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Prader-Willi综合征7例并文献复习

来源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wenming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加强对Prader-Willi综合征(PWS)新生儿期表现的认识,促进对PWS新生儿的早期干预。

方法

对2007年1月至2012年12月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新生儿科诊断为PWS的7例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相关文献资料进行复习。

结果

6例男性,1例女性。均有肌张力低下、反应差、喂养困难、少哭、哭声弱的表现。7例患儿均具备以下典型面貌特征中的5项以上:前额突出、窄脸、杏仁眼、小嘴、嘴角向下、薄上唇、小下颌。6例男性患儿均为小阴囊,其中3例有隐睾。7例患儿均经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方法确诊为PWS。7例患儿均予胃管管饲,其中4例入院即开始接受吞咽训练,持续管饲时间为8~20 d[(13.0±5.1) d],3例未接受吞咽训练者持续管饲时间为15~35 d[(18.0±4.3) d]。其他的综合治疗措施还包括向父母进行详细的健康教育,告知此病的基本信息,教授他们学会促进喂养及防治窒息等方面的技能,增加患儿的被动活动,以及促进患儿正常发育的营养管理措施,预防营养摄入过多或不足。需进行多专科的咨询随访,包括语言训练、营养、神经学、精神病学、心理学及骨科学的介入。

结论

PWS新生儿具备肌张力低下、反应差、喂养困难、少哭、哭声弱、生殖器发育不全及较典型的面貌特征,需对具备以上特征的新生儿进行基因检测以早期明确诊断。早期诊断有利于早期干预,包括吞咽训练在内的综合治疗措施可以改善预后,预防生长发育迟缓、肥胖等问题,提高PWS患儿的生存质量。

其他文献
早产儿出生后常需要选择合适的肠道外营养输入途径。而早产儿静脉营养液的组成和配置也有特殊要求,以满足早产儿独特的生理特点和发育规律。早产儿出生后最初几天不显性失水较多,需要维持内环境稳定,而1周后则需要逐渐实现稳定的增长速率。静脉营养可能发生各种并发症,如感染、代谢性并发症等。注意监测指标,及时调整剂量,以及尽早过渡到全肠内营养,可以有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是儿童期难治型的血液病之一,重型再障可危及生命。我国为再障高发地区,儿童处于好发年龄段,除少数先天性再障之外,我国儿童再障绝大多数为后天获得性再障。英国血液学会2009年推荐的《英国再障诊断与治疗指南》,代表了当今国际上有关获得性再障诊治原则与临床方法学方面的主流观点,明确提出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和免疫抑制治疗(IST)为获得性再障的主要治疗方法。现收集
白细胞破碎性血管炎(LCV)指主要累及皮肤的细小血管(尤其是毛细血管后微静脉),并以中性粒细胞浸润和核破碎为病理特征的血管炎。为一组疾病的总称,可为原发性,也可继发于感染、药物或某些自身免疫病等,既往国内对于该病的阐述较少,且随着血管炎定义的演变,有必要对于其定义、临床表现和治疗等作一阐述。
目的探讨西地那非(SIL)联合高频振荡通气(HFOV)治疗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PPHN)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2010年9月至2012年9月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89例PPHN患儿根据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HFOV组、常频机械通气(CMV)组、HFOV联合SIL组(HFOV+SIL组)及CMV联合SIL组(CMV+SIL组)。治疗前及治疗后3 d分别进行动脉血气、肺动脉压以及不良反应的监测。治疗前后
目的总结非经典型婴儿型糖原累积症Ⅱ型(GSDⅡ型)的临床表现,以便早期诊断。方法收集2011年6月至7月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经外周血白细胞中酸性α-葡萄糖苷酶(GAA)的活性测定诊断GSDⅡ型患儿3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结果。结果3例均有智力、运动发育迟缓,肢体肌肉无力;均无肝大;2例有呼吸肌无力表现。3例CK、ALT、AST均增高;肌电图提示1例为疑似
目的探讨宫内亚临床感染、出生后缺氧缺血(HI)单独及联合作用对未成熟脑发育的影响,未成熟脑损伤后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s)及HDAC1 mRNA的表达及其意义,促红细胞生产素(EPO)对未成熟大鼠脑白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孕鼠分为脂多糖(LPS)组和9 g/L盐水(NS)组,于孕15 d分别腹腔注射LPS 0.3 mg/kg或等剂量NS,继续饲养至分娩,称取出生体质量。待新生大鼠5日龄时随机数
目的回顾性总结左冠状动脉起源于肺动脉(ALCAPA)50例患儿的临床资料,探讨采用临床常用指标评价心肌存活程度的可能性和价值,并寻找影响手术和术后恢复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1999年4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ALCAPA患儿50例。男29例,女21例;年龄4个月~18岁,平均(4.49±4.30)岁。术前评估基于常规临床检查;术后随访依据门诊复查结果及电话随访。对15例行核素心肌显像检查患儿行心肌存
期刊
颅内高压是威胁创伤性脑损伤患儿生命安全的严重并发症,现结合2012年Pediatr Crit Care Med杂志发表的《婴儿、儿童及青少年重型创伤性脑损伤急性期治疗指南》及其他相关文献对创伤性脑损伤患儿的颅内压监测、颅内高压治疗阈值、脑灌注压阈值、高级神经监测及降低颅内高压的治疗进展作相关介绍。
目的总结32例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RMPP)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与46例普通肺炎支原体肺炎进行对比分析,提高对RMPP的诊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承德市中心医院32例RMPP(难治组)和46例普通支原体肺炎(普通组)患儿的住院资料,对临床表现、体征、实验室检查、肺内外合并症、影像学资料及治疗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难治组与普通组患儿在热程、发病距入院时间、住院时间、一侧肺部呼吸音减低(肺部叩诊浊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