防晒品诉求控油,配方中会加入“物理性多孔粉体”来吸油,或是采用金缕梅、海藻等植物萃取液,来调节油脂分泌。另外,锌也是热门控油成分。
质地
O/w水乳状轻度保湿
购买防晒品时,可以抹一点在手臂上,如果会流动、呈现半透明水状,表示属于O/W型,触感水嫩清新,轻度保湿力对油性肌肤来说恰到好处。在油脂分泌相对较高的夏季,无论是干肌或油肌都可以使用o/w剂型的防晒品,涂抹触感水水的,能保持清爽。
防晒大事件,破除10大迷思
虽然大家都知道防晒的重要性,但还是有人会长期不自觉地用错产品,反而让黑色素有机可乘,老化提早报到。因此,做防晒之前,请先检视一下自己的防晒知识是否正确,并牢 记以下的防晒10大常见迷思,随时提醒自己,就能拥有不晒黑、不晒伤的健康肌肤!
迷思1 搽了隔离霜之后就可以不用搽防晒品了?
《美颜志》正解:不一定,首先耍弄清楚两者的差异。
隔离霜定义比较广,具有平滑肌肤、润色、防护、修饰等作用,而防晒品则具有防御紫外线UVB/UvA以及防水、抗汗的作用。目前商家为了体恤HH们,通常会将两者的功能加以整合,但《美颜志》建议大家在选择时要视你所处的环境来决定是只要用隔离霜就好,还是要再加上防晒品。如果你的隔离产品不具备抗水、抗汗的功效,建议你再使用防晒品,以切实保护肌肤。
迷思2 防晒产品涂得越厚,防晒效果越好? 《美颜志》正解:不尽然喔!虽然防晒品的使用量一定要足够,但涂得过厚反而会弄巧成拙,致使肌肤透不过气来,粉刺、痘痘自然会跟着冒出来。
涂抹防晒品最适当的量是在肌肤上达到0.1Mm的厚度,但若从事户外活动、需要长时间暴晒在阳光下时,除了量要足够之外,每隔40~80分钟还应补搽,以免防御效果打折扣。
迷思3 身体防晒和脸部防晒产品可以互用吗?
《美颜志》正解:不能!有些身体防晒品使用的防晒成分可能刺激脸部肌肤,建议分开使用比较恰当。不过目前有些品牌兼顾了便利性与安全性,推出的脸部与身体合用的防晒单品,就是不错的省事选择。
迷思4 眼唇不需要特别防晒吧?
《美颜志》正解:大错特错!眼唇四周肌肤薄且脆弱,更需要特别保护才对。注意眼部防晒产品最好要选择质地滋润且不油腻、易于被肌肤吸收,并有修护效用的产品。
迷思5 防晒系数SPF、PA数字越大越好?
《美颜志》正解:错!虽然防晒系数越高对肌肤的保护性越高,但还是要视自己所处的环境以及从事的活动来挑选防晒系数。防晒系数选择适当才能让肌肤感觉清爽无负担,过高的系数反而会增加肌肤负担,因此与其强调SPF高低,还不如定时勤补搽。
迷思6 今年的防晒品没用完想留到明年继续用?
《美颜志》正解:千万不可!防晒产品只要打开了,最好在3个月内就用完,因为每次开瓶时,空气、温度都可能造成产品品质的变化。另外建议每个人应针对不同场所、不同季节,选择不同系数的防晒品,切勿有“瓶防晒品用一整年”的错误观念。
迷思7 防晒品不像彩妆,不需要卸妆?
《美颜志》正解:错!防晒品是涂抹在肌肤外层的一层防护产品,当然需要卸妆了,而且防晒成分有些可能是防水、防油的,用般洗面乳无法彻底洗净,因此更需要用卸妆品卸除。
迷思8 防晒品的防水、防汗性能没有时限?
