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一个显著特征是:让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让他们从自己的体验中学会认识并建构自己的认知结构。化学以其特有的学科特点,对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进行了很好的训练,本文结合教学实践,探讨一些从习题方面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方法和途径。
【关键词】习题 自我编题 交叉测验 交叉批改
说起习题,很容易让人联想到“题海战术”,可对于新课改来说,正在实行着全方位的“减负”,“题海战术”是要不得的,如何不搞“题海战术”而又能充分发挥化学习题在化学教学中的重要作用,让学生对其产生兴趣呢?只有改变习题的呈现方式。
一、转变学生的做题方式,注重学习兴趣的培养
传统的化学习题,都是以学生做现有题目,老师进行讲评、归纳、总结,再让学生进行记忆为主。导致学生非常被动,久而久之,容易产生厌恶情绪。为此,我们挑战传统的习题模式,提倡以学生自我编题,交叉测验,交叉批改为主的做题方式,让学生时时感到新鲜。
1.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自我编题
让学生自行出题,变被动为主动。改变作业的布置方式,把“今天的作业,课本上哪几道题,做完后上交”,改成“本章内容的小测试,每人出一份单元检测卷,题型自选,方式自用。”当然,学生可能因自身知识所限,起初对于编题肯定是既兴奋又茫然,所以我们可将其分为三个阶段:
初期阶段,考虑到学生所学的都是新课内容,主要以基础知识为主,内容零碎、分散,需要记忆的东西很多,比较难于掌握和运用,像物质的性质、用途,化学反应方程式的书写等等。所以,此时当以出填空题为宜,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记忆,基础这一块也就得到了很好地巩固。
中期阶段,随着教学的深入,学生对知识点有了一定的积累,练习也提升到了更高的层次上来。例如针对于期中、期末的复习,将不再是以基础记忆为主,而应将所学知识加以整合、运用,解题方法也要进一步提升。此阶段适合以自编选择题为主,因为选择题中的不同选项,既包含着对不同知识点的考察,同时本身也具一定的迷惑性,要求学生不仅对每个知识点要清晰,而且要学会如何不被迷惑,所以自编选择题相对来说,难度更大些。例如:下列哪一个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
这道题目主要考查学生对初中化学所学的四个基本反应类型是否熟悉。如果学生能够出一道相似的选择题,则足以证明,他对于这种类型的题目基本掌握,并能举一反三,也就达到了启迪思路,培养能力的目的。
后期阶段则是以大综合为主,比较适合于初三学生。在进行完第一轮复习后,根据考纲要求,在中考的题型中,必有一道实验题和一道推断题,这种题目综合性极高,编题的难度也是最大的。所以不仅要给足学生时间,同时也要加配适当的人力,比如可以安排几个学生组成一个小组,利用寒假时间编写一些此类型的题目。一来在提升他们团结合作能力的同时也加强了他们对知识的综合能力,二来通过同学间的相互交流,相互讨论与合作,可以寻求到更好,更适合自己的复习方法。此时出题,教师应多鼓励学生以自己不熟练,不是很深很透的知识点为主,这样无形中可以起到查漏补缺的效果,而老师也可以充分掌握学生的复习动态,以便调整复习方案,找到更加适合学生的方式方法进行第二轮的复习。
2.让学生充分交流——交叉测验
将学生自编好的题目交叉着进行测验,即让学生考学生。当前普遍存在的问题是:练习很多,但很难找到适合学生自己去做的题目。而合适的化学练习题,不仅能帮助学生复习和巩固所学知识,并且能训练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反之,不适宜的练习题,不仅会失去练习题本身在教学中的作用,也可能会造成学生心理上的混乱,给学生带来不应有的困难,甚至产生放弃的念头。而让学生考学生,首先从心理上说,学生就会比较自信,因为大家都是在同一起跑线上,再者也可以激发学生你追我赶的学习势头,让他们了解其他学生的学习动态,找到自己的不足,从而在学习上产生不落后于他人的好想法。
3.让学生充当老师角色——交叉批改
批改作业是教师的职责,传统的出题、测验、批改都是由老师一手完成,容易造成的不良后果是:老师所想,所讲的往往是大部分同学的共同点,也就容易忽略少部分同学的错误之处,细节上处理不当。而采用学生自行批改后,有几点好处:第一,学生既然要批改,首先对自己所出的题目要胸有成竹;第二,可以让他们了解别人的错误之处,及时地更正自己。如反应方程式:,很多学生会记不得生成了2分子的水。通过这样的自行出题,交叉批改,发现他人的错误之后,自己再犯同类型的错误率就大大降低;第三,可以解决他们的细节问题,特别是对于化学计算题来说,批改的时候往往是按步给分,以往老师批改,学生总是弄不明白自己失分在哪里,导致屡错屡犯,而让其自我批改后,每一步的得分情况,细节注意点就一目了然。
