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总结1列外籍髋关节损伤患者在特需医疗病区运用跨文化护理理论的经验,护理要点主要包括:髋关节术后的护理、饮食护理、跨文化交流、生活照护、心理护理、健康宣教。该外籍患者住院期间能配合治疗,术后6天能达到康复预期效果,入院26天后顺利出院。
关键词:髋关节术后;特需医疗病区;跨文化护理
跨文化护理又称多元文化护理和泛文化护理,是美国护理学家M·Leininger女士在20世纪60年代首先提出来的。该理论认为文化照护的世界观和社会结构直接影响个人、家庭、群体和社会机构的健康和安适状况,并影响照护的形态
意义和表达方式。因此,护理不应有一个固定的模式,只要有一个相对的框架即可,这才能为不同的民族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提供各异的护理。此理论一经提出便得到全世界护理工作者的普遍认同。西方国家目前已将跨文化护理广泛运用于护理实践[1],而我国部分医院虽已在实践[2],但总体上还处于引进、宣传阶段,而从世界范围来看,开展跨文化护理的实践已经成为一种必然。我科室为全院收治外籍患者的指定科室,现将1例髋关节损伤的外籍患者跨文化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58岁,因不慎摔倒致右髋部外伤伴右髋关节活动障碍、无法自行站立及行走活动,急性痛苦面容,入院诊断为:1.右侧股骨颈骨折2.头枕部皮肤挫裂伤。入院时患者神志清楚,生命体征平稳,诉右下肢疼痛,活动障碍,治疗以减轻患者右髋关节疼痛,制动,择期手术。完善所有术前检查,入院3天后在全麻下行右髋关节置换术,手术顺利,术后第6天查体:患者病情稳定,神志清楚,精神、食欲较好,体温37.0℃,脉搏84次/分,呼吸22次/分,血压149/90mmHg。患者取平/侧卧位,患肢活动可,屈曲度,伸直度,使用CPM机锻炼,站立时不能保持身体平衡,需陪人搀扶(或助行器、拐杖),行走困难,目前患者生活不能完全自理,不能下床活动、穿衣、如厕等。入院26天后,患者可熟练使用助行器行走,予出院。
社会心理资料:患者国籍:德国,妻子也是德国人且久居本地,平素身体健康。公司职员,大学文化,父母及兄弟姐妹健在,育有1子1女。患者原经济收入高,平时生活自给自足,性格较随和,自强自立,自信心较强,工作积极主动。患者住院期间比较焦虑,担心疾病预后,自己能否行动如前并恢复以前的工作、生活。认为积极配合治疗、康复锻炼可能会帮助促进患肢的康复。
2 护理
2.1护理评估
(1).第一层评估:世界观、文化与社会结构内容
世界观:信奉宗教;国籍:德国;宗教信仰:基督教;技术:公司职员;亲缘关系:父母及兄弟姐妹健在,定居在德国,妻子身体健康,育有1子1女;人生观与价值观:自强自立,自信心强;政治与法律:无特殊;经济:经济收入高,平时生活能自给自足;教育:大学文化;语言:德语、英语。
(2).第二层评估:服务对象
服务对象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健康状况:平素身体健康,目前:右髋关节置换术后第6天,头枕部皮肤软组织挫裂伤已结痂,生活不能完全自理,不能下床活动、自由行走、如厕等。对照护方式与表达方面的期望:希望尽快康复,达到生活能自理,包括下床、助行器帮助下自由行走,如厕、洗漱等,进而恢复以前工作。认为积极配合医护人员治疗、行功能锻炼对自己的疾病有帮助。
(3).第三层评估:保健系统
民间照护系统:主要是信仰基督教,认为定期做祷告可减轻病情。专业照护系统:由医生和其他保健人员组成,实施了手术治疗、药物治疗等。护理照护系统:患者处于康复过程中,医护人员的支持、帮助、指导及健康教育以及对肢体功能锻炼的指导至关重要。
2.2护理诊断
