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古释《诗》看中国古代文学功用观——以《关雎》为例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key1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古时期对于《诗》的解释,有了自身新的变化,然而整体上仍延续了上古时期对文学的功能定位,这深刻地影响了中国古代民族的思维模式与文化特征.本文以《关雎》之阐释为例,管窥中古时期释《诗》背后古代文学的功能定位.
其他文献
色彩是文化中绚丽多彩的重要表现形式,它不仅承载着对客观世界物象的描绘和记录,通过颜色词使用中所呈现的褒贬态度和审美情感等,还能够折射出民族文化中所蕴含的哲理情思、
长篇英雄史诗《亚鲁王》,是苗族包罗万象的“百科全书”.该史诗不仅是研究苗族古代社会的“活态”文本,更是中国史诗艺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和史学价值.本
摘 要:在人们越来越重视文学内涵时,文学鉴赏就显得非常重要。在文学鉴赏过程中,“知人论世”是非常重要的方法,能够帮助读者更好的理解文学中所想要表达的情感,以一个全方面的姿态来帮助读者正确认识。  关键词:文学鉴赏;知人论世;作用  “知人论世”这个理念是由孟子所提出,其本意是想要表达“尚友”,但是还是能够在文学鉴赏上发挥作用。在“知人论世”的知人就是对文学作品的作者思想、生活进行了解,这样才能够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