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体育教学设计概念界定
教学设计是课堂教学的生命。有了成功的教学设计,优化教学效果才有保证。教学设计是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运用系统观点和方法分析、解决教学问题,以优化教学效果为目的,对教学活动进行系统规划的过程。我针对新课程背景下体育教学设计策略提出一些看法。
二、体育教学设计概念界定
1.体育教学设计。
于素梅教授认为体育教学设计是:“根据课标、教材、学生、场地器材条件、教师等过诸多因素,选择教学内容,设置教学目标,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按照一定的时间顺序,进行合理规划的过程。”北京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的毛振明教授认为体育教学设计是:“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条件,对某个过程(如学段、学年、学期、单元和学时)的教学诸方面的最优化研究工作和计划工作。”浙江师范大学王章明教授认为体育教学设计是:“以获得优化的教学效果为目的,以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和传播理论作为其理论基础,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修改方案的过程。”可以看出每个专家对其都有不同的理解与表述,但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体育教学设计是一个过程,一个系统的过程。这个过程离不开教师与学生、教材、场地与器材、教法与评价等诸多因素,因此在本课题研究范围内课题组将体育教学设计界定为教学内容的选择与搭配、教学的导入、准备活动、场地器材、教法与组织和学生评价等方面设计策略的系统化研究过程。
2.有效体育教学设计策略。
浙江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的李烈明老师在《新课程理念下体育教学设计的重新审视和策略研究》中阐述道:“教学设计是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运用系统观点和方法分析、解决教学问题,以优化教学效果为目的,对教学活动进行系统规划的过程。简单地说,就是指教师为达成一定的教学目标,对教学活动进行的系统规划、安排与决策。教学设计要关注的是学生需要学什么,为什么学,怎么样去学出发,来考虑教师教什么,为什么教,怎么样去教和最终学生学得怎么样。”这不仅说明了教学设计的重要性,而且揭示了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有效的。那就是遵循一定的教学过程基本规律,以分析和解决教学问题达到优化教学效果为目的,从教师教什么、为什么教和怎样教及最后的学生学得怎么样去衡量教学设计是否合理有效。基于李老师对有效教学设计的论述启发,课题组对有效体育教学设计策略的界定是教学设计实施后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上来,教师能顺利完成各项教学目标,课堂上师生关系和谐,课堂上涉及场地、器材利用充分。
三、明确教学目标
目标是一个阶段学习的指南,所有的教学活动都应围绕着如何实现目标来实施。一个合理的目标不仅有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更有利于学生积极地学习。有无科学的教学目标是判断教学是否有效的直接依据。一堂课成功与否,首先就是看本课的教学目标是否达成,达成到什么程度。因此,体育教学目标设置的明确与否,直接关系到体育教学质量的高低与效果的优劣,是体育教学设计的首要问题。
1.教学目标的行为对象是学生,而不是教师。
教学目标描述的一定是学生可以观察到的行为,而不是教师的授课行为。所以我们在确定教学目标的时候,要花更多的时间去研究学生、了解学生。例如:在设计五年级滚翻的开创性练习一课时,在确定教学目标的时候,我们就应该了解学生对滚翻已掌握的现有能力,还要把握本年级学生的差异程度,从而制定适宜学生的教学目标。而综观现在大多数教师都是闭门造车,根据自己的估计进行教学设计,甚至是照本宣科,致使教学目标的制定失去实在意义,导致教学效果差强人意。
2.教学目标必须是可测的、可评价的、具体而且是明确的。
运动参与目标: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培养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
运动技能目标:学生了解篮球项目的锻炼价值,掌握篮球项目的学练方法。
身体健康目标:学生通过练习发展身体协调性和弹跳力及灵敏、力量、速度素质,增强体能。
心理健康目标:学生在练习中充分展现自我,通过比赛增强自信心,得到成功的喜悦。
社会适应目标:学生积极进取,快乐地与同伴进行配合,在协作中培养团队精神和高度责任感。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的确定