4.探究结果分析
通过这种探究式的学习,学生对化学习题的兴趣更加浓厚了,他们能比较主动地去收集资料,提出问题。这就激发了他们对化学的兴趣,深化了他们继续探究的信念,有同学还表示,要将此方法也应用到其他的学科上去。
二、几点建议
1.教师的主导作用不容忽视
学生自编、自测、自评习题,教师并不是撒手不管,让学生胡乱编一些怪题、偏题、没有实际意义的题目来应付。要排除这些可能出现的情况,教师的主导作用不容忽视。如在编题的前期阶段中,既不能打击学生的自信心,又要使他们的成果有效,教师可指定内容,明确指出应从哪些知识点入手;而到中期阶段,则可指导学生,多多查阅相关资料,总结解题常用的方法,从哪些方面去理解出题者的意思等;后期的综合阶段,则应积极鼓励学生善于发现自己的不足,要从自己的弱点入手。除此之外,教师还应做好评价,出题不应是学生一个人的事,出完的题目,教师要认真审查、筛选、做好记录,保证学生在交叉测试时有一份符合个人程度又质量过关的“测试卷”,同时,也要对好的出题给予适时的表扬,让学生更能明确目的,更有信心去做下一次的“出题者”。再者学生相互评价完之后,教师也要根据学生练习反馈的信息,积极组织学生讨论,适时启发点拨,帮助学生实现知识的转化。
2.让学生做好错解题集
学生自评完之后,教师应积极鼓励每位学生整理一本错解题集,收集自己在测验中做错了的题目,并且订正过来,附上一些做错的原因。同时也要记录一些解题常用的方法、应注意的事项、容易出现的问题等,并做出小结。并且教师还可规定,下一次的出题中必须包括前面若干错解题集中出现的问题,这样无形之中让学生把自己曾经较陌生的知识点又重温了一遍,以达到巩固与提升的目的。
总之,我们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就应该改变学生过去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法,只有通过学生亲自探究,在探索中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亲自找出错误的原因,才能举一反三,不再犯同样的错误,从而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意识也就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参考文献:
[1]王屹、贾坷.中学化学教学分层次研究性学习的实验研究[J].化学教育,2004,(11).
作者简介:徐勇峰,广丰县排山镇中学,邮编:334616
【关键词】习题 自我编题 交叉测验 交叉批改
说起习题,很容易让人联想到“题海战术”,可对于新课改来说,正在实行着全方位的“减负”,“题海战术”是要不得的,如何不搞“题海战术”而又能充分发挥化学习题在化学教学中的重要作用,让学生对其产生兴趣呢?只有改变习题的呈现方式。
一、转变学生的做题方式,注重学习兴趣的培养
传统的化学习题,都是以学生做现有题目,老师进行讲评、归纳、总结,再让学生进行记忆为主。导致学生非常被动,久而久之,容易产生厌恶情绪。为此,我们挑战传统的习题模式,提倡以学生自我编题,交叉测验,交叉批改为主的做题方式,让学生时时感到新鲜。
1.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自我编题
让学生自行出题,变被动为主动。改变作业的布置方式,把“今天的作业,课本上哪几道题,做完后上交”,改成“本章内容的小测试,每人出一份单元检测卷,题型自选,方式自用。”当然,学生可能因自身知识所限,起初对于编题肯定是既兴奋又茫然,所以我们可将其分为三个阶段:
初期阶段,考虑到学生所学的都是新课内容,主要以基础知识为主,内容零碎、分散,需要记忆的东西很多,比较难于掌握和运用,像物质的性质、用途,化学反应方程式的书写等等。所以,此时当以出填空题为宜,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记忆,基础这一块也就得到了很好地巩固。
中期阶段,随着教学的深入,学生对知识点有了一定的积累,练习也提升到了更高的层次上来。例如针对于期中、期末的复习,将不再是以基础记忆为主,而应将所学知识加以整合、运用,解题方法也要进一步提升。此阶段适合以自编选择题为主,因为选择题中的不同选项,既包含着对不同知识点的考察,同时本身也具一定的迷惑性,要求学生不仅对每个知识点要清晰,而且要学会如何不被迷惑,所以自编选择题相对来说,难度更大些。例如:下列哪一个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
这道题目主要考查学生对初中化学所学的四个基本反应类型是否熟悉。如果学生能够出一道相似的选择题,则足以证明,他对于这种类型的题目基本掌握,并能举一反三,也就达到了启迪思路,培养能力的目的。
