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的:研究和探讨对非破裂型宫外孕应用氨甲喋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在我院接受治疗的45例非破裂型宫外孕患者,对全部患者进行随机分组,仅给予对照组患者甲氨蝶呤治疗,同时给予治疗组患者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分别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成功率进行观察。结果:对照组共17例患者治愈,治愈率为85%,治疗组共24例患者治愈,治愈率为96%,两组患者治愈率具有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1例患者肝功能损伤,1例患者白细胞减少,3例患者口腔溃疡,2例患者腹胀,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5%,治疗组1例患者口腔溃疡,2例患者恶心,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两组患者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非破裂型宫外孕应用氨甲喋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能够使治愈率获得有效提高,同时还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临床应用。
【关键词】氨甲喋呤;米非司酮;非破裂型宫外孕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5-2874-01
作为妇科发生频率较高的疾病,异位妊娠近年来的发病率不断攀升,临床上往往采用手术治疗,不但会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痛苦,还会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造成一定程度的不良影响。近年来,随着血清β-HCG监护水平以及B超技术的不断提高,保守治疗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本次研究特就非破裂型宫外孕应用氨甲喋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行研究和探讨。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中纳入45在我院接受非破裂型宫外孕治疗的45例患者,所选患者均经临床确诊,B超检查结果显示患者附件部位可见不均质包块,宫内没有孕囊,血清β-HCG呈阳性,治疗前存在血液系统疾病、肾病、肝病以及血液动力学异常的患者均排除本次选择范围。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患者平均宫外孕次数为(1.9±0.6)次,宫外孕次数为1至3次,平均年龄为(29.7±3.8)岁,年龄范围为19至41周岁,对照组患者平均宫外孕次数为(1.8±0.7)次,宫外孕次数为1至4次,平均年龄为(28.6±3.9)岁,年龄范围为20至43周岁,两组患者宫外孕次数、年龄等一般资料不具有显著差异(P>0.05)。
1.2治疗方法 仅给予对照组患者甲氨蝶呤治疗,每次静脉注射0.4mg/kg甲氨蝶呤,每日注射1次,5天为1个疗程,持续治疗1个疗程后间隔一周再行下一个疗程治疗。同时给予治疗组患者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甲氨蝶呤治疗应用频率以及应用剂量同对照组,同时加用米非司酮治疗,每日口服2次,每次服用50mg,3天为1个疗程,总应用剂量为300mg[1]。治疗期间需要叮嘱患者多加休息,不得同房或者进行剧烈活动,不得服用含有叶酸类的维生素制剂,对患者的腹痛情况、脉搏以及血压等进行密切观察。若患者出现不良反应护理人员需要立即报告。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愈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观察和分析。
1.4疗效评价标准 治愈:患者体征或者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或者得到明显改善,彩超检查结果显示,患者盆腔包块较治疗前缩小范围超过50%或者完全消失,血清β-HCG出现明显下降;失败:患者体征或者临床症状缓解不明显,彩超检查结果显示患者盆腔包块出现增大趋势,腹腔内可见大量出血[2]。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中采用SPSS13.0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采用x2检验计数资料,采用t检测计量资料,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则P<0.05。
2结果
2.1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分析 对照组共17例患者治愈,3例患者治疗失败,治愈率为85%,治疗组共24例患者治愈,1例患者治疗失败,治愈率为96%,两组患者治愈率具有显著差异(P<0.05)。
2.2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分析 对照组1例患者肝功能损伤,1例患者白细胞减少,3例患者口腔溃疡,2例患者腹胀,不良反應发生率为35%,治疗组1例患者口腔溃疡,2例患者恶心,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两组具有显著差异(P<0.05)。
3讨论
近年来,随着辅助检查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广大人民群众保健意识的不断增强,宫外孕在临床上的检出率不断提高,及早对非破裂型宫外孕进行保守治疗能够加快患者病情改善,避免加重患者痛苦。通过药物杀胚的方式使滋养细胞获得杀死的方式即为保守治疗,不但能够减轻患者的手术痛苦,同时还能够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缓解患者及其家属的心理压力和精神负担[3]。
作为抗叶酸类抗代谢药物以及临床上应用范围非常广泛的药物,甲氨蝶呤主要通过抑制叶酸还原酶引起细胞毒作用,通过抑制叶酸还原酶进一步抑制甘氨酸、甲硫氨酸、嘌呤、胸腺嘧啶核甘酸合成,从而全面抑制蛋白质、RNA以及DNA合成[4]。米非司酮能够对妊娠绒毛产生直接作用,从而使G0、G1期细胞向S期转化获得阻断,能够对滋养层细胞的增殖发挥有效的抑制作用,从而使绒毛滋养层细胞产生退化变形,同时应用甲氨蝶呤和米非司酮能够使药物协同作用获得充分发挥,同时将上述两种药物应用于非破裂型宫外孕患者的治疗过程中能够加快滋养叶细胞的坏死以及消失速度,从而使药物保守治疗的治愈率获得有效提高[5]。
本次研究中,对照组患者治愈率明显低于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治疗组,两组患者上述观察指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对比可知,对非破裂型宫外孕应用氨甲喋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不但临床治疗效果理想而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身心健康。
参考文献:
[1] 张守娥,李新丽.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及中药治疗异位妊娠效果观察[J].解放军医药杂志,2012,23(5):35-37.
[2] 周惠梅.甲氨蝶呤联合四氢叶酸治疗输卵管妊娠30例临床观察[J].中外医疗,2012,20(32):2-3.
