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组建 倾力打造 达标创优

来源 :北京教育·普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hyu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芳草园中成长的幼苗,应该得到阳光、空气、雨露、沃土等多方面的滋润与哺养,从而茁壮地成长。”为了达到这样的境界,苏国华校长曾多次说:“在芳草地国际学校里没有副科,孩子的全面发展来自于各个学科的合力,哪门都不可偏废!”今天,我们可以自豪地说,芳草地达到了这样的境界。
  
  科学合理组建
  1.保持学科队伍稳定是持久发展的基础
  我们以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位教师的成长,对教师在成长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迂回行进给予极大的宽容与耐心期待。如新进科学教师学历很高,但从在校学生到教师的角色转换上有困难,把握教材的能力、课堂教学组织能力有待提升。面对这样的现实,我们一方面要求有经验的教师对其进行帮扶指导,另一方面通过各分部教学联合视导、听课、检查教案等活动对其进行督促。同时我们也意识到,刚刚走上讲台的大学生的教学状况会在一段时间内不尽如人意,但只要他们态度认真,肯学上进,加之同伴帮助,有效监督,会有入门的一天。一旦他们摸到了教学的门道,将会如虎添翼,因为大学加上研究生的学习经历,使他们具有深厚的文化知识底蕴,这是一般教师所难以企及的,我们应该诚心地帮助他们,耐心地等待他们飞跃的一天。
  2.促队伍专业成长是均衡发展的保障
  科学课程内容包罗万象,有很多不同领域的专业知识。为了使教学更具科学性,使科学课涉及的各个领域的教学水准相当,我们努力组建一支专业化的队伍。对工作多年的教师,学校鼓励他们在职培训,参加与教育教学相关的电大本科学习。对新进的大学毕业生,我们更注重不同专业人才的挑选聘任。近几年,新进大学毕业生中有小学科学教育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有物理专业、生物专业毕业的本科生,涉及到了科学课程的各个领域,为队伍的均衡发展提供了保障。
  3.形成中青结合的队伍是快速发展的动力
  我们注重队伍年龄结构的合理性,力求整体年轻化。现在各部共有14名科学教师,平均年龄30岁,其中有6名教师30岁以下,8名教师30岁至40岁之间,队伍结构趋于合理。
  在30岁以上的教师群体中,有两名市级骨干教师,两名区级学科带头人,多名区级骨干教师;30岁以下的教师均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通过组内师徒挂钩的方式,有经验的教师能够将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传授给年轻教师,而老教师又经常向年轻教师求教学科专业知识,青年教师的干劲、闯劲为整个教研组注入了活力,中青结合、中青互助,成为队伍发展的源动力。
  
  教学实践打造
  组建起一支学科队伍是良好的开端,但队伍的成长更需要历练,我们主要通过以下做法来提升这支队伍的品质:
  1.有计划、有监控、有总结
  学校主抓教科研的主任深入到科学教研组,与教师们共同开展教学研究活动,为提高科学学科教育教学质量提供支持与帮助。学校注重教研组的学期科研教学计划和总结,每个教师都要有3年的发展规划和逐年总结;组织制定科学学科的质量监控方案,定期开展教师基本功训练与展示,加强对学生单元质量监控,并以此作为评价、反馈教师教学实效的依据;日常教学通过四部联合视导活动监控新教师的教学,通过家长开放日活动,让家长参与教师教学的评价,同时定期开展教案、复备、教学反思、听课记录与学习笔记的检查与反馈。
  2.为教师搭建成长平台
  量身打造新教师。我们对新教师加大帮助与监控力度,为他们早日成为区优秀青年教师铺路搭台。学校为新参加工作的教师创设更多的教材通识培训、教师岗位培训等机会;组内建立师徒挂钩机制,为发展相对较快的年轻教师聘请名师,导师带教,从校级、区级、市级多个角度,为他们争取做课的锻炼机会。
  5年教龄定向培养。对有一定教龄的教师,我们的培养方向是,准确把握课程标准,熟悉各册教材,促使他们由经验型教师向学习型、研究型教师转变。鼓励教师在教学中善于反思,从教学实践中产生的问题出发,提出课题或者参与课题的研究;鼓励他们带题上课,撰写论文;力推他们进入区教研中心组,为他们提供走出去看一看、学一学的机会。学校每学年举办与教育教学密切相关的展示活动,一方面为教师搭建展示的舞台,另一方面,借此机会聘请专家名师为他们引路,促使他们能早日成为区级骨干教师。
  启动中高级教师培养计划。我们给学校科学学科中高级教师提出明确任务,包括与本学科骨干教师确立师徒挂钩关系,2~3年内,要带动本学科骨干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有显著提升,并争取培养出新的中学高级教师。同时,为待评教师提供更为宽松的、能沉下心来作教学研究的环境,如鼓励他们开展各级各类课题研究,带题上课,静心反思,及时进行文字提升;诚邀教研员来校为他们引路、指导;督促他们经过一段时间的静心研究,撰写出质量较高的案例、论文。在扎实开展教学研究的基础上,学校为他们提供更广阔的展示平台,如组织他们送教下乡,远赴山东、四川等地,到手拉手兄弟学校献课,以及为他们提供更高级别的学术交流舞台。
  3.开展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整体推动学科达标创优
  注重从教学中发现问题、确立研究课题,走专家引领、个人反思、同伴互助之路,已成为科学学科教研组十年如一日的工作作风。
  