教学重点是教材中举足轻重的、关键性的、最基本的、最重要的中心内容,是课堂结构的主要线索,掌握了这部分内容,对于巩固旧知识和学习新知识都起着决定性作用。
教学难点是难于理解或领会的内容,或较抽象,或较复杂,或较深奥。难,包括学生难学和教师难教,由于学生难学致使教师难教。课堂教学是为实现目标而展开的,确定教学重点、难点是为了进一步明确教学目标,以便在教学中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更好地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因此目标的多样性,决定了教学重点、难点的多样性。但目前我们所见到的教学重点和难点设定中几乎都是在认知领域,很少见到有非认知领域的重点和难点的。当我们把教学目标从认知向非认知扩展的时候,也需要重点和难点的相应扩展,当我们把教学重心从认知向非认知转移的时候,也需要重点和难点的转移。人们在目标扩展和转移的同时,重点和难点的按兵不动反映了人们的观念并没有真正转变。
目标的多元化要求重点难点的多元化,非认知目标比认知目标的落实更重要,更困难,更难见效,因此在许多时候我们的重点和难点应该是非认知领域的。
五、教学策略设计
教学策略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手段。教学策略设计是以学习理论为依据,既要符合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的要求,适合教学对象的特点,又要考虑本校、本班及教师本人具体教学条件的可能性。教学策略设计主要是解决教师“如何教”、学生“如何学”的问题,它包括课的类型、教学顺序的安排、教学方法设计的选用等。在新课程理念下,所设计的体育教学策略应实现下列三个方面的转变:一是学习方式上,应从接受式教学向以自主体验、互助交往和创新为主要特征的探究式学习转变;二是教学呈现方式上,要从以规范动作的讲解示范为主要形式的定论呈现向以学生体验、感悟为主要形式的间接呈现方式转变;三是师生互动方式上,要由传统的教师教、学生学的单向传递活动转变为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教学相长,共同发展。
六、教学媒体的选择和设计
教学媒体内涵丰富、种类繁多,各种教学媒体各有所长,各有所短,适用范围、特点和要求也不尽相同,没有对所有教学内容都适用的教学媒体。因此,教师应遵循“经济有效”的原则,根据学习内容的需要、学生的特征、教学目标的要求、教学策略的安排来选择最恰当的教学媒体,突出教学媒体的目标性、功能性、针对性、适度性和方向性,发挥教学媒体应有的作用。
教学设计是课堂教学的生命。有了成功的教学设计,优化教学效果才有保证。教学设计是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运用系统观点和方法分析、解决教学问题,以优化教学效果为目的,对教学活动进行系统规划的过程。我针对新课程背景下体育教学设计策略提出一些看法。
二、体育教学设计概念界定
1.体育教学设计。
于素梅教授认为体育教学设计是:“根据课标、教材、学生、场地器材条件、教师等过诸多因素,选择教学内容,设置教学目标,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按照一定的时间顺序,进行合理规划的过程。”北京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的毛振明教授认为体育教学设计是:“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条件,对某个过程(如学段、学年、学期、单元和学时)的教学诸方面的最优化研究工作和计划工作。”浙江师范大学王章明教授认为体育教学设计是:“以获得优化的教学效果为目的,以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和传播理论作为其理论基础,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修改方案的过程。”可以看出每个专家对其都有不同的理解与表述,但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体育教学设计是一个过程,一个系统的过程。这个过程离不开教师与学生、教材、场地与器材、教法与评价等诸多因素,因此在本课题研究范围内课题组将体育教学设计界定为教学内容的选择与搭配、教学的导入、准备活动、场地器材、教法与组织和学生评价等方面设计策略的系统化研究过程。
2.有效体育教学设计策略。
