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那边的风景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aiguaiwdair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示单做了个梦,在一个深峭挺拔的山涧,到处是碧绿和潺潺流水,示单被滋润着,且毫无目的地游走着,不知往前往后向上向下。他迷茫地徜徉着,似空心蝴蝶。这时,从远处奔来一大群人畜混杂的队伍都在拼命往山上奔跑,似河马跨越亚马逊河那样壮观。有的没奔爬几步就从山上滚了下来,继续攀爬,也有的掉进悬崖之下,嚎叫一声,似笑似哭声飘浮于山涧谷地。过往的人畜似席卷狂沙推搡着示单,不容他思考,不让他观察,他随流而行,随风而舞,这时一块巨大的石头绊倒了示单,示单趴在石头上仔细地端详,石头放着金光,光润且富弹性,石头告诉他:带上我弄跑吧,你的生命才有意义!示单接受了石头的请求,于是,示单推着巨石向山顶攀爬,巨石看上去是个庞然大物,又重又笨,示单使出浑身力量推呀!推!大汗浸透了衣背,双手被石头磨破,快要推到山顶了,示单在想:到山顶就好了,就能好好欣赏这块金光闪闪的美宝石!这时示单双脚一滑,石头顺势向山下滚去。示单无奈且失望,只得下山再推,每一次快要推到山顶时石头又滚了下去,前功尽弃。示单这样不断重复,周而复始永无止境地做着这件事。间歇,示单也仰望山顶,山顶廖若星辰的人影在蠕动,示单也想放弃石头只身攀缘,但闪光的石头让他痴迷,他不想放弃。他更不想放弃攀爬,他隐隐约约听到从山顶上飘来的声音“好美呀!”示单想:一定是有人看到山那边的风景了,我也要去看!示單爬起来又接着去推那块巨石。示单的生命就在这样一件无望又无效的劳作中慢慢消耗殆尽,在无尽的疲劳和痛苦中示单被烈日炙烤着,被雨水鞭打着,终于疲惫让示单昏睡过去。不知过了多久,示单醒来看到身边的巨石散发出一种动感美妙的气息。他再一次去推巨石时,他与巨石较量碰撞出的火花,像一场燃放的烟花跳着优美的舞蹈,他沉醉在这种喜悦之中,他感觉有种从内心涌出的喜悦能量包裹着他,他再也感受不到折磨和苦难了。当巨石不再成为示单心中的困苦时,示单的每一个动作都已融入到巨石中,他与巨石一起舞蹈。
  巨石本身沉重又笨拙,周而复始地在这永恒回归的劳苦中消耗一切,这是人的命运!然而,我们不都是在推那永远推不到山顶的巨石吗?永无止境,且徒劳无功!示单听到了一个召唤:你的美就在你的里面,深深地爱自己吧,不要为虚荣、盲从、功业而活!不要推这样的石头。示单推着巨石去寻找山那边的风景,示单能向自己内在生命中寻找么?……在这样呼唤和舞蹈中,示单恍惚达到了山顶。山顶上,风似乎更大,阳光似乎更耀眼。
  一眼望去,山那边的风景也不过如此!示单有些失望。
