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北京市灯市口小学始建于1864年,由美国基督教公理会出资,最初定名为“男蒙馆”。1900年更名为“私立育英学校”,设小学、初中和高中部。1952年回归国有,小学部更名为灯市口小学。学校是北京市命名的第一批百年老校,已成立151年,有着深厚的历史和文化积淀。 灯市口小学在百余年的办学历史中,一直秉承着“育英文化”的传统,倡导“民主、平等、自由、博爱、科学、进步”的人文精神,注重对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及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北京市灯市口小学始建于1864年,由美国基督教公理会出资,最初定名为“男蒙馆”。1900年更名为“私立育英学校”,设小学、初中和高中部。1952年回归国有,小学部更名为灯市口小学。学校是北京市命名的第一批百年老校,已成立151年,有着深厚的历史和文化积淀。
灯市口小学在百余年的办学历史中,一直秉承着“育英文化”的传统,倡导“民主、平等、自由、博爱、科学、进步”的人文精神,注重对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及个体差异的培养。
1996年至2007年间,灯市口小学先后合并了东四西大街、王府井、大甜水井、礼士等八所小学;2014年又联合北池子小学、东高房小学成立了灯市口小学优质教育资源带。目前,资源带的灯市口、礼士、北池子、东高房四校区的58个教学班实施一体化管理,在皇城脚下形成了一个中心多翼发展的教育布局。
文化的融合与共识——传承历史,文化创新
资源带成立后,我们注重校园的文化建设,努力构建一种适合多校区发展需要并能达成共识的学校文化。
灯市口小学的“育英文化”经过长期的发展变革积淀,延续了150多年的传统规范,是值得追求、遵循、骄傲的精神支柱。北池子小学创建于1933年,致力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东高房小学成立于1916年,以环保为特色,着力打造“绿色环保”教育。
三所学校在办学思想上有许多相通之处,都是以“尊重”为内核,以关注生命成长为本源。因此,我们将“育英文化”作为资源带文化建设的基础,并对“育英”进行新的诠释:把每一个孩子都看作独特的生命个体,把每个孩子都视为英才,使其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发展,自我塑造,这也是学校最终的育人目标。
因此,我们确定了灯市口小学优质教育资源带的教育理念。
定位:凝聚在一起,融合成一体, 发展创一流(北京市优质教育品牌)。
发展愿景:生生绽放,师师发展,
其他文献
东城区青少年科技学院依托区域内优秀科技教育骨干团队,即12所拥有市级金鹏科技团的学校、24所市级科技教育示范学校的优质师资资源,并积极引进社会优质科技教育资源,整体构建了包括4大项科技类模块的课程体系,为东城区学生科学技术素养的提升搭设课程活动的平台。 第一模块:东城科技馆科技课程。充分发挥科技馆教师自身专业特长,开发车—船—空模型制作、益智、定格动画、动手玩科学、科技英语、趣味化学、智能控制、
在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系列要求、持续提升教学品质的过程中,教研、教学遇到许多难题,面临诸多挑战。为了帮助教研员和教师破解难题,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基于课程改革的重难点问题,设立30余个项目,以“研究—实践—改进—追踪”为机制开展项目研究,寻找问题解决策略,并及时将项目研究成果应用于教研实践。 在深入推进课程改革面临的系列问题中,“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始终是不可回避的问题,也是决定教学和评价质量
传统文化是中小学语文教育的根系。目前,中小学生对传统文化知之甚少,国家三令五申要加强传统文化的学习,《北京市中小学语文学科教学改进意见》要求在语文学科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这一要求具有深刻的前瞻性及现实的可行性。作为语文教师,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将传统文化的教育渗透在课程之中,使学生从小就多方位吸收传统文化的智慧,感受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但同时也要看到,由于小学生年龄尚幼,基础知识掌握得少,要理解传统经
教育兴则国兴,教育强则国强。从“四有”好老师到学生的“引路人”,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教师不断提出新的更高要求,这不仅为学校的教师队伍建设指明了目标和方向,也帮助教师个人找准了角色定位。清华附中永丰学校继承了清华附中百年来在办学理念、管理模式、课程设置、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的成熟经验,以“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为校训,以“明德启智,修己树人”为教风,努力为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和学生的个性化成长提供
在学校特色发展规划中,我校确定了“以课程建设为路径,做润泽生命的教育”发展战略,通过创造性地设计、编制、开发、实施三级课程,从学校的实际出发,把握教学本质,指引教学理念,建设共同研究的团队,不断实现教学质量和团队专业能力的提高和升华,在多层面促进学生、教师、学校可持续发展,凸显学校润泽生命的教育特色。 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特的生命,为了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满足学生的多样性需求,丰富他们的学
杨志成,北京教育学院副院长,博士,副研究员。曾任北京市第一零九中学教师、副校长,北京市原崇文区教委主任、东城区教委主任,北京奥组委奥林匹克教育处处长,北京市教委基础教育一处处长等。主要研究领域:教育政策、教育行政、学校管理、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学校德育、奥林匹克教育。 现代学校发端于欧洲。我国现代学校诞生,可以追溯到1901年,清朝政府下诏改书院为学堂,逐步引进西学课程,形成了我国最早的现代学校
从某种意义上讲,教育犹如一个生态系统。2009年,北京小学明确提出了“建设学校良好教育生态”的理念。我们认为:学校教育生态是学校内部系统与外部系统之间所显现出来的有利于学生生命健康成长的物质与精神的和谐状态。而作为联系最紧密的两大系统,家庭与学校之间必须要保持教育高度的一致性,相互支持,形成育人共同体。创设学校良好教育生态,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必须以儿童成长慢养、牧养、顺养、素养和调养的“五养”理念
本文主要针对理科教学中德育目标不清和内容单一的问题进行研讨,借化学教学案例给予说明。 第一,理科教学中的德育目标体现在哪些方面? 理科课程共同的教育教学目标可归纳为:获取数学、科学知识和技能,促进认识发展;体验数学和科学研究过程,训练数学和科学的研究和学习方法,促进理性思维能力发展;促进科学态度与科学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等三个维度。德育目标则主要体现在科学态度和价值观方面,即在学科课程标准中的“
我校是一所农村镇中心小学,下属8所完小。相比于中心校,8所完小无论是设施条件还是师资力量都相对薄弱,学校管理与教育质量相对较差。因此,如何充分利用中心校体制的优势,提高管理效能,解决中心校与完小发展不均衡的现状,是学校全面提升教育质量,实现规模发展的关键环节。 为了实现优化、高效管理,我们确立了农村中心校“1 X”管理模式。“1”指中心校,“X”指完小,“ ”指中心校与完小的相互关系。“1 X”
按理说,出生于1970年代的刘玮并不算年轻了。之所以说她青春,是因为在北京市特级教师这个群体里,她是最年轻的。2014年,被评为北京市特级教师时,刘玮只有39岁。 尽管年轻,刘玮得到的尊重和荣誉却一点也不少:2010年,被评为北京市骨干教师;2012年,被评为门头沟区优秀教师,同时,被推荐成为首都十大教育新闻人物候选人;2013年,被评为北京市生物学科带头人,并获得门头沟区政府授予的“青年人才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