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四力”为抓手不断提升新闻工作者的业务素养

来源 :新闻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qewwq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闻工作者践行“四力”是标准,是尺度,更是一面镜子。“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努力打造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求实创新、能打胜仗的宣传思想工作队伍。”在2018年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四力”,为广大新闻工作者不断提高自身业务能力提供了“指南针”。
  希望既是动力,亦是鞭策。“绳短不能汲深井,浅水难以负大舟。”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只有明确新闻工作者的政治航向,牢记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和谆谆教诲,才能在工作实践中保证正确航向、笔落有音。一名文字工作者,只有文笔熟稔、勇气可嘉,才能在实际工作中独当一面、不负使命。“求真务实,以脚力发现问题;细致入微,以眼力观察事物;勤于思考,以脑力分析问题;笔耕不辍,以笔力书写民生。”这是新时代一名新闻工作者的必备素养,身体力行践行“四力”,是提升业务素质和专业技能的基石,需要每名新闻工作者牢记在心。
  一、增强脚力,大兴调查研究之风
  在路上心里才有时代,在基层心里才有群众,在现场心里才有感动。增强脚力,就是要把现实生活和基层实践当做第一课堂,向人民致敬,向群众取经。2020年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鄂尔多斯日报》多方组织采访队伍深入乡村,倾听民声,反映民意,温暖民心。大量体现脱贫攻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优秀新闻作品井喷式涌现,作品内容鲜活,以“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为主要特征,深受读者欢迎。
  有从春季开始至今,仍在刊发中的大型系列报道《发展产业脱贫富民“一村一印象”》,就是一部颇受青睐的“重头戏”。本组系列报道均由报社记者下乡采访完成,稿件内容以脱贫攻坚为核心;以乡村发展变化为主线;以展现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为目标,文章主题鲜活突出、文字生动活泼、内容朴实深刻,是记者的乡村见闻实录。其中有新闻作品《陶赖高勒村(引)“黑科技”令“一亩二分地”添金溢效(主)》《包勒壕内村(引)“大船拉小船” 拉出产业富民美好明天(主)》等,“一村一印象”系列报道所刊发稿件被新华网、《内蒙古日报》、人民网等多家主流媒体转载,成为乡村脱贫攻坚的成功案例和记载。
  “与天下同利者,天下持之;擅天下之利者,天下谋之。”新闻工作者只有心里揣着时代、揣着为民情怀,才会生产出大量的新闻作品,才会让世界知道一村一户、千家万户的脱贫故事,才会让一个个村庄、一户户人家的变迁史跃然纸上。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关键时刻,《鄂尔多斯日报》还开设了许多精品栏目,譬如《只争朝夕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人民至上 造福人民 鄂尔多斯故事》等,栏目所刊发稿件均经过编者精心挑选编辑,主题突出、内容丰实,读来感人肺腑热血沸腾。脚力是记者记录时代变迁的基石,是优秀记者的基本素养和安身立命之本。
  二、增强眼力,坚持求真务实之风
  宣传思想工作的生命力在于见于纤毫,仰观俯察。增强眼力就是洞若观火,善于观察、善于发现、善于辨析、善于思考,既见人之所见,亦见人之所未见;既有自己的真知灼见,又能借鉴他人之所不同,正所谓于细微之处见精神。缺少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很难写出“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新闻作品。
