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进行英语听说能力训练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mmy02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学英语教学中,必须对学生的听、说、读、写、译等进行强化训练,为学生将来的英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在这些环节中,听、说摆在了首位,其重要性显而易见。人一出生就先听后说。英语教师应该领会大纲的精神,严格贯彻执行大纲的要求,从一开始就对学生进行严格的听说训练。同时要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达到较佳的教学效果。
  1.在听说训练中应注意的问题
  对英语学习者来讲,在全面提高英语水平的前提下,要提高听、说能力,必须注意以下三点。
  1.1注意区分和模仿正确的语音、语调。
  英语里有一部分读音相近,但意思大相徑庭的词汇,如sick(生病的)与thick(厚的);heal(治愈)与hill(小山);doctor(医生)与daughter(女儿)等,差别就是一个音素,意思却相差较大。因此,我们要注意区分和模仿正确的语音、语调,在此基础上训练听、说,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1.2创造一定的听、说环境。
  语言离不开环境,环境对一个人语言学习的影响是相当大的,这一点毋庸置疑。试想有三个婴儿,第一个出生在农村,第二个出生在知识分子家庭,第三个出生在英国;几年后,必定会出现三种截然不同的情况:第一个本地话讲得熟练,第二个普通话讲得好,第三个英语讲得棒。可见,环境使他们不同。老师应该根据这种规律,在课堂上甚至在课外营造一定的语言环境,使学生在浓烈的气氛中感知语言,进行大量的听说练习,效果必然极佳。还可利用一些现代化的工具,如学习机、复读机、点读机等,把课文、对话甚至自己的朗读录制下来反复听和模仿,不断地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但是,听与说是分不开的。一个人听的过程实际是另一个人说的过程。有条件的话,将学生组织起来,定期开展会话活动,则既练听,又在实际的语言环境中增强说的能力,从而取得长足的进步。
  1.3有不怕听错、说错,不断苦练的精神。
  学生在听、说、模仿当中,难免会出错,这是很正常的现象。学生不必不好意思,甚至因难为情而不敢开口,否则会阻碍进步,对学习不利。只有勇于面对错误、不足,不断地克服、改进,不断地总结经验教训,才能取得较佳的效果。语言是一种习惯,没有反复的实践难以产生熟练的技巧。会话重在达意,只要达到交流思想的目的,听、说实践就是基本成功的。
  2.听力训练过程中循序渐进的四个阶段
  2.1入门阶段。
  这个阶段针对初学者。在学完字母及一些简单句型和词汇后即可开始进行两种听力练习。
  2.1.1句型练习:做这项练习时,可以把句型、词汇及语法三项结合起来。有不少国内外出版的句型练习教科书及录音带,如:《英语九百句》(English 900)和《情景对话》(Situational Dialogues),邓炎昌编的《英语会话五十题》和邓荣成编译的《实用英语问答》等。这些课本编排比较科学,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涉及生活常用的词汇和句型,做到关键句型反复出现。配合课本录制的磁带质量也很好,几乎都包括跟读和重复。
  2.1.2浅显易懂的英语小故事:听小故事也是这一阶段中听力训练的重要步骤。如《罗宾汉的故事》(GRIMM’S TALES),《伊索寓言》(AESOP’S FABLES)等。可采用《新概念英语》第一、二册等。听故事旨在听懂大意,锻炼学生把英语书面符号与声音结合起来。
  在入门阶段,尽管掌握的英语不多,还是应该努力把听和说结合起来,积极利用学过的内容,组织学习伙伴,开展对话。有条件的话,听听外籍人士用英语介绍生活、学习或英、美情况的小报告,即使只能勉强听懂一部分也应尝试。
  2.2初级阶段。
  这一阶段仍属基础学习阶段。主要任务是扩大、加深和巩固入门阶段所学成果,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训练:
  2.2.1继续听句型和小故事。这一阶段要注意通过时间较长、难度较大、语言现象较复杂的听力材料解决语音、词汇和语法三方面的问题。如果仍沿用入门阶段的句型练习材料,就要加大单位时间内听力材料的数量,并在回答或重复时提高准确度。总之,应在材料难度及反应速度方面下工夫。在听小故事方面可听《如此故事》(WHAT A STORY)之类的成品录音带。其特点是在录制故事时,有意识地安排了好几个人插话、提问,以中断某人叙述的方式进行意见交流,这可算作情景对话,同简单的问答式对话大不相同,它更接近真实生活,也更自然。
  2.2.2选听各种报告录音,增加听的内容。为了扩大词汇量,并逐步适应不同口音和年龄人的讲话,在这一阶段可选听一些浅易的英美历史、地理、风俗人情的报告。英美人士访华时的讲话也是很好的内容。这种训练一般以半小时左右为宜,既增长知识又提高听力。
