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例青年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分析

来源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dream_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研究发病年龄≤40岁的青年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普通外科收治的90例发病年龄40岁以下的青年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通过术后随访了解患者生存情况,随访截止时间为2016年10月。分别采用Log-rank检验和Cox回归模型进行预后危险因素分析,纳入分析的因素包括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肿瘤分化程度、组织学类型、Lauren分型、T分期、N分期、脉管癌栓、临床症状、有无贫血、CA199水平等。

结果

90例青年胃癌患者中位年龄为35岁,其中年龄≤30岁者20例(22.2%),31~40岁70例(77.8%)。女性70例(77.8%),术前贫血38例(42.2%),术前CA199阳性11例(12.8%),存在消化道肿瘤家族史者9例(10.0%)。所有患者出现症状至就诊的平均时间为8.2月。术后病理:低分化腺癌65例(72.2%),黏液腺癌6例(6.7%),印戒细胞癌9例(10%),乳头状管状腺癌10例(11.1%);进展期患者69例(76.7%),淋巴结转移67例(74.4%)。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P = 0.021)、肿瘤大小(P = 0.001)、肿瘤浸润深度(P = 0.016)、淋巴结转移(P = 0.000)、脉管癌栓(P = 0.001)、CA199升高(P = 0.001)及术前贫血(P = 0.024)与术后生存时间有关。多因素分析证实,淋巴结转移是影响本组青年胃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HR = 2.774,95%CI:1.435~5.364,P = 0.002)。

结论

青年胃癌以女性患者为主,病理多为低分化腺癌,就诊时多为进展期且已有淋巴结转移;其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是淋巴结转移。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目的探讨CCL21对结直肠癌侵袭及转移的影响。方法应用慢病毒感染的方法,构建CCL21高表达结直肠癌细胞系;应用脂质体转染法,构建CCL21低表达结直肠癌细胞系;通过Transwell侵袭实验与迁移实验、划痕愈合实验及成球实验等一系列体外实验,探讨CCL21对结直肠癌细胞侵袭转移能力及干细胞表型的影响。结果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及蛋白免疫印迹证实,CCL21慢病毒感染和小干扰RNA脂质体转
目的:本研究回顾性地分析了在老年胃癌患者中行D2及D1术后的并发症及生存情况。患者及方法:共103名≥80岁的行根治性切除的老年胃癌患者,根据其淋巴结清扫情况分入了D1组或D2组,回顾分析其手术相关并发症及总体生存。试验结果:两组在短期术后疗效方面并无差异,包括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在生存分析中,D2淋巴结清扫并未显示出生存获益,即使在针对指南要求行D2淋巴结清扫的进展期胃癌病例,结论也类似。在多因
期刊
目的探讨亚甲蓝动脉灌注应用于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对于直肠癌患者术中淋巴结清扫数目及远期生存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绍兴市人民医院和中山市陈星海医院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间开展的一项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的数据资料,试验组(TME术中行亚甲蓝动脉灌注)58例,对照组59例。比较两组患者术中淋巴结清扫数目及3年生存率。结果两组患者基线资料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试验组患者中位淋
期刊
期刊
期刊
目的探讨直肠癌低位前切除(LAR)术后早期腹泻及排粪量与吻合口瘘发生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7年1月间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541例直肠癌LAR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早期腹泻定义为术后7 d内出现过至少1次50 ml以上的水样粪便或排粪次数4次/d;术后早期排粪量定义为术后3 d内经肛管收集的水样粪便总体积。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术后早期腹泻与术后吻合口瘘的关系
营养支持治疗能够改善患者一般情况,是保证手术成功的主要条件之一。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通过减轻胃肠手术术后患者应激反应,来缩短术后康复进程。临床营养支持治疗在ERAS中的应用包括手术前进行营养风险评估,对营养不良者进行术前营养治疗;手术当天禁食固体食物和透明液体的时间分别缩短至麻醉诱导前6 h和2 h;术后早期恢复经口进食可以改善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