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是学前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自身素质提高的内容,而且也是未来从事幼儿教育工作必不可少的职业技能。该课程的学习效率直接关系着学习的成功与否,本身学前教育具有特殊性,舞蹈教学出现了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现象。所以,在实际教学中如何强化专业技能、强化实践以及如何与现代教学手段相结合,推动舞蹈教学积极向上的发展,借以找出学前教育专业中舞蹈教学发展的正确方向。本文通过对学前教育专业中舞蹈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的前提下,阐释了舞蹈教学的重要性,并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提出舞蹈课程改革的思路和策略。
关键词:学前教育;舞蹈教学;藏羌舞蹈元素;改革
中图分类号:G6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115(2014)07-284-1
一、民族地区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的现状
笔者结合工作实践,对本校的学前教育学生进行调查,发现学前教育专业中舞蹈教学的对象水平参差不齐,不同于专业舞蹈院校的学生,学前教育专业招收的大部分学生都没有舞蹈基础,没有接受过专门的舞蹈基础培训,而长期生活在民族地区学生问受环境的影响,会一些简单的锅庄舞。跳什么舞蹈都很随意。相对而言,在接受舞蹈教学相关课程内容方面存在很大的难度。要想在学校这几年完全掌握舞蹈知识和技能就显得不太现实。
二、藏羌舞蹈的民族特色
(一)藏羌舞蹈的发源
敦煌156号洞窟的一面石壁上,绘有名为“张仪潮出行图”“宋国夫人出行图”的晚唐壁画,其上出现了联臂踏歌,围圈起舞的舞者形象。这种长袖飘飘,绕圆而舞的舞蹈就是今天称之为“锅庄”的歌舞艺术形式。一般来说,在雅鲁藏布江流域,把这种圆圈舞称之为“歌谐”;在康巴藏区,称之为“锅庄”;在安多藏区,称之为“俄卓”;在嘉绒藏区,称之为“达嘎”;而在尔玛羌区,则称之为“莎朗”。“锅庄”,是因最早多在房屋内火塘边或围绕着火塘的地方唱歌跳舞而得其名。阿坝“藏羌锅庄”是一种无伴奏的集体圆圈歌舞,常见于广大农村的大门口、大广场、火塘边和打麦场上。跳锅庄时,一般分甲乙两队,大家拉手成圈,男半圈女半圈,臂连着臂,跟着领舞,且歌且舞,顿地为节,由左而右,分班唱和,此起彼落。藏羌锅庄比起其他民族舞蹈或者西方的国标舞来,舞步相对简单,身体的活动性要较强。只要大胆地伸开手臂,迈开步子,充分地展示内心的激情,就能跳出地道的锅庄。
(二)藏羌舞蹈的基本元素
藏羌族舞蹈的五大元素:“颤”“开”“顺”“左”“绕”,构成了它区别于其他兄弟民族舞蹈的美学概念。藏羌族舞蹈的步伐十分丰富,从脚部动作上可概括为“蹭”“拖”“踏”“蹉”“点”“掖”“踹”“刨”“踢”“吸”“跨”“扭”等12种基本步伐。如常用的一些基本步伐有:平步、拖步、三步一撩、二步踢撩、单靠步、连靠步、长靠步等藏羌族舞蹈的手势,可归纳成“拉”“悠”“甩”“绕”“推”“升”“扬”7种变化。弦子是属于藏族里面的慢板,节奏是向上的,而身体是慢起慢下。藏族、羌族普遍信仰万物有灵和崇拜祖先的原始宗教,他们在祭祀时以舞蹈娱神。在各种类型的祭祀舞蹈中又都以巫为组织者和领导者,因此统归为巫舞。巫舞约有以下几种形式:跳皮鼓或称羊皮鼓。
三、如何将藏羌舞蹈元素融入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中
(一)注重实用性、基础性,以藏羌舞蹈元素结合实际改进教学
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是以向学生进行美育,提高学生舞蹈素养,掌握幼儿舞蹈教育技能为目的。在内容设置上,为了体现民族地区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有针对性地抓住隐形课程,弥补课时的不足,进而突出民族地区的特色。如在舞蹈课上幼儿舞蹈是重点,藏羌舞蹈为特色两手一起抓。从一入校开始学习藏羌舞蹈锅庄,以班级为单位进行比赛,以学生教学生的方式普及到每个人都会跳民族地区特色锅庄舞。营造良好学习环境氛围,提高学生学习热情。
(二)将藏羌舞蹈元素以学校和幼儿园结合为主线,优化舞蹈课程
学前教育专业的目标指向的是幼儿园教育。我们与融园模式为特色,了解他们的需求,以此建设课程体系,优化课程设置,改革教学内容,把学生综合实践教学与就业紧密结合起来。在此基础上,本着“互利互惠,相互参与”的原则,从中选择方便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多家幼儿园,建立起了校外实训基地,有计划地开展综合实践教学。
四、结语
学前教育作为国家发展规划中的一项重要战略。其舞蹈教学的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和意义,因此对于舞蹈教学的探索是有必要的,相信在广大学前教育舞蹈教育教学工作者的努力下,舞蹈教学必将开拓创新,不断发展。要教育培养出与社会相适应的高素质人才,学前教育课程设置是关键,科学的课程设置将培养出有价值、高质量的社会人才。在实际教学中强化专业技能、强化实践以及与现代教学手段相结合,将不断推动舞蹈教学积极向上发展。因此,我们要不断加深在学前教育舞蹈教学方面的改革的研究和探索,为学前教育的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巩庆华.学前教育专业中音乐教学的改革与研究[J].音乐大观,2013,(03).
