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历经革命时期的探索、新中国成立后的创建以及改革开放以来到新时期的发展、完善,不同时期的制度建构是这一制度得以建立和巩固的基础和保障;同时,在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践过程中,诸如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民族区域自治法制化到民族事务管理法治化的宝贵经验尤其值得重视与总结.
【机 构】
:
中共青海省委党校/青海省行政学院,青海 西宁 810001;中央民族大学法学院,北京 100081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历经革命时期的探索、新中国成立后的创建以及改革开放以来到新时期的发展、完善,不同时期的制度建构是这一制度得以建立和巩固的基础和保障;同时,在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践过程中,诸如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民族区域自治法制化到民族事务管理法治化的宝贵经验尤其值得重视与总结.
其他文献
“普世价值”话语霸权批判必须超越概念批判走向现实批判.“普世价值”话语自诩的宇宙普遍法则、西方文明绝对优越性、资本主义制度终极性等逻辑预设,通过与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政治、文化、媒介、军事等力量的结合获得霸权地位.然而,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普世价值”话语在社会发展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形式平等与事实不平等、理性自由与人的主体性丧失,以及理论逻辑的贯通性等方面都表现出不可调和的矛盾.这证明了“普世价值”话语的虚幻性、历史局限性和非现实性.消解“普世价值”话语霸权,要清醒地认知其危害性,以“全人类共同价值
集体主义价值信仰作为“社会主义精神”的内核和超越个人主义价值信仰的道德文明新形态,是内化为中国共产党人信念与精神的根本价值评价标准,是其崇高道德人格的集中体现和之所以“能”的道德密码.集体主义价值信仰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表现为救国救民“冲锋在前、退却在后”的牺牲精神;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展现为振兴祖国“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奉献精神;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演进为以国家利益为重、同时注重个人合法利益满足的义利统一观,富民与强国的内在统一被赋予了社会主义本质和优越性的意义;在新时代,发
成立于1921年的意大利共产党,在反法西斯斗争、"新党"缔造和"通向社会主义的意大利式道路"的探索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在遭遇20世纪70年代的"历史性妥协"和欧洲共产主义的挫折后,意大利共产党开启向社会民主主义的蜕变,于1991年解散,随后又重建.意共的兴衰,始终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演变密切相关,而它的去马克思主义化的理论革新、民主集中制的弱化和"缺失"则是其衰落不可忽视的内部因素.20世纪90年代以来,致力于传承和革新本国共产主义传统的意大利重建共产党等多支共产党,逐步陷入组织分裂与政治边缘化困境.
思想政治教育是治国理政的重要方式.增进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也是我国国家治理的坚实支撑.从国家治理的视角来看,要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以这四种认同为重要内容的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在观念与境界、责任与担当、内在自觉与实践维护方面,使社会成员对实现制度所需要的价值信念,有着坚定的体认和行动,从而为国家治理提供坚实的精神动力支撑.这四种认同对于国家治理有着不可或缺的意义和作用.增进这四种"认同",需要从理论教育、实践体验、行动奉献、
在当前欧洲左翼政党谱系中,西班牙共产党是一支较为重要的力量.成立于1921年的西班牙共产党历经百年,久经磨炼而始终屹立不倒.无论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发展历程的纵向视角看,还是从当前资本主义国家仍面临生存与发展困境的共产党为横向视角来考察,西共无疑都是这一坐标系中一支颇具代表性、内含探索和反思精神的政治力量.时值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对西班牙共产党成功和失败的建设实践进行剖析,有助于我们在当代世界尤其是在资本主义发生新变化的情形下,从世界历史发展的大格局中把握治党管党的规律.
“市民社会决定国家”命题是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手稿中评论黑格尔《法哲学原理》时提出来的,被学界通常解释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一唯物史观命题的不成熟提法.实际上,该命题的本义是市民社会成员应该掌握国家立法的实权,从而实现真正的民主制,显然,这是一个政治哲学命题.恩格斯在《关于共产主义者同盟的历史》一文中指出,马克思在《德法年鉴》中用这个命题概括地表达了唯物史观思想.经检索,在该刊马克思的文章中虽有对唯物史观的论述,但并无恩格斯所提到的这个命题.就此而言,可以把恩格斯赋予该命题的唯物史观含义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