  师生互动成长
  3年来,我校的教师得益于教学实践锤炼,取得了瞩目的业绩。线永正老师被破格评为中学高级教师,并成为北京市学科带头人;刘华、范颖老师被评为北京市骨干教师,区级学科带头人;穆清馨、韩振伟老师被评为区级骨干教师。除刚刚参加工作的两名教师外,这个群体的每个教师都荣获过市级以上的(论文、案例、做课)奖励。在近3年的朝阳杯教学创新大赛中,我校青年教师关春艳荣获现场教学、德育渗透双料冠军;穆清馨荣获现场教学一等奖;青年教师高晓燕、王奇荣获二等奖。在三年一次的北京市科学学科赛课活动中,我校科学教师2006年、2009年两次荣获一等奖。在2008年的北京市教学设计大赛中,我校科学教师荣获一等奖。
  教师的成长与学生的发展密不可分,全校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普遍提高,思维和动手能力也逐步增强。3年来,学校在科技创新、无线电和电子技术等大赛中多次获得市级、区级团体一等奖。几十人次获得市级各类科学竞赛第一名,4人获得国家级业余电台比赛第一名。越来越多的学生作为科学技术学习特长生升入重点中学。
  
  学校特色发展
  学校科学教育的发展与成效得到了社会各方面的认可。几年来,我校承办了多个科学学科市级活动,如市科学学科优秀课堂教学大赛、市教学设计大赛启动会、市教师基本功大赛的区级培训、北京市及部分省市科学教育成果展示会等。我校已逐渐成为市、区科学课改研究的基地。
  学校的特色发展更体现在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上。几年来,我校学生科学学习活动呈现出传统与创新相结合的特色。
  传统特色:无线电、电子技术特色。2008年、2009年,我校3名毕业生在全国业余电台比赛中获得第一名,并喜获银帆奖项。
  创新特色:天文校本课程特色。我们在各个年级开设天文课程,受到学生的欢迎,在问卷调查中,学生对天文课程的认可率达到了100%。同时这一课程也获得了家长的认可,无论在家长开放日还是学生外出活动中,学生家长对我校的天文课程都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2009年六一儿童节前夕,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同志来到我校看望在校师生,并饶有兴趣地和学生一起参加了科学学习活动。活动之后,总书记语重心长地对孩子们说:“只有依靠科学,我们才能揭开大自然的奥秘,要从小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努力掌握更多的科学知识,长大以后为人类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总书记对孩子们的殷切期望,更让我们感到科学基础教育的责任重大。我校对科学学科的达标创优工作将继续脚踏实地、持之以恒地进行下去,相信会有更多的孩子从中受益。■
其他文献
班主任是学生生活中的重要他人,班主任的心理健康状况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身心发展。“心理健康与班主任培训”专题研究针对班主任教师工作繁杂、心理压力大的特点,开设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维护课程,帮助教师正确认识自我和教师职业,完善生涯发展规划;合理宣泄不良情绪,缓解工作压力,预防职业倦怠;并给予教师人际沟通方面的具体指导,促使教师与学生、家长、同事、领导及自己的家人进行有效沟通,形成和谐人际关系网络,
编辑提示:  做情绪的主人,用积极乐观的态度对待生活,生活才会充满阳光与欢乐。  生活中,我们每个人有可能遭遇各种各样的事情,自然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情绪,可能高兴,可能忧愁,可能恐惧,也可能愤怒。情绪是一把双刃剑,会带给我们勇气、信心和力量,也会使我们冲动、消极、无所事事,甚至做出一些令自己后悔终生的事情,所以情绪需要调控。下面我介绍几种调控情绪的方法,供同学们调控情绪时参考。  注意转移法。当人的
在读过的教师博客里,感觉赵赵最独特。没见过人,没说过话,甚至没见过照片,但从她的文字里,能感觉出一种特别的味儿。用一个网友的说法,叫贵族气。从容,淡定,优雅,似乎万事过眼,宠辱不惊。又灵动,闪跳,通透,像无影脚,或迷踪拳:看上句,你永远猜不出下句要说什么。像高手下棋,乍一看,凌乱,无章法,实则,行云流水,心里有谱。  这“谱”,不只在文字的收放或经营,而在生活的格调和品味。人说,从文字里能看出人来
