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梁启超的“自由”界说看近代中国自由主义的致思趋向

来源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nik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代中国的自由主义是在与民族主义的纠葛中产生的,其致思趋向主要表现为:其一,将自由视为一种普世价值,是任何国家都可以进步发达的原动力。其二,除了阐释其政治法律意义上的内涵,也十分强调精神的自由和伦理的解放,由此将批判儒家纲常伦理作为一个重要内容。其三,自由的含义常常是在中国传统的话语系统中得以表达,这对于当时的中国人理解和接受自由观念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其四,个人的自由往往与民族国家的独立自由并提,并力图取得某种平衡,与此相联系的理论缺陷是,对个人主体意识的论述不够突出。
其他文献
宪法是文化的结晶,也是一种重要的文化现象。宪法文化的概念涵盖了上述两层含义,是对孕育宪法原则、宪法规范和宪政制度并促使其发育、成长和发展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政治
2012年引进泰丰优3301在永定县试种,作早熟芋后稻栽培,比对照品种Ⅱ优沈98增产11.1%;作双晚栽培,比对照品种Ⅱ优沈98增产13.5%。试种结果表明,该组合适宜在永定县作晚稻栽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