《美颜志》正解:错!标示上如注明WATER RESISTANT的,则表示能在水中维持40分钟的防护效果,VERY WATER RESISTANT则是指能在水中维持长达80分钟的防护效果。此外可拿杯清水做测试,将防晒品滴入水中,越不能与水融合的,就代表防水、防汗效果越好。
迷思9 亚洲人较不容易晒出斑点?
《美颜志》正解:错!由于受地形、气候的影响,亚洲区域紫外线A的伤害远大于其他区域,加上亚洲人的体质属于黑色素数量多、代谢慢的类型,很容易造成黑色素分布不均匀、色素沉淀现象,这时小斑点就产生了。
迷思10 云层是紫外线的最佳杀手?
《美颜志》正解:错!云层对紫外线几乎没有任何隔离作用,90%的紫外线都能穿透云层,而只有昏暗而厚实的云雨层才能阻隔部分紫外线。
是你的防晒产品选得不够好,还是根本对防晒功课认识不足?
看看我们手臂内侧肌肤的色泽和紧致度,再看看脸部的斑点、干纹和轻微,松弛,紫外线带给肌肤的伤害就一目了然了。什么?“只要有搽防晒霜不就OK了?”如果你这样想,我只能说你对防晒真的太疏忽了……
快让《美颜志》细细告诉你真正有效的防晒秘密,从方法到产品到细节,让你掌握全新的防晒理念、远离错误的防晒传统观念,真正成为防晒达人!
你已经知道但不一定做到的防晒功课
每天都要涂防晒霜。
阴天、室内也需要防晒。
不能只顾脸,全身都要防晒。
你可能还不知道的防晒秘密
不是有搽防晒产品就ok你的防晒观念可能出错了。
搽多少防晒产品才够用?
不同肤质有不同的防晒方法。
和牛尔聊聊防晒经
大家都知道要防晒,但是否都有正确的防晒观念呢?例如你可能知道晴天出门时要涂上防晒霜,但是阴天、雨天呢?甚至在家里呢?
牛尔老师在此正告各位爱美的HH,无论何时都必须防晒,就算是呆在家里紫外线还是会透过玻璃窗进来,因此除非你家是密室,否则都要防晒。以下是牛尔老师专门提醒大家注意的防晒知识点,要漂亮就赶紧学起来吧!
牛尔老师说
如果忽略了防晒,无论你做什么保养,肌肤仍会出现皱纹、干燥、毛孔粗大、青春痘等问题。世界上防晒工作做得最好的人是谁呢?是小龙女。因为她住在终年不见天日的古墓里,所以皮肤才那么好,和比她小好几岁的杨过站在一起也不显老。
肌肤越白越怕晒
很多女孩子觉得皮肤白才漂亮,但越白的肌肤往往越脆弱,也较容易老化。人之所以会晒黑是因为人体内有黑色素,而黑色素是为了保护皮肤不被紫外线再次伤害而存在的,因此肤色愈黑的人肌肤防御力愈强,不太容易被晒伤。
用美白品的MM更要加强防晒
很多女生喜欢用各种酸类保养品来美白,但要注意,这些美白产品会促进肌肤新陈代谢,并促使黑色素退化,如此来,肌肤易变得脆弱且更易晒伤,相对地防晒产品也要用得更多。
不要完全依赖SPF
有点保养概念的MM们都知道SPF就是防止晒伤的系数,防晒系数越高,防晒时间越长。但皮肤并非木头,出油、出汗、沾水等各种情形都可能让防晒品脱落,缩短保护时效,因此不可完全依赖SPF系数,补搽才是王道。
准妈妈注意
如果你是准妈妈,请注意:据统计有1/4准妈妈因没作好防晒功课而使脸上的孕斑久久无法淡化而成为“黄脸婆”。因此准妈妈们定要并做好完备的防晒工作。
防晒霜涂多少才算数
女生们可能很少意识到这样一个事实:你平时搽的防晒霜量不够!
