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现代教育技术在中学物理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来源 :速读·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nls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现代教育技术具有化抽象为具象,提高物理知識趣味性与生动性的应用优势,对物理教育教学改革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分析了现代教育技术在物理教育教学中发挥的作用,同时探讨了有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方法,旨在为打造高效中学物理教学课堂提供一份助力,促进培养中学生物理核心素养的脚步不断加快。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中学物理;课堂教学;有效运用
  现代教育技术是一种较为先进的独立学科,对当代教育教学产生了重大影响。将现代教育技术与中学物理课堂教学充分整合,不但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该能够提升学生学习能力与培养学生物理核心素养。这集中表现在如电影、计算机、投影等现代教育技术在物理教学中的广泛应用上。
  一、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于中学物理教学中的作用
  现代教育技术主要有六点作用,第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生课堂注意力,研究表明人的注意力集中时间有限,难以长期聚焦于一件事物,现代科学技术中的电影、计算机等能够转换呈现知识的方式,以生动形象的外在表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第二,知识形象直观,中学生接受知识建立在对知识的感性认识之上,学生的感性认识来自自身生活、学习经验,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能够调动学生现存的经验,培养其新经验、新认识;第三,便于学生理解知识,使用技术手段向学生呈现形象的知识,能够帮助学生掌握知识难点,例如,物理教学中的一些定理、定律等;第四,培养学生物理技能,向学生展示物理实验过程,加上教师的讲解,学生可以快速掌握实验方法;第五,保证教学质量,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投影、计算机等将教学内容直观地呈现给学生,有助于学生加深情感认识,提高其学习积极性;第六,打造高效课堂,能够同时作用于师生,进而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在有限的时间内能够完成更多的教学任务,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能够学习到更多的知识内容,在视觉、听觉的共同作用下,能够掌握大量物理知识点。
  二、现代教育技术在中学物理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一)运用于中学物理实验教学中
  在传统物理实验教学的基础上引入现代教育技术能够增强传统实验教学的鲜活性,赋予物理实验以生机。中学物理实验受制于实验条件与实验安全,许多实验学生只能通过课本学习,无法手动操作,但是运用计算机模拟的方法进行实验就能够很好地弥补其缺陷。计算机模拟能够构建仿真实验场景,突破时空限制,让学生直观地看到实验全过程。具体来讲,运用计算机构建二维、三维动画,呈现出物理实验实际情景,能够更清晰地揭示物理实验背后所蕴含的原理;针对中学物理理解难点,例如,粒子散射、原子结构等,教师利用计算机制作粒子散射实验现象,让学生直观地观看粒子运动轨迹,再比如,学生难以理解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行规律,也可以借助计算机制作带电粒子在并不同金属板间的运行动画,辅助学生理解。
  (二)运用于中学物理概念教学中
  物理概念与定律是表达物理现象与物理流程的本质化思维,它是对物理事实的高度概括,它不但是构建物理体系的一个知识点,也是形成物理规律、建立物理公式以及优化物理理论的基础。中学物理知识中存在较多抽象、难以理解的知识,教师通过反复教学仍难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通过现代教育技术展开基于物理情景的模拟,能够真正实现物理教学的形象化、具体化,继而帮助学生突破学习难点。例如,教师在讲解“电压”与“电流”相关知识时,可以设计下述实验,将电压比作水压,将电流比作水流,运用抽水机设备,A容器与B容器,先打开抽水机,让两个容器内部液体产生压强差,再开启阀门,让水流通过水管经A容器与流向B容器。由此可见,水压促使水管中的水流动,形成水流,这也是电压生成电流的根源。学生通过个人观察更容易理解“电压”与“电流”的相关知识。该教学方法对物理现代教育技术配套设施要求不高,仅通过简单的模拟即可实现有效教学。
  (三)运用于中学物理辅助教学中
  中学物理是一门实验性科学,对现代技术应用适应性较强。物理实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与智力,学生在实验的辅助下能够更好地将物理知识运用于生活中,教师讲解“家庭电路”时,可以引入动画模拟物理情景,让学生通过视听对物理知识有更全面地感受,在情景中掌握并联电路规律。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时需要对其进行合理定位,确保其发挥教学辅助作用,不能让其取缔所有教学过程,现代教育技术无论功能多么强大均不能取代教师的作用,教师应当将现代教育技术与自身教学有机整合,遵循有序性与启发性原则,具体来讲,把握有序性原则既需要把控教学课件使用时间有需要依照教学顺利展示课件内容,例如,“总—分—总”的顺序;把握启发性原则需要结合中学物理的特征进行,物理属于偏理性学科,学生以构建概念、体系为主,秉持启发性原则需要教师灵活创设开发学生思维的问题,学生在课件的指导下进行积极、主动地思考,逐步构建出自己的知识体系。另外,教师还应当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中的“替代经验”培养学生抽线思维,帮助学生攻克难点。
  三、总结
  中学物理教学中有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具有吸引学生注意力、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辅助学生获取更加全面系统的知识等优势。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对中学物理教学发展有积极意义,与目前的教育教学发展相适应,为中学物理教学提供了新可能,它是落实素质教学要求,践行教育改革内容的主要路径。
  参考文献
  [1]朱双喜.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物理课堂教学[J].学周刊,2018(17):157-158.
  [2]姜美珍.浅谈现代教育技术在中学物理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湖南中学物理,2018,33(04):13-14.
其他文献
◆摘 要:核心素养主要关注的就是学生的语言知识,语言能力和品质,教师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要关注三维目标的落实,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来引导学生参与到语言知识的学习中,促进学生形成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实现语言素养的提高。本文主要探究了核心素养指导下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促进学生主动阅读,掌握阅读技巧,提高语言能力。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核心素养;有效策略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
◆摘 要:小学数学计算是小学生学习的难点,事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关键。作为小学数学教师,要努力探寻改进教学的方法,全面提升学生的兴趣与能力,发散学生的思维。  ◆关键词:小学;数学;计算;情境;可感;汇集  提升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开启小学生的智慧,是我努力探索的方向。我将自己如何化解小学生计算障碍的方法与思索简述于下,借以抛砖引玉。  一、用情境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
◆摘 要:简单来说,绘本应当算作“故事集”的一种,是通过文字以及图片的搭配讲故事的一种情境。小学低年级学生对于文字的理解是非常有限的,相比较来说,他们更愿意“看图”,从图片中获取知识。基于眼下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基本现状分析,我们需要进一步推进绘本阅读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有效运用,以此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并激发起对于识字、阅读以及参与语文教学活动的兴趣。下文中笔者以日常教学经验为切入点对此类问题
◆摘 要:加强初中生物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高效合理的运用信息技术教学手段,发挥其教学优势,不仅可以有效增强初中生物的教学质量,还可以在实现预期教学目标的同时,培养和提升学生的生物核心素养。本文从优化课堂结构、合理构建教学情境、科学评价以及拓展教学等四个方面的教学实践对初中生物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进行研究和分析,旨在提升初中生生物核心素养。  ◆关键词:初中生物;信息技术;核心素养  在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