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充分交流互动为基础的初中音乐教学

来源 :启迪与智慧·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such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如果教师能够充分引导学生交流互动,学生就会愿意积极地学习音乐知识,此时,教师就能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指导。教师和学生只有充分互动,教学效率才能提高。
  一、情境设计环节的交流互动
  在引导学生学习时,教师会为学生设计学习情境。过去,教师经常自己为学生讲述音乐背景,应用这样的方法,会让学生变成被动的学习客体。为了与学生进行交流互动,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以前,就要做好充分的准备,让学生能够在学习情境中与老师、同学互动。
  以引导学生学习七年级上册《友谊地久天长》为例。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以前,应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推送这一首歌曲,让学生欣赏。教师要求学生自己应用信息技术来搜集与作品有关的资讯,然后在欣赏完作品以后,写出乐评。在课堂引导环节,教师开始应用多媒体来播放这首音乐的视音频。教师要求一名学生在袅袅的音乐中,介绍这首音乐的创作背景及自己对音乐的感想。因为学生在课前已经做好充足的准备,所以学生能够与教师交流互动。学生开始描述:它是《魂断蓝桥》的主题曲,从音乐类型来说,它是苏格兰民歌……这名学生找到的音乐资讯可能不够全面,他的观点也可能较为偏颇。此时,教师引导其他学生来补充音乐相关的资讯,并且提出不同的见解。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们积极交流互动,在互动的过程中,他们对于要学习的音乐有了初步的理解。
  二、小组合作环节的交流互动
  在传统的音乐教学中,教师会直接告诉学生乐理知识,此时教师是教学的主导者,学生是教学中的被主导者。为了能够让师生之间积极互动,教师要优化教学模式的设计,要用小组合作的模式引导学生学习,然后在这个教学模式中与学生充分交流互动。
  1.引导学生参与任务设计
  教师在引导学生应用小组合作的模式学习时,需要引导学生参与到任务设计中来。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教师只需要给学生设置学习的范围,然后学生可以在教师给出的学习范围内自由发挥,自己设计项目任务。
  以引导学生学习九年级上册《茉莉花》为例。教师要求学生以学习这首歌曲为基础,自己设计项目任务。比如,学生可以撰写这首歌曲的赏析,可以进行这首歌曲的模仿表演,可以以这首歌为基础来演绎一个小品等。只要学生的项目任务能够呈现出这一节课他们需要掌握的音乐理论知识,就可以把它当作项目任务。为了设置出一个合适的任务,教师要鼓励学生自己提出与项目任务有关的细节。学生需要通过学习,分析完成这一项目任务需要掌握的理论知识是什么,当学生愿意提出问题时,教师就可以与学生交互。在学生与教师充分交互后,决定派一名小组代表,以演唱《茉莉花》的方式呈现自己的学习成果。
  2.引导学生掌握合作方法
  当学生知晓了项目任务以后,有时会不知道如何高效地完成这一任务。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要重视学法指导,应用交流合作的方式,使学生能够抓住小组合作学习的要点。
  比如,学生要以自己学过的理论知识来分析处理《茉莉花》这首音乐,每一名成员要应用自己的方式把作品诠释一遍。在这一环节,教师引导学生拟订出交流合作的要点:学生要交流作品传递的情感、艺术价值、演唱的难点等。在交流合作的过程中,学生提出在唱民谣时,需要强化音乐的艺术性,学生需要把音乐作品中包含的音乐元素全部展现出来,不能够出现错误,这是民谣的艺术性要求。
  3.引导学生主动提出问题
  学生在学习时,容易出现两种问题:一种是学生对于音乐理论知识不熟悉;一种是学生熟悉了音乐理论,却不知道如何演绎。学生的音乐理论知识不够丰富,他们的学习经验不足,在交流合作的过程中,也许他们不能解决以上的问题。此时,教师就要引导学生针对以上问题提问,从而解决问题。
  比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注意《茉莉花》是降E调,不过为了方便公众视唱,现在课本中的版本将它变成F调。那么,E调和F调的区别是什么呢?怎么才能够精准地把握住音准呢?这时学生才发现自己遇到了学习问题。当学生发现了学习问题以后,教师就应用钢琴来引导学生了解E调和F调的差异,并且让学生用跟唱的方式来体会这两者之间的差异。通过这样的教学,让学生发现他们在学习中会存在不少问题,学生要通过体验学习发现问题,然后提出问题。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开始演唱,有些学生发现自己在演唱时总是把握不住音准,他们希望教师给出一套方法帮助他们训练音准。教师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来分析问题,发现初中的学生有时难以把抽象的概念与自己的实践结合起来。即学生希望唱出F调,却往往唱错了调。为了帮助学生训练音准,教师告诉学生这样一种方法:现在学生在唱E调时,就把手放在自己的腰间的前面;在唱F调时,就把手放在自己的胸膛前面。这样,学生就能对应着身体的记忆来找到自己演唱的感觉。只要学生长期这样训练,慢慢就能够形成一套音乐记忆,以后再演唱E调或F调时,学生就不會唱错音准了。
  三、学习评估环节的交流互动
  在传统的音乐教学中,教师将成为评估的主体,学生通常没有太多的机会参与到评估交流的环节中来,这就导致学生往往被动地等待教师评估,被动地等教师找出他们的学习不足。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教师要在评估环节充分交互,让学生能够自己掌握学习的情况,自己找到学习的方向。