  一九七六年前后,中国的山区都实行了封山育林政策,即便是老百姓家要盖房子树木也是需要到山里去“偷”!因为到处都是岗哨关卡和看山巡逻人员。离示单家六十公里外就是大山,这一年准备盖房子,示单就跟着两个哥哥去山里“偷”树(实际是偷过检查站和关卡,树木的钱是要给山民的)。一般情况是连夜进山与山民联系好谈好价钱,由山民带路上山砍伐。山民只管砍,背下山拉回家都是买树人的事。那时候山上的树都是生产队的,只要队长同意砍,山民都会同意的。至于买树的人下不下得了山,巡山员能不能发现,能不能逃过检查站都是买树人自己的事。一般情况都能躲过巡山员的搜寻,只要能在天亮前冲出检查站也就能把树拉回家。
  初冬的夜月泛着清冷的白光,夜晚的山里静得拎心,亮得有些晃若白昼。示单在山坡上树林里穿梭,杉树林密的地方树细且未成材,稀疏的地方杉树虽然大但不直,且下枝粗得太膨胀上枝细得太突然,不适合做屋梁。示单和两个哥哥在树林里寻找,好在月光的皎洁完全能看清山上树的大小粗细弯直。当发现一颗合适的树准备砍时,大哥总会说再看看有没有更合适的。于是,又继续往山上爬,一行人左挑右选快到下半夜了都还没砍到几根满意的树。同行砍树的山民不停地催,快点,快点。买树的人看中了某棵树他就负责砍,如果一晚上没有砍到规定的颗数,生产队是要扣他工分的。这时来到一个小山凹,这里的树密而均,粗细合适,很适合做屋梁,数量也不少,正准备让砍树人开砍时,大哥抬头看看月亮,觉得似乎天还早,对山民说:“我们再往上找找吧”。山民有些急了,“山上没有比这更好的了!”大哥还是不信,他问山民“那边山坳是不是更大?”山民说:“是的。但翻过去时间可能就来不及了!”大哥只有一个信念,带着借来的钱,一定要买到更大更粗的可以盖房的树,不管冒多大风险!他不能完全相信山里人的话,同时他内心又总觉得会有更长更粗的树没被发现。当山民告知他山那边的山坳更大,凭他的经验认为那里应该是山上的肥沃的雨水聚积存淀在那边,杉树一定也是粗壮挺拔的。示单一路向山上爬,一路在寻找,一心想翻越山顶去找寻山那边的茂密的树林。大哥觉得那边一定有更好的杉树。就这样翻过一座座山顶每到一个看似山腰的凹地那一丛丛树林都没有吸引大哥注意,他总觉得不踏遍这座山,就不能买到更好的树,山民不愿意了,他对大哥说:再往上爬,翻过这山顶,山那边就是邻省了,山顶是省界了。抬头看远处黑乎乎的山有些深不可测,那松涛声又像是满是宝藏的大海令人向往。月亮已经快要落山了,天色泛白,离天亮不早了,山那边的松涛声还在叩着大哥的心,如果不是当晚要砍树下山逃过巡山员、冲出林管站,他一定会继续翻越这座山峰!但时间不允许,区域不允许,他只好不情愿地放弃,砍了几颗自己不太满意的杉树匆匆下山,扛着树他还对示单说:“山那边一定有比这颗更粗更长的树。”
  刚刚走到山下,鸡鸣声回起,这时巡山员己出动正好把示单一行人逮个正着。树被没收了,人还差点被关。又气又急,这一年的收成全部被“没收”了。回家的路上,大哥垂头丧气地对示单说:“我怎么就鬼使神差地一心想要到山那边去砍树呢?难道山那边真有大树不成!”。示单那时不懂大哥怎么想的,但感觉到特别累,特别饿,特别冷!喉咙里一股腥味,随着一声咳嗽,一口鲜血喷口而出。示单累了!很想睡!