[2]王一茹.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幼儿歌曲弹唱能力建设[J].音乐大观,2013,(03).
[3]马力学.中国民间舞教材及教学法[M].北京:国际文化出版
公司,1988,7.
作者简介:
李红竹,四川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关键词:学前教育;舞蹈教学;藏羌舞蹈元素;改革
中图分类号:G6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115(2014)07-284-1
一、民族地区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的现状
笔者结合工作实践,对本校的学前教育学生进行调查,发现学前教育专业中舞蹈教学的对象水平参差不齐,不同于专业舞蹈院校的学生,学前教育专业招收的大部分学生都没有舞蹈基础,没有接受过专门的舞蹈基础培训,而长期生活在民族地区学生问受环境的影响,会一些简单的锅庄舞。跳什么舞蹈都很随意。相对而言,在接受舞蹈教学相关课程内容方面存在很大的难度。要想在学校这几年完全掌握舞蹈知识和技能就显得不太现实。
二、藏羌舞蹈的民族特色
(一)藏羌舞蹈的发源
敦煌156号洞窟的一面石壁上,绘有名为“张仪潮出行图”“宋国夫人出行图”的晚唐壁画,其上出现了联臂踏歌,围圈起舞的舞者形象。这种长袖飘飘,绕圆而舞的舞蹈就是今天称之为“锅庄”的歌舞艺术形式。一般来说,在雅鲁藏布江流域,把这种圆圈舞称之为“歌谐”;在康巴藏区,称之为“锅庄”;在安多藏区,称之为“俄卓”;在嘉绒藏区,称之为“达嘎”;而在尔玛羌区,则称之为“莎朗”。“锅庄”,是因最早多在房屋内火塘边或围绕着火塘的地方唱歌跳舞而得其名。阿坝“藏羌锅庄”是一种无伴奏的集体圆圈歌舞,常见于广大农村的大门口、大广场、火塘边和打麦场上。跳锅庄时,一般分甲乙两队,大家拉手成圈,男半圈女半圈,臂连着臂,跟着领舞,且歌且舞,顿地为节,由左而右,分班唱和,此起彼落。藏羌锅庄比起其他民族舞蹈或者西方的国标舞来,舞步相对简单,身体的活动性要较强。只要大胆地伸开手臂,迈开步子,充分地展示内心的激情,就能跳出地道的锅庄。
(二)藏羌舞蹈的基本元素
藏羌族舞蹈的五大元素:“颤”“开”“顺”“左”“绕”,构成了它区别于其他兄弟民族舞蹈的美学概念。藏羌族舞蹈的步伐十分丰富,从脚部动作上可概括为“蹭”“拖”“踏”“蹉”“点”“掖”“踹”“刨”“踢”“吸”“跨”“扭”等12种基本步伐。如常用的一些基本步伐有:平步、拖步、三步一撩、二步踢撩、单靠步、连靠步、长靠步等藏羌族舞蹈的手势,可归纳成“拉”“悠”“甩”“绕”“推”“升”“扬”7种变化。弦子是属于藏族里面的慢板,节奏是向上的,而身体是慢起慢下。藏族、羌族普遍信仰万物有灵和崇拜祖先的原始宗教,他们在祭祀时以舞蹈娱神。在各种类型的祭祀舞蹈中又都以巫为组织者和领导者,因此统归为巫舞。巫舞约有以下几种形式:跳皮鼓或称羊皮鼓。
三、如何将藏羌舞蹈元素融入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中
(一)注重实用性、基础性,以藏羌舞蹈元素结合实际改进教学
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是以向学生进行美育,提高学生舞蹈素养,掌握幼儿舞蹈教育技能为目的。在内容设置上,为了体现民族地区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有针对性地抓住隐形课程,弥补课时的不足,进而突出民族地区的特色。如在舞蹈课上幼儿舞蹈是重点,藏羌舞蹈为特色两手一起抓。从一入校开始学习藏羌舞蹈锅庄,以班级为单位进行比赛,以学生教学生的方式普及到每个人都会跳民族地区特色锅庄舞。营造良好学习环境氛围,提高学生学习热情。
(二)将藏羌舞蹈元素以学校和幼儿园结合为主线,优化舞蹈课程
学前教育专业的目标指向的是幼儿园教育。我们与融园模式为特色,了解他们的需求,以此建设课程体系,优化课程设置,改革教学内容,把学生综合实践教学与就业紧密结合起来。在此基础上,本着“互利互惠,相互参与”的原则,从中选择方便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多家幼儿园,建立起了校外实训基地,有计划地开展综合实践教学。
四、结语
学前教育作为国家发展规划中的一项重要战略。其舞蹈教学的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和意义,因此对于舞蹈教学的探索是有必要的,相信在广大学前教育舞蹈教育教学工作者的努力下,舞蹈教学必将开拓创新,不断发展。要教育培养出与社会相适应的高素质人才,学前教育课程设置是关键,科学的课程设置将培养出有价值、高质量的社会人才。在实际教学中强化专业技能、强化实践以及与现代教学手段相结合,将不断推动舞蹈教学积极向上发展。因此,我们要不断加深在学前教育舞蹈教学方面的改革的研究和探索,为学前教育的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巩庆华.学前教育专业中音乐教学的改革与研究[J].音乐大观,2013,(03).
[2]王一茹.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幼儿歌曲弹唱能力建设[J].音乐大观,2013,(03).
[3]马力学.中国民间舞教材及教学法[M].北京:国际文化出版
公司,1988,7.
作者简介:
李红竹,四川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