  2019年12月9日,《鄂尔多斯日报》一版刊发题为《世界的“北斗”,也是鄂尔多斯牧民的“北斗”》的新闻通讯,就先进的科学技术如何与传统的生产力接轨这一主线,记者以独特的视角,细腻的笔触娓娓道出世界的“北斗”与鄂尔多斯牧民的“北斗”的“联姻”,及其深远影响。文章一经刊出便引发广泛关注,推动“北斗”在当地牧民中普及应用。介绍“北斗”在牧民中的运用时,记者以敏锐的视角捕捉到那仁德力格打开手机对羊群“点名”,确保待产母羊没有“落单”走丢、每一只羊都在“监控”范围内这些细节——“调好圈内温湿度,然后躺在枕头上轻轻地念叨,又能睡一个安稳觉,希望明早可以看到活蹦乱跳的羊羔。”寥寥数语道出“北斗”在牧业生产发展中为牧民提供的极大便利。在第二十八届内蒙古新闻奖评选中,该文以其独特新颖的题材和简练的文笔荣获一等奖,并被推荐参评中国新闻奖。细致入微的观察不仅可以帮助记者找准文章的切入点,更能让记者在占有充足材料的基础上游刃有余,写出深受大众喜爱的新闻作品。
  随着全民阅读活动的深入推进,鄂尔多斯各地刮起读书风,阅读的触角延伸到大街小巷、犄角旮旯。笔者了解到,几个读书协会举办的读书活动颇受群众欢迎;几处新华书店重新整合后既有休闲风格,又有书目琳琅,经深入了解,发现许多市民放下手机摆脱“碎片化”的阅读,重新走上书本阅读之路。在充分掌握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笔者与各个读书协会负责人交流,深入部分新华书店调查走访,在掌握全市全民阅读活动开展的总体情况之后,动笔采写了《书香致远——鄂尔多斯市深入推进全民阅读活动纪实》长篇通讯。文章被《鄂尔多斯日报》微信公号转载后,点击量、转载率较高,文章又被《内蒙古日报》转载,成为全民阅读活动如火如荼开展的有力佐证。
  三、增强脑力,深度挖掘新闻真相
  在调查研究、求真务实的基础上,宣传思想工作的可贵之处在于勤思考,不断掀起“头脑风暴”,让大脑集中运转起来,提高思考水平,抓主要矛盾的能力;练就拨云见日的“鐵头功”,让一篇篇有见地有文采有风格的文章掷地有声。
  由《鄂尔多斯日报》记者采写的内蒙古新闻奖二等奖作品《一块煤的追求》,是记者在参加一次煤炭峰会之后深入思考的匠心之作。文章风格别出心裁,以三步走体现记者的用心用情:“我是谁?我是鄂尔多斯煤——我从哪里来?从安全、绿色、智能化开采中来——我要到哪里去?到清洁、高效、低碳化利用中去”,作者以灵活朴素的语言介绍了一块鄂尔多斯煤的诞生、蜕变以及发光发热的过程。由于涉及专业术语较多,写作期间作者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和相关报道,去粗取精,深入挖掘,直至弄清一块鄂尔多斯煤诞生的来龙去脉,及所有的专业术语才开始妙笔“著华章”,使一篇深有洞见的新闻作品出炉。
  勤思则技精,勤学则日进。一篇优秀的新闻作品的背后总是饱含着作者大量的心血和辛勤的汗水,一篇篇精品力作经作者苦思冥想、点灯熬油之后撰写成文,字字句句都有作者的观点和思考融入其中。只有深思熟虑用心书写的新闻作品才有分量,才是成熟的新闻作品。“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在日常工作中新闻工作者不仅要脚踏实地工作,还要把工作实践与日常学习结合起来。铢积寸累,日就月将,才能水到渠成、融会贯通。
  四、增强笔力,抒发民生情怀
  宣传思想工作是做人的工作的,增强笔力就是表达,就是记录;就是要通过一支笔分析事实讲清道理;就是要通过一支笔传递小小视野背后的大信息量;就是要通过一支笔讲述这个世界的飞速变化及人间喜怒哀乐。在脚力、眼力、脑力的基础上,提升笔力至关重要。
  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战的报道中,《鄂尔多斯日报》刊发了大量新闻作品,有的作品来自记者一线采访见闻,有的作品来自基层通讯员,篇篇关系国计民生,字字饱含深情。比如新闻通讯《11年拍摄40余部农民影片(引) 退伍军人樊晓龙:为11万群众免费送上精神“大餐”(主)》就是一篇非常生动的新闻作品。文章将一位退伍军人的创业经历细细讲述,将其拍摄电影并为村民免费放送的过程完整呈现,故事鲜活、生动感人,读完让人对故事中的主人公肃然起敬。为其自强不息的创业精神点赞;为其悲天悯人的为民情怀打动。通读全篇,可以感受到作者在写作过程中一定对文中人物做过深入采访和了解,不惜笔墨地进行了大篇幅报道。
  可以说每一篇优秀新闻作品的出炉,都是作者脚力、眼力、脑力和笔力的“四力归一”,只有脚力跟得上,眼力看得见、脑力入得身,才能形成一篇实事求是、打动人心的重量级作品。