  2.2.3收听北京电台对外广播。电台的英语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内容,语言比较规范,播音员的语音、语调又极准,因此听英语广播是学习英语的极好途径。北京电台(Radio Beijing)收听方便,每日更新内容,多数是与我国发展有关的消息。由于学习者熟悉这些内容,因此降低了听力难度,对听力刚刚入门的人来说是比较合适的。在这一阶段,听的重点应是北京电台对外的新闻广播、国际形势分析及一些文化评论。听时要摸索新闻广播的一般规律,注意培养听新闻的基本技巧和方法。如果一开始感到困难,就可以采取以下辅助办法,即在听广播之前阅读《北京周报》(BEIJING REVIEW)、《中国日报》(CHINA DAILY)或《新华电讯稿》(XIN-HUA NEWS BULLETIN)中的有关文章。这样,在对内容和词汇有一定准备的情况下,听英语广播就会容易得多。另外,可以把新闻和评论录制下来,反复精听,逐句推敲。这也是训练听力的一个较好方法。在这一阶段,仍应进行听说配合的训练,做口头作文、报告等,并开展力所能及的讨论。
  2.3中级阶段。   本阶段应从机械训练转向实践,从课本进入社会。培养听外台的能力是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可进行以下训练。
  2.3.1听美国之音(VOA)、慢速广播(VOA SPECIAL ENGLISH PROGRAM)或英国广播公司(BBC)英语广播(BBC ENGLISH BY RADIO),这两个节目速度较慢,在词汇选择上也有适当控制,因此作为听外台的起步练习是很合适的。开始时可根据自己熟悉的英国或美国音选听BBC或VOA,然后逐步向另一台过渡。在听这两种节目毫无困难之后,就可转向正常速度的英美电台广播。电台、广播和报纸杂志的内容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因此,在进行这一训练的同时,应阅读一些英文报纸杂志。
  2.3.2视听结合,训练听懂电影、戏剧的能力,看外语电影可以纳入这一阶段的训练。听电影、戏剧中的台词实际是相当难的。起步时,可以先看一些翻译成英语的国产电影,如《闪闪的红星》。还可尝试听一些语言规范、内容健康的原版英美电影,如《音乐之声》及中央电视台的《星期日英语》(ENGLISH ON SUNDAY)中经常播放的一些英美电影对话,不能要求每句话、每个字都听懂,应以是否正确把握故事情节和重要的细节为标准。
  2.3.3继续前两阶段的某些听力训练。听力训练是长期的、经常的任务,因此,可以根据自己的薄弱环节,在向新内容发展的同时,坚持进行某些前两阶段采用过的听力练习,但难度和词汇量要有所增加,要多听英、美文化和政治经济方面的报告,以及访华学者就当今大家感兴趣的国际问题、青年问题等所作的一小时左右的报告。
  2.4高级阶段。
  本阶段完成后,英语学习者应达到或者接近英美人的听力水平,并能应付各种情况。
  2.4.1在听外台方面,要训练听正常速度的节目。要从重点听新闻,转向多听专栏评论和报道。
  2.4.2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争取听使用英语的学术讨论会,语言学、文学、历史、政治经济等问题的讲座和科普报告,并积极参加报告会后的讨论活动。
  2.4.3如有兴趣或需要,可进一步訓练听戏剧台词和诗歌朗诵,如莎士比亚、萧伯纳、奥尼尔等名家的戏剧,或英美诗歌名篇。
  2.4.4练习听用英语讲授的课程,学习英语是为了掌握一种语言工具,从而更精通自己的专业,因此,在这一听力阶段应听懂用英语讲授的专业课程或报告,要练习完全用英语思维,把耳听、思考、理解和笔录完美地用英语统一起来,如果客观上没有这种听课条件,大量阅读专业资料,听有关专业的英语报告,并积极开展英语讨论、与同行交换看法等,或许能弥补这方面的不足。
  3.听力训练实践的具体要求
  3.1泛听和精听相结合。
  在听力训练中,既要准确无误地听出某些重要的数据、年代、人名、地名及事实,又要把握大意,这就必须将精听与泛听相结合,交替练习,即把精听和泛听分成独立的练习,听时穿插安排,也可把一个故事或报告精泛段落,有些部分精听,其余泛听。在精听时,要熟悉听力材料中的生词,对难句可以反复听,而泛听则着眼于量大,只求掌握大意,不必了解每个细节,精听遍数不限,直到完全听懂为止,泛听的遍数由材料难度和自己的程度决定,一般不要超过三遍,否则就失去了泛听的意义。泛听时,不宜中间打断,要一气呵成,精听则可在句子之间或困难之处停下,倒带重听。精泛不清,会养成似是而非,不求甚解的习惯,反之,则见树不见林,抓不住大意。要注意,训练不可偏废。
  3.2听力训练应培养的能力。