后期阶段则是以大综合为主,比较适合于初三学生。在进行完第一轮复习后,根据考纲要求,在中考的题型中,必有一道实验题和一道推断题,这种题目综合性极高,编题的难度也是最大的。所以不仅要给足学生时间,同时也要加配适当的人力,比如可以安排几个学生组成一个小组,利用寒假时间编写一些此类型的题目。一来在提升他们团结合作能力的同时也加强了他们对知识的综合能力,二来通过同学间的相互交流,相互讨论与合作,可以寻求到更好,更适合自己的复习方法。此时出题,教师应多鼓励学生以自己不熟练,不是很深很透的知识点为主,这样无形中可以起到查漏补缺的效果,而老师也可以充分掌握学生的复习动态,以便调整复习方案,找到更加适合学生的方式方法进行第二轮的复习。
2.让学生充分交流——交叉测验
将学生自编好的题目交叉着进行测验,即让学生考学生。当前普遍存在的问题是:练习很多,但很难找到适合学生自己去做的题目。而合适的化学练习题,不仅能帮助学生复习和巩固所学知识,并且能训练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反之,不适宜的练习题,不仅会失去练习题本身在教学中的作用,也可能会造成学生心理上的混乱,给学生带来不应有的困难,甚至产生放弃的念头。而让学生考学生,首先从心理上说,学生就会比较自信,因为大家都是在同一起跑线上,再者也可以激发学生你追我赶的学习势头,让他们了解其他学生的学习动态,找到自己的不足,从而在学习上产生不落后于他人的好想法。
3.让学生充当老师角色——交叉批改
批改作业是教师的职责,传统的出题、测验、批改都是由老师一手完成,容易造成的不良后果是:老师所想,所讲的往往是大部分同学的共同点,也就容易忽略少部分同学的错误之处,细节上处理不当。而采用学生自行批改后,有几点好处:第一,学生既然要批改,首先对自己所出的题目要胸有成竹;第二,可以让他们了解别人的错误之处,及时地更正自己。如反应方程式:,很多学生会记不得生成了2分子的水。通过这样的自行出题,交叉批改,发现他人的错误之后,自己再犯同类型的错误率就大大降低;第三,可以解决他们的细节问题,特别是对于化学计算题来说,批改的时候往往是按步给分,以往老师批改,学生总是弄不明白自己失分在哪里,导致屡错屡犯,而让其自我批改后,每一步的得分情况,细节注意点就一目了然。
4.探究结果分析
通过这种探究式的学习,学生对化学习题的兴趣更加浓厚了,他们能比较主动地去收集资料,提出问题。这就激发了他们对化学的兴趣,深化了他们继续探究的信念,有同学还表示,要将此方法也应用到其他的学科上去。
二、几点建议
1.教师的主导作用不容忽视
学生自编、自测、自评习题,教师并不是撒手不管,让学生胡乱编一些怪题、偏题、没有实际意义的题目来应付。要排除这些可能出现的情况,教师的主导作用不容忽视。如在编题的前期阶段中,既不能打击学生的自信心,又要使他们的成果有效,教师可指定内容,明确指出应从哪些知识点入手;而到中期阶段,则可指导学生,多多查阅相关资料,总结解题常用的方法,从哪些方面去理解出题者的意思等;后期的综合阶段,则应积极鼓励学生善于发现自己的不足,要从自己的弱点入手。除此之外,教师还应做好评价,出题不应是学生一个人的事,出完的题目,教师要认真审查、筛选、做好记录,保证学生在交叉测试时有一份符合个人程度又质量过关的“测试卷”,同时,也要对好的出题给予适时的表扬,让学生更能明确目的,更有信心去做下一次的“出题者”。再者学生相互评价完之后,教师也要根据学生练习反馈的信息,积极组织学生讨论,适时启发点拨,帮助学生实现知识的转化。
2.让学生做好错解题集
学生自评完之后,教师应积极鼓励每位学生整理一本错解题集,收集自己在测验中做错了的题目,并且订正过来,附上一些做错的原因。同时也要记录一些解题常用的方法、应注意的事项、容易出现的问题等,并做出小结。并且教师还可规定,下一次的出题中必须包括前面若干错解题集中出现的问题,这样无形之中让学生把自己曾经较陌生的知识点又重温了一遍,以达到巩固与提升的目的。
总之,我们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就应该改变学生过去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法,只有通过学生亲自探究,在探索中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亲自找出错误的原因,才能举一反三,不再犯同样的错误,从而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意识也就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参考文献:
[1]王屹、贾坷.中学化学教学分层次研究性学习的实验研究[J].化学教育,2004,(11).
作者简介:徐勇峰,广丰县排山镇中学,邮编:334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