想达到防晒的效果,每平方厘米肌肤需要搽2毫克防晒乳液。让我们用以下方法计算看一下自己平时搽防晒霜的量是否达标:
1 在一张白纸上倒出你平时搽的防晒霜量,然后称重量(据统计一般人用量多在0.4~0.5g左右)。
2 用软尺量 下自己脸部最宽部分的宽度和长度,再用宽度×长度计算出脸部肌肤面积。
3 用乳液重量除以脸部肌肤面积即可得出平均每平方厘米皮肤使用了多少克防晒霜。





防晒效果可以叠加吗?
我们平时所用的保养品如乳液或粉底等很多都有SPF值,如果我们将这些产品叠搽在脸上,就等于SPF值的相加吗?
这种算法是完全错误的!其实防晒产品不管搽多少层,防晒系数都不会相加或相乘。这里给大家几个建议:
如果要搽好几层有防晒指数的产品,就定要选择清爽型的防晒乳液:
如果只搽一层防晒品,就定要选择高系数的防晒品:
如果你出汗多,可能会将已经搽好的防晒产品冲掉,因此要选择防水性的防晒乳液。
干肌VS油肌完美防晒计划
清爽防晒人人爱!好在现在防晒品科技精进,以前会搽到全脸泛白、闻起来又有怪味的防晒品,现在已经很少见了。
不过,干性肌与油性肌因为肤质特性不同,想要清爽防晒,还得从挑选防晒品成分与质地着手,加上调整日常保养步骤,从而维持清爽一整天。
防晒基本常识,再次复习
防晒成分的防晒原理有两种,化学性和物理性。化学性防晒成分可以吸收紫外线,转化成热能散出;物理性防晒成分则能“散射”紫外线。现在防晒品几乎都是混合两者来发挥最大防护效果。
肌肤偏干、容易敏感的人:医生建议用以物理性防晒成分为主的防晒品(因为成分是无机物,只会停在表皮,不会渗入肌肤),最好有英文标识:Hypoallergenie(低敏感性),表示连儿童都可以用。
油性、容易长痘痘的人:挑选时注意产品是否诉求不长粉刺,把英文标识:Non-come-dogenous(不生粉刺)记下来,购买时就认这个英文字。
干VS油,防晒大不同
For干肌
成分
干肌防晒,保湿是第一考量
肌肤偏干,选防晒品就要挑有保湿成分的,尤其是能“锁水”的油性保湿成分,如霍霍巴油、甜杏仁油、夏威夷果油等。
能补水的水性保湿成分,最常见的就是甘油(Glycerin)、丙二醇(Propylene Glyco])以及NHF天然保湿因子,现在最红的透明质酸(玻尿酸)也很值得推荐。
质地
霜型防晒品应付干燥冷气房
除了看成分,也要亲身试验才知道清爽不清爽。
O/W(oil in water水包油剂型)的防晒品,保湿力不俗,但如果肌肤非常干燥,或长时间待在空调环境,不妨改用W/O(water in oil油包水)或是wsili-cone(矽包水)剂型的防晒品,通常呈现乳霜状,保湿更持久。
For油肌
成分
油肌防晒,调节皮脂最重要
油性肌肤出油旺盛,为避免“油上加油”,成分专家建议挑选使用以矿物油等清透度较高的油脂当基剂(用来调和防晒成分的物质)的防晒品。(可在购买时询问专柜或药剂师)
有些防晒品诉求控油,配方中会加入“物理性多孔粉体”来吸油,或是采用金缕梅、海藻等植物萃取液,来调节油脂分泌。另外,锌也是热门控油成分。
质地
O/w水乳状轻度保湿
购买防晒品时,可以抹一点在手臂上,如果会流动、呈现半透明水状,表示属于O/W型,触感水嫩清新,轻度保湿力对油性肌肤来说恰到好处。在油脂分泌相对较高的夏季,无论是干肌或油肌都可以使用o/w剂型的防晒品,涂抹触感水水的,能保持清爽。
防晒大事件,破除10大迷思
虽然大家都知道防晒的重要性,但还是有人会长期不自觉地用错产品,反而让黑色素有机可乘,老化提早报到。因此,做防晒之前,请先检视一下自己的防晒知识是否正确,并牢 记以下的防晒10大常见迷思,随时提醒自己,就能拥有不晒黑、不晒伤的健康肌肤!