根据患者所处文化及其文化在照护信念、照护的方式、照护的表达等与头枕部皮肤软组织挫裂伤、右髋关节置换术后的一般患者比较,共同点是:(1).照护的目的旨在帮助患者尽快回复右髋关节的功能活动和生活自理。(2).照护的方法为加强肢体功能锻炼及日常生活能力训练。(3).药物治疗及体位改变来缓解术后右髋关节的疼痛。(4).术后切口感染的预防和控制。不同点是:(1).患者为外籍友人,国籍为德国,虽会讲英语但其与医护人员的沟通仍存在问题,时常需要借助翻译在场帮助解决沟通问题。(2).自信心强,希望尽快恢复自理能力及尽快康复回到工作岗位。(3).患者与妻子在中國工作,但其家属都定居在德国,手术在中国完成,举目无亲,对朋友的探望、交流比较渴望。(4).患者及妻子的饮食习惯仍倾向于西餐。(5).西方人往往比较独立自主,重视隐私权等,所以在护理过程中,如果医护人员刻意地去给患者照顾,往往会让病人产生反感情绪,认为这大大地伤害了他们的自尊心。患者术后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自理缺陷:自行站立行走、如厕等受限。
3 护理计划与实施
3.1文化照护的保存/维持
(1).充分利用患者的自信心理及强烈的恢复肢体功能的愿望,进行右下肢的功能锻炼及日常活动能力的训练。
(2).术后的功能锻炼计划。在与患者充分沟通,取得其配合后,开始行功能锻炼。①术后第一日,给予患者有效的止疼处理后,在取得患者理解及配合的情况下,帮助其患肢被动运动(45°范围内)。②术后第二天,患肢关节做CPM训练,每天两次,每次1小时,至术后1周左右。③术后第三天,让患者主动内收和外展患肢。④术后4-6天,在医患人员的协助下在床边坐起。⑤术后第5天,在医护人员的协助下,延长离床时间。⑥术后第7天,在拐杖、助行器或扶持下进行上下楼梯练习,但要注意减少患肢负重屈曲。⑦术后2-4周,在强化第一周练习的基础上,着重患侧髋关节活动度、患肢肌力、患肢负重、步行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训练。
3.2文化照护的调整/协商
(1).尊重其饮食习惯并尽量为其协助安排,积极与营养师沟通,为患者制定适合他的营养膳食,并与餐厅沟通,尽量满足患者需求。
关键词:髋关节术后;特需医疗病区;跨文化护理
跨文化护理又称多元文化护理和泛文化护理,是美国护理学家M·Leininger女士在20世纪60年代首先提出来的。该理论认为文化照护的世界观和社会结构直接影响个人、家庭、群体和社会机构的健康和安适状况,并影响照护的形态
意义和表达方式。因此,护理不应有一个固定的模式,只要有一个相对的框架即可,这才能为不同的民族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提供各异的护理。此理论一经提出便得到全世界护理工作者的普遍认同。西方国家目前已将跨文化护理广泛运用于护理实践[1],而我国部分医院虽已在实践[2],但总体上还处于引进、宣传阶段,而从世界范围来看,开展跨文化护理的实践已经成为一种必然。我科室为全院收治外籍患者的指定科室,现将1例髋关节损伤的外籍患者跨文化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58岁,因不慎摔倒致右髋部外伤伴右髋关节活动障碍、无法自行站立及行走活动,急性痛苦面容,入院诊断为:1.右侧股骨颈骨折2.头枕部皮肤挫裂伤。入院时患者神志清楚,生命体征平稳,诉右下肢疼痛,活动障碍,治疗以减轻患者右髋关节疼痛,制动,择期手术。完善所有术前检查,入院3天后在全麻下行右髋关节置换术,手术顺利,术后第6天查体:患者病情稳定,神志清楚,精神、食欲较好,体温37.0℃,脉搏84次/分,呼吸22次/分,血压149/90mmHg。患者取平/侧卧位,患肢活动可,屈曲度,伸直度,使用CPM机锻炼,站立时不能保持身体平衡,需陪人搀扶(或助行器、拐杖),行走困难,目前患者生活不能完全自理,不能下床活动、穿衣、如厕等。入院26天后,患者可熟练使用助行器行走,予出院。
