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液相色谱-串联质谱的单细胞蛋白质组学方法推动肿瘤诊断研究

来源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uhao001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单细胞蛋白组学分析能够对细胞异质性进行深层次研究,进一步推动精准医疗和肿瘤研究等领域发展。近年来,基于质谱的蛋白质组学取得重大进展,然而在单细胞水平进行蛋白质组学分析仍然面临着灵敏度挑战。目前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已成为蛋白质组学主要分析方法,由于其具有高灵敏度,高通量,高稳定性等特点,在单细胞领域得以广泛推广。近几年具有代表性的单细胞蛋白质组学方法,根据样品处理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单管技术、微流控平台、集合处理平台三类。不同的数据采集和分析方法各有优劣。单细胞蛋白质组学目前还停留在实验室研究,若能早日在临床应用,必将推动精准医疗和肿瘤学研究进步发展。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初诊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糖波动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IMT)的关系及脂肪细胞因子Betatrophin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6月至2019年12月就诊于太原市中心医院的初诊T2DM患者180例,根据颈动脉超声结果分为内中膜正常组(81例)、内中膜增厚组(60例)、斑块形成组(39例)。比较三组体测指标、糖脂代谢指标、血糖波动情况及Betatrophin水平,分析CIMT与各
目的通过计算机网格计点法定量分析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网硬蛋白纤维化强度(RFD),初步探讨其与患者预后相关性。方法观察2017年2月至2019年12月就诊于上海市同仁医院血液科的32例初发MDS患者骨髓切片,经Gomori染色后光学显微镜成像系统摄片,依据网型测微器原理建立计算机网格记点软件,对患者骨髓切片RFD进行定量分析,比较其与人工半定量法统计骨髓纤维化程度异同,Cox回归方法进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延长混合血浆纠正试验用于鉴别凝血筛选试验中APTT延长的原因——凝血因子缺乏或存在凝血抑制物。该试验有助于医生结合患者临床表现初步判断患者APTT延长异常的原因,以及针对性选择下一步实验室检查项目,所以是有重要价值的凝血试验。目前,因该试验的操作流程及结果解读暂无统一标准,实验室应用较为混乱,结果缺乏可比性,也限制了其应用和普及。本共识参考国内外相关文献,结合出凝血
目的探讨中国成人睑板腺功能障碍(MGD)与体质指数(BMI)的相关性。方法2013年5至10月,在33家医院的眼表疾病门诊收集2 419例患者资料,其中男780例(32.2%),女1 639例(67.8%),年龄18~89(46±16)岁,根据BMI将患者分为体重过低组、体重正常组、超重组和肥胖组,同时进行右眼睑板腺相关检查和评分。结果体重过低组、体重正常组、超重组和肥胖组分别为196、1 556
目的旨在建立脑脊液寡克隆区带(OCB)检测标准流程(SOP),并验证不同实验室采用该SOP检测脑脊液OCB的一致性。方法通过启动脑脊液免疫球蛋白G寡克隆区带多中心临床研究(“CNS-OCB”)形成的多中心的SOP,选择国内具有代表性的三家研究型医院神经免疫实验室,采用商业化检测自动化操作系统与OCB试剂盒,采用美国病理学会(CAP)提供的质控品及Sebia医疗诊断器械(上海)有限公司提供的质控品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