迷思1 搽了隔离霜之后就可以不用搽防晒品了?
《美颜志》正解:不一定,首先耍弄清楚两者的差异。
隔离霜定义比较广,具有平滑肌肤、润色、防护、修饰等作用,而防晒品则具有防御紫外线UVB/UvA以及防水、抗汗的作用。目前商家为了体恤HH们,通常会将两者的功能加以整合,但《美颜志》建议大家在选择时要视你所处的环境来决定是只要用隔离霜就好,还是要再加上防晒品。如果你的隔离产品不具备抗水、抗汗的功效,建议你再使用防晒品,以切实保护肌肤。
迷思2 防晒产品涂得越厚,防晒效果越好? 《美颜志》正解:不尽然喔!虽然防晒品的使用量一定要足够,但涂得过厚反而会弄巧成拙,致使肌肤透不过气来,粉刺、痘痘自然会跟着冒出来。
涂抹防晒品最适当的量是在肌肤上达到0.1Mm的厚度,但若从事户外活动、需要长时间暴晒在阳光下时,除了量要足够之外,每隔40~80分钟还应补搽,以免防御效果打折扣。
迷思3 身体防晒和脸部防晒产品可以互用吗?
《美颜志》正解:不能!有些身体防晒品使用的防晒成分可能刺激脸部肌肤,建议分开使用比较恰当。不过目前有些品牌兼顾了便利性与安全性,推出的脸部与身体合用的防晒单品,就是不错的省事选择。
迷思4 眼唇不需要特别防晒吧?
《美颜志》正解:大错特错!眼唇四周肌肤薄且脆弱,更需要特别保护才对。注意眼部防晒产品最好要选择质地滋润且不油腻、易于被肌肤吸收,并有修护效用的产品。
迷思5 防晒系数SPF、PA数字越大越好?
《美颜志》正解:错!虽然防晒系数越高对肌肤的保护性越高,但还是要视自己所处的环境以及从事的活动来挑选防晒系数。防晒系数选择适当才能让肌肤感觉清爽无负担,过高的系数反而会增加肌肤负担,因此与其强调SPF高低,还不如定时勤补搽。
迷思6 今年的防晒品没用完想留到明年继续用?
《美颜志》正解:千万不可!防晒产品只要打开了,最好在3个月内就用完,因为每次开瓶时,空气、温度都可能造成产品品质的变化。另外建议每个人应针对不同场所、不同季节,选择不同系数的防晒品,切勿有“瓶防晒品用一整年”的错误观念。
迷思7 防晒品不像彩妆,不需要卸妆?
《美颜志》正解:错!防晒品是涂抹在肌肤外层的一层防护产品,当然需要卸妆了,而且防晒成分有些可能是防水、防油的,用般洗面乳无法彻底洗净,因此更需要用卸妆品卸除。
迷思8 防晒品的防水、防汗性能没有时限?
《美颜志》正解:错!标示上如注明WATER RESISTANT的,则表示能在水中维持40分钟的防护效果,VERY WATER RESISTANT则是指能在水中维持长达80分钟的防护效果。此外可拿杯清水做测试,将防晒品滴入水中,越不能与水融合的,就代表防水、防汗效果越好。
迷思9 亚洲人较不容易晒出斑点?
《美颜志》正解:错!由于受地形、气候的影响,亚洲区域紫外线A的伤害远大于其他区域,加上亚洲人的体质属于黑色素数量多、代谢慢的类型,很容易造成黑色素分布不均匀、色素沉淀现象,这时小斑点就产生了。
迷思10 云层是紫外线的最佳杀手?
《美颜志》正解:错!云层对紫外线几乎没有任何隔离作用,90%的紫外线都能穿透云层,而只有昏暗而厚实的云雨层才能阻隔部分紫外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