社会心理资料:患者国籍:德国,妻子也是德国人且久居本地,平素身体健康。公司职员,大学文化,父母及兄弟姐妹健在,育有1子1女。患者原经济收入高,平时生活自给自足,性格较随和,自强自立,自信心较强,工作积极主动。患者住院期间比较焦虑,担心疾病预后,自己能否行动如前并恢复以前的工作、生活。认为积极配合治疗、康复锻炼可能会帮助促进患肢的康复。
2 护理
2.1护理评估
(1).第一层评估:世界观、文化与社会结构内容
世界观:信奉宗教;国籍:德国;宗教信仰:基督教;技术:公司职员;亲缘关系:父母及兄弟姐妹健在,定居在德国,妻子身体健康,育有1子1女;人生观与价值观:自强自立,自信心强;政治与法律:无特殊;经济:经济收入高,平时生活能自给自足;教育:大学文化;语言:德语、英语。
(2).第二层评估:服务对象
服务对象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健康状况:平素身体健康,目前:右髋关节置换术后第6天,头枕部皮肤软组织挫裂伤已结痂,生活不能完全自理,不能下床活动、自由行走、如厕等。对照护方式与表达方面的期望:希望尽快康复,达到生活能自理,包括下床、助行器帮助下自由行走,如厕、洗漱等,进而恢复以前工作。认为积极配合医护人员治疗、行功能锻炼对自己的疾病有帮助。
(3).第三层评估:保健系统
民间照护系统:主要是信仰基督教,认为定期做祷告可减轻病情。专业照护系统:由医生和其他保健人员组成,实施了手术治疗、药物治疗等。护理照护系统:患者处于康复过程中,医护人员的支持、帮助、指导及健康教育以及对肢体功能锻炼的指导至关重要。
2.2护理诊断
根据患者所处文化及其文化在照护信念、照护的方式、照护的表达等与头枕部皮肤软组织挫裂伤、右髋关节置换术后的一般患者比较,共同点是:(1).照护的目的旨在帮助患者尽快回复右髋关节的功能活动和生活自理。(2).照护的方法为加强肢体功能锻炼及日常生活能力训练。(3).药物治疗及体位改变来缓解术后右髋关节的疼痛。(4).术后切口感染的预防和控制。不同点是:(1).患者为外籍友人,国籍为德国,虽会讲英语但其与医护人员的沟通仍存在问题,时常需要借助翻译在场帮助解决沟通问题。(2).自信心强,希望尽快恢复自理能力及尽快康复回到工作岗位。(3).患者与妻子在中國工作,但其家属都定居在德国,手术在中国完成,举目无亲,对朋友的探望、交流比较渴望。(4).患者及妻子的饮食习惯仍倾向于西餐。(5).西方人往往比较独立自主,重视隐私权等,所以在护理过程中,如果医护人员刻意地去给患者照顾,往往会让病人产生反感情绪,认为这大大地伤害了他们的自尊心。患者术后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自理缺陷:自行站立行走、如厕等受限。
3 护理计划与实施
3.1文化照护的保存/维持
(1).充分利用患者的自信心理及强烈的恢复肢体功能的愿望,进行右下肢的功能锻炼及日常活动能力的训练。
(2).术后的功能锻炼计划。在与患者充分沟通,取得其配合后,开始行功能锻炼。①术后第一日,给予患者有效的止疼处理后,在取得患者理解及配合的情况下,帮助其患肢被动运动(45°范围内)。②术后第二天,患肢关节做CPM训练,每天两次,每次1小时,至术后1周左右。③术后第三天,让患者主动内收和外展患肢。④术后4-6天,在医患人员的协助下在床边坐起。⑤术后第5天,在医护人员的协助下,延长离床时间。⑥术后第7天,在拐杖、助行器或扶持下进行上下楼梯练习,但要注意减少患肢负重屈曲。⑦术后2-4周,在强化第一周练习的基础上,着重患侧髋关节活动度、患肢肌力、患肢负重、步行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训练。
3.2文化照护的调整/协商
(1).尊重其饮食习惯并尽量为其协助安排,积极与营养师沟通,为患者制定适合他的营养膳食,并与餐厅沟通,尽量满足患者需求。