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生物教学;高效课堂;教学理念;课前准备;
导入;问题;组织
【中图分类号】 G633.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09—0066—01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提高生物课堂教学效率已成为现代生物教学的一个重要理念。如何在新课程背景下提高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效率,是每位生物教师都必须认真探索的问题。什么是高效性呢?简单来说,就是在有效的教学时间内体现出的教学效果和教学效率最高。那么,怎样实现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呢?
一、更新教学理念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前提
多年来,在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下,生物教学与其他学科教学一样,过分强调知识的完整性和系统性,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都是为了掌握知识、获取高分,似乎只有这样才是成功的教学。随着新课改的实施,这种理念已被推翻。新课改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还应是学生发展的引导者和促进者。新课改对教师角色的定位发生了质的改变,大大推动了教师教学理念的更新。
例如,新教材中补充了大量生物学家探究生物科学奥秘的艰辛历程,孟德尔、达尔文、沃森、克里克等不懈探索真理的精神有着巨大的感染力,对学生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另外,大量的“课外读”和“研究性学习”,对于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品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虽然这些内容都不是考试的重点,但绝不是可有可无的,它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及可持续发展能力有着重要意义。因此,生物教师必须更新观念,转变角色,尽快跟上教学改革的步伐。
二、充分的课前准备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基础
只有认真备好了每节课,才有可能成功上好每一节课。教师除了要认真备教材,还要认真备学生,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在讲学稿的设计和选题中,既要满足中等以上学生,也要体现出对“学困生”的特殊照顾,要让每一位学生拿到讲学稿后都有事可做,有内容可学。同时要加强集体备课,发挥备课组成员的集体智慧,有效提高讲学稿的质量。总之,结合学生实际和教学实际,编写出的高质量的讲学稿或教案,是课堂实施有效教学的基础。
三、有效的课前导入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必要条件
课堂教学的导入,犹如乐曲的前奏,起着渲染气氛、酝酿情绪、渗透主题和带入情境的作用。好的导入能叩动学生的心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导入新课时,教师可以运用形象化的语言叙述或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等,启迪学生思维,从而使学生精神振奋,进而兴趣盎然地学习新课。
例如,在讲解“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这一节时,转录和翻译是教学的重点,又是教学的难点。这部分知识抽象、难懂,笔者借助多媒体很形象地展现了细胞内的这个生命过程。学生们看过演示后都露出了笑容,对教学内容产生了强烈的学习欲望。
四、科学组织问题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关键
首先,要科学选择提问内容。教师的提问要有价值,要紧密围绕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要接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要能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除此之外,教师的提问要难度适宜。太简单的问题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学生也不会感兴趣;过难的问题学生会感到无所适从,不知所措,他们会觉得生物虚无缥缈,太过于神秘,自己“跳得再高”,也不会“摘到桃子”。其次,提问之后要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经过思考,他们有了自己的认识和看法,之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交流时,他们才会有话可说。这里要强调的一点是,在学生思考时,教师要掌握介入指导的时间。如果学生还没有充分地自主探究就介入,就会减少学生自主发现的机会;介入过晚则会让学生过久处于迷惑状态,造成学习兴趣降低。当然,根据实际情况,有时教师无需介入,学生们就能解决问题。
具体来说,可以采取以下设问方法:一是借助直观方法,设置疑问。让学生在直接的感观作用下,经过自己的理解、分析,得出结论。二是系列设问。在课堂教学中,抓住一个疑点,进行系列设问,将知识进行横向、纵向联系,从而达到复习旧知识、学习新知识的目的。三是以错纠错式设问。对于教学中学生易错或概念易于混淆的难点进行教学时,可有意将学生带入误区,再通过提问让学生发现错误,并纠正错误,从而增强明辨是非的能力。
编辑:谢颖丽
导入;问题;组织
【中图分类号】 G633.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09—0066—01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提高生物课堂教学效率已成为现代生物教学的一个重要理念。如何在新课程背景下提高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效率,是每位生物教师都必须认真探索的问题。什么是高效性呢?简单来说,就是在有效的教学时间内体现出的教学效果和教学效率最高。那么,怎样实现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呢?
一、更新教学理念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前提
多年来,在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下,生物教学与其他学科教学一样,过分强调知识的完整性和系统性,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都是为了掌握知识、获取高分,似乎只有这样才是成功的教学。随着新课改的实施,这种理念已被推翻。新课改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还应是学生发展的引导者和促进者。新课改对教师角色的定位发生了质的改变,大大推动了教师教学理念的更新。
例如,新教材中补充了大量生物学家探究生物科学奥秘的艰辛历程,孟德尔、达尔文、沃森、克里克等不懈探索真理的精神有着巨大的感染力,对学生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另外,大量的“课外读”和“研究性学习”,对于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品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虽然这些内容都不是考试的重点,但绝不是可有可无的,它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及可持续发展能力有着重要意义。因此,生物教师必须更新观念,转变角色,尽快跟上教学改革的步伐。
二、充分的课前准备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基础
只有认真备好了每节课,才有可能成功上好每一节课。教师除了要认真备教材,还要认真备学生,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在讲学稿的设计和选题中,既要满足中等以上学生,也要体现出对“学困生”的特殊照顾,要让每一位学生拿到讲学稿后都有事可做,有内容可学。同时要加强集体备课,发挥备课组成员的集体智慧,有效提高讲学稿的质量。总之,结合学生实际和教学实际,编写出的高质量的讲学稿或教案,是课堂实施有效教学的基础。
三、有效的课前导入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必要条件
课堂教学的导入,犹如乐曲的前奏,起着渲染气氛、酝酿情绪、渗透主题和带入情境的作用。好的导入能叩动学生的心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导入新课时,教师可以运用形象化的语言叙述或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等,启迪学生思维,从而使学生精神振奋,进而兴趣盎然地学习新课。
例如,在讲解“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这一节时,转录和翻译是教学的重点,又是教学的难点。这部分知识抽象、难懂,笔者借助多媒体很形象地展现了细胞内的这个生命过程。学生们看过演示后都露出了笑容,对教学内容产生了强烈的学习欲望。
四、科学组织问题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关键
首先,要科学选择提问内容。教师的提问要有价值,要紧密围绕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要接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要能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除此之外,教师的提问要难度适宜。太简单的问题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学生也不会感兴趣;过难的问题学生会感到无所适从,不知所措,他们会觉得生物虚无缥缈,太过于神秘,自己“跳得再高”,也不会“摘到桃子”。其次,提问之后要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经过思考,他们有了自己的认识和看法,之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交流时,他们才会有话可说。这里要强调的一点是,在学生思考时,教师要掌握介入指导的时间。如果学生还没有充分地自主探究就介入,就会减少学生自主发现的机会;介入过晚则会让学生过久处于迷惑状态,造成学习兴趣降低。当然,根据实际情况,有时教师无需介入,学生们就能解决问题。
具体来说,可以采取以下设问方法:一是借助直观方法,设置疑问。让学生在直接的感观作用下,经过自己的理解、分析,得出结论。二是系列设问。在课堂教学中,抓住一个疑点,进行系列设问,将知识进行横向、纵向联系,从而达到复习旧知识、学习新知识的目的。三是以错纠错式设问。对于教学中学生易错或概念易于混淆的难点进行教学时,可有意将学生带入误区,再通过提问让学生发现错误,并纠正错误,从而增强明辨是非的能力。
编辑:谢颖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