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卡利亚仓鼠棘阿米巴角膜炎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wancha2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国外已证实,配戴原虫污染的角膜接触镜以及角膜轻度擦伤是诱发棘阿米巴角膜炎的主要原因[1].棘阿米巴原虫的包囊对外界的抵抗力较强,临床上药物疗效不佳,常需角膜移植进行治疗[2],所以建立良好的动物模型对于该病的深入研究至关重要.在以往的研究中有通过多种方法建立大鼠、家兔棘阿米巴角膜炎动物模型的报道[3-4],但这些方法不符合该病的自然病程,明显限制了对该病的基础研究.本实验设计了新的棘阿米巴角膜炎动物模型,并对其临床经过与病理学改变进行了观察。

其他文献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进展的危险因素包括全身性及眼部因素,眼部因素包括眼压及非眼压因素.在以往的多中心研究中,眼压对于由高眼压症发展为POAG及其在POAG进展中的作用已经明确,而目前降低眼压也是临床惟一有效地延缓、控制青光眼视神经损害进展的主要因素.制定目标眼压,进行降眼压治疗尤其是控制昼夜眼压波动对于阻止青光眼进展非常重要.非眼压危险因素包括高龄、中央角膜厚度增厚、视乳头出血、晶状体囊
2008年12月18日,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与沈阳兴齐制药有限公司的继续教育奖学金合作协议的签字仪式在北京举行。按照此项协议,自2009年始沈阳兴齐制药有限公司将以继续教育奖学金形式资助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在眼科年会期间举办继续教育学习班,以推动中国眼科学继续教育事业的发展。
2009年第一届中国眼科学基础研究大会(1“Chinese Congress of Research in Vision and Ophthalmology)暨研究生导师论坛将于2009年2月12至15日在广东省广州市华泰宾馆举办。本次会议由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和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主办,是国内眼科学界首次基础研究的盛会!
目的 探讨玻璃体切除手术治疗特发性黄斑裂孔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回顾性分析57例(58只眼)经玻璃体切除手术治疗的特发性黄斑裂孔患者的术前裂孔分期、裂孔面积、手术方式、术后裂孔闭合情况、视力改变等临床资料,分析手术效果及其可能的影响因素.采用SPSS 1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对两组间的正态分布连续变量资料,采用独立设计定量资料的t检验;对定性变量资料,采用R×C列
角膜缘干细胞、口腔黏膜细胞、胚胎干细胞、骨髓问充质干细胞等多种来源干细胞在修复眼表损伤的研究中都取得了较大的进展.本文就角膜上皮的组织结构、功能特征及上皮细胞的生物学特点,对胚胎干细胞和多种成体干细胞向角膜上皮细胞的分化及其对眼表损伤修复过程的影响进行了阐述,并对其各自的临床应用前景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中华眼科杂志,2009,45:658-662)
期刊
左克明教授曾于1950至1980年任北京医院眼科主任,并于1956至1979年任中华医学会中华眼科杂志编辑委员会委员,享年105岁.左老虽然离开我们已经4年,但他的优良品德和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虚心学习、耐心听取他人建议的治学态度,特别是为中华眼科杂志兢兢业业、默默奉献、不计个人名誉工作的事迹,仍然深深地铭刻在我们的脑海中.
期刊
为顺应当今期刊网络化、数字化的发展趋势,更好地为广大作者、读者提供高质量的服务,中华医学会杂志社开发了稿件远程管理系统。该系统根据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稿件处理流程、编辑加工规范、审稿制度、管理规范等业务需求设计,采用先进的数据库及网络技术,具有强大的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
患者女性,26岁.因双眼视物不清3年,于2008年7月10日来我院就诊.自述上中学时视力正常,近年来未行眼科检查.否认家族成员有类似疾病,父母非近亲结婚.全身检查未见异常.眼部检查:视力右眼0.1,左眼0.08,矫正均无法提高.双眼前节未见异常.双眼视乳头和视网膜血管未见异常,黄斑中心可见青灰色横椭圆形病灶,范围约1.5 DD×1.0 DD,中心光消失,后极部视网膜和视乳头周围散在大量黄色斑点(精
期刊
患者男性,18岁.左眼不适半年余,视力突然下降1周.患者半年前开始自觉左眼不适,伴眼睑水肿,偶有疼痛.无畏光,流泪,视力下降等症状.外院诊断为"结膜炎",给予氧氟沙星、氟康唑等滴眼液滴眼,疗效不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