[3] 贺爱军.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输卵管妊娠48例临床分析[J].实用妇产科杂志,2011,32(12):34-36.
[4] 何巍,于华.米非司酮与甲氨蝶呤联合治疗宫外孕疗效观察[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3,20(8):89-90.
[5] 佘红君,朱英.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宫外孕的疗效观察及护理[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24(12):1469-1471.
【关键词】氨甲喋呤;米非司酮;非破裂型宫外孕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5-2874-01
作为妇科发生频率较高的疾病,异位妊娠近年来的发病率不断攀升,临床上往往采用手术治疗,不但会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痛苦,还会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造成一定程度的不良影响。近年来,随着血清β-HCG监护水平以及B超技术的不断提高,保守治疗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本次研究特就非破裂型宫外孕应用氨甲喋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行研究和探讨。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中纳入45在我院接受非破裂型宫外孕治疗的45例患者,所选患者均经临床确诊,B超检查结果显示患者附件部位可见不均质包块,宫内没有孕囊,血清β-HCG呈阳性,治疗前存在血液系统疾病、肾病、肝病以及血液动力学异常的患者均排除本次选择范围。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患者平均宫外孕次数为(1.9±0.6)次,宫外孕次数为1至3次,平均年龄为(29.7±3.8)岁,年龄范围为19至41周岁,对照组患者平均宫外孕次数为(1.8±0.7)次,宫外孕次数为1至4次,平均年龄为(28.6±3.9)岁,年龄范围为20至43周岁,两组患者宫外孕次数、年龄等一般资料不具有显著差异(P>0.05)。
1.2治疗方法 仅给予对照组患者甲氨蝶呤治疗,每次静脉注射0.4mg/kg甲氨蝶呤,每日注射1次,5天为1个疗程,持续治疗1个疗程后间隔一周再行下一个疗程治疗。同时给予治疗组患者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甲氨蝶呤治疗应用频率以及应用剂量同对照组,同时加用米非司酮治疗,每日口服2次,每次服用50mg,3天为1个疗程,总应用剂量为300mg[1]。治疗期间需要叮嘱患者多加休息,不得同房或者进行剧烈活动,不得服用含有叶酸类的维生素制剂,对患者的腹痛情况、脉搏以及血压等进行密切观察。若患者出现不良反应护理人员需要立即报告。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愈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观察和分析。
1.4疗效评价标准 治愈:患者体征或者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或者得到明显改善,彩超检查结果显示,患者盆腔包块较治疗前缩小范围超过50%或者完全消失,血清β-HCG出现明显下降;失败:患者体征或者临床症状缓解不明显,彩超检查结果显示患者盆腔包块出现增大趋势,腹腔内可见大量出血[2]。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中采用SPSS13.0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采用x2检验计数资料,采用t检测计量资料,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则P<0.05。
2结果
2.1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分析 对照组共17例患者治愈,3例患者治疗失败,治愈率为85%,治疗组共24例患者治愈,1例患者治疗失败,治愈率为96%,两组患者治愈率具有显著差异(P<0.05)。
2.2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分析 对照组1例患者肝功能损伤,1例患者白细胞减少,3例患者口腔溃疡,2例患者腹胀,不良反應发生率为35%,治疗组1例患者口腔溃疡,2例患者恶心,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两组具有显著差异(P<0.05)。
3讨论
近年来,随着辅助检查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广大人民群众保健意识的不断增强,宫外孕在临床上的检出率不断提高,及早对非破裂型宫外孕进行保守治疗能够加快患者病情改善,避免加重患者痛苦。通过药物杀胚的方式使滋养细胞获得杀死的方式即为保守治疗,不但能够减轻患者的手术痛苦,同时还能够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缓解患者及其家属的心理压力和精神负担[3]。
作为抗叶酸类抗代谢药物以及临床上应用范围非常广泛的药物,甲氨蝶呤主要通过抑制叶酸还原酶引起细胞毒作用,通过抑制叶酸还原酶进一步抑制甘氨酸、甲硫氨酸、嘌呤、胸腺嘧啶核甘酸合成,从而全面抑制蛋白质、RNA以及DNA合成[4]。米非司酮能够对妊娠绒毛产生直接作用,从而使G0、G1期细胞向S期转化获得阻断,能够对滋养层细胞的增殖发挥有效的抑制作用,从而使绒毛滋养层细胞产生退化变形,同时应用甲氨蝶呤和米非司酮能够使药物协同作用获得充分发挥,同时将上述两种药物应用于非破裂型宫外孕患者的治疗过程中能够加快滋养叶细胞的坏死以及消失速度,从而使药物保守治疗的治愈率获得有效提高[5]。
本次研究中,对照组患者治愈率明显低于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治疗组,两组患者上述观察指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对比可知,对非破裂型宫外孕应用氨甲喋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不但临床治疗效果理想而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身心健康。
参考文献:
[1] 张守娥,李新丽.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及中药治疗异位妊娠效果观察[J].解放军医药杂志,2012,23(5):35-37.
[2] 周惠梅.甲氨蝶呤联合四氢叶酸治疗输卵管妊娠30例临床观察[J].中外医疗,2012,20(32):2-3.
[3] 贺爱军.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输卵管妊娠48例临床分析[J].实用妇产科杂志,2011,32(12):34-36.
[4] 何巍,于华.米非司酮与甲氨蝶呤联合治疗宫外孕疗效观察[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3,20(8):89-90.
[5] 佘红君,朱英.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宫外孕的疗效观察及护理[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24(12):1469-14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