研究性学习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就是要让学生在耳听、眼看、脑思、嘴说、课内课外的学习过程中,亲身实践研究的过程,探索掌握知识的方法,体验知识升华为情感的瞬间交融。概括地说,就是让学生成为自主研习历史知识的成功体验者。  历史的学习是一个感知、理解、反思到再感知……循环往复的过程。我们希望通过教学,使学生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培养学生科学态度、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搜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阶段召开的重要会议,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又一次综合研究改革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会议。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把握时代和实践的新要求,回应人民群众的新期待,在理论和政策上有一系列的重大创新和突破,开启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篇章。《决定》将教育作为推进社会事业改革创新之首,对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作出了总动员、
建校60年来,经过几代人的不懈探索,我们逐步形成了二附中的教育主张和办学特色。1995年,以林福智校长为代表的二附中人,在总结几十年实践、思考与探索的基础上,提出了“尊重学生自主,倡导人文教育,重视环境熏陶,强调道德实践”的教育主张,掀起了加强人文教育和培养学生自主性的研究与实践热潮,随后提出将“人文”和“自主”作为二附中办学特色进行研究和建设。18年来,二附中“自主”特色的建设经历了从关注学生的
石利颖,幼儿园高级教师,先后被评为全国模范教师、全国教育系统巾帼建功标兵、北京市优秀教师、北京市幼儿园市级骨干教师等。2011年9月,荣获“全国教书育人楷模”称号。   从教19年来,石利颖始终站在教学第一线,点滴实践、幸福坚守、无私奉献。“用笑容点亮孩子心底的光辉,用接纳给予孩子前行的力量,用赞美预言孩子成功的方向”,是她工作的真实写照和执著追寻。她付出青春与激情,用爱心架起一座座心桥,用真情
2010—2011学年度,我校按照市级项目学校的推进要求,在《中山街小学艺术特色发展规划》的引领下,围绕艺术教育特色的实践与推进,在梳理办学思想、提供机制保障、培训发展教师、完善课程体系、加强环境建设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实践。   我们通过加强宣传、精心策划、科学管理、强化实践、制定评价标准等方式,打通艺术教育通道,确保艺术活动在人力、物力、财力、时间、场地上的优先落实。   我校注重艺
近年来,我校致力于首都博物馆(简称首博)课程的深度开发与实施,通过深度挖掘该课程资源,力求让每个学生在该课程中都有所收获。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努力,我校梳理出一套较为科学、深入、细致的博物馆课程,可有效利用博物馆的资源,实现校外教育的体系化、外延化、科学化。  共同的社会责任是与博物馆深入合作的基础  近年来,随着校本课程的深度开发,我们将视角逐步转向校外。我们发现,学生欣赏视域的宽度与广度对学生的自
在北京二中学生博物馆里,有这样一组展品:—支蘸水笔,一个墨水瓶,旁边写着:“饮水思源,母校如母。刘绍棠,1994年2月”。这是学校知名校友、“荷花淀派”代表作家刘绍棠在校庆时赠送给学校的,这是他笔耕不辍的工具,更代表了他对母校、对恩师深深的眷恋和感激。  提到刘绍棠,还要从1948年夏天说起,那时还叫“北平市立第二中学”的二中进行了它在旧中国最后一次招生考试。因二中是老校、名校,又是公立学校,学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