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初步探索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房颤)合并左心耳血栓患者接受非维生素K拮抗剂口服抗凝药(NOACs)利伐沙班、达比加群酯及华法林治疗后,血栓溶解情况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10月在阜外医院心律失常中心14例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和/或左心房CT证实存在左心耳血栓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记录患者服用的抗凝药物,并在出院后1、2、3、4个月通过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和/或左心房CT随访血栓溶解
【机 构】
:
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 心血管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 阜外医院心律失常中心 100037,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 心血管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 阜外医院心律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初步探索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房颤)合并左心耳血栓患者接受非维生素K拮抗剂口服抗凝药(NOACs)利伐沙班、达比加群酯及华法林治疗后,血栓溶解情况及安全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10月在阜外医院心律失常中心14例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和/或左心房CT证实存在左心耳血栓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记录患者服用的抗凝药物,并在出院后1、2、3、4个月通过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和/或左心房CT随访血栓溶解情况,电话随访患者的出血事件。
结果入选的14例患者分别接受华法林(n=4)、利伐沙班(n=6)以及达比加群酯(n=4)治疗。华法林治疗患者根据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监测情况调整剂量,维持INR在2.0~3.0,利伐沙班治疗的患者前3周剂量为15 mg每日2次,随后调整为20 mg每日1次,达比加群酯治疗患者的剂量为110 mg每日2次。抗凝治疗1个月随访发现,只有1例(1/6)接受利伐沙班治疗的患者血栓溶解,其余2种药物治疗患者均无血栓溶解。抗凝治疗2、3个月时,利伐沙班组血栓溶解分别为2例(2/6)和3例(3/6),达比加群酯组血栓溶解2例(2/4)和3例(3/4),华法林组血栓溶解0和1例(1/4)。4个月随访时,利伐沙班组6例患者血栓完全溶解(100%),达比加群酯组血栓溶解3例(75%),华法林组溶解2例(50%)。3组患者中仅利伐沙班组和华法林组各发生1例皮肤黏膜出血事件。
结论真实临床实践中NOACs治疗非瓣膜性房颤合并左心耳血栓与华法林相比同样安全有效。
其他文献
目的分析泉州地区2014—2017年急性病毒性胃肠炎疫情的病原学特征。方法收集泉州地区2014—2017年15起急性病毒性胃肠炎暴发疫情期间的患者标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诺如病毒GⅠ/GⅡ型、扎如病毒、星状病毒及轮状病毒,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诺如病毒检测阳性的标本,对其多聚酶和衣壳蛋白基因VP1区进行PCR扩增并测序,并用DNAstar和MEGA7.0软件进行序列分析。结果本研究
目的对5份疑似脑炎患者的临床脑脊液中可能存在的病原体进行检测。方法同时采用随机扩增方式与病毒序列非依赖性的病毒靶向富集技术(virus sequence independent targeted amplification,VSITA)对5份脑脊液中的病毒病原进行样本制备,然后进行宏基因组二代测序,同时分析宿主转录组。最后结合定量PCR验证所检测到的病原。此外,比较两种样本制备方法的富集效率。结果
临床研究已有力证实了心脏再同步治疗(CRT)对于改善左右心室失同步的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的临床症状和预后,部分患者甚至发生超反应,表现为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50%。药物治疗仍然是心衰治疗的基础。神经拮抗类药物: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和β受体阻滞剂是指南推荐治疗心衰的一线优化药物。然而,现有指南推荐此类药物的使用适应证是LVEF下降的心衰患者,
心脏性猝死(SCD)是全球重大公共卫生问题,约90%的SCD是由恶性心律失常直接引起。心电图是最为简便、无创、价廉的检测心律失常、评价心脏电活动的方法,其多项指标被认为与SCD相关,对SCD具有重要的预测价值。本文对各项心电图指标对SCD的预测价值进行综述。
目的本文旨在系统评价术前超重/肥胖对心房颤动(房颤)射频导管消融术后晚期复发的影响。方法在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BM、CNKI、维普期刊、万方数据库中检索关于超重/肥胖对房颤射频导管消融术远期治疗效果影响的文献,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18年9月30日,应用Rev.Man5.3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11篇文献,10 282例研究对象,研究结果显示术前超重/肥胖(
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估心脏再同步治疗除颤器(CRT-D)植入术后心脏逆重构对室性心律失常(VA)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到2017年6月因心力衰竭于安徽省立医院心内科植入CRT-D的患者,电学逆重构定义为术后12个月自身QRS时限与术前相比缩小≥10 ms,机械逆重构定义为术后12个月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缩小≥15%。根据定义将患者分为单纯电学逆重构组(ERR组),单纯机
钙离子激活的钾通道(KCa)广泛分布于神经组织,近10年研究发现KCa在心脏组织中呈差异性分布,并对心肌动作电位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KCa将钙信号转变为膜电位改变,不仅影响心肌复极,对房性心律失常及传导系统自律性和传导性均有影响。KCa阻滞剂可能成为抗心律失常的治疗靶点,为临床心律失常的治疗提供新视角。
目的本研究旨在了解使用智能单导联心电记录仪进行的心房颤动(房颤)筛查的可行性,分析在机会性筛查中非瓣膜性房颤(NVAF)患者的流行病学特点及抗凝现状。方法2017年6月至2018年5月以智能单导联心电记录仪(AliveCor)在门诊房颤筛查点以及合作社区筛查出的NVAF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其流行病学特点、抗凝现状、抗凝影响因素及非维生素K拮抗剂口服抗凝药(NOACs)应用比例。结果2017年6月至
心电图异常指标是临床易于获得和观察的指标,是心房心肌病的评估指标之一,也是心房颤动(房颤)及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正确测量和应用这些心电图指标可能有助于房颤和脑卒中的防治。本文将分别对心电图左心房异常指标与心房心肌病和房颤的关系、左心房异常指标与脑卒中的关系进行阐述,展望其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分析心室基底部间隔侧起源室性心律失常(ventricular arrhythmias,VA)心电图特征以及消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到2018年5月,阜外医院单病区经电生理检查证实起源于心室基底部间隔侧的VA病例资料。所有入选患者在X线透视及三维标测系统指导下通过激动顺序标测结合起搏标测确定消融靶点,10~40 W放电消融。分析后间隔不同部位VA心电图特点,术后3、6个月及1年动态心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