  非凡脚力出眼力,勤想多思著华章。“四力”是紧密相连的有机统一体,缺一不可。迈进群众的门槛容易,走进群众的心坎不易。不断增强脚力,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放低姿态、沉下身子,才能更好增强眼力、脑力,把基层情况摸清吃透,方针政策剖析讲透。不断增强笔力,用朴实的语言反映老百姓的心声,讲好中国故事,才能成为群众的“贴心人”“娘家人”,接“地气”、聚“人气”。只有这样,新闻工作者才能提高正确把握时代方向的能力,坚定主流思想的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处理复杂问题和突发事件的能力,淬炼出过硬的业务本领。
  作者简介:王红梅,鄂尔多斯日报社编辑
  编辑:王洪越
其他文献
【内容提要】少数民族地区新闻人才队伍建设,关乎少数民族地区新闻舆论工作能否健康发展。面对少数民族地区新闻人才流失和“青黄不接”的现实困境,创新在职培训模式,提升新闻从业者的专业素养和复合能力,成为缓解人才困境、增强队伍能力的破局之策。少数民族地区新闻工作者在职培训需要向政策借势、向学界借智、向业界借力,协同院校专业教育形成少数民族地区新闻人才培养的逻辑闭环。  【关键词】民族地区新闻人才 新闻队伍
中央多次要求,要高度重视传播手段建设和创新,加快推进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精办简办频率频道成为转型升级的突破口。内蒙古广播电视台的改革要遵循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要着眼5G时代媒体发展趋势,要适应内蒙古自治区事业单位改革的总体要求。内蒙古广播电视台改革的目标:创新机制、资源整合、守正创新、转型升级。  一、对频率频道的总体评价  汉语卫视频道:看全国市场排名,近几年呈现了稳中有升的势头
【内容提要】新媒体生态下,新闻泛化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新闻泛化是市场、文化、技术、制度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它延展了新闻报道的内容、丰富了新闻的传播形式,呈现出发布平台社会化和发布主体多元化特征,但是新闻泛化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信息过载弱化新闻认知世界的功能、新闻泛娱乐化、误导舆论等。  【关键词】新媒体生态 新闻泛化表征 逻辑危害  新媒体生态环境下,新闻的传播形态渐趋多样化,新闻的内涵与
随着校园暴力成为世界性的社会问题,它不仅影响着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还牵动着社会秩序的建立。媒体作为社会信息的传递者,对校园暴力事件的报道框架,将直接影响公众对校园暴
【内容提要】在当代中国网络新闻评论中,“梗”具有独特的表达效果。在语言学和修辞学的研究基础之上,本文结合《中国青年报》评论版的具体案例,论析“梗”在其中的表征机制、本质属性和表达效果,发现“梗”常见的表征机制有原意使用、语义泛化、格式框填三种形式,它在本质上是互文性的,在文本中起到调适与联想的作用。  【关键词】 梗 新闻评论 互文性  作为新闻业务“采、写、编、评”的四大要素之一,新闻评论日益受
【内容提要】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各级党媒努力跟上时代节拍,分众化地利用好各类信息载体,推动基层阵地与全媒矩阵互动互补、新老载体联动结合,聚焦党中央最新精神和国内外理论热点,加强传播手段和话语方式创新,向广大群众及时宣传党的最新理论成果,取得了较好的传播效果和社会效果。对近年来自治区级、盟市级、旗县级党媒的新媒体理论宣传案例进行梳理和分析,可以为新媒体时代全区党媒理论宣传提升影响力提供一定启发和借鉴
【内容提要】表情包创新了传统的表达方式,成为网络环境中新的传播方式和符号载体。但随着微信表情包的发展,人们对表情包使用的频率和次数逐渐增多,使得人们陷入了“情感孤岛”以及影响了理性表达的能力。本文从传播学的视角出发,结合“狂欢理论”以及“镜中我”理论来分析微信表情包对人际传播的影响。  【关键词】微信表情包 人际传播 社交媒体  一、微信表情包风靡的原因  互联网的蓬勃发展与移动终端的普及,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