  以教师引导学生学习七年级上册《军民大生产》为例。教师可引导学生把自己的表演应用智能手机拍摄下来,然后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再练习了一遍、两遍、三遍……以后,自己的演唱水平是否提高了呢?比如是否跑了调、是否跟错了节拍、情感表达是否到位等。教师要聆听学生自己的评估,然后给予学生指导。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应用同样的方法评估他人的演唱水平,然后发现他人的演唱优势,学生可以通过与其他学生交流学习,模仿学习他人的演唱来提高自己的演唱水平。教师通过开展这样的教学,能够让学生自己把握评估的主导权。
  很多学生受到种种因素的影响,没有思考过与教师交流互动,也不知道如何与教师交流互动。教师要通过教学引导,让学生意识到教师愿意与学生交流互通,通过互动给予学生定向的引导,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
其他文献
一、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学科特点  1.基础性  之所以会在小学开设信息技术这门课程,主要是因为当前我们处在信息化时代,各行各业都普遍应用了信息技术,信息技术已经成为公民所应该具备的基础能力之一。所以在当前的教育教学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与语文和数学等科目一样具有基础性。而且从实践调查中可以了解到,在当前的所有学科中,信息技术是发展最为迅速的,所以在小学教育阶段中,学生打下良好的信息技术基础是非常重要
【摘 要】 所谓细节描写是指针对一些细节内容进行描述的场景内容,包括语言、动作、心理等内容描写,可以让文本内容变得更加多元与丰富,也可彰显出具体的人物个性,便于读者联系现实生活,使其产生情感共鸣。《亡人逸事》中孙犁多次使用不同角度的细节描写来展现人物形象,表达情感。  【关键词】 写作;借鉴;细节描写  文中初次相见便使用“用力盯”“跳下来”“走到”“钻进”等动作描写手法呈现了主人公的多种动作,让
这样挺好的。我沒必要再问你那里吹风了吗  我的提醒不再多余,记得加件衣服  满世界都是落叶,我想哭  我不在你身边  拖拉机从山野里一辆一辆出来  山就只剩下山了,我就在那个山口张望  风吹着,让我离开  它们要独自悲伤,不让我看见  我一个转身,就把一座山的悲伤  都背在了肩上  你如果看见,只是你看不见  我就只能这样背着
【摘 要】 音乐是反映人类现实生活情感的一种艺术形式,具有动听的旋律与鲜明的节奏,其美妙的歌声既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又可以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本文论述了核心素养下优化小学音乐教学的重要性与教学策略。  【关键词】 音乐;核心素养;情操  音乐教育在小学阶段承担着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作用,是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手段,在听、唱、视、动等方面对学生施加影响,培养小学生的创新能力,
通过选用早熟性好、耐低温性强的优质南瓜新品种,采取以南瓜为主,与玉米、小麦、蚕豆和蔬菜等作物间套作方式,在四川省的简阳、南充、江油以及成都周边的丘陵山区推广种植早熟南瓜,并形成独特的“3—6”模式,使原本全年种植小麦、玉米和红薯的丘陵坡地经济效益大幅提高。通过推广早熟南瓜的“3—6”栽培模式。种植区的农民在种植习惯上由原来全年的小麦、玉米和红薯的间套作模式,转变为菜、瓜和粮食的间、套、轮作方式,全
【摘 要】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趣味性的教学活动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发挥主动性,通过主动思考掌握抽象的数学知识。因此,在设计教学内容时,教师要把趣味教学方式与数学知识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快乐,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动力,在趣味课堂上主动思考,深入探索,结合操作活动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发展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实现高效的小学数学趣味教学。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故事情境;操作
家乡章丘多山多水,地形亦极富特色。这一方水土自南而北将山川、丘陵、平原、洼地依次铺陈开来、演绎变更。倘若江山为画,家乡风貌大抵也是一副难得的青绿山水,无怪乎自古便得美名。   幼时听爷爷读书,旁的不晓,《醒世姻缘传》中那一阙《满江红》倒是记得明白。“四面山屏,烟雾里翠浓欲滴。时物换,景色相随,浅红深碧。”如今思来,大抵小东山就是进入章丘明水的最后一道“山屏”吧。他是这群山的幼弟,守着近在咫尺的家
悬浮  我有一支黄梨木做的桨  在城市灰蓝的空中划动  我租住一座被开发商冠名“香都丽舍”的住所  五十平方米栖身地  像一座安静的孤岛  我的屋子朝南,开窗见滚滚车流  我有城市漂流者时而孤独  时而焦头烂额的恶疾  我有满桌子书、电脑、瓷缸、茶水  一小盆绿色的文竹  我有低碳生活  两点一线间,一台可以折叠的自行车  我有纸上稻田,书中草屋  我有画里青山,布间小溪  我有笔下丹青,桌上田园
【摘 要】 教师批改作文的传统做法对提升学生作文水平成效不大,让学生参与作文批改的流程,在实际操作中形成作文批改的正确的态度、过程和方法,提高学生自身对写作要求的认识, 提升学生作文的积极性,让学生从幕后走到台前,真正实现作文批改角色意识的互换,变“局外人”为作文批改流程的真正参与者。  【關键词】 批改;作文;参与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文批改是作文教学的重要一环。传统做法,教
一  满眼满眼的,所及几乎全是莜麦。  八月,一年中最热和雨水最多的时候,也正是莜麦炫耀身材的时候,整个塞外坝上,地里最抢眼的庄稼便是莜麦了,用浩瀚来形容,也绝不为过,连我这土生土长的坝上人看了,也不免心生惊诧和震撼。这时候,村子里老人们脸上是绽着笑容的,莜麦才是他们眼里最靓丽的风景,他们能够从中望见未来。  塞外坝上,素来荒凉。特殊的地势(由蒙古高原延伸而来,却比蒙古高原更高)、特殊的气候(大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