  示单有一个朋友,快五十岁了,结婚没两年,妻子不到三十岁,人不仅长得漂亮且很会说笑话。朋友很爱他妻子,也许是年龄相差二十岁,朋友总把他的妻子当着女儿样的呵护。但有一件事让示单朋友不能释怀,那是年前的一个周末朋友约示单出来喝茶,示单如约来到指定茶馆,两人相视而品。茶没有酒的冲动和催化作用,越喝越淡定,倒是示单急了,“你这匆匆忙忙约我出来喝茶不是真的想当茶圣吧?”。从朋友的眼中示单早就看出他的憋屈!朋友告诉示单:认识现在的妻子已有两年多,年轻的妻子985名校毕业,高级金融白领,追求者甚众。示单的这位朋友也是位成功人士,不仅是财富出众,更是具有一定的社会影响力。两人居然也谈了一年多恋爱,一开始是女孩不冷不热,后来某一天女孩主动对他说“我愿意嫁给你,但你要答应我一件事!”朋友问“什么事?”“我有一个秘密,你不许知道,也不许追问!”朋友说“这没什么问题”。于是,他们就结婚了,婚礼隆重而大气。有一件事让朋友很不解,婚后妻子工作特别忙,经常各种各样的会忙到深夜,但不管多晚回家妻子都要把自己的一个小木厢擦试一下,仿佛一天不擦上面的灰尘会玷污了这小木厢似的,朋友一开始不以为然,慢慢地有点敏感了,这一定是妻子的“秘密”!妻子对木厢的用心己经让朋友有些“吃醋”了,甚至“嫉妒”!
  这天,妻子出差了,要一周时间才回来,他在打扫床头柜时偶然发现了妻子那个小木厢的钥匙,于是,他左看右看,恨不得马上打开木厢一探究竟。朋友思考了一个晚上,斗争了一个晚上,所以一大早就约示单,也许是请教,也许是平衡内心的一种焦虑。示单对他说:“你想知道啥?如果是你能知道的,她一定会告诉你!如果是你不该知道的你却知道了,对你们俩都是一种伤害!”示单问朋友:“你相信她吗?”朋友说:“相信!但这件事跟相信没有关系。”
  示单告诉朋友:“不是所有的风景都要去欣赏!也不是所有风景都能欣赏到的。世间的风景,你看是风花雪月别人看则只是眼前的苟且,你看是乌云惨淡别人看也许是气吞山河。你看到了这儿的风景,也许就会失去另外一道风景!”
  朋友若有所悟,他内心有些煎熬,毕竟这“厢”风景是他最爱。
其他文献
诗云:  晚度秋风月照楼,相思霜叶尽吟愁。  平明前路谁知问,一片嫣红入梦钩。  1  一风一雨,一霜一雪,都轻轻地从天边来、无知无觉,又轻轻地到天边去、无影无踪。一年一度,如美娇舞袖,如高士拨弦,走进梦,走出梦。来时,顺着山头,沿着河堤,迎着树梢、花枝、草尖的眠歌一路走来;去时,抚着大地,踩着云朵,怀着树梢、花枝、草尖的恋歌怅然而去。  一切都是那样得宁静而从容,一切又都是那样得纷扰而迫切。无论
期刊
春国  近了,近了,魂牵梦绕的故地一一小黄羊洼村就在眼前了。  这里是燕北岭南,地处大兴安岭南,燕山山脉北,往西就进入了碧草青青的内蒙古高原。  今天早上,局长把春国叫进办公室,分配给了他一项新任务一一农林局驻小黄羊洼村扶贫工作队长、村第一书记,暂时与单位脱钩,配合地方党委政府专职做精准扶贫工作。  局长说:“你在基层乡镇工作多年,一直都在做农村工作,相信你能做好这项工作,完成这个党中央交给我们的
期刊
摘要:林徽因的小说与诗歌创作,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渗透着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影响,以象征为基础而勾勒的文学乐园,字里行间都以现代主义的色彩为著。林徽因之所以能够有如此出众且自成一派的文锋,更多的便是来源于她在西方国家学习的经历,那里的文学深深地影响着林徽因日后的写作风格。  关键词:林徽因;西方文学;小说;诗歌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
摘要:《陆犯焉识》围绕着主人公陆焉识的四次“逃离”而展开,陆焉识作为二十世纪典型的知识分子,一直在努力追求着自己想要的自由。我们从陆焉识的四次“逃离”中,看到了二十世纪知识分子精神困境以及他们对自由的追求与渴望,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了“逃离”的价值与意义。  关键词:陆焉识;自由;逃离  [中图分类号]:I20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9)-17-03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