  3.2.1从上下文猜字的能力。在听力训练过程中,往往会碰到听不清或听不懂的情况,原因很多,有时是由于说话人发音不清楚或录音效果不好,有时是因为出现了生词或内容陌生,这就要靠抓字音及从上下文猜字解决问题。比如,我们初次听《雪绒花》(EDELWEISS)这首歌时,可能对其中两处的歌词产生疑问,一是“You look happy to meet me”。有人会认为是:“You look happy to me,to me.”但若仔细多听,就会发现meet me连读时[t]音部分失去爆破,并不和me相连。另一难点是“Blossom of snow,may you bloom and grow”,这句歌词中,blossom一词由于节拍关系,唱得委快,[l]音听不清楚,再加上和后面的of连读,给听者造成很大困难,这时需要运用猜字的能力,从上下文进行分析,这是一首关于白色花的歌曲,后面的动词中又有bloom(开放)这个词,只有blossom(花朵)这个词合适,况且只有blossom这个词包含[b]和[s m]这两个从录音带上可以辨认的音,这样问题便迎刃而解了。所以,碰到类似情况时,首先要记住能听清的声音,然后根据上下文的内容和语法关系提供的线索进行推测,如果可能,还可以根据字音查字典,这一能力的培养是听力训练中关键的一个环节,对独立工作、摆脱困难至关重要。
  3.2.2排除杂音和各种干扰的能力。为培养这一能力,要多听新闻广播,听那些看不见说话人口形的录音报告,要逐渐适应人们说话时加上“well”,“oh”之类填充语(hesitation fillers)的习惯,以及说了一半忽然转念另起一句话的现象,还要努力把录音不清不楚一词半语或者讲演者降低声音,一带而过的词句正确地补充出来。
  3.2.3适应英国音、美国音及一些主要方言的能力。听力练习可以采取从一种音入手,再逐步过渡到另一种音的办法。为了更快地听好英国音和美国音,学习者可以主动归纳或对比两种英语在发音、语调上的差别,以便更好地渡过这一关。如美国人在or,er等组合字母后面还要加上[r]音。对英格兰北部、苏格兰地区特殊的发音和用字,以及美国黑人英语,澳大利亚、新西兰英语中的一些变异现象,如无特殊需要,一般可以不练不学。但听一两个样品录音,适当有一些了解也有好处。
  3.3听力训练的时间安排。
  听力训练需要思想高度集中,故时间安排以每天精神状态最佳的时候为宜。而且时间不宜过长。听力又是习惯成自然的技巧训练,所以要每天安排一段时间。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更不能听一段时间后,就一扔半年或一年。
  3.4听力测试方法。
  听力测试有各种形式,可根据本人程度及训练目的,找一些合适的附有测试题的听力教材练习,考核水平。1)问答形式:在每次听到所定内容后,可用问题形式测试是否听懂了大意,如:“What is the story about?”也可以检查听力中的细节问题,如:“When was the conference held?”2)填空形式:这种练习主要用来检查是否听懂了时间、地点及关键字句。它可以帮助我们抓难字和含混不清的词句,如:Jan’s cousin bought 15 pencils.3)是非形式:这种练习是就一段材料中容易含混的内容提出几个句子,把似是而非的句子和正确的句子交错排列,以检查听懂的程度。如:Jane’s cousin bought 50 pencils.听到的正确数字应是15。4)选择形式:如:Jane’s cousin has .a.bought 50 pencils b.brought 50 pencils c.bought 15 pencils d.brought 15 pencils正确答案是c。考查的关键是听的人能否听清fifty和fifteen,brought和bought的发音。
  总之,在中学英语教学中,英语教师应该重视听说,必须“听说领先”。并在平时的教学当中努力地营造浓烈的听说环境,让学生每天都能有所锻炼,同时也要注意提高学生的兴趣,这样就能取得比较好的效果。
其他文献
摘 要: 精读是对低年级阶段的英语专业学生开设的专业核心课程,在所有的课程中占据相当大的比重,对于提高学生的专业成绩和水平至關重要。因此在课堂教学手段改革的前提下探讨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教与学,是英语教师教研工作的重心之一。本文旨在从理论上梳理并阐述课堂互动教学的概念及师生角色,探讨其中的教学方法和意义,以期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 互动教学 英语教学 课堂效率
摘 要: 学习兴趣是一种力求认识世界、渴望获得知识的意识倾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轻松、愉快、主动、有效地学习,关键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韩国语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在教学中不断探索提高学生韩国语学习兴趣的方法,促使学生始终处于较佳的学习状态。  关键词: 韩国语 学习兴趣 教学方法 学习动机  在学习过程中,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些学生不愿学韩国语,因为他们对韩国语没有兴趣。要想学好一门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