浙江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的李烈明老师在《新课程理念下体育教学设计的重新审视和策略研究》中阐述道:“教学设计是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运用系统观点和方法分析、解决教学问题,以优化教学效果为目的,对教学活动进行系统规划的过程。简单地说,就是指教师为达成一定的教学目标,对教学活动进行的系统规划、安排与决策。教学设计要关注的是学生需要学什么,为什么学,怎么样去学出发,来考虑教师教什么,为什么教,怎么样去教和最终学生学得怎么样。”这不仅说明了教学设计的重要性,而且揭示了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有效的。那就是遵循一定的教学过程基本规律,以分析和解决教学问题达到优化教学效果为目的,从教师教什么、为什么教和怎样教及最后的学生学得怎么样去衡量教学设计是否合理有效。基于李老师对有效教学设计的论述启发,课题组对有效体育教学设计策略的界定是教学设计实施后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上来,教师能顺利完成各项教学目标,课堂上师生关系和谐,课堂上涉及场地、器材利用充分。
三、明确教学目标
目标是一个阶段学习的指南,所有的教学活动都应围绕着如何实现目标来实施。一个合理的目标不仅有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更有利于学生积极地学习。有无科学的教学目标是判断教学是否有效的直接依据。一堂课成功与否,首先就是看本课的教学目标是否达成,达成到什么程度。因此,体育教学目标设置的明确与否,直接关系到体育教学质量的高低与效果的优劣,是体育教学设计的首要问题。
1.教学目标的行为对象是学生,而不是教师。
教学目标描述的一定是学生可以观察到的行为,而不是教师的授课行为。所以我们在确定教学目标的时候,要花更多的时间去研究学生、了解学生。例如:在设计五年级滚翻的开创性练习一课时,在确定教学目标的时候,我们就应该了解学生对滚翻已掌握的现有能力,还要把握本年级学生的差异程度,从而制定适宜学生的教学目标。而综观现在大多数教师都是闭门造车,根据自己的估计进行教学设计,甚至是照本宣科,致使教学目标的制定失去实在意义,导致教学效果差强人意。
2.教学目标必须是可测的、可评价的、具体而且是明确的。
运动参与目标: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培养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
运动技能目标:学生了解篮球项目的锻炼价值,掌握篮球项目的学练方法。
身体健康目标:学生通过练习发展身体协调性和弹跳力及灵敏、力量、速度素质,增强体能。
心理健康目标:学生在练习中充分展现自我,通过比赛增强自信心,得到成功的喜悦。
社会适应目标:学生积极进取,快乐地与同伴进行配合,在协作中培养团队精神和高度责任感。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的确定
教学重点是教材中举足轻重的、关键性的、最基本的、最重要的中心内容,是课堂结构的主要线索,掌握了这部分内容,对于巩固旧知识和学习新知识都起着决定性作用。
教学难点是难于理解或领会的内容,或较抽象,或较复杂,或较深奥。难,包括学生难学和教师难教,由于学生难学致使教师难教。课堂教学是为实现目标而展开的,确定教学重点、难点是为了进一步明确教学目标,以便在教学中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更好地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因此目标的多样性,决定了教学重点、难点的多样性。但目前我们所见到的教学重点和难点设定中几乎都是在认知领域,很少见到有非认知领域的重点和难点的。当我们把教学目标从认知向非认知扩展的时候,也需要重点和难点的相应扩展,当我们把教学重心从认知向非认知转移的时候,也需要重点和难点的转移。人们在目标扩展和转移的同时,重点和难点的按兵不动反映了人们的观念并没有真正转变。
目标的多元化要求重点难点的多元化,非认知目标比认知目标的落实更重要,更困难,更难见效,因此在许多时候我们的重点和难点应该是非认知领域的。
五、教学策略设计
教学策略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手段。教学策略设计是以学习理论为依据,既要符合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的要求,适合教学对象的特点,又要考虑本校、本班及教师本人具体教学条件的可能性。教学策略设计主要是解决教师“如何教”、学生“如何学”的问题,它包括课的类型、教学顺序的安排、教学方法设计的选用等。在新课程理念下,所设计的体育教学策略应实现下列三个方面的转变:一是学习方式上,应从接受式教学向以自主体验、互助交往和创新为主要特征的探究式学习转变;二是教学呈现方式上,要从以规范动作的讲解示范为主要形式的定论呈现向以学生体验、感悟为主要形式的间接呈现方式转变;三是师生互动方式上,要由传统的教师教、学生学的单向传递活动转变为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教学相长,共同发展。
六、教学媒体的选择和设计
教学媒体内涵丰富、种类繁多,各种教学媒体各有所长,各有所短,适用范围、特点和要求也不尽相同,没有对所有教学内容都适用的教学媒体。因此,教师应遵循“经济有效”的原则,根据学习内容的需要、学生的特征、教学目标的要求、教学策略的安排来选择最恰当的教学媒体,突出教学媒体的目标性、功能性、针对性、适度性和方向性,发挥教学媒体应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